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红白黑
41907300000047

第47章 贸易公司

曾世雄在办公室批阅文件,郑天佐走过来悄悄地对他说:“政委,这里有一些干部战士来信,反映蔡虹同志的一些问题。”

“反映什么问题?”

“蔡虹当后勤部长严重的经济不清,他从江南到江北,出入大城市,游山玩水,花天酒地,挥霍部队的钱财。同志们对他的行为十分看不惯,希望组织上要管一管。”

“什么?”曾世雄惊訝地问:“你们就这样看待蔡虹同志?蔡虹同志到敌占区、国统区工作,从江南到江北,出入大城市,那是革命的需要。他出生入死,为部队筹集资金,购买物资,他做出的巨大贡献。蔡虹同志虽然经手支队的经济财物,但他从不乱花一分钱。他也没有游山玩水,花天酒地。有什么证据说他挥霍部队钱财呢?革命分工不同,工作方式不一样,你们不要看不惯。”

“是,是。”郑天佐连声说:“还有重要情况。”

“还有什么情况?”

“听说蔡虹派了战士到国民党临江县税务局,还派了战士到焦县汪伪税务局,都是帮助人家收税,不知为什么。同志们说蔡虹是明为新四军,暗为国民党、汪精卫。行为十分可疑。”

“蔡虹同志派人打进敌人的税务机关,目的是控制敌占区和国统区的税源,为部队多收税款。是明为国民党、汪伪政府,暗为新四军。这是经过支队党委同意的,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要保密,不要乱说。”

“是,是。”郑天佐连连点头。本以为告蔡虹一状,却不料碰了钉子。

赵强回到支队后勤部。蔡虹关切地打量着他,又检查了赵强的身体,看到他伤痕累累,心疼地:“赵强,你受苦了。”

赵强情绪高昂:“没什么,一点皮肉之苦算不了什么?”

“我真为你担心。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张金波去得很及时,要是晚一步,我就回不来了。”

“张金波救了你,说明张金波真正是我们的人了。你安排的新四军战士那里工作,我们也放心了。这一下,你就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工作。”

“有什么新的任务,快快吩咐吧。”

“你先休息几天,养养伤,以后再谈。”

“不,现在就谈,不把任务说明,我是休息不好的。”赵强说。

“好吧,你坐下喝口水。”蔡虹说:“现在,我们的芦苇滩粮食上来了,这些粮食,我们一时也吃不完,我们要用它来换取其他军需物资。所以,我报请支队党委同意,成立一个物资贸易公司,开办一个米店,一个百货商店,这样,我们可以搞活经济流通,增加财源。”

“好事啊。在哪里办?”

“地点就选在汤家镇,那里交通发达,小小的临江城,大大的汤家镇嘛。这也是我们目前控制的最大集镇。”

“有房子吗?”赵强问。

“有。”蔡虹说:“我们买了一所大房子,里面整理一下就可以用。根据支队党委意见,物资贸易公司经理让我兼任,百货公司经理由你兼任,米行经理由俞珍同志兼任,”

俞珍在一旁说:“老板,您怎么把我也套上了。”

“我们开商店,你能袖手旁观?”

“我对办商店不在行。”赵强说。

蔡虹笑着说:“你不是卖过小货郎吗?”

赵强不好意思笑了:“那是胡弄张金水的。”

俞珍说:“老板,我对开米行更是一窍不通。”

“都不要推辞。”蔡虹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嘛。搞税收你们也没有干过,不是都做得很好吗?搞什么都是干中学,由外行变成内行。”

“行,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赵强表态。

“我多请示,多汇报。”俞珍说。

“这就对了。”蔡虹说:“我们还开一个旅馆。这些事办妥之后,我还要到上海去,招商引资,回来办工厂。”

“招商引资?”俞珍睁大眼睛。

“是啊,我们不是没有钱吗,请资本家来投资嘛。”

“资本家会给我们投资吗?”

