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76

第76章 经营台湾(三)

一干大臣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就是有人曾听说过蒙古西征的事,也不知多瑙河在什么地方,现在一看,都大吃一惊。更不用说蒙元现在的地盘,北达极北,南到安南,而小小的海南岛,只是海中的一个点而已。

“咱们现在就这一小块地方,还想着马踏黄河,北驱蒙元,恢复太祖之地,甚至收回燕云十六州,是不是很难?所以,朕设想,先从海上起家,占据台湾,大力发展海军,联合日本,北扰高丽,让蒙元片板不得入海,断其贸易。然后西助安南、占城,控制南海,联结西洋。适当的时候,利用蒙古各汗国的矛盾,暗中支持辽东,联系西亚,再派兵以两广、福建为跳板,占据江南,以长江为界,与蒙古划江而治。等江南入我大宋之手,断其蒙元财税与粮食,蒙元必国力大伤,那时,饮马黄河,北驱鞑虏,恢复中华,大业乃成。不知各位臣工,朕此方略可行乎?朕今年才九岁,忽必烈已是六十五岁,不说行将就木,也活不过八十。朕和他熬时间,他也熬不过朕吧?朕用十年的时间,占据江南,再用五年的时间,饮马黄河,让他活着看朕收复燕云,让他气死在草原上。各位臣工,可愿意随朕开创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赵昺的一系话,果然有效果,鼓动起了各位大臣的志气。他们之中,一部分是真心维系宋赵朝廷的延续,抛家弃业,跟随朝廷,也有一部分,是出于投机,只是想着借勤王之名,获得忠诚之名,捞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一旦形势不利,也可借自己手中的军队和官职名望,能谋个出身。反正忠于谁无所谓,为了家族的延续和壮大,这些人有时只是私利当头。当然,现在的人国家慨念还很淡薄,民族观念也不会放在首位。

一帮子大臣被赵昺鼓动起来后,赵昺却不给他们更多的思考余地,又扔出了一个重镑炸弹,他一把拉开那个苫着的大圆球,却是一个巨大的地球仪。这玩艺儿放在宋末,那可是绝对逆天的事。一帮人眼球掉了一地,也不知这东西是什么玩艺儿。而赵昺也不多说,只是把地球仪轻轻一转,那些个五颜六色的图形就在众人的面前变化起来。

“这里就是我大宋的故土失地。”赵昺猛地一下把地转动的地球仪停下来,手掌正好按在中国的位置上。“大家可以从这个球上看出来,整个世界,海洋占了七成,而陆地占了三成。七成的海洋呀,这也是朕努力谋求海军发展的意图。只有海军壮大了,才能占领整个世界,才能谋求对外发展,才能把整个世界的资源为我所用。这样,我们才更有实力保护自己,才更有能力恢复故土。”

赵昺绝不会给他们普及地理知识,但这个东西早已在海军学校里,当做一个基本知识授课了。因为关于经纬网定位,简易六分仪运用,探索大洋航线,这是赵昺全力进行的事。他不想着将来什么事都得靠自己,多培养相关方面的有用人才,才能解放自己,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的事情。因为,赵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朝会在各大臣激动、兴奋、疑惑等等各种不同情绪的氛围中结束了。但赵昺却把陈宜中留了下来,并传唤刘师勇和江钲马上入宫。

在等待刘师勇和江钲的这段时间里,赵昺看着忐忑的陈宜中,决定还是开门见山地告诉他自己的想法:“朕想了好久,想让你替朕办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去做台湾的总督,成为台湾的最高行政长官。您觉得如何?”

赵昺本来是想在朝会上就向陈宜中提出这个要求的,但他后来又想到了这样做,会让陈宜中很失面子。无论如何,陈宜中也曾是个丞相,现在让他去一个荒蛮之地,连个外放都不算,纯粹就是流放了。但台湾在赵昺的心目中,又是一个实在重要的地方,随便派个人,赵昺还真不放心。而陈宜中又是一个不愿涉险的人,但他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在陈宜中曾经任地方官时,还是很有成绩的,这样的人,放在一个白纸一般的地方,让他创业,赵昺相信他能够做好这件事。只是赵昺怕陈宜中不乐意跑到那个地方去创业,因为陈宜中能回到海南岛,也是想回到朝中获得一个重要的位置,虽说投机的成分很大,但也说明他还是很看中朝中高位,从而获得权力。不过,赵昺也知道他权力的欲望很强,怕他还会如从前一般,搞得朝中不团结,还不如把他外放到台湾去,让他一人说了算,或许能发挥出他最大的才能来。

果然,陈宜中的头低了下去,身体都有点发抖,也不知是他气的,还是怕的。

赵昺说道:“我知道这样做,对你有点那个,也有点失你的面子。但是,台湾对朕来说,太重要了,重要到朕睡梦中都在想台湾的事。这样的一个地方,朕不想随便派个人过去治理,必须要有一定的威望,有一定的能力,还得能得到朕的放心。这样的人不容易找,好在您回来了。您愿意为了朕的理想而受点委曲吗?”

