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高素素更加注意专卖店的整体形象,仅导购小姐的招聘便煞费苦心。演员出身的她,招导购小姐不自觉便用了演员的标准,以至于每到过专卖店的顾客,都笑称导购小姐为“皮尔·卡丹”小姐。高素素期望的便是品质之余视觉上的享受。
由于品质超前,且品牌信誉过硬,很快其专卖店便形成了品牌化、精品化、系列化、超前化的经营特色。虽然处在消费“金字塔尖”的高端消费群在当时还没被人认识,也没有一个商家敢于触及,但实践证明,高素素结合自身实际和未来商业发展趋势做出的选择,培育、开发出一个自己独有的品牌市场。没有人否认高素素给济南商业零售业带来的格局巨变和思维创新。对消费者来说,仅用“耳目一新”这个词远远不能形容高素素以及品牌经营所带来的冲击。在济南及山东这个观念相对保守、时尚氛围比较滞后的环境下,“专卖店”带出方兴未艾的品牌消费,使济南市消费品位提升,由“土”变“洋”了。高素素说,企业主也好,个人也好,关键是了解自己。然而,长期商海搏击的高度紧张已让高素素感觉身心疲惫,她需要一个最适合企业的用人机制来管理企业。她总是跟一些专业的人士在一起,不自觉中,自己也变得专业一些,她常常结交一些朋友,信息多了,专业化的东西多了,应用于企业中,益处自然也就多了。
而正是因为她不是专业化出身,所以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她在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中更是游刃有余。比如去吃饭,人不自觉地总爱挑饭店的毛病,次数多了,便不自觉对整个市场有了分析,所谓的旁观者清正是如此。吃饭也因此吃出可行的项目。高素素坚信餐饮业的趋势一定是品牌化、连锁发展。于是,1999年,高素素的“谭鱼头火锅”开业,特色酒店一时门庭若市。
高素素把握市场的自信来源于她的精明考虑:火锅店聘请的全是行业专家,技术上得到依靠,而管理是相通的,同样项目,人才用不好便发挥不了作用。
精明的高素素还通过长期的思考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生意经,可见她并没少在算计上花工夫。
生意算计经第一条:卖好东西,卖最好的东西,质量可靠、性能先进,能保证自己的信誉,赢得市场信任。
生意算计经第二条:越是技术先进的东西,市场承受能力便会越好,永远都不要低估用户的需求量以及接受能力。
生意算计经第三条:实例证明,信誉和服务能直接让企业受益,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维护。
生意算计经第四条:永远站在市场的前沿,引导消费。不管是家电、计算机系列,还是其他品牌的经销,高素素总是急流勇退,这样一来,产品既没有形成库存,也不会承担太多风险,且保持了企业良好的信誉。
生意算计经第五条:年轻人一定要有冲力,敢想敢于,如果觉得自己的直觉是对的,那么,就相信直觉。
生意算计经第六条:高素素之前并没有经商经验,而是借助“工作之便”,注意让自己的舞台经验,即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引领陌生领域。她很注意将自己在舞台上的感受运用到商战中,她知道舞台上要注意形象,要热情,要对自己饰演的角色负责到底,经商也是如此。
生意算计经第七条:高素素本身就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当她看着因自己的引领,周围一家家类似的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她的感觉是一件作品诞生了,而非一件商品,这让她少了许多对收入的执著,也就从未想到过放弃。
生意算计经第八条:在高素素的意识中,偏门并非偏僻且不容易被人接受的意思,她的家电门店是舜井街第一家家电门面,之后,群体开始出现。这也说明,消费群体在慢慢培养出来。而高素素无疑就成为了该行业的“老大”,有了声誉、有了经验。
作为女人,她还是选择了进入男人统领的商海里搏击。她不抽烟,不喝酒……然而,正是这种表象,使得她作为女人,更加纯粹、温和、优雅、从容、不张不弛,她身上好像自然而然地笼罩着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因子,让人敬而不得非议。
这个精明的女人知道,她的企业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与她作为女性企业家的特点也有关系——她总能够适应现代管理潮流,同时,她更力求既合理又合情,精打细算,尽占先机。
12.握住商机,富贵一生
“机遇”常在,平凡者对之视而不见。因而,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眼光,而又有着冒险精神、能勇于直面险境的女人。
下面这个女人就是一个有眼光善于抓机遇的女人,因而她就是一个成功者。
戴眼镜,留短发,着运动服、休闲鞋,快言快语,浑身散发着活力——她就是宁夏化工实验厂下岗职工,今年46岁的谢宝华。
“有了机会就要把握”是她爱说的一句话,就凭这个倔劲,她跨越一道又一道坎,牢牢把握住商机,收获着丰盈的人生。
1998年谢宝华下岗时,儿子刚上中专,全家靠丈夫不高的工资维持生活。她拒绝吃低保,想办法找工作。一时找不到也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先锻炼身体做好“生产力”储备。看见银川光明广场上有好多人跳舞,她也去学。年近40,从没跳过,不怕,跟在老师身后一招一式慢慢学,一个动作练上几十遍。3个多月后,她成了众舞者中的“明星”,许多人拜她为师。她成了带舞的老师,还从包教包会中有了收入。恰巧这时有人介绍她卖花,于是她每天早上教舞,10点至下午4点卖花,在“广阔天地”又上了岗。
一次跳舞中不小心右脚骨折,她只好在家里疗养。打了石膏的腿不能动弹,一切都要别人伺候,她体会到不能劳动的痛苦,她说,让她停止工作,比死都难过。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谢宝华并不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她却以同样的人生信条指挥自己。腿脚好了以后,她又在一家餐厅找了一份打扫厕所的工作。在她心里,劳动是光荣的,无论干什么,只要认真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干得好,第一天就受到餐厅经理的奖励——当场发奖金50元。
机会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谢宝华觉得自己的精力还有剩余,总想着再干点什么。此前她为了自己保健,尝试着跟别人学足部按摩,但是没有理论知识做支撑,按摩技法停滞不前。2001年3月,她看到自治区劳动就业部门举办足部按摩培训班的广告,高兴极了,马上去报了名。她学得格外认真刻苦,结业之后拿到了中级按摩证书。之后,她就热心地为邻居、熟人义务服务,还真的帮不少人解除或减轻了病痛。于是口碑相传,许多人慕名而来。
谢宝华越来越忙,东奔西走给病人按摩,有的人上门来治疗,生意也慢慢地做大起来了。谢宝华做生意注重诚信和爱心。楼上楼下谁要不舒服,谁需要她帮她都乐意。对于有困难的下岗职工,她是免费治疗;对一些孤独的老年人,她不但上门义务按摩服务,有时还给带上饭菜,按摩完了还帮忙收拾房间。
在谢宝华的感染下,她的儿子也一起来帮她打理生意。
“工作、工作、再工作,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这是我的追求。”谢宝华如此理解。
在2005年3月母子俩创办了一个“母子同心”保健按摩中心。生意越做越大,年收益已经超过10万元了。
谢宝华的事例留给了我们很深的思考。机遇很重要,但要会把握。到底应如何抓住机遇呢?
