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春天,一个曾给国民党打仗失掉一条腿而至终身残疾的老兵高震迎来一门亲事。
以他多年的孤苦经历,他是断无娶亲念想的。他靠政府救济生活,不能做农事,也无一技之长,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维持他残缺的生命。他成天蜷缩在黑色的散发着臭味的窑洞中,白天偶尔会拄拐到院子里晒会儿太阳。由于他的木讷话少,倒也并不惹人讨厌,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情况是别人出于同情才手下留情。
他在门口围观一群村汉吆三喝四投掷铜钱,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他没有残疾之前也是这样快活。有一种十分要强的人处在逆境,会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反抗之力,当他们面临生活的苦难,便会奋起反击,可由于这样的人是如此要强,在多次打击以后,意识到个人面对环境时的渺小,因自身限制而无法发挥力量时的无奈,于是这两种绝望把他们那点尊严击垮了,其中一些刚烈的人在他们用尽全力抗争无果后,用生命做了最后的抵抗,这是一种悲剧,残疾老兵高震的好兄弟就死于自杀。
而像高震这样的人,他没有这么刚烈,在巨大的打击之下,生命的烈焰处在几乎消退成蜡烛那样的地步,在他们脸上再也看不到棱角,眼中没有了不羁的活力,有的只是死灰般毫无生气的笑,以及那种让人可怜的孱弱眼神,你看到那样的脸便会想到这个人肯定是被毁了。他多少次绝望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在纠结过几次以后,终于不再去想它,他想就这样活着,有一天算一天吧。以这种情形来看,娶亲多少是梦幻,然而这一回他却不能不接受。
这个叫做寺沟的地方是晋中地区常见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座寺庙,原先还住了和尚,后来和尚死了以后,庙宇就荒废了,一直没人敢拆,这村子就因这庙宇而得名,村子周围是几百米高的山梁,仅有南边弯弯曲曲有条河流过,河的两旁绿树成荫,从村外入村,只有一条路,要跨过石桥和林子。山梁上杂草丛生,有些土地种了庄稼,如果从最高的梁上往下看,寺沟就像一个簸箕。大部分房子依梁而建,主要是为了挖窑洞来住。
窑洞不只是陕西独有,在山西也是极常见的民居,挖窑洞住有很多好处,第一好就是省钱。只要你有把力气,有铁锹和镐头和凿子就可以开山挖洞,在农村不缺的就是劳力,找几个精壮汉子,选好地点就可以挖窑洞,有时是互相帮忙,有时纯粹是出于一种对满足基本生活条件这种行为的怜悯,因此人们并不要工钱,能吃一口饭就可以了。据说好多窑洞就这样陆陆续续建起来了。这些洞穴有一个有意思的特点,只要总有人居住就不会坍塌,仿佛窑洞本身很需要人气似的。就这样的一代代传下来,这窑洞就为很多人遮风避雨。多少离奇平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些洞里,家长里短的私语,生命的延续,公利私利的争夺,乃至谋财害命的勾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老兵高震就住在这小山凹里最北面的地方,他与弟弟高博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墙就是沙棘树自然围起来的,只在正南方向用泥土塌的方块修了一个大门。从大门外进来三眼窑洞一字排开,高震就住在最西面。即使从来没有来过高家的人,只要知道高震是残疾人,他就一定知道这三眼窑洞哪个是他在住。
同在一个院子里,东边两眼窑洞外面的门窗干净整洁,春节时贴的对联虽然褪色,但还整整齐齐在门上面,外设的窗台上晾晒着一些干豆角,有几双千层底布鞋搁在上面,窗台的下面并排立着几把铁锹和锄头,院子里有几只鸡在地上寻食。白色的窗户纸上栏纹清晰,贴在里面的大福字隐约可见。窗户到大门的墙上用腻子涂抹过,平整得像上了一层白灰,其实就是铲平以后用石灰浆过了一下。这是穷人为了体面想出来的办法。
