书城时尚80年代后女孩
37485800000027

第27章 关于诱惑:不是我的错(2)

对三级片感到神秘社会的开放使人们开阔了眼界,可是一些黄色****的东西也乘虚而入。虽然“扫黄打非”不断进行,但要彻底清除也非常困难。很多同学家里都有VCD机或多媒体电脑,盗版的黄色影碟价格便宜,想看是很容易的。做父母的当然不给女儿看这些被他们视为猛虎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但女孩子们都有好奇心理,你越禁止她们看,她们就越感到神秘:这三级片里到底会播些什么呢?

八哥评论:

三级片的毒害是比毒品还深的,它会使人心堕落,最后只剩下一个空皮囊和一滩血水。

6.我被“网”在网中央

在21世纪,不懂电脑不懂网络的女孩,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文盲,从而失去起码的生存技能。顺应新世纪的感召,今天的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英姿飒爽的网上冲浪者,这其中就有一批前卫新潮的女孩先锋。

2002年的暑假对北京17岁的李婧妙不可言。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她像一只好奇的蜘蛛,爬上了“网”,殊不料因此着了迷。网络带给她的最大收获是结交了天南海北许多未曾谋面的朋友,按行话,都是“斑竹”,通过E-mail往来结识。地球这个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巨大星球,在李婧的手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暑假里,她怡然自得地到各家各户去“串门”、聊天,无拘无束地交流感情,友好自在地互通信息。美国的白宫和NBA近在咫尺,克林顿和乔丹一个白着脸一个黑着脸朝她嘿嘿地笑……真是太有意思了!当然,利用电脑,李婧还复习了历史、地理、英语等功课,平时要死记硬背的枯燥的名词在电脑里都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偶尔,她也玩玩游戏。

我是一只小网“虫”了解电脑、掌握电脑,对女孩们是重要的、是时代的要求,李婧是幸运的,她有那样爱她的父母,希望每个女孩都能像她一样。

八哥评论:

上网的确是件好事:方便、省时、快捷,只要不是整天“聊”而是很好的利用,那么你会比别人更快乐。

7.少女中蔓延的迷信风气

迷信活动起先是表示思念某人、希望自己时运很佳、一切太平。可人们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件事做多了,也就变了样、变了性质,不信你看下面这几个女孩。

烟雾伴随着浓烈的烛香在弥漫,萦绕着金碧辉煌的寺院。在一尊佛像前,有5个女学生跪在垫子上,双手合十,口里念念有词,那虔诚的样子让人认为她们是这里的“老香客”不容置疑。没中考前,她祈求菩萨保佑;考上了,来还个心诚则灵。下学期,还期望一切顺利。

“我”也成了算命先生现代社会,寺庙里的香火似乎越烧越旺,受长辈影响而烧香拜佛的少女越来越多。很多少女一遇到考试落第、升学无望、疾病折磨、人际矛盾、家庭冲突等一系列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喜欢去寺庙里“做功”,祈求神灵的帮助。有的少女即使平时不上香,到关键的时候,会“突击”上香,以求最佳效果。

走进校园,课间10分钟最闹腾的是什么?不是唱歌、散步,不是说笑、聊天,而是“算命”。这是一位班主任老师说的。“我看你的脸呈长方型,少年时会有些坎坷,中年后会有福气;你双眼有些凹陷,今后找婆家可得注意……”班里的“算命大仙”振振有词,说得一位眉清目秀的女生脸上沁出汗来。有时,在有些不太重要的会上,“看手相”成了会下的另一个主题,着实让老师对这些女生摇头。

放学了,学校门口的书摊前开始热闹起来。新年时,什么书最好卖?不用问,预测今年不同星座的人的命运指数、爱情指南、财运走势、性格倾向的书最畅销,书中,每月运程分析和每日禁忌写得详详细细,少女们一看就入了迷。

……

八哥评论:

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新时期的女孩不要盲目的迷信“书”,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8.抵挡不住诱惑,是我的错吗

有许多女孩认为存在诱惑是自己有病,是一种“少女病”,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变好,其实存在诱惑是很正常的,女孩们,告诉你们:存在诱惑不是“少女病”。

(1)她们是正在成长中的“社会人”

“社会化”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人一生下来就开始投入社会生活;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社会学里把每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适应社会生活、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称为社会化。

青春滋味:酸甜苦辣在人的一生中,社会化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有一个孩子叫安娜,因为她是个私生女,所以她的外祖父坚持把她藏在阁楼里,每天只给她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却不让她接触外界和其他人。实际上,这是剥夺了她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和权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9岁了,可是却不会走路,不会讲话,不会保持自我清洁,甚至不会自己吃东西。再看她的表情,目光呆滞麻木,对周围的世界毫无兴趣。

