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40017700000013

第13章 大师谈绘画(3)

(4)委拉斯开兹

画家委拉斯开兹(Diego de SilviaVelazqtJez,1599一1660),1599年生于塞维利亚。少年时曾师从著名画家巴契科学习绘画技法,17岁即获得“艺术家”之称号,可见其天赋不同一般。

其创作之时所观之对象,多为下层平民,因之常与流浪者、老妇、商贩走卒相往来,此从其画作中可以窥之一二,亦可从中理会画家之内心情感,如《卖水的人》(1617)即是此类作品。

1623年委拉斯开兹被任命为宫廷画师,至61岁去世时,其在西班牙王宫度过几近40年之久。1629年,委拉斯开兹结识大画家鲁本斯,在鲁劝说之下,他先后两次周游意大利,发掘前辈艺术大师之宝藏。

其一生创作了大量肖像作品,对象既有国王大臣、亲朋好友,亦有平民百姓、下层佣人:其人格颇高,于描绘教皇或王公大臣亦无丝毫阿谀之态,描绘侍从、佣人亦无轻蔑或不逊,故可见其人品之端绪。

委拉斯开兹乃西班牙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亦为西班牙17世纪绘画艺术之光荣典范。

(5)维米尔

维米尔(Jan Vermeer)乃荷兰著名风俗画家。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妇女》《包头帕的少女》《做花边的女子》和《画家和他的画室》等。其作品多以市民、家庭女主人为主角,描绘其日常之生活细节,却不流枯躁,并富生活之趣。运用色彩,维米尔喜用蓝、黄色调;其作品构图,多注重几何形状,且不愿于细节之上有意刻画,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作品多以简洁、精练、朴实抑或凝重见长。因其善于表达物态平凡朴实之美、故世人赞其为“描绘宁静生活的诗人”“描绘光影变化的卓越大师”。

3.18世纪欧洲绘画

18世纪的欧洲,封建制日益动摇、衰落,继荷兰、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伟大的“启蒙运动”导致了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它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由于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欧洲的18世纪被人们称作“启蒙时代”或“理性时代”。文化艺术中心也自意大利转移到了法国。

在思想极度变革的背景下,欧洲的审美趣味却依然具有顽强而鲜明的特性,在18世纪的文化艺术中,封建统治阶级的艺术理念始终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观念发生对峙与碰撞;因而在那一百年间,欧洲的绘画艺术并存着两种不同的艺术潮流——即“罗可可艺术”和“市民美术”。

“罗可可艺术”是完全属于上流社会的装饰品与享乐物——它是一种追求艺术效果和装饰感的艺术风格,可以说它是将巴洛克艺术中的“宫廷因素”和“豪华因素”推向了顶峰;但这种风格不像巴洛克在17世纪那样盛行,它仅流行于王宫和贵族府邸,后来影响的面也不是很广。

“市民美术”是一种在“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于18世纪中叶形成的一种针对平民的艺术风格。它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美学理想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愿望,可以说它是一种与“罗可可艺术”完全对立的表现风格。

(1)亚森特·里戈

亚森特·里戈出生于彼尔比尼扬,青年时曾崇拜凡·代克之盛装肖像作品,22岁时到巴黎从事创作;然,其29岁方肯接受王室之预订,因画技高超故而很快饮誉上流社会;31岁被聘为宫廷画师,故其肖像画作及卓越之才方能声名远播。

17世纪,法国尤重肖像艺术。至18世纪初,肖像画已渗入各个阶层,其时所出著名肖像画家,如弗朗索瓦·德·特鲁瓦、拉吉利埃、里戈等人皆为此一时期之杰出代表。

亚森特·里戈继承拉吉利埃之遗风,亦画穿着华丽、服饰高贵的人物,或以神话为体裁,能突显被画者之爱好或气势;其用色鲜艳强烈,造型准确细致,甚而所画者比真人更显高雅,因而大受王公贵族喜爱。

(2)弗朗索瓦·布歇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是继华多之后最能代表“罗可可”风格之画家。他喜欢神话或田园诗,在画中喜借缪斯、狄安娜等女神形象表现娇艳女性之嗣体。

人体画在西方有着深厚传统,无一文化能比西洋人对裸体表现有如此持久之兴趣。18世纪,西洋画之裸体女子多不遮掩,表现亦较自然,无东方女性之害羞表情,甚有挑逗之意味。布歇画风即为此类,其人喜用明亮之蓝色、玫瑰色或黄白色,以此类颜色调和而成之肤色足以刺激视者之感官。