陈宜中开始真的不愿意跑那个荒蛮之地,但是赵昺这样敞开心扉地把最真实的想法都告诉了他,他现在也真的不好推托,而且心中也有点小激动。陈宜中想了想,咬咬牙,最后还是说道:“既然陛下对台湾这样的看中,那臣就去替陛下守护这个地方吧。”

赵昺一听大喜,马上笑着说:“您放心,只要你把台湾稳定住了,朕就调你回朝廷来。”

陈宜中马上说道:“谢陛下,臣一定尽忠尽力,把台湾打造成陛下最放心的地方。”

陈宜中的事解决了,刘师勇和江钲也正好来了。

“二位将军,朕今召二们进宫,是有件重要的事要你们两个办理。”赵昺一看两个人也不多废话,“朕现在就委派你们二人随陈丞相去经营台湾。刘将军,你做为东海舰队的海军司令,这台湾可是你的管辖势力范围,你是当仕不让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了。”

赵昺看着刘师勇认真地听着自己说话,接着交待下去:“你的任务就是先期拿下澎湖,那地方元军人数不多,但汉人也有几万。第二步是占领台湾,第三步封锁台湾海峡,不时搔扰福建、浙江一带蒙元水师,让他们无法出海,更要封锁蒙元贸易商船,打击蒙元经济。第四步,联系琉球王国和日本,保护我朝对外商船的商贸活动。”

等刘师勇明白了自己的任务后,赵昺又面对江钲:“江将军,你的任务很重要。首先,你要和你的舰队跟着刘师勇好好练习登陆作战,为将来征战东南亚做准备。第二步,因为台湾现在汉人非常的少,主要是高山族的少数民族。他们尚未开化,所以,你的部队要学会如何与当地土族人打交道。我不想看着你只是一味的杀戮,要学会与当地人相处,利用当地人搞好发展。这个任务很重要,因为我们以后接触的化外之地会越来越多,当地的土族居民是我们利用的主要力量。我大宋现在的人口还不适合大量输出。所以,将来南洋诸岛上都要有我大宋汉人的足迹,而这开疆裂土之功,朕就能放心交给你了。”

这是赵昺第一次谈起对南洋的政策,也是江钲第一次亲耳听到赵昺对自己的要求。以往,江钲只是接受赵昺的指令,发展自己的舰队,组建自己的兵马。而赵昺更是把投奔过来的疍人全部转化为汉人后,优先提供给江钲让他训练。江钲不知道赵昺要求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今天,他终于明白了赵昺心中的远大志向,就是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殖民的先锋。江钲一旦知道自己在赵昺心目中的地位,激动的心情一扫过去的不快,竟然跪了下去。

“陛下之心,臣万分感激。陛下之志,臣万死不辞,定为陛下打出一个大大的天地。”

陈宜中听着赵昺对两位的嘱托,而且是当着自己的面,心中先是吃惊,然后又是激动。赵昺丝毫不回避自己,说明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而且也是有意让他知道长远规化。这样的官家,哪里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分明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明君。为这样的官家驱使,就是粉身碎骨也是心甘情愿的。

赵昺交待完事,让他们每人先回去拟个计划,然后明天早上再来宫中,到时,赵昺再招集相关的人员,共同拟定和完善经营台湾的各项政策。

第二天,赵昺召开经营台湾相关人员的会议,除了陈宜中、刘师勇、江钲等人外,还有杜浒也来了,然后是一些大宋两个研究院的一些人员和部分工匠代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临时抽调的官员和士子,甚至还有几位是移民台湾的各行业代表。

几十号人马集中在一起,赵昺先强调了一下对开发台湾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几个首先开发的地点,尤其是对那些技术人员和工匠代表,着重把台湾几处的矿产资源地做了重点说明。反正大家早已习惯了赵昺不知哪天就能说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话,所以,并不吃惊。那些对赵昺不熟悉的人,尤其是陈宜中,听得目瞪口呆,不知这个小孩子如何能对一个从未涉足的地方,一个化外之地,了解的这样清楚。

而杜浒这次的任务是跟随琉球王国和日本的使者,替赵昺出访这两个国家。所以,当会议结束后,赵昺专门留下杜浒。

“杜司农,这次朕让你去日本,朕心里很不安呀。朕总是派你跑来跑去的不得安宁,朕心中总绝对不起你。可是,又没有别人能代替你为朕办事。”

杜浒赶紧站起来:“陛下,臣能得陛下赏识,肝脑涂地。”

赵昺和杜浒研究了一下到日本去如何和镰仓幕府和后宇多天皇之间打交道,重要研究了一下利用无学祖元与大休正念两位南宋高僧在日本的威望,最关健的是要拿下日本海中的小岛佐渡岛。

大休正念今天六十五岁了,自号大休,出生于温州城区,师事石溪心月,宋咸淳五年(1269)东渡日本,专倡禅宗临济宗禅风,创佛源派,也称大休派,为镰仓禅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谥号“佛源禅师”,有《正念大休禅师语录》两卷行世。大休正念对日本文化的贡献不仅表现在禅宗上,因为继无学祖元后,将径山寺茶宴在日本发扬光大,从而使日本禅院茶礼完整化、规范化。

下午,赵昺又召集日本使者北条乙男和琉球王国的使者。赵昺再一次强调了忽必烈明年非常有可能再次东征日本,又一次提出对佐渡岛的要求和大宋海军常驻佐渡岛对日本的保护功能和对高丽与蒙元的军事扩张限制。

北条乙男自从观看了泉州战役后,被宋朝海军量给吓坏了。他也想依靠大宋海军来限制忽必烈的东征,又怕日本身旁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日本的威胁,所以,很矛盾。这次,赵昺再一次提出对佐渡岛的要求,他不知该如何答应,只好先推托回去后和北条时宗相议后再做决定。反正赵昺也不急,等自己的力量强大后,就是派军队过去强行占领这个荒岛,日本也没有一点办法。

但做为对北条乙男的送别酒会,赵昺还是从两国的历史出发,说一些官方的套话,大打友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