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电视圈2(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行业)
41797000000022

第22章 改版创新

病假一个多月的侯芳终于回来上班了。

进入六月,欢乐频道的几件大事都迫在眉睫。

老节目改版,新节目创新,《超级主持秀》启动。

因为成文原上次在医院里发话,要武文斌把老节目改版和新节目创新两个项目都交给回来上班的侯芳负责,武文斌只能把自己近期的工作重点放在与世纪娱乐合作的《超级主持秀》大赛的活动上面。

成文原本希望徐立辉的辉煌集团能出资三百万,继续做两年一次的《龙城之星》,这样的话,他就可以让侯芳继续和武文斌打擂台。

但徐立辉滑头,始终没给他答复,加之台长余大纯支持武文斌,龙城广播电视总台和世纪娱乐的合同已经签订,他也不好再插手。

武文斌三板斧的第一板斧已经见到成效了。

《就爱炒地皮》的收视上升,龙泉酒业赞助的500万冠名费中的第一笔200万已经到账,接栏目收视的上扬之势,负责欢乐频道的梁飞燕又借势签下了栏目中插的几个大单,武文斌用钱不再捉襟见肘了。

有钱就好办事,侯芳还没有上班,武文斌已经给几个改版的老栏目都批了改版经费,星期一的《娱乐先锋》,星期二的《天籁之声》,星期三的《都市唱唱唱》和星期四的《风度翩翩》都是三十分钟的节目,每个栏目拨款两万元;而星期五的《看对眼了吗》,星期六的《龙城戏台》和礼拜天的《周日欢乐星》都是90分钟节目,每个节目拨款四万元。

拿人钱,看人眼,钱不是好拿的。

武文斌给钱的时候都有条件,限令各栏目在六月底拿出新的样片进行评比,上不去的栏目这可是最后一次领钱了。

创新栏目推动的收获颇丰,一共收集了本频道内部人员共提供的各种创新提案38件,台里其他频道人员投稿6件。还有社会的传媒制作公司提供3件,总共47份创意新案子。

允许外频道和社会公司提案也是马有路给武文斌出的主意。

武文斌虽说是欢乐频道总监,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外来户,要想在短时间内有大建树,必须要利用频道原有力量,但也要防止力度有限,这就需要借力打力,在分化侯芳势利的同时发现和笼络一部分新力量,建立一支自己真正能玩得转的队伍。

上次开会,武文斌所允诺的创新栏目和制片人挂钩的动力还是很诱人的,欢乐频道现在虽说还属于一个三流频道,但台里整合的力度显而易见,自然也能吸引本台其他频道里的人员加入,就连城市频道《直播龙城》里的一个记者组长,也给欢乐频道送了一份提案。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想当制片人的记者也不是好记者,现在不是兴起那句话了吗?宁愿到乡村当老大,也不愿在城市当老二。

就在成文原上次在医院和武文斌谈话之后,武文斌让胡虎贲和侯芳联系了一下,把收来的47份创新方案的电子档都发到了她的邮箱里,并带去一句话,待她正式上班之后就启动评选程序。

侯芳回到了久违的办公室里。

在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的同时,她心里还是泛起了一层伤感。

除了十楼城市频道的《直播龙城》栏目办公室人数超多之外,龙城广电新中心其他部门和频道的办公条件其实都非常好。

首先办公区很宽敞,一个频道占用两层,每个频道的格局都是一样,都有一个总监和两个副总监的专用办公室,总监办公室有36平米,副总监的办公室是24平米。

除此之外,每个频道还隔有自己需要数量的独立小办公室,14~16平米不等,是供制片人和科长们办公的地点。

侯芳的办公室在八楼,是频道里最大的一间,36平方米。她原是频道总监,使用这个办公室并无非议,可是频道升格之后武文斌成了总监,而她成了副总监,按道理说,她应该主动把总监办公室让出来给武文斌使用,台办公室的行政科为此还给她打了一个电话,但她没理这个茬,根本没有搬家的动作。

