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104

第104章 穷寇必追

再说苏刘义,这也是一个狠人,解决了投降的俘虏,他还不死心,决定继续追下去。

在组建北海舰队时,赵昺就对他说:“苏司令呀,你愿意做这个北海舰队的司令,朕很高兴。知道朕为什么很高兴吗?因为朕知道你是个狠人,对敌人决不留情,是个真正的军人。你混在那堆文人里,朕就觉得可惜了一个人才。现在,你终于肯主动回来做军人,朕觉得你真的是做对了。对敌人,就得狠,狠到敌人听说你的名字,晚上睡觉都在梦里发抖。你就是这样的人。你这北海舰队的司令可不好当呀。朕会把最好的舰船,最好的武器优先供应你,就是为了让你能在黄海、渤海说了算,你就是老大。所以,你的任务就是把蒙元在这两个海域里所有的海上力量都消灭掉,而且不再允许他们生根发芽,不再有从北方南下的蒙元任何一条船。只有做到这一点,你就算是成功了。朕看好你。好好去干吧。”

赵昺和他谈话的时间很长,很长,从没有哪个重臣有这么长时间跟官家谈过话,但那天赵昺和苏刘义谈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送别的时候,两人还一边走一边谈着。大家只知道苏刘义在整个保卫小宋海上朝廷时尽忠尽力出了很多力气,赵昺出于安慰他而和他谈心,却不知赵昺私下心里,对苏刘义是多大的期冀呀。

现在,苏刘义就是按着赵昺的话去做,也是按着自己的个性去做的。

他打发走了送俘虏的船只返回对马岛,然后就按回来报信的飞剪船报告的路线继续追了下去。

忻都和洪茶丘一路慌慌如丧家之犬一般,慌不择路,只顾低头猛跑,也顾不得后面紧追的飞剪船堵截和搔扰,朝着高丽合浦方向逃去。

等苏刘义再追赶上元军水师的战船时,那些战船已向西折入釜山西边的马山湾。

合浦,就是后世马山的古名,位于釜山西边马山湾边上,距离釜山不足七十里路。这里也是忽必烈设置的东征日本的征东行省所在地,也是高丽帮助蒙元水师大造战船的地方。

苏刘义追到釜山,釜山方面守军一片惊慌,急忙调集军队迎战北海舰队。北海舰队很轻易就全歼了这里的高丽水师,并开炮轰击釜山港上驻军。但苏刘义苦于没有陆战部队,无法登陆进一步扩大战果,他只好一边封锁釜山,一边派人回去调遣张达的海军陆战队。

张达留下五百人一个加强营,看守岛上的元军战俘,快速登上运兵船,还增加了一艘运输船,满载弹药,急匆匆往釜山赶去。

苏刘义正苦于釜山方面对自己的侧面威胁,因为他要想向西进入马山湾,釜山方面就会对他的右侧进行搔扰威胁,不除去这股力量日子还真不好过。自己独军深入,又怕釜山在自己返回时给你来了封锁入口,自己还得费好大的劲。

现在张达来了,他马上和张达开始商议如何协同作战。按张达的意思是,干脆拿下釜山,但苏刘义不同意。对高丽来说,只是为了惩罚他投降蒙元,帮助蒙元与大宋为敌而已。他可不想挑起两国更大的战争,再给贮蓄力量的大宋多树一个敌人。虽说现在已经是两国之战了,但还可以控制在局部战争上。

最后两人商定,北海舰队利用炮火,次第打击沿岸工事,海军陆战队紧跟炮火后面,炮火延伸后,陆战队跟进,只要解决掉釜山沿岸守军,或赶走他们,就达到了战役目的。

但让苏刘义和张达目瞪口呆的一幕时,北海舰队的炮火还没有开火,那岸防部队早就开始一窝蜂地往后撤了。等张达领部队上岸后,才发现,前几日北海舰队的炮火也太猛了,岸边本来就是一些简易的工事,早被摧毁得不像样子,到处都是还未来得清理的碎尸和乱扔了一地的破碎兵器。

