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西班牙文化地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41830400000007

第7章 聚众露天豪饮

西班牙语有指大词一说。单词Botella指的是瓶子,那么,Botellon!一词的字面意思便是大瓶子。在我的感觉中,也许是指那种大肚细颈的大容量烧瓶。然而,这个词还有另外一词更广为人知的涵义。若要准确翻译,那我认为“聚众露天豪饮”这一定义最为贴切。

正如爱尔兰人或者德国人那样,西班牙人天性嗜酒。不爱喝酒是一种罪过,不擅喝酒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生理障碍,是某种意义上的残迹缺陷。身处西班牙而不嗜酒,便如同在美国不会开车,在法国不懂艺术,在英国不擅长谈论天气一般地可耻。在西班牙,满大街最多的不是服饰店、书店、饭店,而是酒吧。甚至连专业的咖啡馆也寥寥无几,几乎尽皆被酒吧所取代,美其名曰“咖啡吧”,然而从中飘出的永远是阵阵酒香。

西班牙人离开酒吧将不得活。在最荒僻、最萧条的小街中,也至少会开有那么两三家便民酒吧。有的当地人有可能连目前是哪个党执政都说不明白,但却绝对有能力向你推荐各个街区中最好的酒吧。酒吧在西班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它兼任咖啡馆、小饭店和零食贩卖机的功能,可以说是囊括了餐饮业的全部。当地分酒吧每天一早开门,早餐提供热腾腾的巧克力浆炸油条(Churro),上午提供咖啡,中午奉上十欧元左右的每日套餐,并为赶时间的过客准备长棍夹心面包(Bocadillo),下午贩卖油炸土豆饼和三明治,到了晚上开始卖酒,啤酒,水果酒和烈酒,保证所有的顾客都能喝到大醉而归。

酒吧是最基本的社交场所。退休的老人们在这里吃早饭,边喝咖啡边聚精会神地读报;工作的白领们中午到这里来吃午餐。街坊近邻们在酒吧中相知相熟,边看着电视中的球赛转播边与老板闲话家常。孤独的过路人在角落安静地呷着啤酒,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门口玩老虎机赌博,吵吵闹闹,战得不亦乐乎。入夜以后酒吧里的人更多,大多数人只能找一块立足之地勉强站着,一手握杯,另一手比比画画,说得唾沫横飞。服务生送上配酒的小菜,当地人吃完橄榄便把核随意地往地上丢。十二点,地板已经脏兮兮、湿漉漉,满地的果核及薯片碎末,散发着一股重重的酒味。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空气中都是呛人的烟雾,熏得叫人想流泪。凌晨三点,酒吧一天的生意才宣告结束。

对西班牙人来说,社交便是喝酒。或者,节制一点说,周末喝酒。无论是出门吃个晚饭,看场电影,散个步或者是别的什么,归根到底,最后还是要回到喝酒这件大事上来。西班牙人泡酒吧不像日本人,不是那种听着旋律缓慢的老歌,一小杯一小杯地闷头喝。西班牙的酒杯通常是夸张的大杯,像一个小型的水桶。偶然有小杯,那么毫无疑问,里头装得肯定是三十度以上的烈酒。西班牙人的泡吧总是成群结队,吵吵闹闹,通宵达旦。每个周末的晚上,所有人——也许只除了退休的老人以外——倾城出动,每一队人,认识的或者不算熟的或者是刚刚打了个照面的,集体开拔,从九点钟开始喝,到一家酒吧或坐或站,点些各种各样的酒精饮料,边喝边聊,几杯酒下肚,便起身换一家酒吧接着喝。通常情况下,一个晚上至少能够拜访四五家酒吧,喝个十几杯南美的、俄罗斯的、或者当地的特色酒品——那度数可是绝对不会低的。半夜一点的地铁拥挤更甚每早八点的高峰时段,大多数乘客早已半醉,车厢里弥漫着扑鼻的酒臭。

以上说的不过是全民皆是的普遍状况,当然,还有更有甚者。外国人总是为西班牙人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而惊讶,例如满超市的酒,与烟一样,那价格在欧洲算是便宜得离谱的。又比如我们在早上八点便能见到当地少年在酒吧喝酒,大杯的啤酒,而那按照常理来讲应该是喝咖啡的时刻。再比如有的电影院内甚至发放啤酒,每位观众人手一瓶,放映厅内散布着一股本该属于酒吧的怪味。种种现象,简直匪夷所思。所谓的Botellon——聚众露天豪饮,也属于其中之一。这个主意来自于那些嗜酒却又舍不得接连在一家家酒吧消费的年轻人。先去超市买好烈酒,带上塑料杯和薯片,就这样找一块空旷无人的场地席地围坐,迎着凌晨刺骨的寒风喝着热乎乎的酒,通常是几十度的烈酒——郎母酒或者伏特加等。在硕大的月亮底下,在本该睡觉的半夜里,一群群年轻人放肆无忌地豪饮,说笑,插科打诨,唱歌,发酒疯,打打闹闹,一直要折腾到第二天的凌晨。

我经历过的最疯狂的“Botellon”在瓦伦西亚,那天夜里九点,我们几个同学疯疯癫癫地说要去看海,结果沙滩上空无一人,只有我们一行六人,望着漆黑的海面又吃又喝。这便是“聚众露天豪饮”,这便是拉丁式的潇洒与疯狂,这便是我在西班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