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29

第29章 建军原则

针对现在人们的这种从一处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思想,赵昺首先在朝堂上从上往下有必要灌一种新的治军方略和建军原则。只要朝堂上达成了统一的认识,思相一致,步调才能一致,才能一改大宋“弱军”传统观念。

所以,赵昺按照自己在大学里学习过的毛主席军事思想里的精华,结合现在宋廷的形势,提出了三点,让大家讨论。

一是确立朝廷指挥枪的原则。赵昺指出,现今大宋的军队性质是大宋的军队,换而言之,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有对军队的绝对拥有权,而不是属于某人或某个利益集团,更不是某个豪强所有,再一次强调宋自建朝以来军权的专属性。

“我们的原则是朝廷指挥枪,而不决不允许枪指挥朝廷。需要从政治、思想上建军,要坚持朝廷也就是皇帝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朝廷不是军队的附庸品,朝廷不是依附于军队,而是军队的领导者。”赵昺特别强调这一点,加重语气说出这句话来。

对于军队,大宋是最为敏感。没有哪个武将或权臣敢于专权,也没有谁会私下里想着拥有军队,这是杀头的事情,没有人含乎的。

二是规定军队的性质。大宋的军队是老百姓的子弟兵,来自百姓,服务百姓。军队只有一种目的,就是精忠报国,保家安民。以后对于军士的社会地位要提高,对军队的称呼要改变。不能再用“青皮”、“丘八”、“贼配军”等之类污辱性的词语加以轻视军队,一率要改称“子弟兵”。这样,才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军的积极性,才能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才能让士兵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耀感。也只有如此,我们的军队才能在长期的保家卫国之战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说到这一点时,赵昺严肃地环视了一圈的大臣们:“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军队的唯一宗旨。”他把毛太祖的话也拿出来了。

三是创立政治工作三大原则。要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步调一致,指挥一致,才能用集体的力量战胜敌人。军民一致,才能做到“军民一家鱼水情深”。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了人民这一坚实的后盾,才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全民皆兵。瓦解敌军,转化敌人力量为我方力量。现在元军组成复杂。有许多的才投降的新附军。这部分可以再转化为为我所欲之力量,最起码也要让他们在战场上厌战、避战,或保持中立。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军队,要瓦解他们,离间他们,让他们不能拧成一股绳,减弱敌人的进攻力。即使蒙元,也是内部分争不断,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力量。总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

赵昺对这一点做了最后总结:“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敌人的朋友,就会变成我们的敌人。我们要把敌人的朋友,变成敌人的敌人。”

对于治军理念,赵昺只强调在初期所遵循的几点:执行新式军队体制,强化新式训练,严明新定纪律,熟悉新式武器和总结新式战法,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赵昺把自己的规化抛出去后,就安静地坐在那把属于他的椅子上,一声不响地看着群臣争论。

群臣虽听到了许多新名词,可注意力却集中到了赵昺提出来的三点原则和治军规化上。

第一条不用讨论,没有人想跟皇帝争兵权,那是活得有点想不开。即便是张世杰这样对军权热衷的人,也不敢明着提出来,军队必须归他领导。况且上次会议上,皇帝是“三军”总司令,已经摆在那里了。当然了,这第“三”军是什么东西,并没有人去探寻。

第二条武将听了很高兴,文臣听了心中就有点翻腾。大宋三百年,崇文抑武,一下把武人和文人放在一个等级,文臣心中的不痛快和养成的以文制武的习惯,根本就不同意赵昺的意见。

陆秀夫终于还是鼓足勇气问了一句:“陛下,这第二条,你可以具体点讲如何做?”

“很简单,先建一座忠烈碑,就叫‘大宋英烈纪念碑’吧。再建‘大宋英烈纪念堂’,里面供奉为国捐躯的英烈们,都可以把牌位供奉在这里,时时让人们胹怀。这样,就可以树立起士兵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战场上更加奋不顾身作战,才能不惧牺牲,觉得自己保家卫国,死的其所。”赵昺张口闭口,全是所受教育思想的内容。

在他那个时代,哪个国家没个纪念碑、公墓之内的?就是连那东边的倭国,还建个什么什么社的。现在,要想振兴大宋,那首先要提升部队的士气。

赵昺看一眼还想发问的陆秀夫:“第二,就是要建全战时抚恤体制,做到伤者有其恤,死者心所安,让他们在战场不为身后事所担忧。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在战场上一心向前,奋勇杀敌。”

这第二条让赵昺这么一上纲上线,文臣们也只好不再说些什么了。

第三条只是一种战略性的东西,大家只用得着商议如何去施行的方法即可,也用不着谁还能再提出比这更加先进的军事理论。

而对于赵昺提出来的治军方略,这对于宋朝的人来,那可是一种新的理念,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大家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只好把目光集中到了赵昺的身上,希望他能做个全面的解释。