第一,反向思维。一般人之所以苦苦寻觅,却一无所得,正是因为他受制于习惯思维定式。而机会的栖息之处正是在于“定式”之外。所以,不人云亦云,是把握时机的关键。众人以为不行的事,可能是过分夸大了困难,也可能是不适合他们的却适合你做的。趋之若鹜时退避三舍可能得到的会更多,大家踯躅不前时或许多跨一步就能够独领风骚。
第二,科学的分析。“经验”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科学愈来愈统治着人类的行为。对“机会”的分析,无疑更应划人科学的范畴。看当今世界上一些顶尖级的集团、公司都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搜集、处理、分析市场动态,从中捕捉任何有利于集团、本公司的信息。“经验”的局限,已让人们尝够了“苦头”,而不再敢提对它的信任。所以,对机遇的“把握”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其背后更有无比丰富的“内容”。
其实,把握了机遇,并不就是走向了成功。成功与否,还在于实力。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在现代得到了过分的扩张。没有坚实的根基,风雨中你便飘摇了起来,甚至于有功亏一篑之败机,即使面临再好的机遇,也相当于“零”。
总之,女人与其坐等丈夫把钱给自己,不如奋力用双手自己去搏取,钱就在我们的周围,钱就在我们的“眼睛”里。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能否不失时机抓住它,机会又是人为的,勇往直前与老成持重同等重要,就看你是否比别人多点眼光、多点魄力。
13.一眼将财源看穿
眼光是女人赚大钱的最好资本,有眼光的女人懂得如何在商业环境中恰如其分地瞄准市场,让赚钱来得更直接。
女人的直觉往往能带来比理性判断更准确更快捷的结论,它不受有意识的言语、行为以及感情之外的利弊权衡影响。正因为直觉是无意中得来的,所以极容易被人忽略,而那些赚大钱的女人往往比较重视自己直觉的眼光。所以,她们做生意要比别人更容易。
人们发现,女性直觉并不是停留在语言表达上。女性比男性更偏于用右脑思维,也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直觉是女人获取财富的先天优势,作为女人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直觉眼光做生意,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你做生意的砝码,因为你有正确的眼光,这就是成功的资本。
一般来说,直觉常常是一闪而过难以捕捉的,但其作用却是非同寻常的。事实上从个人生活到工作、事业,许多重要的成果来自直觉。其原因在于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是有限的,有许多时候因许多本质性的东西常处于隐蔽状态,而难以正确地预见或者时间紧迫不容人们去慢慢推敲。事实上只要不是过分地因一时的情感所干扰,直觉往往能带来比理性判断更准确的结论。因为它不受意识的言语、行为以及感情之外的利弊权衡影响,是一个人无意间暴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和判断。
在生意场中人们所能获得的有效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几乎不可能在事先就保证所做的生意决策是正确的。另外,在生意场上常常瞬息万变,有时候慢条斯理的调查分析需要时间,从而会失去赚大钱最好的时机。
总之,直觉在女人赚取财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女人的生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商业女性手中的一把利器。
马文莉高中毕业后在一家食品厂当普通工人。她赚到的第一笔大额收入是通过炒卖股权证得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多数人对股票、股市还知之甚少,只有一些老人大讲旧社会的股市资本是怎样剥削股民的。但爱读书看报的马文莉根据自己的直觉感,认为新社会的股市是个充满很多机遇的市场,所以当上海股市刚刚开始发售股权证之时,她借了大笔的钱买下许多股权证再转手卖出,结果为她赚来了丰厚的回报。其后她又在第一批股票上市时大笔买入,等待这几种股票飙升时再全部卖出,又狠狠地赚了一笔。
马文莉的成功来得并不突然,在中国大陆有股市之前,她已经在北京的月坛集邮市场摸爬滚打了四五年。最初,她凭直觉认定邮市有利可图,便每天怀揣3000元,在月坛集邮市场东转西转,干的是北京人所说的“拼缝儿”,也就是东边买来西边卖,今天买明天卖,打的都是短、平、快,每天都能有几十元的进账。马文莉靠的是自己对邮品丰富的知识和直觉预测能力,为自己进军股市积累了些许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