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降灵
41896800000287

第287章 话说唐伯虎

徐宝问它:“我们那天祭水神,你跑来把神像扔掉,是不是在告诉我们,祭拜是没有用的?”

蛤蟆说:“是的,你们祭它求它何用,只有跟它斗。”

“可我们怎么才能打败它?”

“那就要靠你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肚子剖开,把我的肺吃下,你就能下水不溺,再拿你的菜刀去除掉它。”

蛤蟆临死前又介结道:“现在发过大水,大家没东西吃了,只有这块水草,你们用来填肚子吧。”说完四肢一伸,就断了气。

徐宝大哭了一场,他真不忍心剖开蛤蟆的肚子,但为了去铲除害人精,只好照做了。他也试着扯了一把水草,捏成一团,送进嘴里。第一口咬下去,他不由叫道:“真好吃,太好吃了。”大家一听,纷纷扯了水草吃起来,一个个喜出望外。

原来这种水草吃起来十分香甜,爽口极了。以前大家都看着水草浮在池塘水面,从来没想过还可以吃呢。

就在大家吃得高兴时,听得一阵水声传来,原来那头恶蛟又作祟了。徐宝连忙大喊一声:“大家快躲到水草上去。”他自己拿了那把菜刀,迎着水浪冲去。

那头恶蛟正在水锋尖上,徐宝一刀砍过去,砍断了它的一根胡须。一条巨大的蛟龙在泥水里翻滚,把徐宝卷进水中。

这番争斗惊天动地,天上电闪雷鸣,地上惊涛骇浪。徐宝根本不怕水了,他灵活机动,不仅躲过恶龙的利嘴和强尾,还一连砍掉了蛟龙的八根胡须。立刻,大水忽喇喇向太湖退去了。可是蛟龙被断了胡须,再无法随着水退了,像条搁浅的鱼一样在泥地上挣扎,很快不动了。

恶蛟被除,水乡平原终于太平了。

从此,村里人把这一天称为断胡日,就是徐宝砍断了恶蛟的胡须,把它除掉了。由于这一天是五月五日,后来又被叫成端五,直至今天成了端午。人们发明了赛龙舟,把船做成蛟龙状,划着它在水面竞赛,寓意蛟龙被征服,任人驱使了。

这以后当地人每年到这一天,就划龙舟,也吃蔓头草。不过已经不是那种水里的草了,当年徐宝家池塘里的水草后来在岸上生了根,经过繁衍,如今整个平原地区到处都有,因为来自水里,又叫水蔓头。端午节吃蔓头草,就由此而来。

“好啊好啊,这个传说故事讲得真好,是民间流传的,还是你自己编出来的?”榕榕听完了问我。

我说是从当地人那里听来的,我略作了一些润色吧,民俗嘛都是老百姓构思出来的,常常寄托了乡亲们的种种期望或情绪。当年太湖经常发大水,老百姓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神仙,也许经历了好多年的河神祭拜,却有个毛用,大伙也是火了,索性骂湖里有只河怪在兴风作浪,而河神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只能把一只蛤蟆当成救世主给推出来了。

“然后呢?”她问道。

“然后……没有然后了,故事讲完了。”

“听得不过瘾啊。”她提醒我。

我高兴地说:“那我可以再讲呀。”

“你肚子里的故事可真多哇。”她称赞我。

“当然啊,我读书一直被称作故事篓子,我不仅看得多,我也能编。”

“那你说一个你自己编的吧。”

我心想所谓故事基本都是编的,不是我编的也是听别人编,基本上全是我的原创,因为我不喜欢嚼别人的二手货,懒得当搬运工,自己创编出来的才有意思。

我问道:“你喜欢听哪一方面的?”

“随便吧,反正只要编得顺,编得有味道就行。”

“瞎编都行?”我打趣地问。

她终于乐了,笑了笑说:“只要编得有趣,瞎编也无所谓啊。瞎编也是要有能力的,不是每个人都瞎编得出来。”

见她终于露出一个笑,我真是大喜过望,她的笑实在太迷人了,虽然不是远甜脸上的笑,却是远甜借榕榕的脸在笑,等于是她们两个人在笑呢。

我领着她沿湖岸漫步,正好看到湖边有一处碑廊,里面许多块碑都刻着历代书法家的名作,其中不仅有颜柳欧赵四大楷家,还有王羲之等行书,我扫了一眼正好看到了唐寅的落花词碑,不由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给你说一段唐伯虎的故事吧。”

“唐伯虎点秋香?”她脱口问道。

我笑起来:“这个不算,那是伪作。我现在要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什么故事?”

“唐伯虎打擂。”

榕榕脸上露出吃惊神态:“唐伯虎还打过擂?他真的文武全才呀?”

