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励志经典全集
39707600000034

第34章 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思考

人一思考,上帝就笑了。人不断地思考,上帝就经常笑容满面。

智者说,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思考。

一天晚上,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时间已经很晚了,实验室里有一个学生仍然俯身在工作台上。“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卢瑟福问。

“我在工作。”学生随即回答说。

“那你白天做什么了?”“我也在工作。”“那么你早晨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在工作。”学生带着谦恭的表情承认了,并等待着这位著名学者的赞许。卢瑟福稍微沉吟了一下:“可是,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一个人能否进行创新、创造,除了社会条件和劳动态度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自己留下一片空间,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诚然,一切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实践,但如果每天忙忙碌碌,从不思考,也是非常可怕的。人之所以是人,就因为懂得思考。动物是不思考的,所以动物依然是动物。

因此,一定要从实践出发,“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实践是一种磨砺,思考同样是一种磨砺,而且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磨砺。

有了思考空间,才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所发现。牛顿把“苹果从树上自由落下”留在了思考空间,启示他探索出了“万有引力”;瓦特把“壶盖被开水顶动”留在了思考空间,引导他发明了蒸汽机;伽利略把“不同长度挂灯的摇摆”留在了思考的空间,促使他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诸如此类的现象,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求精神的人,才把它留在思考的空间,并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致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有了思考的空间,才能从前人的“定论”中有所突破。

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面对早已“盖棺”的“定论”,伽利略不是“连想都不去想”,而是重新用实践检验它是否是真理。

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球,跑到比萨斜塔上一次次往下扔,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运动的轨迹,推动了力学的发展。

“在寻常人眼里,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跪着。”站起身并拉开一定的距离,你就会发现,伟人也是人,他们面对各种条件的局限,同样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跪倒在“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这一“定论”的脚下,马可尼就不能把信号送过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跪在牛顿“时间、空间绝对不变”这一“定论”的脚下,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上这些,不都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结果吗?

有思考的空间,才能对自身实践有理性的提升。在工作顺利时,有些人的头脑往往被成绩装得满满的,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其后果不言而喻。其实,成功时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发展的前景是什么?要继续开拓前进,还需要做什么……在这样的关节点上多思多想,才能使我们保持清醒头脑。

遇到挫折更要有思考的空间。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有条件的。条件便是动脑筋,找出原因,接受教训。现实情况往往是,一有失误,有人便说:“没关系,只当是交了一次学费。”如果别人这样说,作为一种热情的勉励和鼓舞,当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如果自己先这样讲,那就未免有失慎重了。失误是允许的,然而不能忘记,我们的目标是成功。

有了思考空间,才能有一个再创造的天地。知识、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路,使我们轻车熟路地解决许多以前遇到过或未遇到过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正是这样的经验太多,则可能给我们提供僵化的教条。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定势”,它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过于相信从前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当人们习惯于做什么,就很容易养成一种思维偏见,成为习惯的奴隶,墨守成规,虽然掌握了规律,却轻视了创造。所以,我们对待知识和经验应防止习惯和顽固,在头脑中留一片思考的空间,让给创造。

无论你处境如何,都要留点时间去思考。在顺境中多思考,我们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健前进的脚步;在逆境中多思考,我们会找到失败的症结,踏上通往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