而西边的这眼窑洞,则处处显示出破败。整个墙外因为没有人清理,显得十分混乱。窗台上摆着一些破烂不堪的东西,落了厚厚的尘土,窗户的框架没有人清理,白色的纸张因为常年不换都已经黑了。窑洞的家门还是那种厚厚的老杨木门,两扇开,两门闭合处有两个洞,铁链子从中间穿过,再上一把铁锁就算完。开门的时候,木头摩擦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从屋外往里看,漆黑一片。
高震家的窑洞是独眼的,一进门右手边有一处火炕,火炕的下面第一点就是灶火,这样设计主要为了借灶火的热气。再往里大约4米深,摆放着几个烂木头箱子,这就是高震全部的家当。他自从残疾以后,生活自理就成了头等大事。
政府给他一点补助,这是众人皆知的事,也知道他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所以领取补助这件事就落在了他弟弟高博的身上。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这个残疾人才不至于成为一种纯粹的累赘。仅仅是为了充饥,这点微薄的补助,还可以有所结余,这正是在那种贫穷的环境中,自顾不暇的时候,高博依然管他哥哥的重要原因。
在这里容我多说几句,我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之所以把这样看似手足情深的事情,描述得这么冷血不近人情,实在不是我不客观,而是这是大家都看得清楚的事情。高震的弟弟高博娶了一个老婆,连续生了4个孩子都是女孩儿,高博对这件事十分难以接受,一方面他继续不加节制地生养,一方面又到处找托人问有没有不要的男孩儿,领养一个也行,高家需要壮劳力。他一天天老了,没有男孩来撑家,这一大家子从此以后就彻底衰败了。
他的所处的环境使他对金钱有一种病态的贪婪,因此在节流方面产生了一种近乎美德的节省,他上山挖草根,外出捡废铁,严格控制对子女吃食的分量,偷鸡,打猎,凡是能增进家庭财产的事儿,都很热衷。但由于那个年代的贫穷是那样的深刻和不可阻挡,所以尽管这样,他家的日子也仅仅是能维持生计,到1961年已经有4个女儿要养活,妻子已经又有了身孕。他烧香拜佛希望第五胎是个男孩儿。
他对于他的哥哥前后有两种不同的感情,他们之间不是没有过手足情深。而当成家后,那个本来可能有着光辉前程的哥哥,只带着一条腿回到家中,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儿时照顾自己的兄弟和玩伴,成了一个累赘,一个没用的人。他的压力已经够大,再加这么一个废人,他不敢想象。这从他迎接他哥哥回家进门的第一天,他就饿了他两顿就可以看出来。
转机发生在老村长去他家找他的那天晚上。那笔每月固定的资助,让弟弟看到了一种微弱的希望。他脑子里快速盘算了一下,就明白,这个残疾哥哥带来的也许并不一定是灾祸,因为多出来的部分,可以使他养活一个孩子而不花他自己的钱。于是想到这茬,他对高震的厌恶减轻了一点。
刚回家的高震有一段时间,处在撕心裂肺的绝望中,在最初的几天高博会给他送饭,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就想让最大的女儿给端过去,可那段时间高震不是大哭大笑,就是癫狂地砸东西,孩童们对残疾人有一种好奇心,可是他们从其他大人的神态中又很快很准确地抓住了一些感情线索,那种轻视和看笑话的围观的心情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传给了孩子们,于是高博的大女儿小凤梅在每次送饭的时候,都不会喊他大爷,而是喊着你可别打我,你没有腿跑不过我的。把饭扔到门口便跑了,在不远处躲着等着看一个人爬出来,把饭拿回去。
这事儿高博都看在眼里,对孩子这种没礼貌的行为没有加以制止,为了不使孩子因为哥哥的癫狂而受伤害,他自己坚持送了几个月的饭,直到他发现他的哥哥成了一个安静的人为止。几年以来高震身居窑洞,仿佛监牢。这样的生活已经几乎击垮了他全部的意志,于是他的脸上出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神态。