安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有纯粹生物学上的能力,是无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的。

有一首受中学生喜爱的歌这样唱:“总听人们话说青春,说是酸甜苦辣滋味难分;我的青春就像一阵风,朦朦胧胧就像在梦中。”社会学家指出,人的社科知识,从小到大要经过这样3个阶段:感性—知性—理性。感性太直观,知性太片面,只有理性成熟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青春期是女孩第二次成年“高峰期”、第二次“断乳期”,是经历着一连串人生转折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理性觉醒、重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起跑线。

(二)花季少女怀有一颗梦幻心

“花季”,一个多么美好的称呼。在灿烂瑰丽的少女时代,在这个属于诗与梦的年龄,她们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好奇心与白日梦,喜欢天马行空地去想像。对社会问题的探求和猎奇心理,又驱使一些少女想去揭开神秘之人、神秘之事、神秘之现象的面纱。

少女如花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女孩比男孩情感更细腻更丰富,更喜欢幻想。

在美国有一本画报《Busy dayBusy people》认为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最“Busy”(忙碌)的人。可很多中国的中学女生认为自己是比美国人还要“Busy”的可怜虫。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到:“都进入21世纪了,还要统考、还要补习、还要排名、还在分希望班、放牛班、测验考、模拟考、段考、期考、会考,在考试的烈焰下,我们都被烤焦了,以至成了考试应答机。老师给一个口令,我们做出一个动作。从儿童蜕变为少年之后,竟连童真也要随之而去吗?我们经常哀叹彩色的童年逐步变色为惨绿的少年,青涩的日子最后单调得只剩下黑白,虽说当自强,可我们的脑子真的是供血不足了!……”

真好笑,女生就是有这种天马行空的本领!昨天上学路上碰见的那个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今晚回家读到的报纸上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躺在被窝翻看小说里一段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都能让花季少女心潮激荡,浮想联翩。女孩,真的可以坐在教室里,心却飞向了天边。

爱幻想、好奇心强,我们没法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判断这种心理现象。依照辞书的说法,所谓的好奇心是“对未知的事物或稀有的事物产生兴趣的心,好事的心”。好奇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谁都有好奇心,爱好探求自己周围的世界。积极的好奇心可以引导我们探求事物的本质,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八哥评论:

只有想到,才能做到。爱幻想、有好奇心是必要的,它会使人不断进步。

9.真诚呼唤“理解万岁”

青春女孩们追赶时尚,虽有时有点“另类”,可也不是不漂亮,女孩们如是说:“既然漂亮,还说什么,谁能知道我的心?”

萍萍是15岁的漂亮女孩,她有一头飘逸的长发,乌黑靓丽。小时候她不会扎辫子,就以类似男孩子的运动式短发来应付自己,好像没有性别似的把自己从幼儿园一直打发到了初中一年级。上中学后,开始知道打扮、漂亮了,萍萍于是就留起长发扎起了一根粗辫子;她很得意,因为那么粗、那么靓的辫子在校园里绝无仅有!

被人理解是幸福可是,从那年夏天开始,不知怎地时尚变了,削得很短的类似平头的女式短发像厄尔尼诺现象一样迅速蔓延开来,从大牌的歌星影星到大街上的普通女孩,仿佛一夜之间长发女子都动摇了信心,剪短发成为一道最流行、最靓丽的风景线。萍萍也去剪短了头发,并将1个月的零花钱搭进去,将头发染成了淡棕色。她觉得自己剪了头发后,既时髦又清爽,更得意了。

谁知萍萍一进家门,爸爸见了她就火冒三丈:“明年要是流行秃头,你是不是也要去学尼姑推个光头呢?简直不像话。”奶奶也像看怪物似地在吃饭时端详了她半天:“男不男、女不女的,像阴阳人,红头发就像以前的红毛鬼子。”来家里玩的大表哥一点也不以青春的名义站到她这边来,还装模作样学着刘德华为洗发水做电视广告的口气说:“我的梦中情人,就是要有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乌黑的头发,我觉得才够健康……”

初涉社会,当少女面对各种诱惑时内心惴惴不安。不知取舍的时候,能遇上一个很好的、既有爱心又懂得如何关心和教育子女的家长,那是她们莫大的幸福;能遇到一个拥有爱心和责任感并懂得循循善诱的老师,那也是她们的最大幸运。但如果她们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呢?面对教育的失误,假如她们怨天尤人,或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不但会激化矛盾,也会毁了自己。希望她们自身很好的把握。可以理解她们,于是她们便能沟通了,相互理解了。

八哥评论:

被人理解是幸福的,理解别人是快乐的,要想得到别人理解,也得去理解别人。于是人们便大呼:“理解万岁!”理解别人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