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为政悟语
41261000000012

第12章 领导方法篇(4)

靠权术做出的表面文章能使人一时盲从,靠权力发布的行政命令能使人一时服从,靠高压推行的强制措施能使人一时屈从,靠威信组织的各项活动能使人心悦遵从。

决策上戒主观主义,工作上戒命令主义,纪律上戒自由主义,作风上戒个人主义。

坚持原则,力戒好人主义;深入基层,力戒官僚主义;谏言献策,力戒个人主义;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尊重群众要真心,联系群众要虚心,服务群众要热心,对待群众要公心。

要听群众所言,要想群众所虑,要急群众所难,要务群众所需。

要化解群众的难心事,要办好群众的暖心事,要做好群众的舒心事,要排除群众的伤心事。

决策上要戒主观主义,工作上要戒命令主义,组织上要戒自由主义,作风上要戒个人主义。

领导要在一线指挥,问题要在一线解决,经验要在一线总结,政绩要在一线创造。

要维护一道令,要唱好一个调,要形成一股劲,要走好一盘棋。

感情上要贴近,政治上要关心,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体贴。

考虑得要全一些,了解得要多一些,站得要高一些,看得要远—些。

要绷紧民本意识这根弦,要夯实理论素养这个基,要架好联系群众这座桥,要树好自身形象这面旗。

工作要大兴“调研风”,生活要大刹“吃喝风”,说话要力戒“浮夸风”,批评要不当“耳旁风”。

要和以处众,要宽以接下,要恕以待人,要严以律己。

难容之人要能容,难听之言要能听,难忍之辱要能忍,难受之苦要能受。

要以人品感动人,要以感情联络人,要以知识教育人,要以言行影响人。

立场上要同群众站在一起,感情上要同群众融在一起,决策上要同群众想在一起,行动上要同群众干在一起。

抓大事要头脑清醒,抓重点要持之以恒,抓关键要方向明确,抓落实要措施得力。

上级有失误要敢于谏言,下级有过失要敢于直言,同级有缺点要敢于诤言,自己有错误要敢于坦言。

指导思想要求实,目标任务要切实,反映情况要真实,工作作风要扎实。

思想上要尊重群众,感情上要贴近群众,行动上要深入群众,工作上要依靠群众。

摆脱事务要下得去,扑下身子要蹲得住,注重方法要摸得透,潜心研究要理得清。

要具有识才的慧眼,要具有用才的气魄,要具有爱才的感情,要具有聚才的方法。

为政要奉法度,勤政要明职责,兴政要重人才,善政要讲方略。

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要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要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要用新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要用新的思维去分析形势,要用新的眼光去判断问题,要用新的认识去思考事情。

分管要有底,守土要有责,协调要有方,沟通要有效。

学识要博,思路要广,办法要多,作风要实。

要尊重人,要关心人,要理解人,要信任人。

推进工作要有方法,但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可单个也可同时采用以下方法:突出重点法,统筹兼顾法,典型推进法,解剖麻雀法,先行试点法,抓两点带中间法,参观学习法,轰动效应法,定量分析法,激励约束法。

成功源于忍耐,做事不可急躁。

出手迅捷的人往往能把握成大事的关键时刻。

工作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

最好的方法往往就是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办?再难也要办。

每个人都具有成为领导者的潜能,不同的是,有的人将其发扬光大,于是成为领导者;有的人毫不在意,只能做个普通人。

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马上做。

思路不清,条理不清时,不要开口说话。

用20%的时间去处理眼前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把80%的时间留给未来,去做那些暂时没有受益但以后会有益的重要事情。

一个人头脑中没有线路图,那么什么地方他都去不了。目标就是方向,就是成功的线路图。

工作方法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好的工作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目的;不好的工作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南辕而北辙。

机关干部之基本功:出点子、写文章、办实事。

精力的最大浪费,往往是做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

口号,是一面旗帜,它可以激发人们的胆识、谋略、气魄;口号,又是一块遮羞布,它能够掩饰人们的贪心和私欲。

“一刀切”的管理,不仅意味着社会活力的消减,创造力的磨蚀,而且意味着管理的失败。

离开群众,就寸步难行;听不到群众的声音,就无法工作。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企业,风气好不好,作风正不正,外来的客人一进门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如果客人进门,能热热情情、客客气气,客人办事成与不成,都会感到舒展、温暖。如果客人进门,一问三不知,生生硬硬,冷冷淡淡,不理不睬,客人便觉得寒心,不太自在。

