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如何调节自己
38784300000008

第8章 突破传统束缚,做一个变通的男人(1)

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出路。当此路走不通时,不要再一味顽固,而要学会变通。只有学会变通的男人,才能登上人生成功的巅峰。

1.想成功,要变通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审视自己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下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皮林说过:“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展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在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目标和思维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这时,最明智的做法是穷则思变,变则通,及时地抽身而退,去开辟其他研究项目,寻找新的成功契机。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大量的实验失败之后,他很失望,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研究中********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跳出了这无谓的研究,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要审慎地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确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有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现在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固执,不知变通。如果你的确感到行不通的话,不妨尝试一下另一种方式。

许多成功人士一生很少失败,关键就在于用活了为人处事的变通之道,进退之时,俯仰之间,都超人一等,让左右暗自佩服,以之为师。

学会为人处世变通之道是决定男人能否从人群中站起来的第一关键;反之,凡不知为人处世变通之道者,一定会在许多重要时刻碰得头破血流,跌入失败之境。

两个探险家在林中狩猎时,一头凶猛的狮子突然跳到他们面前。“保持镇静,”第一个探险家悄悄地说,“你还记得我们看过的那本关于野生动物的书吗?书上说,如果你非常冷静地站着别动,两眼紧盯着狮子的眼睛,那它就会转身跑开的。”“书上是那么写的,”他的同伴说,“你看过这本书,我也看过,可这头狮子看过吗?”

如果这两个探险家真的两眼紧盯着狮子的眼睛的话,后果肯定只有一个。因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学习、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学会变通,不可太形而上学。

如果学会变通,遇到事情时对自己说“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那么,做事就会更顺利。

现在每年有许多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几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其实,失败固然有种种理由,但根本的一条是钻进了困难的死胡同而不知自拔,在困惑的黑暗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成功者的秘诀往往是随时检查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然后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然后相对轻松地走向目标。这也就是所谓的变通是成功路上的一条捷径。

在像研究永动机一类事情上,如果一味地坚持,而不去检查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否正确,那么这个坚持即是无谓的执着,是不知变通的愚蠢,因此,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这类事情时,一定要知难而退,见好就收,不做无谓的牺牲,因为错误的决定,只能让你南辕北辙,离真理之路越来越远,即使是付出百倍的艰辛,也很难达到目标。

一个男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是要学习变通,但变通不是无原则的随意行,它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如果只是一味地坚持既定的方针,而不知变通,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精力,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2.结果不同只因思维方式不同

创新思维在商业活动中,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活动,为自己的成功之路奠定基础,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在商业活动中,取得重大成就的男人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男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才可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

提到创新,有些人总是觉得很神秘,似乎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尤其是商业活动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成功者在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

对于一个有雄心的男人来说,创新和幸福是什么关系?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新是生活的最大乐趣,幸福寓于创新之中。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新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创新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创新是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整个学生时代,李书福都是在台州度过的。李书福高中未毕业就辍学了,到照相馆做学徒。在照相馆的几个月,李书福就学会了取景、冲洗、扩印等技术,并且手法超群。

第二年,李书福就从父亲那里借了2000元钱,自己开办起了照相馆,由于照相馆有特色,符合广大消费者的要求,所以生意异常兴隆,李书福也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李书福不为暂时的小成功所陶醉,他决定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这样他选择了电冰箱。李书福的“北极花”冰箱厂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非常好,一年的营业额可达四五千万元。冰箱为李书福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他的事业可以起步了。可是由于国家改革的调整,李书福不得不放弃电冰箱的生产。于是李书福就把电冰箱厂无私地捐给了当地政府。

后来,李书福成立了装潢材料厂,主要生产镁、铝曲板,年产值5亿元,利润超过5000万元,可以说这时李书福的事业才开始腾飞,就在这时,海南的房地产热引起了李书福的注意,但是这次在海南的投资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一年就损失了五六千万元,可倔强的李书福并不服输,他说:“这只是暂时的失败,我还会慢慢地发展起来的,没什么。”

李书福抓住摩托车市场疲软的时机,进军摩托车市场,开发出国产豪华型踏板摩托车,取得了成功。

有了装潢材料和摩托车带来的丰厚利润作为坚强的后盾,李书福决定进入家庭轿车领域。李书福制造轿车的想法一提出,马上招徕身边所有人的反对,包括一起创业亲兄弟的坚决反对。他们无法接受李书福的提议,他们甚至认为李书福已经让成功冲昏了头脑。

李书福有自己的理由:“世界汽车正业已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只要有钱,就可买来技术和零配件,请来人,设计出好的产品。我心意已决,我负全权责任,哪怕倾家荡产,头破血流,我也要干!”