武文斌来了之后也没提让她搬家的事,两间连着的副总监的办公室都没人,侯芳隔壁的一间做了审片间,还有一间当了文印室。

当时带武文斌来看房间的是原来的管理科长兼制片主任周天才,武文斌指着文印室这一间对周天才说:

“就用这一间吧。”

“好的”周天才答应着,心想这位新总监还是一个好说话的人。

“这间是谁用的?”武文斌指着文印室旁边的一间办公室问。

“这间是我的,这不是总监的办公室,面积小。”周天才回答,因为他是侯芳的嫡系,是直接为她办事的人,所以搬到新中心来之后,侯芳就把他安在自己的身边,随叫随到。

“科长和制片人的办公室还有多的吗?”武文斌问。

“有,还有几间。”周天才回答。原来的文艺频道配了八个制片人和四个科组长,而科长一级的办公室当时隔了二十间,除了在位的,剩下的几间都成了周天才的仓库。

“那就这样,麻烦你找个空房间搬一下,这一间我也要了。你把外面的门封上,从里面给我打一个门,总监的牌子吗,就挂在你这边的门上吧。”

周天才这才明白,武文斌是要把自己的办公室变成一个套间。

这家伙绝不是省油的灯,而且他要把总监牌子挂在自己原来的房间门口,明显要和侯芳拉开距离。

武文斌的办公室两间合并之后,有40多平米,比副台长们小不了多少了,只是他的里间空空荡荡的,并没有什么东西,只放了一张行军床,中午他不回家,午休的时候用。

武文斌这样做其实就是要给侯芳一个信号,总监是我。

侯芳虽然还是使用原来的这间办公室,里面的大小格局没变,但是门口的牌子已经变了,副总监。

她一到办公室门口,就有一种针芒刺背的感觉,总觉得后背上有一条肌肉在刺刺地跳疼。

侯芳住了多天医院,老是感觉有这种跳疼在干扰她,医生说了,她没有毛病,这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别想它就好了。

出院之后她又在家里休息了二十多天,这种感觉基本消失了,可今天进了办公室,这种感觉又出现了。

侯芳同时也感到了气闷,长时间没有人,办公室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她推开窗户,一股热乎乎的空气扑面而来。

已经进入热天了,外面的空气也不清馨,只透了五分钟气,她又把窗户关上,把中央空调给打开了。

没到时间,办公区并没有送冷气,吹进来的风也是闷闷的。

侯芳拿起茶杯,茶杯干干净净,拿在手上还有水迹。

看来是今天刚刚洗过,她又揭开水瓶的盖子,一股烫烫的热气冲了出来。

她环顾四周,桌椅和茶几都擦得很亮,没有一丝灰迹,这一定是那个清洁工吴姨,她即使不来,她也是天天打扫,天天换开水。

到底是乡下人,不知道天天要开窗换气。侯芳心想。

吴姨是侯芳的一个乡下的远房亲戚,一家人进城打工好多年了,是侯芳把她安排进了台里的劳服公司,起初就是打扫文艺中心办公室的卫生,搬到新中心之后,办公区变大了,劳服公司给频道配备了两人,侯芳就安排她专门负责总监和制片人等小办公室的卫生打扫,而另外一人负责大办公室的卫生。

吴姨的忠心和负责也让侯芳的心情好了不少,她用热水瓶里的热水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然后回到办公桌后的大班椅上坐下。

心一静,不由就想起成文原给她通电话时说的内容。

“如果身体合适,你还是回来上班吧,武文斌虽说和我们不是一路人,但他现在事事都抢在了前面,深得余大纯的信任,如果他把频道里的什么事都办成了,那你今后不仅日子难过,而且想上一步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我都被处分了,还有上的机会吗?”侯芳一提起这个就想哭。

“不就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吗?很快就会过去。我已经把几件重要的工作都从武文斌手里要过来了,你要主动一点,怎么样也要把一些老栏目保住,保住栏目就保住了吃饭的饭碗,也别让原来跟你的那些兄弟没了根基。”

成文原的这点提醒非常重要,自己住院和在家的这段时光,孔方穹和史玉梁等几个制片人都来找自己诉苦,说武文斌逼着他们改版,还对他们的下属进行策反,让他们创新新栏目。

要是武文斌真把自己原有的这些中坚力量给拿掉了,那自己在欢乐频道就几乎没有一点地位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大女人也要能忍能憋。

“行,我懂了,我马上就上班。”

上班是上班了,怎么着手呢,侯芳轻轻吹着茶杯冒出来的热气,吸着热气中冒出的茶香。

“评审。对了,评审!”

