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咽喉炎就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病。“喉咙痛!”,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抱怨的就医者。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咽喉痛就是咽喉炎,上金嗓子喉宝西瓜霜就等于一切答案吗?
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大有必要弄清楚这样一件事情,咽喉痛可不一定是咽炎。除了是咽炎,它还有可能是扁桃体炎,或者是喉炎。不同的疾病病因和位置,处理起来可能是不同的。
先谈咽炎。
咽部粘膜下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慢性多由急性迁延而形成。
急性期为咽痛,吞咽口水时疼痛加剧,可伴发热,周身不适。慢性者多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发干或刺痒,轻度疼痛,干咳。
经常电筒照亮咽喉,看到充血红肿的粘膜。
怎么处理咽炎?普通的轻度咽炎,可用淡盐水漱口,或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急性咽炎,阿莫西林或头孢拉丁口服5到7天。病毒感染选用利巴韦林片。再加上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含片,草珊瑚含片,度米粉含片都是不错的选择。
慢性咽炎:多般以中成药治疗为主,金嗓清音丸,六神丸,薄荷含片。银黄含片。孕妇禁用六神丸,金嗓利咽丸。六神丸过量会引起中毒。
急性喉炎:
定义:是指以声门为主的喉部黏膜的急性弥漫性卡他性炎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以由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引起。儿童发病比较严重,具有特殊性。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主要症状为声嘶,喉痛,喉分泌物多,咳嗽。儿童表现为阵发性犬哮样咳嗽或呼吸困难,按照我的理解,这是一种类似于金属样和口哨样的异常声音。也夜间突然发病,夜间骤然声音嘶哑,频繁咳嗽,咳嗽声音钝厚,哮吼或者空空省。
严重者吸气时有四凹征,就是呼吸深得可怕,伴随面色发绀或者烦躁不安。如果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呼吸衰竭,昏迷抽搐死亡。所以对儿童急性喉炎要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如上症状加喉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我希望这段话能够帮助到更多家长提升对之的认识能力,不要以为咽炎都是小事,从而能够判断严重程度,确保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发生。
治疗原则: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足量的抗生素。静脉点滴头孢青霉素地塞米松。但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肺结核的要忌用激素。
小儿急性喉炎发病急,进展变化快,治疗必须争分夺秒,危急时刻,甚至要进行气管切开。所以请务必到儿科综合实力强的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碰上不敢切开和大胆用药的医院及医生,有可能会影响到抢救的成功率。
扁桃体炎:
定义:是指腭扁桃体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常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多为细菌感染引起,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症状:急性期为咽痛,发热,周身不适。慢性这位反复急性发作,平时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可伴倦怠无力,低热,头痛。
急性期:青霉素头孢拉定静脉点滴。可以口服,阿莫西林和头孢拉定片。但请注意,7—10天为一个疗程,这是时常容易被忽略的。导致了一部分急性扁桃体炎迁延成慢性。
慢性扁桃体炎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慢性喉炎:
定义:喉部黏膜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成年人,是最常见的一种喉病。常因为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愈迁移形成,部分人是因为长期用声过度或发声方法不当而逐渐发声,多与职业有关。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慢性结节性喉炎,慢性结节性喉炎(声带小结或息肉)三种类型。
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喉咙异物感紧缩感。喉镜可以明确诊断。
如何对付慢性喉炎?
原则:声带休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新鲜和潮湿的空气有助于康复。正确用嗓,避免过度用嗓,避免声带过度疲劳。可选用超声雾化,理疗,药物离子导入,音频电疗。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手术治疗适用于声带息肉或久治不消退的声带小结应施行显微手术治疗。
可以选用糖皮质激素,促进声带水肿消退,局部使用抗生素。
单纯性喉炎,地塞米松片连服三天。
金嗓开音丸连服2到3周。
结节性喉炎,金嗓散结丸2到3周。
疱疹性咽峡炎
定义: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如何判断?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系好发于儿童的特殊发热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如何处理?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1.原发病治疗。
2.局部治疗。
(1)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病变部位涂擦2%金霉素甘油或1%甲紫,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为防止继发感染及缩短病程,可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静脉给予抗生素联合应用激素。如青霉素800万U联用庆大霉素24万U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或头孢唑林6~8g联用阿米卡星0.48g并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儿童用药量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