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49

第49章 林氏遂发枪(一)

赵昺出来后,看着夕阳西垂,晚霞红如焰火,映照得把周围的房屋、树木都染成一片橙红色,不禁暗叹时光如梭,一天的忙碌,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如指间的流沙,很快就消失了。

他回过身来,才发现小杜子还陪着一个人站在身后。赵昺一愣,缓过神来,才看清原来是林熙彤弓着腰,手里依然抱着那个小木匣子,静静地站立在小杜子的身边。

赵昺吃了一惊。这个林熙彤长想虽长相精悍,平时话很少,而且不通人情,胆子很小,和人交往的也不多,喜欢独来独往,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搞自己的东西。上次赵昺给了他一些图纸,不想林熙彤竟然手工做出一把**的各个零件,等赵昺组装起来后才知道此人心灵手巧,被赵昺当场任命为枪械科科长。当然了,那把左轮手枪,因现在这技术,根本就造不出子弹,也就只能摆放在赵昺的书柜里,做个工艺品而已。

赵昺还记得当时他不要尝银,只提出为家人要一袋粮食的事,可见这个真的是不说话则已,说话就不顾场合对象的一个人。

赵昺现在虽然累得全身无力,嗓眼发干,可看到林熙彤就这么静悄悄地立了一个下午,也不容易,或许还有什么要紧的事在等待自己处理,就使劲拉一下僵硬的脸,堆出一个吃力的笑容,轻声慢语地问道:“噢,是林科长呀,看你的脸色,最近家中生活应该不错吧?分发下去的粮米够吃吧?”

林熙彤分明是感动了,表情转变了一下,又回到现在的样子,双手一伸,抬着那个小木匣子说道:“谢陛下关心,家中一切都好。臣按陛下所托,已经完成了陛下交待臣做的东西,请陛下检验一下,不知陛下可否满意?”

说完把那个小木功匣递到赵昺眼前。小杜子赶紧上前一步,接过小木匣,打开让赵昺观看。

赵昺一看,小木匣里整齐地摆放着几样零件,正是遂发枪的枪机各个部分。

赵昺这才想起,前两个月,赵昺拿了一份图纸,召林熙彤时宫,亲自讲解各个零件的尺寸和制造要求,让他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造出来这些个东西。因为他知道,按现有的技术,造炮还行,造枪难度要更大些,所以,也只是想着林熙彤的精堪手艺,让他试着造一下,成不成再说,也就没有格外在意此事。更由于这段时间忙得猴转似的,就把这事给忘了。

不想,这个人因赵昺在自己为家人要粮食的时候,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还把各工匠的吃饭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内向的人感激起来时,那威激之情比一般的人更强烈。他真正把这个小皇帝当成了救世主,对赵昺交待下来的事情就格外上心,回家后,发动全家,精心打制图纸上的各个零件,对每一个零件都精益求精,严格按图纸上的尺寸要求制作,前半个月就造好了,只是这个林熙彤可不敢随便就跑到皇宫里向赵昺请功。只好等着赵昺什么时候来或想起来召唤自己时,再呈上打造好的东西。今天总算等着赵昺来了,他看着赵昺和别人忙来忙去,就一直站在这里等赵昺。

赵昺看着小木匣里那些个人精巧的零件,各各散发着金属光泽,心情那个激动呀,爱不释手的摸了又摸,脸上早已笑靥如花了,连眼睛都成了缝。

“哎呀,难为林科长,林科长辛苦了。这工艺,这尺寸,造得真完美,太好了!”赵昺高兴得不得了,都不知说些什么好。

林熙彤一看赵昺高兴的样子,知道这次又完成了赵昺交待的任务,立刻也放下了心,身子一轻松,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赵昺利索地把这个零件很快地组装起来,一个遂发枪的重要机构:遂发枪枪机,就展现在他的手里。这一系列动作,看得小杜子和林熙彤两眼发直,真不知这个小皇帝什么时候对这些个东西玩得这么娴熟。

“对了,还有那个枪管呢?”赵昺摆弄够了手里的枪机,又抬头企盼地问道。

林熙彤一时愣了一下,不知赵昺问的是什么,想了想,才从腰侧的系带上拉出一根三尺来长的黄绸包的东西递给赵昺:“陛下说的那个枪管,可是此物?”

