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74

第74章 经营台湾(一)

当然了,赵昺这一去,那些个新附军的俘虏是不可能全带回海南岛的。除了罪大恶极的当场杀了,罪重的运回矿区赎罪,别的赵昺一声令下,每人给了一些元朝中统宝钞做路费,全部释放打发他们各回各家去了。

赵昺释放投降蒙元的新附军战俘,引得手下人不满和不理解。赵昺只是一笑带过,略加解释一番。他可是知道,后世时,这片土地上对外对内的两次战争,对待处理俘虏的手段,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口号的提出,对战争取得的巨大作用,也只有赵昺才最知道。他现在这样做,也不过为将来打一个基础,从而能尽可能多的为在以后的战争中,宣传自己,瓦解敌军的斗志。

当赵昺的船队南下到浯州屿,也就是今天的金门岛附近准备靠岸略做休整时,前方哨船回报,从金门岛上开过来几十只大小船只,迎着舰队快速过来。

赵昺初听到这个消息,有点纳闷,他知道,在这附近不可能有大规模的船队,自己的船队在哪个位置,执行什么任务,这,他心中是最清楚的。而蒙元的船队除了广州有一小队外,福建周边的所有船队都被自己打没了。那么这一小队船又是从哪里来的?

赵昺走到甲板上,从小杜子的手中接过望远镜,向着远方看去。那队船迎过来的速度很快,几乎不回避自己庞大的船队,看来不象是敌人。如果是敌人,发现如此大的船队,就是不回头跑,也应该放慢速度试探一下吧。

“飞鱼号”已经迎了上去,然后,很快,“飞鱼号”的信号旗发回了信号。

“自己人?”赵昺更奇怪了。但只要不是敌人就好,赵昺随后下令解除警报。

一会儿的工夫,两队船更近了。“飞鱼号”引领着一艘船慢慢驶向“黄河号”,然后那船和“黄河号”接舷后,用缆绳固定好,从船上坠过几个人来。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走在前面,看到赵昺后,先是一惊,然后马上满脸的笑容,率先朝着赵昺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头,才抬起头来,满眼热泪地说道:“真是陛下呀,我可算是找到陛下了。臣磕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是小杜子最知道情况,忙附耳小声说道:“陛下,此国舅爷,杨亮节,太后的哥哥。”

杨亮节?赵昺心中不由打个问号。此人并没有随海上朝庭南下崖山,传闻崖山后,在厦门一带不是死了吗?今天怎么突然跑到这里来了?

杨亮节是杨太后之兄,宋端宗之舅。开始官封处置使。元兵入侵,由谢道清暗命摄行军中事的江万载带领江氏子孙并帅自组义军和大部分殿前禁军保护奉淑妃也就杨太后及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奔。元朝军队追杀宋帝时,杨亮节虽一直追随宋帝,但与宗室秀王赵与檡、大臣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以及宋理宗的驸马都慰、谢道清的侄儿杨镇等都发生争权斗争,唯独对被谢道清嘱命摄行军中事的老臣江万载颇为忌惮,不敢与争。因第三子途劳染疾,寄养于漳浦佛潭农家。亮节与长子、次子来到厦门,想觅船前往广东崖山与赵昺会合。但却传来崖山宋军“兵败”不知所踪的信息,更有人传言赵昺已投海自杀,杨亮节悲愤不已。本来他还想着在广东、福建一带寻觅赵氏后人,立帝反元。不久,又传来赵昺未死,已南钓海南岛。可惜他没有船可南渡,又没有联系方式,只好困于厦门与金门之间。

因元军封海,自己又无船,自己的名头又大,故隐名埋姓,暗中在厦门悄悄培埴自己的力量。只是厦门离璋州过近,岸上元军活跃,自己又不敢深入大陆,一直就这么隐藏着。

后来听说陈吊眼在璋州一带发展,派人去联系,不想,派去的人刚上岸就被元军发现,杨亮节大吃一惊之下,又坐船逃到了海上。就这样三耽搁两延误,一直也无法和海南岛取得联系。而赵昺一直未看见此人,对此人又不甚了解,以为他早已死去,也就没有派人打听他的下落。

