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你的人脉圈
38006200000040

第40章 完全性格之“大师”(2)

以下就是几点关于和完美型人相处的要诀:

1.说话要细腻

与完美型人相处要讲究说话的艺术,这并不是要你去潜心研究一些交谈技巧,而是说你的话语要有充分的内在美,显得饱满而具有美感,不是空喊乱嚷,显得干瘪苍白。

说话要细腻,这对与完美型人交往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完美型人十分注重与他们交往的人使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如果你说话不经过大脑,大大咧咧,说话不顾一切,很容易破坏他们潜意识中对美的渴望,对你产生反感。如果你能够精雕细琢,对每一句话都能有细腻舒适的表达,那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向你靠拢,愿意和你交流。

当然,要做到话风细腻饱满,不可没有雄厚的实力作为支撑。你要不断充实自己,尽力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谈吐的资本,不然只顾辞藻华丽,没有实质,让人一看就是个空有皮囊的人,别人也不会愿意和你交往的。

2.注意礼仪

完美型人是十分注重礼仪的人,他们不管出现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空间,都尽力做到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绝不会做有伤大雅的事,因此你在他们的身边总是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随和与有条不紊。当然你也不要忘了,在享受这种惬意的时候,你也要懂得规范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完美的人对自己的严格和对别人的严格是等同的。

在与这类人交往的时候,应该多注意一下礼节性的问题,参加聚会或者去他们家做客,不可以随便穿着,更不能不对自己进行清扫和打点。衣着邋遢,不讲究卫生,不拘小节,这都是和完美型人相处时比较避讳的。如果你能在这些方面树立起一个意识,时刻注意一下自己的着装,虽然不一定是搭配上的高手,制造出美感,但一定要整洁,何况整洁本身也是一种美,这样会让他们有一种自然亲近之感。当然你也不能太不会搭配,经常和别人学习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另外注意言谈举止不可太随意,走极端,经常走极端会破坏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让人反感,觉得你锋芒毕露、暴怒、急躁,这些态度会破坏你在完美型人心中的印象。

3.调动你最细微的神经

如果你是活泼型人或者豪爽型人,你单纯、开朗,又经常粗心,有时候会得到完美型人的爱护,因为你本身有一种流动的灵气,让他们着迷。但如果你不是这样,那就要锻炼一下自己的敏感度了。

完美型人喜欢用心感受比较细微的东西,那样能够让他们觉得有滋有味,一般来讲,对一件事物或者情境的细致描绘或想象,能够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如果你不善于细致观察和感受,在说起一个话题的时候,和他们没有互动,就会很容易引起尴尬。

调动你最细微的神经,用心感受细节之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奥妙的世界。哪怕你感受到了一丝微风,听到了一声鸟鸣,看见了小草摇晃,都可以和完美型人交流,他们会很愿意听你讲,而且会觉得你是一个细致生活的人,能够享受生活的种种美好。

当然,如上所述,你的细枝末节必须是灵动的、美妙的,如果只是一些琐碎而鸡毛蒜皮的事,完美型人也会反感。

4.培养自己的美感

和完美型人交往,你必须培养自己的美感,美是完美型人心中最大的追求,你若对美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无疑就和他们形成了思想上的统一战线,能够在互相激发的过程中提高审美素养。

培养美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首先要有一个热爱生活的心,这样才能够时刻注意到生活中的美好,很难想象一个厌倦生活的人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更不用谈创造美了。另外就是多去学习和接触一些艺术方面的东西,这样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审美观。时刻观察完美型人的生活方式,谦虚地去和完美型人打交道,他们会教给你很多这个方面的知识,可谓乐人乐己。

5.要注意忍耐

在和完美型人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偶尔会略显苛刻,甚至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要和他们理论,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尽量做到最好、最细致,如果他说的你都做到了,他们也就挑不出毛病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朋友相处常常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比如完美型人的苛责。当你面对这些矛盾时,万万不可以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态度,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

《菜根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退让三分,重要的在一个“忍”字上下工夫,学会忍耐他们的小缺点、小错误,甚至忍耐他们的不公和无礼。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朋友间要有退让一步之意,而退一步你会发现,活动空间是宽阔的,生存会有多种的选择,而你们的友谊也是可以经历风雨的。

这种有进有退的处世方法,是一种曲线交友方式,适合与完美型人交往时使用。适当的忍让不仅不会招致麻烦,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个人生活中,原则问题必须坚持,而对于小事,忍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也会和谐人际关系。有时,“退”即是“进”,“与”就是“得”。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方为高明,退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不跟他们争短长,给他们方便,让他们能够下台阶,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提高。

