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乘着光掠过影(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2115300000011

第11章 《明日边缘》——循环恐惧症患者

听闻,现代人有各种各样的恐惧症。比如我妈,可能就有轻微的幽闭恐惧症,她不喜欢任何封闭的空间,否则她就会难受,并尽可能地打开每一扇能开的窗户,撩开窗帘,把空气阳光请进来。

还有密集恐惧症,有的人就是会因此病症而对草间弥生的作品产生莫大的反感,不能盯视草莓,不能看到蚂蚁们成百上千地围聚在一块奶酪旁。

皮毛恐惧症,这类症候群是绝对不会饲养宠物的,他们也不会买皮草。

据说还有香蕉恐惧症、同性恋恐惧症、镜子恐惧症等等……

这一切的怪咖恐惧症,我以为我都没有。

直到我今天看了《明日边缘》,我确定了人生的一项恐惧症,那就是循环恐惧症。

阿汤哥在这部电影里,比被神惩罚的西西弗斯还惨。他一次一次地死去,然后修正各种细节的错误最后打到关底,杀了外星人大boss。

电影挺好看的,但是我万分后悔我把自己情境代入了,以至于现在感受到了锥心的疲累和不想过了的决心。无论结局是悲是喜。

我不知道其他人对因错重启这件事是否有抵抗的决心,但对我来说,修改、重来,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刚来到这世界上的那两年,我绝对是个完美主义的孩子。这个孩子总会很执拗于某种完美的状态。比如某个早上我气不顺了,哭闹了,我竟会呼喊出这样奇特的要求:“这个早上必须得重新过!”正走在某条路上的时候,如果又一次气不顺了,我会停下来要求重新走一遍。那时的我,执意地相信,时光会容许我循环并纠错。

后来,渐渐发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

比如六岁那年,天光大好的中午,老师以我写的数学作业出了错为由,罚我留堂改错。

现在想想,一个六岁的孩子,做错了一道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里的题,你不给她讲明白,让她改个屁啊改?但我的中年数学女老师不是这么认为的,她执意不给我讲解,她说因为上课讲过了,我要是认真听了就能改对,所以我得自己一遍一遍地改。

钟表上的秒针奔跑了一格又一格。我把小数点盲目地乱点,然后去找老师,她说:“不对不对,再回去改。”我回到教室,又在答案的数字后边加了一个零,然后又跑去了教室办公室,她说:“还是不对,回去重改。”

教室里空无一人,办公室在长长的走廊尽头。我于是又跑了一趟,再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个老师已经收拾好吃完的饭盒了。她说:“还没改对,回去重改。”

那时候我还弄不明白这是针对儿童的一种虐待,乖小孩总会按照大人说的去做。

我回到教室里,每个同学的课桌上乱七八糟的都是他们的文具和书本,我一个又一个地翻着他们的作业本,想把别人做对的答案抄到我的作业上。但所有的正确答案的作业都在老师那没有发下来。我于是开始在阳光遍布的地板上踱步,和秒针的速度频率一致。

就是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恐惧吧……

于是,为了逃避这一切,我轻俏地溜出教室,从旁侧的楼梯拐了下去,拿着自己的作业本冲出了校门。我踩着树影、迎着风在狂奔,不知道的人估计会以为这个孩子在逃着什么。跑了好久,整个人好些了。我知道,这么不负责任地跑了的话,回到学校之后的事情会很难处理,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有什么会比那重复的走廊更可怕了。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有一天在王府井的一个购物中心迷路了。我绕了一圈又一圈,终究还是会回到同一个地方,即使问路问得很清楚,也还是回到了同一个地方。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鬼打墙,总之那一刻我心跳加快、冷汗直冒,简直就快哭了。这件事最后怎么破的,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我终生难忘的就是那种循环往复的痛苦。

但我知道,以上说到的这两件事,并不是我对循环恐惧的终极原因……

几年前,我在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为那个人做了很多美好和浪漫的事。但有一天,和对方因为一场误会,我整个人丧失了心情,但是,那该死的爱还是存在着。

我决定一切重新开始,但一如之前,我没能对抗循环的力量。原来,犯过错误后,一切不可以再重来。一直到后来我又遇上某些人,哪怕爱也能在他们的生命中停留,但从前的一切由我做出的美好,竟然依然让我不愿重来。

我不想再说出同样的话,我不想再讲出那些老故事、再画出老画,我不可以把这一切在另一个人那里重新做一遍。

我并不是天生恐惧事情的循环的,我曾经也希望把不完美改善为完美,把不完整重启成完整。

我非常好奇,我是怎么发现人生中有死循环这件事的。

我又是在哪些时刻决定要逃避、要远离这一切的死循环呢?

那一定是一场接一场的努力都没法改变的一次遭遇。

还有,会不会那些所谓的死循环中,总会有让它们变成通途的钥匙,而我什么时候开始放弃寻找出这把钥匙的?

或者说,我究竟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样的天光中,开始由失望变成绝望的?我是什么时候把循环定义为死循环的?

答案是我到今天还没有找出来的,或许这个变化是个缓慢的过程,如同衰老一样。

也许每个成年人的聪明选择中,都会有一项叫不做无用功。而我记得有一句电影台词:人生总有些事是徒劳无功的。

只是,最令我悲伤的是,回首望去,我人生中大多数徒劳无功的时光,都是我视为最美好的时光。我一边承认着那些美好,一边恐惧着所有徒劳的重演。

美好是因为,我知道那些时光里浸染着我的年轻和纯真的力量,我用这种力量一遍一遍地朝着心愿冲撞。

恐惧是因为,我清晰地看明白,时光会把你绑在某个被世间遗忘的盲点,欺骗你,换取你所有的力量。然后耻笑你:“傻瓜,没用的,要不你再试一次?”

聪明如我们的这些大人,很明白总是徒劳这件事成为赢家,而不是我们。

《明日边缘》的最后一幕,阿汤哥冲破了一次一次的死循环,再次站在爱的人面前,听到她说的那句最熟悉不过的话,然后哭着笑了。

他在循环中找到了钥匙,把最好的结局带给了自己和爱人。

现实中,我们总不行。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