此次听闻宋军攻占泉州,也知是否还如第一次攻打泉州一样的结果,杨亮节也没有过于热心。后来派人去听,才知道是赵昺亲征泉州,而且取得大胜。可惜赵昺在泉州封锁消息,只准进不准出,四处搜捕奸细。派去的人无法出城,一时不能及时把消息送出去。等赵昺要撤军时,派去探听消息的人才找个机会出了城,沿途又耽误了时间。等杨亮节知道时,赵昺已在返程的路上了。所以,他马上把全部的家当都派出来,亲自在路途中迎接赵昺。

赵昺对杨亮节了解的非常少,只是似乎听说此人热衷权力,所以,对他也不甚感冒。但赵昺也知道,此人一则是国舅爷,二则又有护君之功,才得以重用。如果不是此人,赵昺大约在逃出临安不久,就已经被元军追杀在路上了。

现在,杨亮节归来,赵昺就是因他的国舅这一身份,也不能慢待,况且他还是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呢。可安排他个什么位置呢?这可是赵昺头疼的事。算了,先回去再说。

赵昺一路陪着杨亮节“忆苦思甜”,也把杨亮节这一年来的事打听个差不多七八九,心里也有了主意。

码头上,赵昺船还未靠岸,早已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彩旗招展。这可是赵昺亲征之战,而且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海南岛臣民无不欢心鼓舞,当然迎接的排场就大了些。赵昺本来看着这场面,眉头就皱了起来,但一想,这次胜利也利于安定民心,排场大点就大点吧,反正以后亲征的机会是几乎没有了,就让他们搞这一次也行。

迎接的三架马车都在码头上,笑迷迷地看着赵昺下了船,行礼后齐声向赵昺祝贺,也就是那些个文绉绉的词语。赵昺也笑迷迷地认真听着。反正大家愿意夸他就让他们夸几句吧,况且自己这次做得漂亮,也值得他们歌功颂德。

但赵昺却发现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三人中间,还夹杂着一个五十来岁、长须飘飘的长者。赵昺不免多看了两眼,用眼神向小杜子暗示一下。小杜子悄悄往前挪近半步,不动声色地说道:“陈丞相回来了。”

赵昺脸上依然挂着笑,背在身后的手却做了一动作,小杜子赶紧小心补充一句:“陈宜中,陈丞相。”

赵昺本来还想不起陈丞相何许人也,但陈宜中这名字可是太熟悉了,一时,心中的鼓点又急促敲动起来。

陈宜中此人年轻时还是有所作为的,临安城破前,坐到了南宋宰相的位子上,也曾抗过元,不能说他是个投降派。只是此人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用得特好,看着时机不对,就先脱身在外。也就是他和文天祥不合,才把文天祥打发外出开府。所以,文天祥的失败和被捕,其中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陈宜中搞得鬼。赵昺初登基时,陈宜中借口联系占城,给“海上行在”找个安身之地,携带大量金银,领着家口远遁占城。开始时,赵昺还派人到占城联系他,想用他携带的大量金银购买粮食,以渡过海南岛初期的危机。好在陈宜中还算是有人情,也帮了不少忙,但赵昺让他回朝主政,陈宜中可是老大的不情愿。直到海南岛站稳了脚跟,他才想着回来。不想人刚到海南岛,正赶上赵昺亲征泉州,他就先找了杨太后。杨太后被陈宜中一顿游说,就想着让陈宜中官复原职,答应赵昺回来就帮他说合。

文天祥现在是丞相,陆秀夫虽不明着叫丞相,但也是主持丞相之职,只不过和文天祥各管一滩子。张世杰本就和陈宜中有矛盾,更不愿意陈宜中官复原职。于是,三人听得赵昺泉州大胜之后,就急着请赵昺速速返回海南岛。