侯芳差点把自己的思绪说出声来,不管你是创新还是改版,第一关就是评审,最后一关还是评审,评审不过,什么功夫都是白做。

“还有评审的程序也很重要。”

侯芳毕竟是干电视的老人,她只要能集中思考,思绪很快就能打开。

原来老台长在的时候,龙城电视台搞过两次节目创新招标,侯芳还当过一次初评的评委,当时她就联合几个人,把自己看不上的那些人的提案分值打得低低的,从初选就直接踢掉了,根本进不了复评评委的资料袋中,这就是程序的重要性。

侯芳想通了,也就皱起眉头,细细地思索着下一步要做的程序。

她太专注了,门被人敲了两声也没听见。

又响了两声,这两声的声响比较大,她听见了。

“进来。”

门开了,敲她门的人竟然是武文斌。

“武总?”侯芳赶紧起身,虽然自己和武文斌不对付,但起码的礼节还是要讲的。

武文斌并没有进来,只在门口欠欠身子,笑眯眯地问候一声:

“侯总上班了?”

“是,武总进来坐吧。”侯芳说着,身子已经从办公桌后面出来了。

“不用了,我想给你说一下,侯总身体合适的话,把创新节目和改版的工作推动一下吧。”

“我正在考虑两个项目的工作程序,弄好了马上向您汇报。”

武文斌客气,侯芳也客气,说话都用了敬语。

“那好,我在忙和世纪娱乐公司举办《超级主持秀》的事情,你主持了多次这样的活动,一定有经验,到时候也要支持一下。”

“行,一定支持。”

武文斌走了,侯芳还楞楞地在自己的桌子边上站了一会。

按理说,武文斌是总监,他有什么事应该打电话叫自己啊,怎么会跑到自己的办公室门口主动打招呼啊?

但仔细想想,自打武文斌上任以来,自己几乎和他没啥交集,没有交集也就没有矛盾,他既然能很痛快地把两项工作交给自己,看起来也不是一言堂的人。

但也不一定,人不可貌相,何况武文斌的相貌也不差,看他忽悠余大纯的手段,那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自己干嘛都要三思。

想到这里,侯芳走到门口,她伸手去关门,手刚摸到门沿,一个人就来到了门口。

“我的好侯总唉,您可真的回来了啊。”

站在她眼前的正是《龙城戏台》的制片人史玉梁。

进门的史玉梁脸色不好,侯芳一问,才知道他的栏目内部发生内讧了。

按史玉梁的原话说,有人要造反了。

他说的造反之人正是他栏目里的导演黄小明。

造反的原因是为了改版。

虽说总监武文斌对《龙城戏台》这个栏目不感冒,但他还是一碗水端平,也给了史玉梁四万元的改版费用。

史玉梁把改版工作交给了手下两个导演,黄小明和王长天。

先是黄小明和王长天闹了矛盾,后来黄小明又和史玉梁起了争执。

论学历,黄小明是《龙城戏台》栏目组最高的,东华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而栏目的其他导演自史玉梁之下,大都是龙城艺校戏曲表演班的中专生,王长天上学晚一些,也是龙城艺校导演系毕业,不过他上学的时候龙城艺校已经升格为龙城艺术学院,所以他的学历是大专。

在史玉梁眼里,顺眼的王长天,而不顺眼的是黄小明。

黄小明的资历最浅。

电视台也和政府机关一样,也是一个要熬资历的地方。

别看黄小明学的是戏剧导演,但她的心思根本没有放在京剧上,她说京剧是国宝不假,既然都是国宝了,那就和大众有距离了。

“你没见那些真正的国宝啊,国宝都放在博物馆里展览的,谁放在地摊上忽悠的。”

不过史玉梁对她有意见,并不是因为黄小明说过这段话,而是两人曾经为节目的扩展干过一架。

去年黄小明给栏目提出过一个建议,既然我们是弘扬中华文化,那也不能只限于京剧一个戏种,也要发掘一下本地的小灶戏,说不定还能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的。

她的这个建议遭到了史玉梁的坚决反对。

小灶剧算什么?怎么能和京剧比?