“资本家也要赚钱,我们用矿产和人力资源,他们用资金。我们合作互利嘛。”

“是啊,靠我们自己积累资金办厂,要到哪个猴年马月。”赵强赞成。

俞珍问:“老板,又是开商店,又是办工厂,我们后勤部能应付过来吗?”

“应付不过来也要应付,形势发展不是等我们,是我们去适应形势,发展形势。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新四军物资贸易公司成立了,米店和百货商店也开张了。在一所较大的房屋门前,一块长方形的木牌,上面写着:“新四军物资贸易公司”九个大字。门的两边,分别挂着一个小方牌,上书,“新四军米店”,“新四军百货商店”。门前,锣鼓喧天,彩旗飞舞。

一条红绸带横在人们面前。托在年轻的农村姑娘们的手上。曾世雄,谭天木和袁福等站在人群当中,为物资贸易公司开业剪彩。

蔡虹手里握着铁皮话筒,在主持贸易公司开业仪式。

蔡虹说:“乡亲们,我们新四军江北支队物资贸易公司今天正式开业了,新四军物资贸易公司下属两个商店,一个是新四军米店,一个是新四军百货商店,这两个商店首先在临江县汤家镇落户,今后,我们将向沿江各县、各乡镇发展。新四军成立物资贸易公司的目的,是方便物资流通,改善人民生活。新四军商店将本着买卖公平,方便群众的原则,为根据地人民服务,为敌占区人民服务,为安徽省人民服务。

“好。”群众一片欢呼声。

蔡虹说:“现在请政委、支队长和袁先生为新四军物资贸易公司开业剪彩。

曾世雄、谭天木和袁福笑容満面,拿起了为他们准备好了的剪刀,剪断了面前红绸带。放下剪刀,鼓掌祝贺。爆竹声和锣鼓声响起。

仪式结束,人们纷纷拥向百货商店和米店里购买物品。

赵强、俞珍分别站在百货商店门和米店门前迎接顾客。

楼上的物资贸易公司办公室。曾世雄、谭天木和袁福坐在桌边,蔡虹为他们倒茶。

曾世雄对袁福说:“新四军物资贸易公司的成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袁先生慷慨解囊,为贸易公司垫支铺底资金,真是十分感谢。

“这是我们应做的。”袁福说:“新四军搞活物资流通,既为抗日筹集经费,又为老百姓改善生活,真是一举双得的善事啊。”

谭天木对蔡虹说:“新四军物资贸易公司要把本地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又要把国统区和敌占区的物资采购回来,要战胜敌人的封锁,任务非常艰巨啊!”

蔡虹把工作和打算作了简要的汇报,他说:“我们已经建立了五条秘密商业渠道,敌人封锁不了我们。我们对搞好贸易公司充满信心。”

曾世雄、谭天木赞许地点点头。

袁福夸奖:“蔡部长真是有办法啊。您要是当企业家,真是干什么成什么。”

“是啊。”谭天木说:“吴富梓就是看中了蔡虹同志的经济才能,想让他当他的上门女婿,执掌家业呢。”

曾世雄说:“蔡虹同志经营的是新四军江北支队的家业,比那个更大、更有前途,更有意义,是不是?”

蔡虹说:“是啊,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

在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的办公室。李品仙、龙彪、廖开田在一起说事。

李品仙对廖开田说:“听说新四军在汤家镇开了贸易公司,办了商店?我们对新四军实行经济封锁,他们哪来的物资流通?”

“他们可能是从日伪占领区进的货?”廖开田说。

“日本人层层碉堡,路路设卡,连人过去都很困难,怎么能运输大批物资?”