赵昺一把抓过来,三下两下解开绸布,里面露出一乌黑发亮的粗管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粗管子内径不到两厘米,外径不到一寸,长一米多。赵昺细细一看,管子前端略细,头上还有一个三角形的准星。他举起来,迎着光线看,管体修长平直,内壁光滑,反射着炫光。而且这管后端略粗的后部,现在虽开着孔,但里面有明显的螺纹,只要把八角螺丝拧紧了,就起到完全闭合的作用。

赵昺一高兴,不由又多夸了林熙彤两句,接着欣赏他手中的一堆东西去了。

“林科长,这都是你一人做出来的?”赵昺看把玩够了枪机和枪管,低头问道。

“回陛下,这枪机主要是我做的,我家浑家也帮了不少的忙。那个,对,陛下说的枪管,是我家儿子做的。”林熙彤行个礼,恭恭敬敬答道。

“哦?”赵昺不由好奇起来,原来这一家子都是手艺人呀。“好,好,很好,不错,走,到你家里看看。”

林熙彤一听官家要到自己家去看看,马上面部表情复杂起来,诚惶诚恐地说:“陛下,小臣家,乱七八糟,有辱圣观。”

赵昺才不再乎这些,大约也想着君临民家,也算是圣恩浩荡吧:“不要紧,听你这么一说,你一家都是有功于国呀,朕还是去看看你们一家吧。”

赵昺走了两步,又停下来回头对小杜子说道:“对了,你去派人告许一下宫勇,今天晚上多加两个菜,朕要和各位一同吃个晚饭,算是对大家的奖赏。”

为了让“大宋军工研究院”的一些关键人员上下班方便,最主要也是为了保密和对这些人有更好的安全保障,赵昺专门在研究院里的一角修盖了一些宿舍房,让他们及家属居住。所以,出了院门,转入另一道门,就进入一个盖的密密麻麻,一排一排的家属院内,赵昺把这个叫家属大院。

林熙彤家在倒数第二排最西边的一个小院里。一进门,院里堆满了杂七杂八的工具和许多的大小铁器,看来这家人平时把家也当成工厂了。这也是古时工匠们独立操作的一种现象,每家一个独立作坊。林家和所有的工匠都一样,四间房屋连接,各房独立门窗,虽说各屋都不大,但住人绝对够了。这也是赵昺要求善待这些个大宋的科技人才而统一修建的房屋,看来,这些人的待遇还算不错。

还没等跟在他身后的林熙彤上前,赵昺已经推门而入了。

林熙彤的妻子正忙着做饭,头也不抬,看到门开了,只低声问了一句:“怎么又这么晚回来?”

赵昺一边随意打量家里的摆设,一边随口就替林熙彤回答了:“朕和林科长有点事相商,晚了点。”

林熙彤的妻子听到有陌生人说话,才抬起头来,借着屋内昏暗的光线看清了来人,原来是一个小孩,穿着一衣的绛红袍子,头上束发也没戴帽子,不知是谁家的孩子。

林熙彤再不通人情,也知道现在不可失礼,赶紧上前一步,低声对妻子说道:“官家来咱家了,快快行礼。”

林熙彤的妻子愣了好大一会儿,才明白是什么意思,顿时慌得手里的炒勺也没有放下,直直就跪在了地上:“陛下恕罪,草民不知陛下驾到,陛下万岁万万岁。草民……”

赵昺已是走到跟前,虚拉一下:“快快请起,我只是随便过来看看林科长一家人,大家就不要多礼了。林科长可是为国立了大功了。”

慌得林熙彤的妻子站也不是,跪着也不是,只一个劲地看林熙彤。林熙没有办法,只好低声告诉赵昺对工匠们的规定,拉起了妻子。

赵昺让林熙彤的妻子接着炒菜,自顾自地找了一个条凳坐下,对林熙彤说道:“林科长,你的孩子们呢?召呼过来,我也认识一下。”

林熙彤又赶紧告个罪,出门大声唤了几句,一时,从门外走进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小伙子,长得和林熙彤一样的精悍,身后还跟两个小姑娘和一个小男孩。

林熙彤早年家景还好,十七岁就结了婚,第二年有了一个儿子,接着又是两个女儿,最后生下了一个小子。四个孩子,日子本来过得也不错。但蒙元打到自己的家乡后,只好跟着许多的难民一路南逃,最后跟着南宋小朝廷到处漂泊,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最后在海南岛落脚后,才慢慢有了起色。

赵昺看看这一家大小六口,明白了怪不得当时林熙彤不要赏银要粮食。看来,这一大家子,没有吃喝日子真的难过。

几个孩子按照林熙彤的要求跪下给赵昺行礼,赵昺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让他们起来站在一旁。大儿子好奇地打量着赵昺,两个十几岁的女儿只是又怕又羞怯地低头偷看赵昺。只有那个和赵昺差不多年龄的小儿子,两个大大的眼睛盯着赵昺的衣服,蹭过来想摸一下,被林熙彤一声呵责,又赶紧退了回去。