不过,让张达兴奋的是,抓到几个俘虏,一审才发现,这些人原来本就是大宋商人,只不过最近被高丽抓捕后变成了修补工事的苦工。在这几个商人的引领下,张达发现了釜山守军留下还没来得及烧毁的一个大粮苍。里面粮食堆成了山,还有部分军用物资。这东西不要白不要,拉不走也得一把火烧掉,省得留给高丽人再来给大宋捣乱。

但更为让张达高兴的是,这几个原大宋商人领着他们很快找到一处隐蔽很好的小海湾里,海湾里还建有一个小型码头,停靠着许多完整无损的大船和造船的大量木材。

张达这个平时话不多的人,看到这些,也是高兴地大呼一声:“这下可大发了!”不自觉中又把赵昺平时的词儿用了出来。

张达正在为对马岛上大量的俘虏吃住问题发愁,这下好了,衣有了,粮有了,船有了,造船的料也有了。只是可惜那些个工匠,早就跑得一个影儿都没有了。

苏刘义赶紧派人接收船只,分派水手操纵船,装运粮食、木料和衣物。而张达却领着人更深入内地,派人到处攻打,打不下来,就乱放一起炮,打下来,就来个抢光政策。等码头上的货物装运的得不多时,张达才大摇大摆往回返。他不返也不行了,因为从别处赶来大量的高丽支援部队。张达还不会自大到现在这三千刚出头的人马,能与十几万的军队对着干。海军陆战队三旅一路走来,到处留守兵力,现在人员已经严重不足了,他可舍不得损失一个人员,那都是三旅的精英,死一个少一个,那会让自己心疼不已。

等那些粮食和木材运得差不多时,苏刘义才又开始顺着航道向马山湾深处开去。

我们再反回去看对马岛上的那些个俘虏。

这些人刚开始还是很老实的,虽说被打乱了编制混编在一起不自由,可是,宋军还是很人道的,饭天天能吃饱,伤员也能得到应有的治疗,还不用干活。只是天天学习那些什么忠君思想,感恩大宋皇恩浩荡,让一些蒙古人很反感。

等大量的船队离开对马岛后,这些人就开始动了心思。不过,自己曾乘坐的船要么坏了在港口里修理,要么就停泊在远处放倒了桅杆。要想离开这个岛,只有远处的那些船才是最后的依靠。但是,远处那两艘飞快来回的飞剪船让他打消了夺船的企图。那么大的船,跑得又是那样的快,他们可不想游泳时被那巨大的船追上来从身上压过去。而且,他们也不知道飞剪船上其实只有几门佛机火炮,以为这么大的船肯定和那些所有的大船一样,两侧布满了恐怖的火炮,只要中几炮,船就有沉没的危险。

不过,还真有几个人不信邪,企图趁夜色夺取武器逃跑,只不过,这里的看守可不是一般的人,打倒了他们还不算,一顿乱枪,打得这些邪恶分子满身弹孔,十分恐怖。然后,第二天拉着尸体示众,并当众把这几人所在的小组全部杀死,兑现连坐处罚的诺言。于是,自这以后,俘虏营里格外的安静。再加上这两天从高丽拉东西回来的大船不停地来回跑动着,满船的粮食,还有分给俘虏们的衣服,再加上日本人已经派代表上岛索要战俘,而看守战俘的战士们严辞拒绝后,却放话说,谁再想跑,就交给日本人处理。这些战俘可是知道落到日本人手里是什么惨样,所以,更是遵守战俘营的纪律了。

再说苏刘义继续领着张达的第三旅往西追击,到达合浦时,忻都和洪茶丘已经开船,从马山湾南边的通道向南跑了。反正高丽也没有什么成气的水师,一路如散步一船行来。苏刘义也不急着追击,只是又按着对釜山同样的手法,把合浦收拾了一番。只不过,这次他有了陆战队,没有多少时间就占领了守卫兵力并不多的合浦。和釜山不同的是,这里不但有大量的粮食和造船木料,还有大量根本来不及跑的各种工匠。只可惜港中没有多少船,只好强征当地的民船,连商船也不放过,全部转装成自己需要的东西后,在高丽援军的“欢送”下,扬长而去,只留下身后老百姓和各国商人的一片叫骂声和哭泣声。

但苏刘义对忻都此时却越发的恨了,他觉得这个家伙不死,自己就不能更好地完成官家交待下来的任务,所以,他发狠还要接着追下去。当他得到忻都往南折向济舟岛时,只是简短地给部下下了个命令:“穷寇必追!”