“新四军无孔不入。”

“你们派人去侦察一下。”李品仙说:“看看是怎么回事。”

“派几个人把它捣毁就是了。”龙彪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安徽是我们桂系的地盘,我们不能让新四军在这里生根。”

“对不能让新四军的商店开下去。”李品仙赞同。

“这事我派人去办。”廖开田说。

随后,廖开田打电话给马诣文,要他派几个人去汤家镇看看新四军的商店,不能让新四军的商店开下去。马诣文叫来两个国民党税务员,吩咐他们晚上去搞破坏活动,半夜里,新四军商店十分宁静。值班老汉收拾停当,吹灭了油灯,在值班室的小床上睡下了。

突然,从墙上跳下两个黑影,一个提着小布袋,一个提着小木桶。他来到新四军商店屋内。

“谁?”睡在小床上的值班老汉听到了动静,警觉起来。

两个歹徒躲在角落里不出声。

老汉在黑暗中摸索了一遍,听听没有动静,又睡下了。

过了一会儿,两个歹徒等老汉睡熟,偷偷摸摸地进入米店。黑暗中,一个歹徒将布袋里的沙子倒入米缸,用手搅和了几下。另一个歹徒将桶里的水倒入油缸。做完之后,两人翻墙溜走了。

他们离去时碰倒了一个扫把,发出了声响。响声再次惊动了值班老汉。他从床上起来,拿起一柄钢叉,四处寻查一遍,没有发现人,也没见少了东西,只好再次睡下。

第二天,新四军商店门前。人们象往常一样排队买东西。特别是妇女们,一边买东西,一边议论着:“她大婶,你老远的到新四军商店里来买东西吗?”

“是呀,新四军商店里的价格公道,不扣称,不扣尺。”

“这倒一点不假,我前几天来买了一石米,回家一称呀,还多了三斤呢。”

“可不是,我那天买了一丈布,回家一量哪,出三寸多呢。”

“您今天买什么呢?”

“我今买点米回去。你呢,大妹子?”

“我今天打点油。”

“哎,到您了。”

妇女们买好香油和大米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但是,第二天早晨情况出现了变化。一大早,新四军商店前面站満了人,吵吵嚷嚷不断:一个妇女叫道:“你们新四军真坑人,我上次买的油是什么,里面掺着水,烧在锅里卟卟炸。”

另一个妇女说:“我上次买的米,里面有许多沙子,叫人怎么吃?”

“你们开店不到几天就搞鬼了,这不是坑人吗?”

“你们放称放量是假的,东西掺假才是真的。”

“天下生意人一样黑心啊!”

“今后谁还到你们这里买东西?”

俞珍出来说:“乡亲们,我们的米、油质量都是好的,不可能在里面沙子、掺水。不信你们看嘛。”

一个中年男人用手抓了一把米,搓了搓,叫道“你看看,这里面这么多的沙子,还说没沙子,你自己看看。”

俞珍看了看,果然有许多沙子。

另一个男人叫:“这油里面这么多泡沫,还说油质量好呢,这种油能吃吗?”

俞珍过去一看傻了眼。

蔡虹听说群众有意见,连忙赶过来,亲自看看米,又看看油,对大家说:“乡亲们,今天这米和油不卖了,你们买回去的,要是质量不好,可以送回来,我们退钱。我们停止一天营业,检查一下事情是怎么弄的。”

大家说:“这才象个话。”群众的愤怒情绪很快平息了。

办公室里,蔡虹和赵强、俞珍招集店员们开会。蔡虹说:“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可以说,我们这么多天的努力,前功尽弃了。大家想一想,这事是怎么出现的。是进货时没有把好质量关,还是有人破坏?”

