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44

第44章 赴重庆揭破迷雾

抗战胜利后,历史又发展到一个转折关头。蒋介石机关算尽,既要发动内战,又不愿戴罪魁祸首的帽子,便以假和谈、真备战的两面手法欺骗民众,并三次电邀毛泽东赴渝谈判,诱共产党上钩。

魔高一丈,道高一尺。毛泽东明察秋毫,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为顺利实现历史转折指明了方向。同时,为了争取教育群众,揭破蒋介石制造的政治迷雾,以弥天大勇亲赴重庆谈判,表明了我党的和谈诚意,使国民党蒋介石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都作出了一些让步,签订了《双十协定》。毛泽东胜利返回延安。他说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号召解放区军民抓好减租、生产、练兵三件大事,随时准备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内战。

当蒋介石一手将一场空前规模的反革命内战强加在中国共产党头上时,面对占明显优势的美蒋反动派,毛泽东一方面笑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方面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武装了全党,领导我解放区军民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痛快淋漓地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

转战陕北定乾坤

1947年3月,蒋介石胡宗南部集中23万兵力向西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矛头直指我中央首脑机关。面对十倍于我之敌,毛泽东以“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气魄,决心用一个延安换一个全中国,主动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

在一年零五天中,毛泽东率中央前委机关和四个连的警卫部队数百人,坚持留在陕北,牵着胡宗南的10万人马在陕北兜圈子,捉迷藏。由于群众真心实意地做我们的铜墙铁壁,隐蔽在敌人内部的同志的出色工作,使我对敌了如指掌,处处主动;而敌对我则两眼摸黑,到处挨打,听我调遣,疲于奔命。

陕北人民倾全力支援战争,毛泽东巧施“蘑菇战”,连战皆捷。

首战青化砭,歼敌3000人,给了胡宗南当头一棒;

二战羊马河,歼敌一整旅4000余人,使敌晕头转向;

三战蟠龙镇,歼敌四大金刚之一的李昆刚旅6000人,敌最大物资补给点化为乌有,胡宗南叫苦不迭;

突袭陇东,收复三边,敌对我动向捉摸不定,左右为难;

小河会议,毛泽东大胆决策:中路突破、两翼牵制、三军配合,逐鹿中原。不仅使蒋介石的“哑铃”战术失灵,而且注定了其灭亡的命运;

佯攻榆林,调敌北上;沙家店一仗,陕北战争“过山坳”,西北野战军转入内线反攻;

宜瓦战役,围城打援,歼敌主力刘戡部3万人,我军转入外线进攻。

战局飞速发展,蒋介石政府已走到了穷途末路。毛泽东在陕北的山沟里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命令。

同蒋家王朝决战时机即将成熟,党中央、毛泽东留守陕北任务完成。为了迅速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东渡黄河,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在延安的政治舞台上由毛泽东导演的威武雄壮的历史长剧结束了,但印在大地上的闪光的脚印,树于高天厚土间的不朽伟业如日月经天,江河泻地,万古长存。《东方红》的颂歌将世世代代唱下去……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