在龙城市,大剧团有两个,一个是京剧团,一个是歌舞团。

小剧团也有一个,是小灶剧团。

黄小明的外婆和妈妈都是小灶剧的演员,那个剧团早就解散了,黄小明的妈妈自谋职业,弄了一个小早点店,一直把她供上了大学。

黄小明出这样的点子也有私心,妈妈他们那一批老演员还有一些市场,有时候还去乡里给喜欢小灶戏的老乡们唱唱堂会,黄小明也想有个舞台也能让他们上上,也让这些老演员们施展施展。

反正都是民族艺术,都要弘扬。

所谓的小灶剧是龙城当地土生土长的一个剧种,据说它是过去老百姓给灶王爷上供时流传下来的一种唱腔。

旧俗供于灶上的神仙,那就是所谓的灶王爷了。传说灶王爷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要上天陈报人间的善恶,又称“辞灶”,所以中国有很多地方有家家户户“送灶神”的习俗。

民间百姓大部分选择年廿三来“谢灶”,希望有贵气,取其意头,而“谢灶”的风俗各地不同。

有些地方送灶神的供品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等,总之,人们把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给灶王爷,目的是要塞住灶神的嘴巴,让他上天向玉皇大帝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

中国的地方大,各地的习俗也不一样,也有地方把灶王爷当作督察,说他监督人间过错,专门向玉皇大帝打小报告,是专说人坏话的神。所以祈福禳灾要敬而远之,这里面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反正名目繁多令人瞠目。

而在龙城三县两市的地皮上,这种讲究又反过来了,老百姓把灶王爷当作上天的使者,要他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疾苦,多给民间好处,不仅要给灶王爷吃甜喝蜜,还要一族一庄人围在一起集体送灶,送灶前要唱苦戏,诉说人间艰难,弄得灶王爷苦情连连眼泪汪汪,报到玉皇大帝那里,让玉皇大帝动了恻隐之心,求个来年的风调雨顺。

因为是在灶王爷面前诉苦,所以这送灶的唱腔主要以哭腔为主,久而久之,这小灶腔就发展成为小灶戏。

小灶戏只在本地区有,因为受风俗和唱腔的限制,没有发展前途,现在只有一些六十岁以上的乡下老人还能听听。

京剧都没了市场,谁还听这哭哭啼啼的小灶戏。

为此黄小明和史玉梁还干了一架。

“你让一个《龙城戏台》养活了一个京剧团,为啥不能给小灶戏输点血。”

“你!”史玉梁气的,他脸色铁青。

黄小明说他养活龙城京剧团那是胡扯,不过一个《龙城戏台》也让史玉梁的周围集中了一些他过去同台的那些师哥师姐们,大家一起弄了一个松散的演出团队,对外号称《龙城戏台》演出队。他们这些人能在电视上唱戏,也就能在龙城地界混个脸熟,虽说《龙城戏台》给点稿费不够他们塞牙缝的,可重要的是这支队伍在龙城也有点名气了,无论是市政府办活动,还是下面的县市区政府和各个局搞联欢,只要是搞文化演出,都要加个京剧凑节目凑数,主办人自然而然地想起《龙城戏台》演出队,这些单位有活都找史玉梁,他接这样的活也能挣钱。

所以史玉梁在龙城的京剧界还得了一个绰号,“龙城******。”

黄小明这狗屁提议就是想毁了他的演出队。

自打那以后,史玉梁就没有给黄小明看过好脸色。

《龙城戏台》要改版了,王长天和黄小明都拿出来了新方案。

要说武文斌搞得那个培训还是挺有作用的,史玉梁没去听,可王长天和黄小明都听了,他们都记住了专家说得一个词:

“接地气。”

什么是地气,地气就是老百姓,就是观众。

几个专家都说了一个事实,所谓接地气,就是让观众参与。

《就爱炒地皮》,为啥收视率高,还不就是地气足啊!参加的人多啊!