以上是与完美型人交往需注意的几点,还是那句话,掌握了要点,与此种类型的人相处将变得十分轻松和富于美感,与那种实打实的交往必定有所不同。

四、顺藤摸瓜——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是一座艺术高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以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身后都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五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欣赏他的不朽杰作,并被他的盖世才华、坚强毅力和雄伟气魄所震撼。他是崇尚完美艺术的典范,他也奉献完美,性格中充满了对美的追逐和渴望……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寨小山城,从小父亲把他送到一个石匠家寄养,他的雕刻天才与这段经历有着某种神秘关联。

13岁时,米开朗琪罗进入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开始接触他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学习雕刻,他的超群才华备受这位统治者的重视和赞赏,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极大影响。

而后的每一幅作品,米开朗琪罗都遵从自己对美的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呈现。1498年,年仅23岁的米开朗琪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幅作品在两年后即告完成,并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轰动。

1501年,26岁的米开朗琪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5.5米,历时三年。这一次米开朗琪罗又独辟蹊径,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可以说,米开朗琪罗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的象征,那是一种蕴涵着更多意义的美,它赞美人体,讴歌正义和力量,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亦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

此外,在米开朗琪罗大量雕刻的其他作品中,有很多也被认为是旷世之作。他的细致中的唯美,严格的创作态度,天赋的才智使他更加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接受新任教皇朱利二世的邀请来到罗马,要他为自己建筑一座“世界最伟大”的陵墓。完美型性格的米开朗琪罗为了将这个陵墓建造得完美绝伦,充分发挥了他一丝不苟,严格到苛刻的细致情结,他在挑选材料上精益求精。为此,他不辞辛苦,带领两名助手亲赴卡拉拉采石场,监督开采和运输大理石材。

在这时,有人开始忌妒米开朗琪罗的才华,从中破坏,教皇听信谗言,勒令停止兴建陵墓工程,并且连采集大理石的款项也不支付。米开朗琪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离开了罗马。他后来说:“我的艺术,是在受到敌视的环境中生长的。”在极其恶劣的政治条件下,米开朗琪罗不卑不亢,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和对于美的不懈追求,走自己的路,这大概就是他的作品流芳百世,广受人们称赞的原因吧!

米开朗琪罗后来被迫去见教皇,并奉命制作《教皇朱利二世》铜像,瓦萨利后来评论说,这尊铜像:“表现了高度的艺术,姿势中见出伟大与崇高,衣着上见出风采与豪华,面貌上添加了勇气、力量、决断和某种威严。”这一作品仅存四年,1511年,被波伦那起义的群众所摧毁。艺术家非常同情起义者,因此他从不提这座铜像。但是作为完美艺术品,米开朗琪罗创作的铜像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最真实的体会和感悟。

米开朗琪罗完成教皇铜像后回到罗马,又被要求画教皇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壁画,这一次又是小人陷害,虽然一再推辞,但无济于事,教皇仍然固执己见。被迫承担了这一不愉快的任务,在动笔作画之日,米开朗琪罗愤怒地写道: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开始作西斯廷的壁画。

米开朗琪罗创作壁画之初,请来了不少佛罗伦萨画家帮他作画,可是具有完美型性格的他对别人的画根本不满意,于是把他们都打发走了。他关起门来,不用助手,决定自己一人来完成。从1508年5月10日开始,至1512年10月31日,米开朗琪罗耗费四年心血,终于完成《创世纪》这一不朽作品。

具有完美型性格的米开朗琪罗,在创作这个庞大的作品的时候,其精益求精,反复斟酌,近乎苛刻的完美态度使他战胜了一切的困难。他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整个作品完成时,37岁的米开朗琪罗已累得像个老者。由于长期仰视,头和眼睛长期不能低下,连读信都要举到头顶来读。而米开朗琪罗用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完成的《创世纪》,实在是不负众望,他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不朽的艺术品,还有他那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正是这种对美的孜孜以求,使得米开朗琪罗受到了不仅是平常人,还有更多的贵族的喜爱。24年后,米开朗琪罗又应教皇克莱门七世之约,在西斯廷教堂祭坛正面墙上绘制了另一撼人心魄的巨幅壁画《末日审判》。米开朗琪罗独自一人顽强地工作了将近6年,在220平方米的画面上绘出约400个人物,而且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无限完美。其轰动可想而知。然而,米开朗琪罗并没有沉溺在人们的赞叹之中。完美型人中痴迷的特性使晚年的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筑艺术上,并有精深造诣,因而米开朗琪罗也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1564年2月18日,89岁高龄的米开朗琪罗在罗马去世,他毫无疑问是完美型的。他在创作经典的摩西·大卫和彼亚塔等雕塑前,曾深入研究过人类的体形结构,并在停尸房里亲自解剖尸体,研究肌肉和筋腱。毋庸置疑,米开朗琪罗比同时期的雕塑家都研究得深入,因此他的创作在当今仍被推崇,并被视为珍品。

在米开朗琪罗辉煌的艺术生涯中,他凭着自己完美型的性格造就了艺术上的不朽,同时也使自己千古流芳,受后人万世敬仰。他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