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若能改变自己的思想,便能去除忧虑、恐惧,以及各式各样的疾病,并使他们的生命改观。我曾不知多少次见过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发生,而且由于见得太多了,我对它们已经不再感到稀奇。
卡耐基告诉我们,若能好好控制信念,它就能发挥极大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相反的,它也会让你的人生毁灭。
一位西方哲人曾说过:“一个有信念的人,迸发出来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人。”这也就是为何信念能开启卓越之门的缘故。当我们内心相信,信念便会传送一个指令给神经系统,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信以为真的状态。在过去,宗教曾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心,给予他们力量,做出认为不可能的事。信念能帮助我们挖掘出深藏在内心的无穷力量。
信念也像指南针和地图,指示出我们要去的目标,并确保能到达。然而,没有信念的人,就像少了马达缺了舵的汽艇,不能动弹一步。所以,在人生中,必须要有信念的引导。它会帮助你看到目标,鼓舞你去追求,创造你想要的人生。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像信念这样,给我们如此巨大影响。人类的历史,在根本上可以说就是信念的历史。像耶稣、穆罕默德、哥白尼、哥伦布、爱迪生或爱因斯坦等人,他们何尝不是改变历史,也改变我们信念之人!若有人想改变自己,那就先从改变信念开始;如果想效法伟人,那就效法他成功的信念吧!
一个人的乐观程度往往在他的成功道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乐观是最大的动力。乐观是指面临挫折仍坚信情势必会好转,是让困境中的人不致流于冷漠、无力感到沮丧的一种心态。乐观也和自信一样使人生的旅途更顺畅。乐观程度不同,一个人所发挥的潜力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他乐观的时候所做出的成绩,常常是他悲观时的数倍。这是因为乐观的人一般具有强烈的、积极的动机,这种动机是获得成功的最有效的因素。它可以把一个人的兴趣、热情,自信和其他能量调动起来,形成整体效应,使行动的效果达到最佳。性格上的乐观和开朗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但即使是生性内向悲观的人,通过努力和训练,完全有希望成为活泼开朗、充满信心的人。
当然,每个人的乐观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对开创局面、摆脱困境、解决难题、实现目标总充满信心;而有的人则总觉得自己缺乏完成工作、达到目标的能力、条件或办法,消极地由别人支配。
美国心理学家斯尼德领导的一项研究里,提出下面一个问题让人回答:“如果你原定的目标是80分,但一星期前发下来的第一次成绩却只有60分,这项成绩将占学期总成绩的30%,你打算以后怎么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结果差异很大,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乐观的学生打算更加努力,想尽各种弥补的办法去达到目标;较为乐观的学生也打算想出一些方法加以补救,但实施方法、付诸行动的决心不够;悲观的学生则放弃继续用功,并表现出一事无成的颓废样子。斯尼德还发现,学生的这种乐观性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特别是智力相当的学生中,乐观性高的学生成绩往往远远高出乐观性低的学生。其原因是,乐观的学生会确定较高的奋斗目标,并且懂得怎样努力去实现目标。
研究人员还发现,决定乐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希望,即不管是什么目标,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和办法。希望不仅能减轻痛苦,而且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使你在各个方面占据更大的优势。乐观让处于困境中的人避免产生消极、软弱、沮丧的神情,乐观和自信一样使我们更为顺利地走过人生的旅途。当然,我们的乐观不应当是盲目的,太天真的,否则就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自信是乐观的一种表现。每个人的自信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相信自己总是能够解决难题,摆脱困境;而有些人则总是对自己是否具备实现目标的条件持悲观的态度。自信心足、乐观程度高的人,通常会有以下一些特征:能够自我激励,能够寻找各种办法达到目标,遇到困难时能够自我安慰,能够灵活变通,将艰巨的任务分解为容易应付的小部分加以解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马丁·沙里曼是个对乐观性很有研究的教授,他曾对自己所在大学的500名新生做过乐观性测验,发现这次测验的结果比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和高中成绩更加能够预测学生大学第一年的学习成绩。他后来解析说:“入学考试测量的只是学术倾向能力,但一定程度的能力加上不屈不挠的心态才能成功。学生的动机用入学考试是测不出来的,而要预测一个人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能否顽强地抗御挫折。就智力相当的人来说,他们的实际成就不但同他们的才能有关,而且也与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有关。”每一次失败或挫折,都是对人乐观性的考验,乐观的人能从自己之外找到失败的原因,从而改进方法,继续尝试;而悲观的人难以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变得消极、忧郁、沮丧。
我们对人类行为知道得越多,就越发现信念影响我们的非凡力量。在许多方面,这股力量的作用与我们所认为的情况背道而驰,尤其是在生理状况方面,信念(也就是内心反映)会控制事实。不久之前,有一宗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女性,她血液中血糖完全正常,但她相信自己患有糖尿病,结果她的生理状况就真的显示出糖尿病的症状。在类似的实验中,有许多人在催眠状况下,碰触一块冰块,然后告诉他们是一块烧红的金属,结果在碰触部位就冒出水泡。
有许多人都知道安慰药的作用,它对治病不一定真有效果,多半是用来哄骗病人,使其心理相信,达成治疗效果的。卡曾斯就曾亲身体验过信念的力量,因而消除病因,他说:“吃药打针不是绝对需要的,但康复的信念必须要有。”另外还有一宗著名的安慰药研究病例,对象是一群患有溃疡的人。他们被分为二组,研究人员告诉第一组的人,即将服用一种有绝对疗效的新药;对第二组的人说,即将服用尚不知疗效的实验药,然后在不告知实情的情况下,给二组人完全相同没有疗效的药。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一组,70%的人觉得有效;在第二组,只有25%的人觉得有效。差别就在于双方的信念不一样。
韦尔医生曾做过一次研究,结果显示服药者的效果是和他对药效的信念成正比。他发现,能让注射维生素(兴奋剂)的人平静,注射巴比安盐(镇静剂)的人兴奋。“药的神奇之处在使用者的心理,而不是药物本身。”他下结论道。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影响结果最大的是信念。信念不断地把信息传送给脑子和神经系统,造成期望的结果。所以,如果你相信会成功,信念就会鼓舞你达成;如果你相信会失败,信念也会让你经历失败。
卡耐基告诫我们:“如果你希望主宰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必须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