《浴后的狄安娜》乃布歇表现女人身体作品中最好的一幅,其技法为法国绘画之骄傲。布歇以蓝色丝绸与女子之肌肤形成鲜明对比,令其肤色有红润、细腻之感。狄安娜即希腊神话中之阿耳忒弥斯,是月神和狩猎之神,为最高神祗宙斯之女,以贞洁而著称。

《勤劳的母亲》,此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位勤劳的母亲正在纺纱的情景。画家想用这个题材,令欣赏者发现社会和生活中可贵的(或者说是平凡的)人与事,并用创作来加以肯定和说明。

(3)夏尔丹

夏尔丹乃18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亦是西洋美术史上静物画大师。夏尔丹擅长创作风俗画、静物画,其风俗画多表现平民生活;其静物画则尽力将平凡化为优美;其主要作品有《勤劳的母亲》《烟斗与茶具》和《鹞鱼》等。

夏尔丹创作多不加修饰、崇尚自然,喜描绘平常之家庭用品,或日常之生活细节。其质朴之风格似接近伏尔泰、狄德罗等哲人,与其时先进之“启蒙主义”思想相合。

以绘画形式来表现普通市民的生活并能将自然、亲切、朴实之美感表达出来,确属不易,而夏尔丹之画却能使人易感画中温暖及生命气息,此类沉穆、凝重、朴实之画作反愈显醇美动人,使阅者感受其自然而真切之表白——此点正是夏尔丹伟大及动人之处。

(4)弗拉格纳尔

弗拉格纳尔(Fragonard)为追求艺术,曾几经转辗——起初师从平静朴实之画家夏尔丹学画,但老师并未发现他潜在之才华,甚至一度将其看成是无可救药之浪荡子;后来,弗拉格纳尔又从师于画家布歇门下,通过这位师长,弗拉格纳尔找到了其渴望的一切。

《秋千》是为后人所提及最多之作,描绘了在树阴浓密的花园里,衣着华丽的时髦女子荡着秋千——如布歇笔下之狄安娜,所有明亮之光环皆集于该女子一身,粉色衣裙引人起浪漫之遐想;于画面左下角,一青年男子与荡秋千的少妇传递情意,而活泼的小爱神,则目睹了这一现场。构图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将其中之人物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实是高明之手法。

(5)戈雅

戈雅(Frarlcisco de Goya)出生于西班牙一农民家庭。15岁时在一画家的工作室学习绘画。1776年,只身前往首都马德里,入宫廷挂毯织造厂任设计,画有不少挂毯草图。自1785年起,戈雅任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副院长之职,兼宫廷画师,于此期间,为王公贵族描绘不少肖像。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戈雅艺术创作渐趋成熟,其早期乐天无忧之心情渐为愤怒、激情及冷静所代。其创作之肖像作品中,尤为突出者乃《何维兰诺斯肖像》《斐德南·居耶马赫德肖像》《穿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及《伊萨贝尔·柯包斯·德·波赛尔肖像》等。1824年,戈雅侨居法国波尔多,直到1828年逝世。

戈雅乃近代欧洲绘画史上伟大之先驱者,其鲜明“现实主义”画风并“浪漫主义”激情,深刻影响了后来人;或说19世纪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推崇者,皆从戈雅之绘画中获过启发。

《着衣的玛哈》与《裸体的玛哈》同为名作,亦是戈雅代表作之一;“玛哈”乃当时西班牙社交场上对名媛淑女之通称。戈雅所画的“玛哈”是谁,众说不一,至今仍无定论。

(6)安格尔

安格尔(Jearm—Auguste-Domingiguelngres)乃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一位代表画家。1780年生于蒙特庞省,早年曾向杜尔兹学习绘画,17岁时到了巴黎,师从著名画家达维特,深得赏识。

1806年,安格尔赴意大利,1824年方回巴黎;1834一1841年,其再度赴罗马,深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之作品,就中首推拉斐尔。受老师达维特及意大利古典艺术之启发,安格尔对古法典绘画理解更为精确。此后,当其师流亡比利时,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之代表人物。