赵昺平时身边哪里有这许多的小孩,不是老头,就是青壮年。虽说自己二十八岁的心理,可身体到底还是孩子,天天充大人也怪累的。现在看到这么可爱的一个如自己一般大的男孩,不由童心大发,笑着招手,让他过来。

那孩子到底是不懂事,看到有同伴来到家里,虽说被大人管教着不敢放肆,但被赵昺这么一招手,偷眼瞧瞧父母的反应,早跑到赵昺身边了。赵昺用眼一瞪林家两口子,主动伸出手来,拍拍他的肩膀,又笑着问两句话,那孩子两手早已拉着赵昺的衣服东摸西扯地稀罕地看起来。

赵昺笑着问道:“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那孩子也不认生:“我叫小虎,我哥叫大虎,我八岁了。”

赵昺哈哈大笑起来:“哈,原来和我一般大呀。以后你找我来玩吧?”

两人在一旁说笑嘻闹,看得林熙彤一家大眼瞪小眼的,都似乎觉得这哪里是官家来了,分明是邻家的孩子过来串门。

大虎看着赵昺和蔼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又看到父亲手里拿的那些个东西,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大着胆子问题:“敢问陛下,你让父亲做的这东西,是不是一种突发火枪?”

赵昺一听,一下愣了一下,惊奇地问道:“你怎么知道?”

大虎也不管林熙彤瞪自己一眼,只是接着大胆问道:“草民看父亲做的东西,似乎是一种击发装置,而草民做的铁管,又没有别的用途,如果父亲做的东西合在一起,似乎是一种突发火枪之类的东西。只是草民想不通这东西如何发射火药子窠。”

赵昺更惊奇了,这个水伙子不简单呀,通过一堆零件,就能判断出自己做的是什么性质的东西,看来好好培养一下,大有前途。

“是的,这是一种新式的武器,叫遂发枪,就是你说的那什么的,突火枪。”赵昺点点头,“不过,这个要比突火枪威力大许多。”

大虎一看自己猜对了,马上来了情绪,更高兴了,两手不停地搓着:“早听父亲说官家天资聪颖,奇思妙想无穷无尽,父亲穷尽二十多年才艺,也不及官家一丝一毫。今日看官家设计这精妙机关器物,真是大开眼界。官家果然天人也。”

大虎的一番话说的赵昺一愣一愣的,不想这么大的棒小伙子,满嘴夸人的话说出来,都不打草稿的,和林熙彤完全相反的个性。

“虎子,对,你叫大虎吧?以事我就叫你虎子了。你念过书?”赵昺对这个小伙子越来越感兴趣了。

林熙彤看着赵昺毫无皇帝的样子,一边逗着自己的小儿子,一边还和大儿子聊起了天,心里慌慌地也不知是福是祸,现在听赵昺问起来,忙接过话题:“小儿无理,不懂规距,冒犯天威,陛下恕罪。小儿六岁开蒙,读过几本经典。只是家道不兴,只好跟着小臣学些手艺糊口。”

赵昺一听,心里已是打定了主意,看来这个伙子值得自己培养一番。他低头想了想,抬起头问道:“虎子,愿意跟着我学知识吗?”

林熙彤一听,早欢喜地差点眼泪也流了出来,但嘴上还是谦让:“犬子驽钝,怕不能学到陛下万一,坏了陛下的睿智。”

那大虎一听赵昺要收自己做徒弟,早喜的不知天高地厚了,现在看父亲虽谦让一番,其实是早已同意了,双腿一弯,就跪在了赵昺的前面:“官家肯收大虎做徒弟,虎子欢喜得不行,虎子一定好好向官家学习,决不负了官家的教诲。”

赵昺一看大虎也是个实在的人,人又聪明,有技术,还懂得自己思考和分析,心里想着,有这么个学生,也觉得高兴,看着林家一家子人说道:“噢,对了,你们也不用做饭了,咱们就一起吃大锅饭吧。哈哈,小杜子,你赶紧通知那几个人,一会儿就到林科长家吧,让他们把饭菜端过来就行了。再找几个人,把院子规整一下,向周围邻居借几张桌凳,就在这院里吃吧。”

本书今日上了分类新书精选推荐,再加更一新章节四千多字。如果您看着还觉得爽,就把推荐票送给我吧,或点击一下收藏,来鼓励鼓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