赵昺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朝中三人和杨太后天天急盼着自己回来呢,原来是海南岛上回来个“大人物”。

不过,赵昺刚开始心中还在急促打鼓,不知该如何面对此人,但突然想到一事,顿时把心放了下来,陈宜中的位子已经被赵昺在笑迷迷听取赞美之声的过程中,就被定了下来。

接着几天的朝会,不外乎是讨论此次战役的后续之事,但赵昺却在朝中一片讨论声中,一边走神,一边制定他的计划。

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海南岛的人口急增,金钱急增。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赵昺深知在后世的那个时代,有时钱多了不是什么好事。在海南岛这样不大的一块地方,人口即使比以前多了许多,但也不如后世海南岛的人口数量。按赵昺学过的政治经济学,他只知道一个简单的事,就是货币和货物应该等值。否则,钱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货币贬值。

现在海南岛连原居民和后期被“拐骗”来的人口,已达到近四十万。这次泉州战役,又连拐带征的,差不多搞了八九万人之多。这还不算军队。赵昺现在手头上自己能掌握的陆军兵力就接近三万人了,而海军两大舰队还有近乎两万多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万多的禁军和各投靠过来的豪杰及将领的兵马,也有近两万人的样子。这样的军力和人口数是严重不合比例的。

过去,赵昺愁得是这么多的部队要靠这么少的人口来养活,钱从何处来?自刘师勇带回了许多金银,赵昺才松了口气。现在,自己又带回这许多的钱财,一时,做为偏居一孤岛,这钱可就算是太多了。

这许多的钱,他得想办法转化成建设海南岛急需的物资,大量从外部购买岛上所需的物资,在外部消化掉。同时,还要提高海南岛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于如何平衡这一关系,赵昺真的没有发言权。但现在他主政,即便自己不懂经济,也要学会济经管理这一套,关键是避免通货澎涨发生。

二一个,就是现在也要考虑对领土的扩张与占领了。无论从战略空间上来说,还是从宏观发展上来说,只拥有一个小小的海南岛,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就去占领大陆,无疑在说梦话。也就是赵昺利用自己强大的海军,还能保得海南岛独立于蒙元的眼前。

那么,占领台湾岛,发展台湾岛,就成了首要的考虑对象。一则台湾岛离福建很近,又正好在元军水师尚未有能力攻击的地方,可以做为一个反攻大陆的跳板。二则,那里的许多矿产资源是现在经济发展和建设军队所急需的。随着海南岛人口的急聚增加,凭现在的生产力,粮食问题仍是个让人头疼的事。这就要开辟新的土地,以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三则,台湾岛位于东南亚和东亚商品贸易运输线的中间,将来可以建立一个商品中转站。这对赵昺现在“钱多”的难处,加大外部消化金钱,也是有利之事。

而从战略上考虑,点领了台湾岛,北上影响力可涉及到高丽和日本,并可威慑蒙元的侧后方辽东。南下又可连结马来群岛,能在将来走出去,辅助海南岛更好的控制南海。向西又可时时威胁福建、浙江地区,同时也更利于阻断蒙元的海外贸易航线,控制大陆东南沿南元军水军的进一步扩张与发展。当然,将来,向东就是广阔的太平洋,对“蓝海”意识很强的赵昺来说,这是突破第一岛链,向海洋扩张势力的最佳基地。这是后话。

然而,南宋时期的台湾,那只是一片不毛之地,比当初的海南岛还要落后,干脆就是“蛮荒”之地。甚至连朝中的许多大臣,都不知大宋的版图上还有这么一块赵昺眼里的“宝地”。但台湾在赵昺心目中真的太重要了,是他战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跳板,也是他一旦万般无奈之时的另一个藏身地。

在泉州时,他还发愁,这台湾由谁来经营,现在眼前就有这么一位可用之才,赵昺还能放过他?他的眼光盯着陈宜中,把个陈宜中看得浑身寒气自生,差点就打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