虽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之楷模,安格尔并非照搬古贤之样式,乃取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之手法,将古典艺术造型美之精髓加以吸收、融化,并用自然之风格融入在写实中,故而形成其洗炼、单纯之画风:其多以“静穆伟大、崇高单纯”为创作原则,故而其作品多能达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造型典雅之特点,尤其于人体美之作品中表现突出,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或名《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安格尔绘画必强调骨骼,而肌肉次之,其认为肌肉画得过于精确易使造型失真,乃到庸俗,此为美学中重要之理论。安格尔崇尚自然,创作中往往不事雕琢,欲将自然形象与古典造型完美结合,又无造作与刻意,且经精练之笔法表达,故无神秘之虚构或信仰之成分,乃纯粹之艺术创作。

或许,画家想寄眷恋于青春形象,或向往隽永与安宁,其笔下之裸体,无纤毫之浮夸与做作,摒弃一切非自然之流露,故而创造之美感人至深,必将流传亦久。

《泉》是其盛名之作,代表安格尔的艺术顶峰。而此画创作颇为不易,此画是其1820年在意大利创作,而到1856年在巴黎方完稿,前后历时三十六年,不可谓不难得也!

此画原名《维纳斯》,后经数十年之漂泊,修改多次;又将秀发修改为倒倾之水瓶,使之成为具有“古典主义”象征之名作。

(7)德拉克罗瓦

德拉克罗瓦乃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其艺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威尼斯画派、伦勃朗、鲁本斯和康斯太勃尔等大师之成就,对后世画家颇具影响。

德拉克罗瓦17岁拜格朗为师学习绘画,后入美术学院。1822年,受席里柯《美杜萨之筏》之启发,创作了著名画作——《但丁之舟》。于1816至1823年间,师从“新古典主义”画家皮埃尔桂安恩。其作品颇具鲁本斯之风格。

1824年,以巨作《希阿岛的屠杀》令人瞩目,从而成为“浪漫主义”画坛之主将,与以安格尔为首之古典主义画派相抗衡。后陆续创作出《萨尔纳塔帕尔之死》《十字军进入耶路撒冷》《马利诺·法利罗的死刑》等“浪漫主义”巨作,其画惊人心魄,颇具震撼力。

此人善用色彩,其造型之精巧可与提香或鲁本斯相媲美,作品极富浪漫气息和表现力;《自由引导人民》即是作者为实现共和、争取民主以及自由而创作,体现出革命意识及精神,又不失浪漫氛围。

(8)米勒

米勒(Jean—Francois)乃法国杰出画家,“巴比仲画派”之代表。其一生多半定居乡村,作品多为农民勤劳朴实之生活写照,其画作《拾穗》《晚钟》《播种》,紊有“农村三部曲”之称;除此之外代表作尚有《扶锄的农夫》《樵夫之死》《喂食》《母与子》等。其所绘之人物皆不强调面部表情,或描述特定之景象,而以典型之姿态表现出其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其素描用笔似断似续,线条浑厚而淳朴,亦不泛抒情之内涵,善于表达艺术语言,而作品以亲切、感人为特点;因贫困之故,其作多为小幅油画或素描作品。

六.浅谈国画

1.缘起

应诸位同学盛情相邀,于此讲谈国画历史与绘画之技巧,朽人只好勉而为主,权当与大家共学吧!

我国绘画技法堪称“一宝”,与书法并称“双绝”。只是,国画不似西洋画易于保存,多因国画绘制于易碎的纸或绢上。

两汉时期,我国艺术可称谓“大家风范”,但那时的艺术多为壁画,只可观摩,不易携带,不似西洋画之木板或布等材质易于流传。

两汉时期的艺术,材质多是石材或陶瓷、砖瓦,艺术水平极高,但多为笨重之材质,故可遇不可求,临摹亦不易得。

至隋、唐之时,因国富民强、文化兴盛,故艺术成就亦高,我国艺术方至前所未有之顶峰。当时的绘画艺术延续了雕刻之艺术技法,创作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人物肖像画成就最大,亦开“山水画”之先河。

及至宋、元,则为我国绘画艺术之巅峰期,其中尤以山水画为代表,花鸟绘画成就亦不俗。至明代时,绘画作品则以花鸟为卓著。清朝一代,则将山水画发挥到极致,风格倾向写意,虽寄托自然景观之写实,然而重在体现自我之心境,故而流派纷起、大师并出,大有百花齐放之势。

以下,朽人就一些名家或名画加以简述与评析,以供同学欣赏,我们先从隋唐开始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