大家互相望望,不敢说。

值班员老汉说:“昨天晚上,我值晚班时,好象听到有人从屋顶上下来的脚步声,我起来查看了一下,什么人也没有,看看东西,也没有少,就没有把它当回事。”

俞珍说:“准是敌人看我们的商店开得红火,来捣乱。”

“我也认为十有八九是敌人捣乱。”赵强说:“敌人对我们进行经济封锁,他们最不愿看到我们开商店,搞贸易。”

蔡虹要求:“现在,把每一件货都重新检查一下,看看质量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一律撤掉,重新进货。大家从今后提高警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我们将派新四军战士加强巡逻。”

赵强说:“我们要想办法抓住坏人,给老百姓有个交待。”

晚上,赵强带着几个战士来到新四军米店,他们在店里的角落里潜伏下来。

一连几天,没有动静。这天夜里,又有两个黑影从院墙上跳了下来,摸进店里,准备继续作案。

值班老汉警惕地大呼:“抓贼。”

这时,躲在一边的赵强等人冲了过来。歹徒仓皇出逃,赵强随后追赶,捉住了一个。另一个逃了。

赵强、俞珍把歹徒捆绑起来带到后勤部。

蔡虹对歹徒进行审问:“你们是什么人?

“长官,别误会,我是良民。”

“为什么搞破坏?”

“没有,我什么也没干。”

“你们深更半夜到米店来干什么?”

“我们只是想找个地方出恭。”

“出恭。你不想说是吧。”蔡虹对赵强说:“你们明天把这个人绑到店门口示众,让大家认识认识他。”

第二天上午,歹徒被捆在米店门前的树上。

来来往往的群众都围过来观看,行人对捆绑的人议论纷纷:“他不是国民政府的税收员吗?”

“对呀。国民党派人干这种事,真想不到。”

有的老百姓向歹徒的头上扔东西,吐口水。

歹徒被人认出,无地自容,又十分恐怖。叫道:“新四军爷爷,放了我吧我再也不来捣乱了。”

由于新四军商店加强了警惕,再也没有人敢来破坏了。

这天在办公室里,蔡虹问赵强,:“马诣文那边的税款入库怎样?”

赵强说:“税款入库很正常。现在不少人都愿意为新四军工作。”

“听说马诣文的内弟在管帐,可靠吗?”

“没问题。马诣文的内弟已经成为我们的‘白皮红心’战士了。”

“做得好。马诣文的利益照顾到了吗?”

“照顾到了。马诣文得了利,对我们睁一眼闭一眼。”

“国民党政府有没有感觉?”

“国民党政府税收每年逐步下降,我们的税收逐步上升。为了防止国民党政府财政厅有意见,我们让马诣文给有关人员送点好处,这事就这么摆平了。”

蔡虹满意地直点头。又问:“焦县那边税收怎么样?”

“那边更没有问题。”赵强说:“税款收入增长很快。张金波工作积极,已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好。”蔡虹称赞:“赵强同志很会做工作,己经成了税收专家了。”

一切安排妥当,蔡虹决定抓紧时间到上海招商引资。临行之前,新四军江北支队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听取蔡虹同志后勤工作汇报。

蔡虹说:“新四军江北支队创建以来,后勤工作在支队党委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经过了艰难创业过程。现在我们已经今非昔比了。首先、我们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去年我们税收收入十万大洋,今年力争达到二十万大洋。明年我们的目标达到五十大洋的收入规模。其二、吃饭问题基本解决。我们芦苇荡庄稼登场,支队不仅做到粮食自给,还大大有余。我们把多余的粮食出售,换来资金购买其它物资。其三、我们成立了新四军贸易公司,开办了米行和百货商店。打通了五道地下运输线,特别是长江运输线的建立作用很大。我们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使人们能够购买到一些急需的物资,如军用物资,生活用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其四、我们医疗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新四军医院的建立,引进了一批医疗技术人才,医疗水平大大提高。不仅承担了支队救助伤病员的工作,还为附近老百姓看病治病,受到老百姓的好评。其五、新四军兵工厂建成,生产形势很好,我们除了能够生产步枪、手枪、机枪,手榴弹,地雷,并且能够生产六0小钢炮了。基本上満足了军队装备的需要。总之,我们支队短短的三年时间,已经走出了困境,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大家热烈鼓掌。

曾世雄:“不容易呀,同志们,我们是白手起家呀。后勤部的同志们克服困难、流血流汗,出生入死,难苦备尝哪!”

