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按摩大全
38236100000036

第36章 足部穴位的位置及功能(1)

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位置及功能

※足阳明胃经穴

1.足三里

【位置】 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手法】 按揉30~50次。

2.上巨虚

【位置】 足三里下3寸(图5-5)。

【主治】 肠鸣、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等。

3.下巨虚

【手法】 按揉30~50次。

【位置】 足三里下6寸(图5-5)。

【主治】 小腹痛、腹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腰脊痛引****等。

【手法】 按揉30~50次。

4.丰隆

【位置】 外踝高点上8寸,胫骨前嵴后两横指。

【主治】 头痛、眩晕、咳嗽痰多、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下肢痿痹等。

【手法】 按揉30~50次。

5.解溪

【位置】 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两筋之间。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等。

【手法】 点按30~50次。

6.冲阳

【位置】 足背动脉搏动处,两筋之间。

【主治】 口眼斜、面肿、齿痛、癫痫、胃痛、足软无力等。

【手法】 点按10~30次。按揉时应避开动脉。

7.陷谷

【位置】 足背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主治】 面浮身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8.内庭

【位置】 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主治】 咽喉肿痛、口、口齿痛、鼻出血、胃痛、泛酸、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9.厉兑

【位置】 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主治】 鼻出血、流涕、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等。

【手法】 用拇指指甲掐按5~10次。

※足少阳胆经穴

1.阳陵泉

【位置】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等。

【手法】 按揉30~50次。

2.绝骨(悬钟)

【位置】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主治】 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痔疮等。

【手法】 按揉30~50次。

3.丘墟

【位置】 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主治】 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疟疾等。

【手法】 点按10~30次。

4.足临泣

【位置】 在第四、第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主治】 目赤肿痛、胁肋疼痛、月经不调、尿床、乳痈、淋巴结肿大、疟疾、足背肿痛等。

【手法】 点按10~30次。

5.地五会

【位置】 在第四、第五跖骨之间,当小趾伸肌腱内侧缘处(图5-8)。

【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胁痛、乳痈、内伤吐血、足背肿痛等。

【手法】 点按10~30次。

6.侠溪

【位置】 足背第四、第五趾间缝纹端(图5-8)。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胁肋疼痛、热病、乳痈等。

【手法】 点按10~30次。

7.足窍阴

【位置】 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主治】 耳聋、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肿痛、热病、失眠、胁痛、咳逆、月经不调等。

【手法】 用拇指指甲掐按5~10次。

※足太阳膀胱经穴

1.委中

【位置】 胭横纹中央。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等。

【手法】 点按10~50次。

2.承山

【位置】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 痔疮、脚气、便秘、腰腿疼痛等。

【手法】 点按10~50次。

3.跗阳

【位置】 昆仑直上3寸。

【主治】 头痛、腰腿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4.昆仑

【位置】 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出血、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疼痛等。

【手法】 拿捏30~50次。

5.仆参

【位置】 昆仑直下,赤白肉际。

【主治】 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等。

【手法】 按压10~30次。

6.申脉

【位置】 外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失眠、目赤肿痛、腰腿酸痛等。

【手法】 按压10~50次。

7.金门

【位置】 申脉与京骨连线的中点,当骰骨外侧凹陷中(图5-10)。

【主治】 头痛、腰痛、癫痫、小儿惊风、下肢痿痹、外踝痛等。

【手法】 按压30~50次。

8.京骨

【位置】 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

【主治】 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癫痫、腰痛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9.束骨

【位置】 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主治】 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癫痫、腰痛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10.足通谷

【位置】 第五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主治】 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癫痫、鼻出血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11.至阴

【位置】 足小趾外侧指甲旁约0.1寸(图5-10)。

【主治】 胎位不正、难产、头痛、目痛、鼻塞、鼻出血等。

【手法】 用拇指指甲掐按5~10次。

※足厥阴肝经穴

1.中都

【位置】 内踝高点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 疝气、崩漏、腹痛、腹泻、恶露不尽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2.蠡沟

【位置】 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3.中封

【位置】 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内缘(图5-12)。

【主治】 疝气、遗精、小便不利、腹痛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4.太冲

【位置】 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等。

【手法】 按揉10~50次。

5.行间

【位置】 足背第一、第二趾间缝纹端。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中风后遗症等。

【手法】 点按10~30次。

6.大敦

【位置】 大拇趾(靠第二趾)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

【主治】 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手法】 掐按10~30次。

※足太阴脾经穴

1.阴陵泉

【位置】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主治】 腹胀、腹泻、水肿、黄疽、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2.地机

