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一个叫“一美元拍卖陷阱”的故事。叶云想说,昨天看到李永乐老师讲解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是一个发生在?1971 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舒比克设计的一个拍卖游戏,最终通过1美元的成本,居然拍卖出了66美元的故事。叶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一美元拍卖陷阱”的现象,关键是利用了大家的“损失厌恶”心理,主要分以下三点介绍一下。第一,首先这个游戏设计的最关键的地方是游戏规则的第二条,即出价次高的人,也是需要出钱的,这就很容易陷入让出价最高者和出价次高的人,陷入一种互相博弈的过程。第二,其次最开始参与各方只是为了赚点小利,随着大家剩余可以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大家对游戏的兴趣也越来越小,到最后与最初的一美元几乎没有关系了,已经想退出游戏了,但又不甘心损失。第三,最后其实这个游戏的陷阱,主要就是因为谁都不想认输止损,最终才会掉入这个陷阱,只要在拍卖过程中有一方能够及时止损,都不会越陷越深。叶云还想说,通过“一美元拍卖陷阱”这个游戏,个人也深刻体会了“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这句话的内涵,有时只有放弃一些盲目的自信,才能避免失去的更多,也就是常说的“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