参加的人多,看的人就多,据说龙城市加下面的三县一市报名打牌的就有数十万了,这十万人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如果都看打牌,自然收视率像那飞上天的火箭,嗖嗖地。

所以,无论是王长天还是黄小明,改版策划都朝着一个方向。

“百姓唱戏。”

其实无论在哪个城市,爱好戏曲的老百姓也都不算少,特别是国剧京剧。

经过****熏陶过的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谁不会几句革命样板戏?再加上那些年******思想宣传队遍地开花,改革过的京剧唱腔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啊。

虽说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卡拉OK,极大地普及了流行歌曲的群众性,但一大批喜爱京剧的老百姓们也组成了自己的圈子,在公园里和居委会的活动室里,常常能听到京胡的高亢强音和或是细气或是粗旷的唱腔。

这就是地气,是《龙城戏台》的基石,王长天和黄小明在改版策划书上都写到了这一点。

但是在操作上,两人的案子明显发生了分歧。

王长天设计的是全演播厅节目,让老百姓自愿报名,到演播厅来唱戏,他也设计了评委,评委就是原来在《龙城戏台》唱戏的那些史玉梁的老班底。

在新的节目形态中,他们自己不唱戏了,他们给老百姓们打分,最后出来的优胜者就是擂主,下一期的报名观众的任务就是挑战擂主,是一种典型的打擂节目形态。

黄小明的改版设计时尚一些,她的设计是派出摄制组,深入公园或居委会,寻找那些会唱戏的人,再挖掘其中每个人的唱戏故事。

唱戏是表象,挖掘故事才是内涵,之后再进入演播厅,也是先表演后打擂,节目形态有些像西方的真人秀。她还别出心裁,要吸引年轻观众,除了唱戏,还要加进戏歌的元素。

“你看看那一段《说唱脸谱》有多红,比《苏三起解》红多了。”黄小明说。

“亏你还是个学戏的!《说唱脸谱》是京戏吗?那是糟蹋京戏!”

因为史玉梁在栏目组说过了,《龙城戏台》的改版方案必须经他先审查,结果黄小明的方案被他直接给拿下来了,黄小明不服,两人呛呛上了。

黄小明的改版策划案最后被史玉梁直接给了扔出去,说她是不务正业,不是弘扬民族艺术,而是要毁了民族艺术。

两人吵得很凶,史玉梁说了一句狠话:

“不想干就滚!”

黄小明拾起了自己的方案书,强忍住了眼泪,她夺门而出。

史玉梁听说侯芳回来,赶紧来个恶人先告状,向她汇报此事。

“就是改版,它也叫《龙城戏台》。不唱戏,尽搞些虚头巴脑的,我们振兴国剧的定位还要不要!”

“你做得对!我支持,再改版它也是《龙城戏台》,市委宣传部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是第一位的。”

侯芳表态了,她必须支持自己的干将,不能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和无知丫头们翻天。

侯芳不是笨人,她已经判断出来了,武文斌搞改版和创新的这一手,明摆着要颠覆自己的中坚力量,他要培养新人,达到自己扩充实力的目的。

好在成台长看得准啊,把改版和创新节目的主动权都要到了自己手里,这才不限于被动。

正想着呢,办公室的电话响了,她拿起来一听,竟然是刚刚站在她门口的武文斌。

“史玉梁是怎么回事?怎么能把属下的创意案给扔了呢?只要是员工,是为节目着想,我们都要支持鼓励,行不行让评委们去讨论,怎么会有这么粗暴的行为?”

“我知道了武总监,现在史玉梁就在我的办公室,我正在批评他。”侯芳说着向史玉梁使了一个眼色:“我知道了,评委的事情我马上就着手,争取本周我们就初评。”

“好啊?竟然跑到武文斌那里告状,翻了天了。”史玉梁气得呼呼的:“侯总,我放句话在此,黄小明那丫头我不要了,我惹不起躲得起,《龙城戏台》供不了这尊大佛,让她跟着武文斌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