至此,弘安之役算是较为完美的画下了句号,要说遗憾,那也就是因北海舰队长期在外作战,弹药溃乏,将士连续作战,身心疲惫,而且收容大量战俘,已是无力再去解决蒙元北方水师,尤其是莱州水师,这是蒙元北方最势力最大的一股水师。这是后话,先按下不表。

但是,弘安之役的结束,影响却是深远,而且影响到以后的几百年,这却是赵昺没有想到的。

赵昺利用这段自己熟悉的历史,在恰当的时间里,恰当地介入弘安之役,其实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与结果。他也没有想要去改变这段历史,他只想着充分利用这段历史,完成自己的私愿。他所改变的只有一组数字。原历史上,东征军十几万人马,惨败后返回者不足三万人。但现在被他横插一杠子,回到蒙元的人却不足五千人。原历史上留在日本本土的蒙元士兵有十余万人,这些人大都被日本在反攻时杀死,只留下了不足两万人的新附军做“贱民”,成为日本人实质上的奴隶。而这个时候,却有八万人的战俘活了下来,并由大宋带回了台湾参加当地的建设。后来,这些人还横行在东南亚,甚至有部分人最后居住在澳大利亚,成为大宋殖民者的先驱,为大宋的殖民统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就是改变了日本对中国的看法。在原历史上,弘安之役的胜利最重要的是归功于台风。本来日本是个岛国,每年的八、九、十月都是台风集中纵行的时候。怨就怨元朝不通海事,不识海洋,少了了解天文地理这一门知识。这怪不得任何人。就在忻都决定决战前一天晚上,博多湾出现了罕见的台风暴雨。但原历史上的弘安之役,却让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而且两次反抗侵略,都是在台风的帮助下胜利的。这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活动,把台风称为“神风”。此后“神风”一词竟然陪伴了日本人六百七十多年,直到后世日本太平洋战争将要落败时,还要以此命名为“神风敢死队”,给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制造了很多麻烦,而且此影响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仍被这个岛国的某些政治家津津乐道。

但现在不同了,赵昺利用熟知的历史,排兵布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恰如其缝地把自己插入到这段历史事件中,让日本人看到并不是只靠台风就能打败日本,打败日本的主要力量还是大宋的军事力量。当然,这里还有元军粮食不够,本想就食于战,不想攻了一个月也没有进入日本本土,所以,饿得战力大损也是一个原因,还有最重要的是那场台风的作用。不过,这两个条件已经被日本人忽略了。

而且,大宋在博多湾对蒙元东侵的战船,以决对优势的力量,以少胜多,大败蒙元水师,后又以强大的海军陆战队一个旅几千人,就打败了十几万人的陆上军队,可以说,大宋的军事力量在世界是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阻挡的,是战无不胜的。这让日本人从此认识到大宋的军事力量,让他再也不敢对华夏文明有觊觎之心,这样也少了后世的倭寇之乱,当然也就没有了那些个甲午、抗日之类的说法了。

有待我们反思的是,时至今日,日本人反对这些“元冠冢”中的蒙古将士崇拜有加!因为日本是一个对勇者极度崇拜的民族,他们只认同强者。赵昺已经让日本人认识到一个现实,那就是,当今现在,强者就在眼前,你们来崇拜我们吧!而且,也让日本朝野有了一种新的希望,那就是只有和大宋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强敌,只有获得大宋如此强大军队的保护,才能国家安宁。这也为不久后日本能痛痛快快的把佐渡岛出售给大宋,和大宋轻易就租借到了见山大片土地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