“是滴是滴,他确实文能诗书画三绝,武能十八般精通,但有关唐伯虎打擂的故事,我应该是首创,今天讲给你听,是你的头等福气呀。哈哈……”

我极力要把榕榕逗笑,果然她笑了笑,虽然笑得还是那么快速短暂,不过还是流露出一丝开心来,说明她在我的讲述下还是能够放一放松的。

当然所谓唐伯虎文武全才的说法,都是胡编乱造的,唐伯虎点秋香也不过是后代人硬安在他身上的YY,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悲催极了,虽然才高八斗,诗书画冠绝天下,是明代杰出的才子,但一肚子才学却没捞着半根官毛,五十多岁就在穷困中终结,可谓穷愁潦倒,别说荣华富贵,连个中产的日子也没过上。

现在要把他老人家捧为文武大侠,当然不是在糟践他,也不是往他脸上贴金,还是要借助故事的形式来推崇一下他吧。

“对了,唐伯虎在哪里打擂?打什么擂?跟谁打擂?”榕榕问道。“对手肯定是了不得的武林高手吧?会不会像四大恶人那样的?”

“哈哈,你就对四大恶人印象深刻吧?其他还记住哪些?”

“一下子也想不起来,如果有点提示就想起来了。”

“那我开讲吧,一讲你就可能把那些昔日读到过的书中的形象人物联想起来了。”

“好,你讲吧。”

“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我说道——

明朝弘治十三年,唐伯虎到庐山游玩。在客栈住下后,他换上登山靴,只背了一个小包袱,里面是时时不离身的文房四宝。

庐山景点丰富,银泉飞瀑,孤峰奇山,尤其是烟霞云海,令人目不遐接。他才画了几张画,猛然觉得天色已晚,夜幕正在降临。回客栈已是来不及了。他收起画笔,忽然见到前面有座寺庙,近前一看,门楣上有个庵字。正踌躇该不该投宿,有个小尼姑发现了他,领他去见了一静师太。师太慈眉善目,微笑说:“庐山风景奇妙,经常有观光客过于流连而忘了回去,所以我们特地设有一处客舍,专供一时无法归宿的人借住。”唐伯虎高兴极了,谢过师太,由小尼清月领着去了客室。

室内收拾得干干净净。唐伯虎也是累了,但躺在床上,脑子里却闪现着白天看到的奇峰异景,不由得睡意全无,在桌上铺开纸来,借着记忆沉心描绘。忽听外面传来一阵阵吆喝,似乎是有多人在打斗。

唐伯虎吓了一跳,莫非是有强寇来抢劫了?尽管唐伯虎是个文人,却并不胆怯,放下画笔,吹灭油灯,先推开窗子朝外观察。只见不远处的平地上,有几个黑影在打斗,刀光剑影,闪展腾挪,情势十分紧张。原来是庵内尼姑们在练武。

唐伯虎顿时来了兴趣。他刚入庵中便有疑问,这庵中的尼姑有年长的年少的,有丑的也有俊的,不会招恶人觊觎,遭遇劫掠吗?原来是她们苦练御敌之功,有防身之术。他决定出去好好欣赏一下。

不过,为了不打扰人家,他并没有走过去,而是隐到一棵树后,借着月色观赏。一会儿,他回到室内,换了一张纸,刷刷画了一番,几个执剑扬眉的尼姑形象跃然纸上了。他哈哈笑几声,才吹灯上床。

第二天早上,唐伯虎刚起床,小尼清月就给他端来洗脸水。一见桌上的画,清月就惊叫一声:“哇,先生,这是你画的吗?”唐伯虎微笑回答:“昨夜见众位师傅月下习武,身姿多娇,我不懂武术,只是觉着好看,就顺手画了几笔。见笑了。”清月对这张画欢喜得不得了,眉飞色舞地嚷嚷道:“我们师父也爱画画,我把你这画给她看,她一定喜欢的。”说着拿着画就走。

没过一会儿,一静师太就跟着清月,满面含笑地进来了,她向唐伯虎行个礼说:“贫尼平时也爱涂抹几笔,却苦于无人传授真谛,只能粗描乱划,不得要领。昔日也有善画之人来庵中借宿,可从没见过先生如此功力。先生真是旷世高人,能否多盘桓几日,教我几手?”唐伯虎一听,正中下怀,他也很喜欢这山幽林深的环境,能有这么个好地方借宿,可以更尽兴地游览胜境。他忙回礼说:“既然师太也是丹青中人,又愿意供我滞留,我当诚意相报,愿与师太切磋水墨。”师太听了高兴极了。而清月也嚷着要学。

此后唐伯虎就留下来,白天去看山赏水,黄昏回来,指点一静师太和清月绘画。

这一呆就是近半月。唐伯虎终于告辞了。此后他又先后去了多个地方,直到9个月后,辗转回到苏州,结束了这番恣肆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