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33

第33章 军校

当琼崖学府奠基时,同时奠基的还有大宋的军校。

本来赵昺想把大宋陆军学校建在旧州岭,但由于经费、师资和管理上的问题,只好把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暂时先合而为一,建在了海口西北的海甸岛上。只不过,两个学校一个校园,中间有院墙隔开,自然分成两个学院。

海甸岛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而且,对于海军就近熟悉舰船和出海实习,都很方便。对陆军来说,实战训练的场地也够大。

当然,赵昺当仁不让做了两所军校的校长。陆军学校的副校长就先文天祥干着,海军学校的副校长,先空着吧,这个位子现在还真没有人能干,只好他先多累一点。他可是知道军校的校长对自己把握军队的影响有多大。要不蒋校长也不会当着黄埔的校长不放手。

学校很快按赵昺的要求建立起来。生源的问题让赵昺一时措手不及。无论赵昺如何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但大宋三百来崇文抑武的政策留下的阴影太大了。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的传统思维还是很顽固的。报名的人寥寥无几,来的不是体质不行,就是文化基础过差。赵昺幻想中的那些有志学子更是没来了几个。

看来“大宋英烈纪念堂”和“大宋英烈纪念碑”的修建要提早完成了。

赵昺没有办法,只好先期开展几期“陆军高级速修班”和“海军高级速修班”,从军队里先招收中、高级将领,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技法。反正教材都在赵昺的肚子里,他把毛太祖的军事理论和战术技法现搬过来就成。而海军更好说,这是他的本行。只不过,他搞了个世界海战史上那些个著名的海战实例,连二战的战例都被他拿来以故事的形式开讲。反正铁船也都变成了木船,人名更是现捏一个,能用得上的战例就讲,讲完了让大家反复讨论,找出成败的原因,再设计几个添加的因素,重新评估胜败。陆军嘛,军校时也看过几个论坛贴子,虽非本专业,但军事上的事总是相关联的,步兵史和步兵战史还稍接触了点。反正由着赵昺按自己的记忆介绍那些个战阵和队型,也介绍欧洲重骑兵和蒙元骑兵的对战。当然了,军队的里的密码使用,这个宋时就有,《守城录》本就是宋人编的,而棱堡的介绍赵昺也知道点。

等“大宋英烈纪念堂”建造完成,里面摆上重要将领的牌位和刻上众多战死英烈的名字时,一时香火鼎盛。有死难者的家属可算是找到愐怀亲人的去处了,没关联的人也被赵昺忽悠着,或团体,或个人,去鞠个躬、献个花,临走还要派个代表上个香。而那个纪念碑更是高耸入云一般的立在那里,碑上是文天祥的亲笔写的赵昺的提词:“大宋英烈永垂千古”,背后更是赵昺盗版“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后的铭文,由陆秀夫代笔抄写镌刻上去:

“三年以来,在南钓复宋的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永垂千古!

三百年以来,在大宋各个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永垂千古!

由此上溯到汉唐时,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外族入侵,争取光大华夏和为百姓谋取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烈们永垂千古!”

这由皇帝亲自提词和著文,并由朝廷时时组织人们去参拜中的纪念碑和纪念堂,一下就提升了军人的地位,也让军人感到死得其所,死有所值。顿时有了一个小小的参军热,报名军校的志士在校门外排起了长队,其中更有部分士子,或有投笔从戎、为国杀敌之志,或感到从文进取前途渺茫之心,也来投报军校。再加上部队里的低级军官,军校眼看着就要满员了。

赵昺趁机发动了军制改革。那些个高级短期培训班的将领回去后,更是积极执行军制改革,纯粹以禁卫军和琼崖山地旅的模式为蓝本,整编各个部队,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为基本单位,重新编制,准备配制各类武器。

这一行为马上得到了张世杰、苏刘义的反对,可苏景瞻却是双手赞成。江钲、王道夫、杜浒、张达、方兴日等一大部分中、高级将领积极赞成。因为他们从禁卫营上次的战斗中,明显感到赵昺的军制改革所发挥出的高效。

赵昺的一句话,让张世杰再也没有提出过异议:“太傅,朕决定苏刘义正式成为执掌殿前司,你看如何?”

本身苏刘义就是张世杰把江钲赶走后,暂时代替的。江钲虽然现在不在这个位置上,但他的父亲江万载的威望在军队里还有影响。现在江钲回来了,军队对这一位置议论纷纷。但赵昺对江钲另有重任,况且苏刘义做为苏试的后人,却弃文从武,军事能力还是有的。这次赵昺正式任命苏刘义为执掌殿前司,这对张世杰来说,也是自己所愿。自己的女婿掌握军队,对自己这种偏执于军权的权臣来说,绝对是好事。

宫勇带来了好消息,昌江的石碌铁矿开采量大增,并且用赵昺提供的高炉炼铁法,生铁产量大量增加。赵昺非常高兴,又给宫勇讲解自己所知道的蓄热室和平炉炼钢法的原理和参考简单图纸与冶炼过程。反正这些东西,对于赵昺来说,都是中学时老师的简单讲解和自己从参考书上看到的知识,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对宫勇只说自己偶有所思而得。他要求宫勇大胆试验,不怕失败,只要能练出来钢就行。

宫勇现在对这个小皇帝越来越佩服,真想象不出,他如此小小的年龄,脑子里装着比自己几十年来的经验都还要多,私下常想,“脑子进水”后的结果果真如此好吗?

