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在北京学汉语的老外们(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1818000000001

第1章 像北漂一样租房

第一次参观某高校的留学生宿舍的时候,我又惊讶又羡慕:这宿舍也太好了吧!几乎与经济型酒店的标间无异甚至更好,空间大、有空调,甚至还有迷你电冰箱!而且每天都有服务员来打扫房间!但一打听租金,我又释怀了:中国大学生的宿舍虽然又小又挤,但真是相当便宜,尤其在这寸土寸金的北京,以及更加金贵的高校周边。很多学生毕业成了北漂,头一年捉襟见肘的时候,常常会怀念曾经唾弃的宿舍和它惊人的廉价。

但即使是这样让人梦寐以求的宿舍,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留学生的要求。在宿舍不能做饭,而有的留学生不习惯吃中国菜,也不喜欢吃大学里的食堂,又不能总是去饭馆儿或者叫比萨之类的外卖——开销太大,所以去外面租房虽然比较麻烦,租金也比住宿舍贵一点儿,但饮食上要自在得多。另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有的宿舍一间屋要住两个人,还不一定是跟同一个国家的留学生合住,文化差异加上作息习惯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曾经有个韩国学生愁眉苦脸地跟我讲,虽然跟他一起住的也是韩国人,但是他习惯早睡早起按时上课,而同屋却喜欢晚上泡夜店白天逃课睡大觉,搞得他一两个月都睡不好,所以他很想换宿舍,但目前没有多余的床位,只好去外面租房了。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中文也还不太顺溜的时候,老外是怎么租房的呢?我一直觉得这是个谜。有的学生属于公司外派,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种情况下通常不用自己费心,公司已经提前租好了房子。而单纯只是自己来留学的,据我观察,大概有这样几种方式:找中国朋友或者亲戚帮忙;在留学生论坛或者学校公告栏里寻找信息;通过中国的中介公司找房子等等。总的来说,因为外国留学生大多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强,所以租房比我们想象中要容易一些。虽然很多中国房东认为租给老外有点麻烦(比如要到派出所登记以及语言不通),但因为租金更高并且认为老外普遍素质较高,所以有些高级公寓的房东,还是很乐意于租给老外的。

没想到我平生第一次租房,竟然是帮老外租,当年还在读研的小菜鸟带着韩国的金同学跟传说中又狡猾又流氓的中介打交道,所幸有惊无险。一开始金同学自己去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中介公司作了登记,然后接到中介好几个电话却难以沟通,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虽然已经学了一阵汉语,但似乎还是搞不定,只好向我这个中国人求助。我们跟这家公司的中介看了好几处房子,最后有一家觉得还行,于是提出让中介找房东来谈,中介先是一口答应,结果找来的却不是房东,而是另一家完全没听说过的小中介公司,我们还没说确定要租,他们已经在说签合同的问题,说什么佣金要给头一家中介,然后房租给第二家中介,从头到尾就没房东什么事。当时我还不清楚代理的概念,但从他们的态度中已经隐隐觉得不对,于是一边说着再考虑考虑一边拉着金同学赶紧溜了出来,几个中介在里面大声嚷嚷,我们更是吓得加快脚步。已经走过一条街,第二家中介的人竟然追上来递给我名片说可以不交佣金,直接跟他们签,只交房租就行。我更是觉得不靠谱,连连摆手,同时也老实告诉他们说:因为是帮老外租,万一出什么事我是要负责任的,所以不想惹麻烦。

回来后跟几个正在租房的中国同学一讲,他们也赞成我的做法,并且劝我直接去大中介,因为大公司各个流程相对来说要正规得多。于是我转告了金同学,他大吃了一惊,说没想到在中国还要区分不同的中介,在韩国,“所有的中介都是一家”。这下轮到我大吃一惊,但此后我也没有具体去查证,只是神往地想:混乱的中介被统一管理的话,倒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后来我们去了一家大中介公司,顺利地租到了房子。中间唯一的插曲是,有一个房东因为不肯降50元的租金跟我们谈崩了。我不解地问中介:“不就差50吗?”中介无奈地摇摇头:“人哪,都是金钱动物。50块也是钱啊。”他反过来让我劝劝金同学:“反正老外有钱。”我也摇摇头:“还不是花父母的钱。”金同学在大学的学习班已经结束,所以不能住宿舍了,因为怕住在外面让父母担心而打算隐瞒,中间的差价要从自己的生活费里出,所以这50块也不是完全无所谓的事。后来遇到一个房东,见面时从头到脚地把金同学打量了一番,冷不丁冒了一句:“我还有个车库,要不要一起租?”金同学一边笑一边摆手,看来是他的“高档”服装让房东误会了。

