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花最少的钱治病(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行业)
41797700000027

第27章 痛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比较好诊断,因为这种疾病具有明显特点,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一般即可初步诊断。血清尿酸盐含量升高虽可支持诊断,但并非是特异性的。约30%患者在急性发作时血清尿酸值仍正常,在组织和滑膜液内呈现针形尿酸盐结晶是诊断本病的有力依据。

用秋水仙碱治疗在24小时内可显著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然而并非所有的痛风都对秋水仙碱有显著疗效,而且秋水仙碱对假性痛风,钙化性腱炎或其他疾病也可有显著疗效,因此不能用秋水仙碱治疗作为诊断痛风的依据。

除了关节可以出现结晶沉积,皮肤下也可以出现。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且病人能够按医嘱治疗,现代治疗方法能使大多数病人过正常生活,对晚期病人,痛风石可以溶解,关节功能可以改善,肾功能障碍也可以改善,30岁以前出现初发症状的痛风患者,其病情更为严重,大体上20%痛风病人发生尿酸或草酸钙结石,并发症有尿路梗阻和感染,并有继发性肾小管间质病变。

痛风加心脑血管疾病者,要特别小心。未经治疗的进行性肾功能障碍常常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一些肾病有关,可进一步导致尿酸盐排泄障碍,这不仅能加速关节内的病理进程,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威胁。

治疗目的在于:(1)用抗炎药物终止急性发作;(2)每天预防性应用秋水仙碱以防止反复急性发作(若发作频繁);(3)通过降低体液内尿酸盐浓度,预防单钠尿酸盐结晶进一步沉积和消除已经存在的痛风石,预防性保护措施应针对两个方面,即防止骨,关节软骨侵蚀造成的残疾和防止肾脏损伤,特殊疗法应根据本病所处不同时期及病情轻重选用,应治疗同时存在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急性发作:秋水仙碱是首选药物。通常于治疗后12小时症状开始缓解,36~48小时内完全消失。秋水仙碱的用法及剂量是每2小时口服1mg,服到获得疗效或者一直服到出现腹泻或呕吐为止,严重发作者可能需要服4~7mg(平均5mg),对一次发作给予的剂量在48小时内不可超过7mg,该治疗常可引起腹泻。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对已确诊的痛风急性发作有效,通常与食物一起服用,连续服2~5天,这类药物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胃肠道不适,高钾血症和体液潴留,用NSAID有特别危险的病人包括老年病人,脱水者,尤其有肾脏疾病史的病人。最常见的一种是阿司匹林。

大量喝水!除特殊疗法外,还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摄入液体,防止脱水和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内的沉积,病人宜进软食,为了控制疼痛,有时需要******30~60mg,夹板固定炎症部位也有帮助,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的药物,必须待急性症状完全控制之后应用。

慢性痛风如何处理?

秋水仙碱每次口服0.6mg,每日1~3次。取决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病情轻重,能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当发现急性发作的第一征兆时,立即额外服用一次秋水仙碱1~2mg,常能制止痛风发作,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神经病变或肌病。

秋水仙碱不能阻止痛风石造成的进行性关节破坏,然而,无论是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来增加尿酸排泄,还是用别嘌呤醇阻断尿酸合成,均可使血清内尿酸盐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并长期维持下去,从而防止发生上述关节损伤,在出现严重痛风石时,每日并用这二类药物,可使多数痛风石溶解。

在静止期,控制高尿酸血症开始时必须每日并用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这是因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种疗法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内易于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定期检查血清尿酸盐浓度有助于评价药效,根据能否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来调节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痛风石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溶解,应维持血清尿酸水平<4.5mg/dl(<0.26mmol/L)。

促进尿酸排泄疗法,口服丙磺舒(500mg片剂)或苯磺唑酮(100mg片剂)均可,调节用药剂量以维持血清尿酸盐浓度在正常范围,开始给予半片每日2次,逐渐增加药量达到每日4片,苯磺唑酮比丙磺舒作用强,但毒性也大,水杨酸盐能对抗上述两种药物的促进尿酸盐排泄作用,应避免作用,对****氨基酚具有与水杨酸类似的镇痛作用,却不影响尿酸排泄。

用别嘌呤醇200~600mg/d(分次用)抑制尿酸合成,同样也能控制血清尿酸盐浓度,与促酸药合用时,最初剂量宜小,逐渐加量直至尿酸水平接近4.5mg/dl(0.26mmol/L),该药除能阻断尿酸形成中酶的作用之外,还能纠正嘌呤的过度合成,这时处理反复出现尿酸结石或有肾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有利,明确的尿酸结石能通过别嘌呤醇治疗得到溶解,别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轻度胃肠道不适,潜在危险性的皮疹,肝炎,血管炎和白细胞减少。

辅助疗法:所有痛风患者都需要摄入大量液体,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结石患者更应如此,服用碳酸氢钠或柠檬酸三钠5g,每日3次,使尿液碱化,临睡前服用****唑胺50mg,能有效碱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过碱化,因为这可能促进草酸钙结晶沉积,因为药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所以通常不需要严格限制饮食中嘌呤含量,在痛风静止期应设法减轻肥胖病人的体重,正常皮肤区域的巨大痛风石可以手术切除,其他的痛风石均应通过适当的降低血尿酸治疗缓慢地解决,为使肾结石崩解可考虑使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术。

目前多采用布洛芬和消炎痛等非类固醇抗炎药,且往往比秋水仙碱更能有效地缓解关节的肿痛。有时也使用强的松等激素。如果仅一两个关节受累,在关节穿刺抽液后直接注入强的松,可有效阻止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而引起的炎症。另外,偶尔也使用******或**********等止痛剂来减轻关节痛。炎性关节的适当制动休息可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避免喝含酒精的饮料及少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痛风患者一般体重过重,当其体重下降时,血中尿酸水平会自动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对于有反复、严重发作的痛风患者,应在症状消失后或两次发作之间继续服药治疗。每日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可防止发作或减少发作频率。常规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或与秋水仙碱联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痛风的复发,但这种治疗却不能阻止或治愈由结晶堆积引起的进行性关节损害,并且长期服用这种药会造成患者的肝脏或肾脏损害。

丙磺舒或苯磺唑酮等药物可以通过增加尿酸的排泄来降低血尿酸的水平。阿司匹林会影响上述两种药物的效果,所以不能同时使用。醋氨酚或非类固醇抗炎药布洛芬可缓解疼痛且使用安全。患者每天应饮用大量液体(至少3L),可减少关节和肾脏损害的风险。

别嘌呤醇,能阻断尿酸在体内的形成。该药对有高尿酸血症和肾脏有痛风石或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尤其有帮助。但是,该药也会产生胃肠不适、皮疹、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损害等副作用。

当血尿酸水平下降时,大多数在外耳、手或足等处的痛风石会慢慢缩小,但很大的痛风石必须手术摘除。

对于那些无痛风症状但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降低血中尿酸水平。但是,药物本身及不恰当的服用方法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当患者尿中尿酸排出量很大时,使用秋水仙碱可防止形成肾脏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