不过,宫勇带来的另一个消息,是关于造船。章船工的两个儿子,在父亲的指导下,一个负责盖伦级别船的修造,一个负责对飞剪船的改造,现在都已有了成绩。赵昺一听,马上宣章船工的两个儿进宫面圣。

章船工的大儿叫章得欣,负责飞剪船的改造。二儿子叫章应欣,盖伦船就是由他来监工的。赵昺看着两个“高级工程师”级别的专家,不免鼓励了一番,并当场命名飞剪式船为“得欣”式快艇,而盖伦船则被叫成是“应欣”式舰船。

只不过,赵昺拿出一幅图纸,上面画有轮舵和较平绷的大帆模样,并告诉他们,这样做,能加强航行能力并使船只能更好的顶风行驶。希望他俩再接再厉,造出更大好快的船来。反正什么飞剪呀,盖伦呀,现在还没有发明,何必要延用西方的名称呢?用这两兄弟的名命名,又能激励大家更有发明的积极性,又算是一种赏赐和赞扬,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章氏两兄弟却不知皇帝为什么对造船方面的技术有超前的预知能力,而又不敢过多问询,只好带着满腹疑问,回去拚命研究试验去了。

不想,这兄弟俩果然没有辜负赵昺的期望,不久就研制出更大更快的应欣级舰船,排水量竟然达到了近千吨,浮在海上,就象个小城堡一般,装载着一百门火炮,是地地道道的海上巨无霸。这是后话了。

今天赵昺又一次来到军校,只不过身后跟着十几辆大车。一帮子禁卫军把车拉到军校的操场上,二话没说,就卸下了一堆堆的大口袋。

等陆军学员齐刷刷地站在校长兼讲师,还是大宋当今的现任皇帝面前时,看见赵昺是满脸得意的笑容。这帮子家伙看到这熟悉的笑容,不知道皇上今天又要给他们带来如何的惊喜,一股寒气从脚底直接涌入心头。

但赵昺却让禁卫军战士按学员的身高体型开始发放衣服。那衣服就是赵昺最近让“大宋军工研究院”装备研发科按自己要求制作的作训服。其实就是赵昺照搬的山寨版零七式迷彩服,而且还是伪劣式的。就这个时代,能缝出来就不错了。好在海南岛本来就多产棉布,棉纺技术全国一流,要不,怎么能有黄道婆出世?

但是,古代人不剪头发,帽子只好采用法国军队的那种高筒帽。只是那小皮靴好,一律用水牛皮制成,七寸高帮,厚底。把裤子脚口的抽带一拉紧,穿上军靴,又轻便,又不怕断桩、竹签等利物刺穿脚掌,还防止丛林间的毒蛇咬伤。

这些个人穿好后,一个个神情古怪,扭扭捏捏,还有的满脸不平,对这新式军服欢迎的不多。

赵昺也不解释,只是把队伍拉到校外的一片野外训练场地,让一部分人藏在树林草丛中去,再让另一部分人进入寻找。两刻钟后,这帮子人全部都从草林间慢慢走了出来,只是满脸的愧色,看见赵昺后,马上集合向赵昺行礼,齐声答道:“感谢校长为我等创造了这么好的军服。我等不明所以,对不起校长的体贴和关心,我等十分惭愧,请校长惩罚我等。”因为赵昺下令,在军校里,不允许学员称自己为陛下,只能叫“校长”。

赵昺只是笑笑:“我只希望大家勤于学习,刻苦训练,将来战场上奋勇杀敌,精忠报国,这样就足够了。”

看到大家精神头又回来了,赵昺又提醒道:“你们互相看看袖臂和领口。”

这时,这帮子人才发现,袖臂上都有一块绿底黄字的盾形牌,上面写着“学员”字样,而领口外也分别缝合着一小块绿底的牌子,只不过上面的图案却是不同。

赵昺看看大家诧异和探寻的目光,告诉大家:“学员们,这个是领章,上面的图案是表示你的军衔和兵种,这个以后会有人专门教大家的。具体那个臂章,现在上面只写着学员,表示你们现在的身份都是学员。等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队后,会换成所属部队的名称和类别的。当然,胸章也会更改的。”

这时,众学员才知道这些个小饰品还有如此的作用。然而,那些个禁卫军战士不明白为什么学员们到树林间转了一圈后回来,学员们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私下一打听,才知道,穿这身衣服,藏在树林草丛里,很难被发现。原来,妙处在这里呀!

赵昺原本想着新式军服首先配发给琼崖山地旅,可后来一想,还是由学员们统一着装好。一则,训练时让他们体会到作训服更舒服、更方便于训练作战,二则,这帮子人毕业回到各自的部队,一定会做一个义务宣传。到时,自己再在全队推广新式军服,就不用再去说服那些个大佬和众多的将军们了。但海军没有配发新式军服,是因为海军穿起来不如陆军这样立竿见影。等陆军全部配备完成后,海军自然就跟着配备了。

不过,对于新学员的训练,赵昺可不想亲躬亲为了。上次训练琼崖山地旅积累经验,而且这帮小子把这当成一种荣誉,那何必自己亲自劳累呢?今天来的这些个禁卫军,就是来做教官的。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能想象到,在一片责斥声中,往往传来的是低声的漫骂和痛苦的叫声,还有不停地怨言。当然,这帮子人毕业的那天,他们会集体惩罚完教官后,又会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情。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