在中国的老外都很有钱吗?其实真的不一定。这些年来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比很多国家增长缓慢甚至陷入停滞的经济来说,中国速度实在太惊人了,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他们来北京学汉语,不一定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更多的是为了进入跨国公司,在失业率严重的时候能够靠一技之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来中国学习半年或者一年汉语的年轻人一下多了起来,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除了获得中国或者本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亚洲和东欧的学生通常靠父母出资,而欧美学生则大多是靠打工攒钱来的。虽然他们在生活、教育和娱乐上的开销普遍比中国的同龄人多很多,但也很难达到可以说“很有钱”的地步,即使有些时候你看见他们大手大脚地花钱,也不过是出于“即时享乐”的观念,如果提到储蓄的问题,很多人都会笑说自己是“负翁”。有个瑞士男生去见中国女友的父母之前,女朋友告诫他说不要说自己是学生,而要说自己已经工作了,很有钱,让他感到很无奈。

回过头来继续说租房。其实真的不要小瞧这些外国年轻人,他们的精明和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的能力常常让我惊讶。比如后来我遇到了一个22岁的叙利亚男生,他就给我上了一课。他在北京已经学了近两年的汉语,对学校周围的环境比我还熟。我刚搬去的小区恰好跟他一样,他很有经验地告诉我,学校附近的四个小区他都住过,还是这里生活最方便,房价最合适。我一提房间的样子,他立刻说出房型和均价,还说我的租金相当合适,比当时中介给他开的价便宜四百。他跟我不同,还是通过中介租的,但跟一般人也不太一样。北京这边的行规是,通过中介公司租,房客要多交一个月的房租给中介当佣金,所以很不划算,于是他看上一处房子后,悄悄跟中介商量,说不要让公司知道,我们私下交易,我把佣金给你,但你要给我算便宜点。中介开口1000,他砍到500——本来他是应该交2000多给中介公司的。此后他俩成了朋友,后来他再找房子都是靠这个中介——他还说可以把这个中介介绍给我,我真是听得目瞪口呆,已经很难再把眼前的这位同学当外国人看待了。

不过,跟留学生打交道,总是没有最吃惊,只有更吃惊。有三个泰国学生更绝,看房的时候,两个人将中介围住问东问西,趁他不注意,另一个学生将写有自己电话的纸条偷偷塞到了房东的手里,由此绕过中介,免交了5000多的中介费。想起我帮金同学租房的那次,明明已经在网上查到了房东的电话,却压根没想过绕开中介交易,真是太单纯了。不过,即使我知道这些“招数”,恐怕也不会照做:一来是觉得中介也付出了劳动和时间,这样做良心上有点过不去;二来是怕有的中介耍流氓,气急败坏上门找麻烦——虽然他们大概不会去找外国人麻烦以免自己更麻烦,但出于安全考虑,我仍然对外国学生守口如瓶,只是在讲到“租房”这一课的时候,会特地增加一些实用的内容:介绍几个租房网站,教他们区分个人房源和中介房源(比如搜索一下广告中的电话,有多套房源的通常是中介),房型和朝向对租金有什么影响,房租支付方式等等。即使他们仍然通过中介租房,但提前在网上看好价格,对他们砍价也很有帮助,所以他们听的时候真是目不转睛、全神贯注。有的学生离开北京,要去别的地方工作生活的时候,便会按我说的在网上查好价格做好准备,然后热情洋溢地写信来感谢我。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胳膊肘向外拐,但我们这些对外汉语教师,跟留学生处久了,很难再把他们当外人,所以常常会将心比心地为他们考虑,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而谁又没有离乡背井的时候呢,在这一点上,外国人和我们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