人心堕落起来,速度飞快。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以后,高博已经厌烦了。从一开始他看出补助有油水心甘情愿做饭送饭,到他只感觉自己的哥哥是个纯粹的累赘并没有多少年,而且这种认识越来越强烈,他明明在享受别人带给他的利益,可又完全不领情,后来每当他自己掌勺做饭的时候,这种情绪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1960年的那个冬天,寺沟村发生了一件极其悲惨的事情。一个叫王自坤的男人打猎时从山上滑到了沟里摔死了,留下了一对母女,这母亲天性善良,但长得很丑,穷男人一死,她的生活一下跌入了谷底,本来他们就非常穷,这一下完全没有收入来源了,举目无亲的她迅速滑落成全村最可怜的女人,毋庸置疑,她那六岁的女儿自然成了比她还悲惨的人,所谓孤儿寡母。他们娘俩找人把尸体抬回家,母亲哭得晕死过去好几回,可怜的女儿还不清楚接下来他们所面对的困苦,虽然没有昏死过去,却也跟着妈妈哭个不停。好心的邻居帮他们下葬了死人。一些人每天自发给她一点吃食,就这样他们过了好几个月。
村里人的务实是冷静而可怕的。在寺沟村,已经有光棍们开始茶余饭后盘算这对母女的去向。但是这母亲长得如此丑陋,因此就连最不挑拣的光棍也不想娶这样的媳妇儿。自然有一些人渣把目光瞄准了六岁的孩子,但考虑到她长大成人,还为时尚早,于是在污言秽语中人们就快把这可怜的母女忘记了。
我们常说母亲是无所不能的,在悲痛期度过以后,这母亲想到并不能一直吃百家饭了,得再嫁人才行。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她就是为了自己的女儿也得找一个男人来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她盘算了一圈儿,主意就打到了高震的身上。
她是这样地迫切和直接,竟不顾他人说闲话,去高震家里把他的衣服剥了一个精光,把旧的衣物都洗了一个遍。也就在这几天,高博才发现,这棵摇钱树要被人抢走了。所以他只在家里和媳妇儿讲了几句,那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就在院子里用巨大的分贝,把这才刚丧偶的丑女人的祖宗八代骂了一个遍,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了。在她的排山倒海的辱骂中,这个排行老二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的丑女人是天下最贱的****,她一个人“二贱妮”“二****”地骂了整整三天,可二妮子一句话也没有回击,她只是在她们停止骂人的空档,跟高震说政府给你的补助,你那弟弟自己拿走了,如果要是全归你,你也不至于过得这么惨,咱俩搭伙过日子,我给你把钱管起来,你就不用受这种气了!
高博的妻子差点没有因此而流产,可是这件事如果不闹还好,一闹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件龌龊的事情中是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在里面,于是一来二去,人们对二妮与高震婚事的撮合就变成了一种共识。老村长又在其中斡旋了一下,于是这场矛盾就平息下来了。
过惯猪狗不如的生活的高震,家里突然有了女人,而且这个女人的处境,使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无力劳动,可一点点的补助,却也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这女人为了自己的女儿,与他结成家庭对双方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是他几年以来,希望最强烈的时期。一个人在暗无天日的地方呆得久了,突然有了一点光明,起初他不敢相信,可是当他穿着新洗的衣服,那种恶臭的体味变淡的时候,他不得不说是抓到了救命稻草,有那么几天,他甚至有一种重燃斗志的冲动,可是毕竟力不从心,所以我们至死也没有再看到他像参军前那么强悍有力,但是洗衣服事件却使他下定决心,不管未来如何,他要答应这门亲事。
于是61年的春天,残疾老兵高震,与寡妇二妮结为夫妻。从此以后,我们这部小说将要讲的曲折的故事即将拉开帷幕。之所以要从这里开始讲起,是因为我要写一写我妈妈,而本文中的高震的原型是即我的外公,而二妮就是我的外婆。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婆,关于她的事儿都是传说。我不打算完全照实写,考虑到有一些人如今还活着,我连名字地点一些在我们那儿很著名的故事都打算做一点小小的改变,这点请读者朋友们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