李书福到省里找到相关部门,要求生产汽车,主管官员立刻瞪大了眼睛,好像遇到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疯子”。主管官员不同意。李书福打着生产摩托车的旗号,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如果最终拿不到汽车生产权,数亿元的投资都会付之东流。

为了得到轿车的生产权,李书福一次又一次的北上。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他四处奔走呼号,可仍没得到批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判了“死刑”的李书福柳暗花明,司法部下属的一家四川小客车厂濒临倒闭,李书福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合作成功。李书福终于拿到了小客车和面包车的生产权。

李书福的汽车终于生产出了第一辆车——“吉利豪情”。李书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场价格定在了47900元,吉利豪情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上最便宜的车。

李书福又在宁波北仑投资7亿多元,征地1000亩,筹建吉利美日工业园区,这样,李书福的吉利拥有两个大型的工业园区,两大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年产20万辆的生产能力。

正当李书福以为吉利的前途充满光明时,国家改革变动,从2001年5月起,只有那些上了公告的企业和车型才允许生产。显然吉利以后都不能生产轿车了。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获得生产轿车的资格。

时间推到2001年10月30日,在第六批公告中李书福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吉利6360型车,一直被当作野孩子的吉利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分,成为国家汽车定点的生产基地之一。

李书福一激动,吉利的全线产品全部降价10%,其中价格最低的轿车,跌破了4万元!吉利豪情出现了排队抢购的壮观景象。然而不到4万元的车价却让过惯了舒坦日子的国企轿车巨头们头痛不已。于是,有人开了头一炮:“他李书福有什么能耐?3万元能造出什么轿车?肯定是用废铜烂铁打的。”一时天下闻檄而动,纷纷讨伐吉利车,石块纷纷砸向吉利、砸向李书福。一个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老总,还在人民大会堂这样戏谑:“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别开吉利车。”这让李书福很难过,有人说他快疯了,他逢人就说自己是怎样用了3万元造出车来的,没有人信,后来他沉默了。让市场来检验一切,各种流言才逐渐平息下来。

到了2001年底,吉利车的销售才开始火起来,豪情和美日在北京市场可以每月卖出200多辆,全年吉利的销售量可达3万辆,这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

李书福终于可以开心地笑了。

3.跨越思想上的栅栏

绝大多数男人一遇到困难,还未曾仔细思量这个困难的程度到底如何,就预先在自己心底设下了栅栏。一旦栅栏放下之后,再想跨越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遇到阻碍时,只要找出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就可以征服它。其实跨越栅栏,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尤其是要跨越思想上的栅栏。

要想创意思考,你首先必须彻底抛弃旧习,拒绝维持现状。事不分大小,从变换午餐的新花样到测试公司由来已久的问题解决方案,都可以有变化。换句话说,有创意的人愿意接受风险。如果不冒一些风险、不跌几次跤,就不可能有所进步。

日本知名的企业家通口俊夫领导的企业执医药界的牛耳,分店遍布全国。然而当初刚刚开始经营时,他也曾遭遇严重的瓶颈。创业初期,他沿着铁路沿线开了三家店,但是生意却非常差。这一天,他垂头丧气地从店中出来,坐上火车回家。“怎么办呢?店里的生意这么差,就快要撑不下去了!”通口心里嘀咕着。坐在前排的几个小学生的嬉笑声,打断了他的懊恼。他抬起眼来往前看了一看,目光被一个孩子手上抡转的三角板给吸引住了。“是了,我的三家店位于同一条直线之上,所以有效客源无法集中,应该要呈三角鼎立,如此三点连线起来,就能确保中间的客源了。”不久,他关闭了两家店,另外又开了两家新店,三家店鼎足而立。果然,没过多久,业绩直线上升。通口用这种三角经营法陆续地开了上千家分店,成了全国的知名企业。

所以,遇到阻碍时,应该仔细反转地推敲思考,找出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在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里,永远藏着一个通向光明的出口,等待聪明人去发现。这就是通口俊夫给我们的启示。

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有可能会给我们心里设置更高的栅栏,就像今天有成千上万的推销人员徘徊在路上,疲惫、消极、收入不高。于是有太多的人抱着希望踏进来,又有大批的人带着失望走出去。为什么?因为他们所想的一直是他们所要的,而不是让大家知道他的服务或商品将如何能帮助民众解决问题,为民众带来方便。欧文梅说:“一个能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里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第一次碰到挫折的时候也许觉得没什么,第二次、第三次碰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好推销工作,于是当他第四次去推销的时候,他事先已经在心里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心理的栅栏,那么他绝不可能成功,因为他无法跨越心里的障碍。因而我们要学会换一种角度看事情,出现了问题要试着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位思考,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会找到成功的突破点。

有一个男孩,体重不足,拒绝好的饮食,父母对他全无办法。父亲最后对自己说:“这个孩子要的是什么?我怎样才能把我所要的变成他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