大家再一次热烈鼓掌。

蔡虹说:“谢谢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我们面临的困难。由于国民党和日宼的封锁,我们的物资供应始终很紧张。我们的商店商品不够丰富,不能満足我们支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満足根据地老百姓的需求。目前我们支队医药供应、枪支弹药供应、战备物资供应等等,看起来基本解决,但是一仗打下来,什么都缺。战争的损耗,要立刻补充。与些同时,支队要发展,要扩编,要增加装备,所以我们目前的一点点后勤保障能力,远远不能不能満足战争需要,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切问题的瓶颈是钱。我们生产这一点粮食,能卖几个钱?我们的这几个商店赚钱很有限。我们这一点税收,就算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大洋,比起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也是杯水车薪,”

曾世雄说:“新四军的商店主要为老百姓服务,赚钱是次要的。”

蔡虹说:“我们支队由两千多人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两万多人,后勤需求量增加十倍,并且还要成倍增加。支队党委根据军部指示,近期目标,要发展到三万至四万人。远期目标要发展到七至八万人。所以钱的问题是大事,没有钱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实力。我们后勤部的计划,下一步要办工厂,办企业,扩大贸易,广泛增加财源,保障供给。”

“好!”蒋锋带头叫好,大家又是一片掌声。

蔡虹继续说:“目前,江北一带老百姓最缺的是肥皀、白糖、食盐。我们要办肥皀厂,糖厂,开盐业公司。目前探明焦南山区,有小型煤矿,具备开采价值。我们决定开办一到两个煤矿,一方面解决老百姓生活燃料问题,另一方面为我们支队积累资金。当然办工厂、开煤矿,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我们已经请示支队党委同意,到上海去招商引资。请资本家来帮助我们办厂。”

“请资本家来办厂?”大家情绪热烈,议论纷纷。

谭天木说:“大家不要对请资本家办厂感到不可理解。这没有什么不对,这些资本家是我们的民族资本家,是我们党团结的对象。再说,只有资本家有钱,我们是空着两只手。我们出土地,出资源,出劳动力,资本家出钱,赚了钱我们按股分红。这是有利于革命,有得于人民战争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大家鼓掌表示赞成。

散会了,郑天佐和陈枫一边走一边谈。

郑天佐说:“蔡虹越来越不象话了,竟然招商引资了。”

“现在政委为了几个钱,好多事情都听他的。这是引鸩止渴啊!”

“政委是权宜之计。”郑天佐说:“让蔡虹表演表演。请资本家来投资,向资本家摇尾乞怜,让资本家来剥削我们的农民、工人和战士,好啊,有你的,蔡虹,等着瞧吧。”

由于政治部那边对招商引资有不同意见,支队很快流传着各种对蔡虹不利的议论。赵强听说后告诉蔡虹:“有人对招商引资说三道四,在背面说您的坏话。说我们和敌人打交道,与地主资本家交朋友,敌我不分,混淆了阶级阵线。说招商引资方向偏了,是和资本家同流合污,共同剥削农民、工人和新四军战士。还说我们游山玩水,挥霍部队钱财,严重的经济不清。”

俞珍听到了也非常生气。她提醒说:“蔡部长,你要当心有人整您的风。”

蔡虹对此付之一笑:“我不怕,别为我担心。招商引资,是解决新四军经费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支队党委作出的决定的,是政委亲自抓的大事。我不过是做了一些具体工作的,难道这也错了?与敌人打交道,与地主资本家交朋友,是革命的需要。只要有利于革命,有利于新四军的建设和发展,我就敢想,敢做。我们管理支队的资金,不乱花一分钱,我们所争取的每一分钱,全部用于革命事业,我们自己一无所有,经得起检查,不怕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