赵昺知道这些个大佬们讲起仁义道德来,那是引经据典,出口出章,讲起军事了,那还只停留在几本中国古典军事典籍上的文字引论。

他没有办法,只好先把大的纲领性的东西拿出来说给他们听,当然,这些都是自己大学里学到的东西。

军队的独立性,也就是军队要从整个朝廷的整体框架结构中独立出来。军队的任务要求单一性,他只是用来打仗的,是一种国家的暴力机构。要成立一种独立于朝堂的军事部门,专门管理和服务于军队。像现在的兵部和枢密院,与现行的六部中划分出来,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绝对不允许参与政治和国家管理,而文武也要分途,朝堂其他各部文臣也绝对不插手军队之事。文臣只管理国家,制定政策,做好“安天下”的本职工作。武将只需执行最终由皇帝签发的作战命令,具体到朝中的大事,不受命于任何部门。

具体讲来,指挥和管理分离。国家的统帅机构在作战和平时管理上实行双轨制工作,即一为作战指挥系统,一为军事管理系统。

这样,作战系统通过朝廷制定战略目标后,由枢密院(参谋总部)下达作战计划,再由各大作战部队指挥机关进行。

而军事管理系统则通过兵部(国防部)以及下属的各军种部和各个大的作战部队管理机关来进行。

作战指挥系统平时负责为作战部队制订作战计划,实施作战指导,统一军队兵种作战训练原则,不过问军事管理事务。军事管理事务完全由各军种部及其有关业务部门负责实施,主要包括行政管理、部队组建、装备、军事训练和后勤供应等方面的工作。这种作战、行政管理分立的指挥机制有利于发挥与管理效能。

因此,为了更能适应新的治军方略和建军制度,兵部要改称“国防部”。因为我们的军队就是为了“国家的防卫作用”。而枢密院要改称“参谋总部”,因为这个部门就是制定作战计划和任务目标的。

这其实和宋时兵部、枢密院初设职能的性质是一至的,只不过,赵昺把它更细化了。

这两部门的所有人员,最终是退出朝廷内阁的,要独立运行,只对皇帝负责。

赵昺说累了,大口的喝完眼前杯中的茶水,又示意小杜子给茶杯续满茶水,接着介绍自己的新想法。

“大宋兵器研发所”随着研发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多,投入到战场上的新式武器势要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军队大量装备新式武器和能熟练使用新式武器。而新式武器在战场上的投入,就决定了新的作方式和方法与过去截然不同。这个大家在这几次作战中耳闻目睹,可以说是深有体会。而新式武器也决定了军队建制的变化。

以后,大宋军队要有独立的各种军种,也要在某一军种中整合各种武器的使用。如炮兵将会在各军种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但各作战单位又会拥有和其他武器配合使用的炮兵。像海军和陆军,都装备有炮火,也都有各自的独立成建制的炮兵部队。

由于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以往的军队编制就不再符合新式武器的使用。那军队的编制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就以禁卫军为范本。

新式武器的使用,同时也会改变旧有的作战方式。这也是今后的作战中,要每一次战斗结束后,各级领导都要做最终的战后总结,要提炼和总结出好的作战经验,并逐渐成为一种制度。

当然了,新式武器的使用过程中就得有高素质的人员来操作,也要有高素质的人员来计划和总结作战经验。这样,就必须要让我们的军队成为有文化的军队,才能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所以,朝廷要考虑设办军校和培养军中战士的识字能力,在部队里设立识字班,进行扫盲运动。

“朕大力提倡士子进入军校学习,更提倡投笔从戎,加入到大宋的部队中来,为保卫大宋贡献力量。”赵昺的这最后一句话,其实就是说给那些个随着朝廷南来的大量士子。这些人现在整天无所事事,手不能拿,肩不能扛,生活只有朝廷中的微薄补贴,日子过得很艰难。

连续两天的朝会,让赵昺感到身心疲惫,好在他的提议终于通过了,当然不排除他使用的一些“非暴力”手段,和这些个大臣们拚意志,拚体力,拚时间,终于赵昺完胜。不过,这其中也有利益的交换问题,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最后,我宣布,从明日起,我要开始整训谢有奎的黎兵。这可是朕金口玉言说的要亲自训练第一支山地旅。你们总不能让朕失信于民吧?再说了,朕早些时候就说要组建海军陆战队,这个从明天开始,国防部,就是那个兵部,要着手开始组建。具体规模和训练方案,等我这两天抽点时间规化一下。你们别看着我,这里面你们有谁懂这个海军陆战队?都不懂是吧?那只好委曲一下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