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说自己熟悉、听者爱听的话。

唐朝的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也就是说,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作出榜样来,不要事事先去责备他人。

主张“有事不怕事,无事不惹事”。

从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就会做到处变不惊。

追求成功之方法:①良好的个性修养;②正确的择业方法;③正确的自励方法;④正确的思维方法;⑤良好的工作习惯;⑥良好的生活习惯;⑦正确的工作方法。

计划是行动之母,而行动又是成功之母。

伙伴精神——出色领导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构建与团队成员的关系;要让所有人了解全局,大家才能同舟共济;大伙儿一起爬山才不觉得累。

肯定——想让别人知道你欣赏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表扬”;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

领导力,就是能够对他人施加影响,赢得大批追随者的能力。

对于工作的主次安排。

极重要/极紧急:需首先解决。

极重要/非紧急:列出时间表,每天按顺序解决。

不重要/极紧急:找到快捷有效的方法来完成这些工作,但不用事事亲为。如果可能的话,交给一个可靠能干的助手去做。

不重要/非紧急:像给文件归档就属于这一类事务,重复而琐碎。每周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集中处理;或交给他人办理;或根本不管。但是不管怎样,在把今天的任务拖延到明天之前,先仔细想清楚。也许你无意识地拖延了。

解决问题三段式:看清事实、分析事实、达成决定——然后依决定行事。

我们只有打破这些框框,我们才能摆脱优柔寡断的困境,使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从容更切合实际地选择。

不犯错误的人就是只说不干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过多地沉醉于那些公平的思考会使我们背上沉重的“渴求平等”的包袱,从而完全演变成为一种对生活和自己的苛刻。

如果做一件事情时不给自己确定时间的下限,那么这件事很有可能就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永不会完成。

衡量自己工作效率的标准不是你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你所解决问题的价值高低。

素质要依靠制度来养成。

一个没有使命的组织是走不远的,而一个忽视了组织成员物质利益的组织则是没有生命力的。

成员与组织共赢,是组织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一个具有效率、具有竞争力的组织,首先应该感谢敌人。

你的对手是你前进的推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形成时时、事事“总结”的制度和文化。

抓大放小。要成为伟大的领导人,必须集中精力处理重大决定。

上面了解下面需要3个月,下面了解上面只要3天。

建立报告制度。一个月一次,书面报告。随时了解情况,随时推广经验,随时解决问题,这利于工作的开展;总结本身就会使人保持进取的热情;这还利于上下级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制定计划只是任务的5%,剩余的95%在于计划的执行。而真正困难的是推进计划。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大约4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长时间让年轻人在一个岗位上,实际上是把人耽误了。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明规则、暗规则很多,如果一板一眼地完全照着去做,注定是死路一条,因为现实总是更加丰富和多变的,你必须在遵守基本规则的前提下,有机智变通的手段才能取得做事的最佳效果。

没有雷厉风行的作风修炼,则永远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相反,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过于圆滑,必将众叛亲离。一个人只一味想出人头地,而不懂得委曲求全,到头来想伸反而伸不成,不愿屈也得屈。

怎么执行——“三讲四化”方法论

三讲:讲平衡、讲结果、讲危机。

四化: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

对于那些能够有效把握好人生关键的人来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事半功倍,总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对于那些没能把握好人生关键的人而言,则必定时时不顺利,事事不如意,经常碰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

成功的领导者必须真正和员工站在一起,不可以只讲求个人的享受,忽略员工的付出。

几千年来,那些关于做人、做事的道理历久弥新,这些无数人传承下来的智慧,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聪明的人会想尽办法使自己周围的人满意,善于挖掘身边潜在的力量支持自己,稳定自己的地位。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施惠于人,也必将得到众的回报。

领导干部应有“两情”:对人民要有感情,对工作要有激情。应常察社情,常虑民忧,常思己责。

管理者既要能够把握事情的关键,又要善于抓住别人所忽略的细节。

基层员工以“务实”为主,遵守规定照章行事;中层干部以“应变”为主,合理应变以求制宜;总裁以“前瞻”为主,随时抓住市场变化。

总裁与干部要配合好,老板要做“好人”,干部要做“坏人”

拒绝作别人可以作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