【位置】 阴陵泉下3寸(图5-13)。

【主治】 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3.漏谷

【位置】 三阴交上3寸(图5-13)。

【主治】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4.三阴交

【位置】 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子宫下垂、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等。

【手法】 按揉10~50次。

5.商丘

【位置】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腹胀、腹泻、便秘、黄疸、足踝痛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6.公孙

【位置】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

【手法】 按揉10~30次。7.太白

【位置】 在足内侧缘,于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胃痛、腹胀、腹痛、嗝气、消化不良等。

【手法】 点揉10~30次。

8.大都

【位置】 拇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热病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9.隐白

【位置】 拇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主治】 月经过多、崩漏、腹胀、便血、尿血、癫狂、多梦、惊风等。

【手法】 掐按10~30次。

※足少阴肾经穴

1.筑宾

【位置】 太溪上5寸(图5-15)。

【主治】 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2.交信

【位置】 复溜前约0.5寸处(图5-15)。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子宫下垂、疝气、腹泻、便秘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3.复溜

【位置】 太溪上2寸。

【主治】 水肿、腹胀、腹泻、盗汗、热病汗不出、下肢痿痹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4.照海

【位置】 内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子宫下垂、小便频数、小便不通、便秘、咽喉干痛、癫痫、失眠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5.水泉

【位置】 太溪直下1寸。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子宫下垂、小便不利等。

【手法】 捏揉10~30次。

6.大钟

【位置】 太溪下0.5寸稍后,跟腱内缘(图5-16)。

【主治】 癃闭、遗尿、便秘、咯血、气喘、痴呆、足跟痛等。

【手法】 捏揉10~30次。

7.太溪

【位置】 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图。

【主治】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秘、糖尿病、咯血、气喘、咽喉肿痛、牙痛、失眠、耳聋、耳鸣等。

【手法】 捏揉30~50次。

8.然谷

【位置】 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糖尿病、腹泻、咯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

【手法】 按揉10~30次。

9.涌泉

【位置】 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

【主治】 头痛、头昏、失眠、咽喉肿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狂、昏厥等。

【手法】 按揉50~100次,或擦热为止。

※经外奇穴

1.胆囊

【位置】 阳陵泉下1~2寸处

【主治】 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等。

【手法】 按揉10~30次;对于痛证,可按揉至痛止。

2.阑尾

【位置】 足三里下约2寸处

【主治】 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等。

【手法】 按揉30~50次。

3.八风

【位置】 足背各趾缝端凹陷中,左右共8穴

【主治】 脚气、趾痛、足背肿痛等。

【手法】 点按3~5次。

4.气端

【位置】 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

【主治】 卒中、腹痛急暴、足背红肿、脚气等。

【手法】 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5.独阴

【位置】 足底,第二趾远端趾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等

【手法】 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6.里内庭

【位置】 足底,第二、第三趾间,与内庭相对处(图5-20)。

【主治】 足趾疼痛、小儿惊风、癫痫、急性胃痛等。

【手法】 按揉5~10次。

足部反射区的位置及功能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图5-21)。它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

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胸腔,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射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内有肝、胆、脾、胰、肾等脏器反射区;足底下部相当于下腹部,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反射区;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足底内有肩、腋、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人体有许多器官是对称分布的,一般来说,身体上左侧器官对应的是右足上的反射区,而右侧器官对应的是左足上的反射区。

※ 肾上腺反射区

【位置】 位于双脚脚掌第一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的稍外侧

【主治】 肾上腺机能亢进、低下,心律不齐,糖尿病,各种炎症,风湿病,关节炎等。

【手法】 单指扣拳法,按摩5~10次。按压时节奏稍慢,渗透力强,以出现酸、胀、痛为宜。

※ 肾反射区

【位置】 双脚脚掌第一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后方中央陷凹处

【主治】 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肾功能不全等)、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等。

【手法】 用单食指扣拳法或握足扣指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长约1寸。要求按摩节奏稍慢,渗透力要强。

※ 输尿管反射区

【位置】 位于双脚脚掌自肾脏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

【主治】 输尿管结石、尿道炎症、输尿管积水狭窄、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

【手法】 用单食指扣拳法,由足趾端向足跟刮压至膀胱区。力度均匀,不可滑脱。

※膀胱反射区

【位置】 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脚脚掌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