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文明镇(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2167900000008

第8章 孔学·恐谑

丹梅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喂!你们学校通知你去参加孔学没?”进了门,钱包往木椅上一丢,进了厨房,对已坐在饭桌旁的庄成打了个招呼,也坐下。

“孔学?无哩。”

“孔学?伊们还找我要过钱哩!”庄成插上一句,另两个都好奇地停下来等他讲。

那天德滨高中前校长钱校长跑到庄成舅家,力陈兴办“孔学”对全镇教育事业的帮助,乃造福桑梓、功在一代利泽千秋的大善举。钱校长见他凝神思索的样子,以为自己的口才说动了这个土财主,心中感慰,临时发挥,特意将原先准备的篇幅又扩大了三分之一。庄成吸着烟想着如何拿回几笔已借出去很久的款子,对这一番费尽苦心的演说并不觉得冗长。等他意识到面前这个人停止了讲话,才回过神来。

“那您的意思是?”

“我们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由镇里的一些头家出资,你看也表示表示?”

“表示你去人扑[15]!我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叫我捐钱给这个!柜子里有什么酒你自己打开去看想喝就拿走,什么扑母基金会就走开,去去去!”

钱校长离开他家,只带着令他不快的回答。

“你也是不能出这个钱,六年小学读了十二年的人,孔子会不高兴的。”林父抿一口马氏XO干邑白兰地,悠悠地平静带过,一脸严肃,对面的丹梅姨捂起了嘴。

“我跟你说,老钱这个人极端势利的。你当年穿条破裤袜在农贸站收废品时,他会去认你做他的学生?哼!”突然,林父的情绪拔地而起,全桌人安静了一阵。

“额呵呵,今年考高级中学全镇上了十二个,光我两个班就占去七,但孔学没我的名,阿淑宜颠倒有咧!”丹梅姨出来活跃气氛。

“她做什么?”

“理帐啊。”

两个大男人摇摇头、碰碰杯、喝一小口。

“这帐做得不知多精细咧!……下面一些村的小学,新学期要换灯管,他连这事都捏在手心里,要干嘛啊哎~这块是小钱,你就给别人吃下啊!”丹梅姨怕是给酒精味呛到,表情怪诞,她很鄙夷酒精。

孔夫子庙的正殿前,上面挂着大红横幅:热烈庆祝查艺芬同学上清华线!两边的大立柱也为相同内涵的条子所包装——左书“今年本科上线人数48”,右贴“圆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德滨高中现任校长是德滨初中的前一任校长,他花起钱来比邱校长高明得多。除去逢年过节给老师们发钱更多不说,他还善于利用一切可以用钱营造喜庆气氛的机会。更难得的是,就算没有机会,他也能创造机会。此次他新上任,就考出如此好的高考成绩,深感振奋,遂决定与今日“孔学”大会一同,举办全校职工高考庆祝大会,放鞭炮,杀全猪。红红的鞭炮纸铺满了水泥操场,红红的猪头正端坐在学校食堂正中借来的大八仙桌上,笑态盈盈。从没听过一个被毫无预兆地杀死的人能笑着离开,猪却做到了。最后一刻,它或许想起本族有个元帅占着佛界净坛使者的美差,顿悟要恕人;人则处于两难境地。恕人?既然我无过缘何死于非命!恕己?则承认自己确有过错,反思时间太短不足以恕己,而自己也是个“人”,终究无法圆满恕人。猪比人境界高就高在它不是人,可以躲开这个怪圈。

与会的人基本落座。钱校长作为“孔学”基金会理事长正在作关于过去一年基金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及收支情况的报告。孔夫子庙虽是四年前才大修过一番,如今其翼下也庇护了众多蝙蝠的繁衍生息。这蝙蝠还是欧洲中世纪城堡里搅得人心惶惶的蝙蝠。蝙蝠只管自己倒挂之处的卫生,拉了屎就往下扒,不小心有几粒刚好糊住孔夫子石像的眼。老人家博爱,并不动怒,咧着嘴听以他的名义开展的活动情况;大殿两侧七十二门生或苦苦思索或双眼放光,子曰:以德报怨,以德服人,以德示众。

林父结果还是来了,教务主任在昨晚才通知他,看来这份获奖名单的诞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的。他想到自己并非教重点班,也没当班主任,教学成绩更是拿不上台面,可这个“对全镇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奖项竟还有他的份。细想一下背后的原因,他只有轻轻摇头摆耳地笑。这个奖拿得他良心有点过不去,但自己不要,不消说会有其他人顶上,而且顶上的照样是配不上这个奖项的人,既然如此,我就拿吧。称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奖教师每人将得到封有一千元现金的红包。对于一年到头没从学校收到多少补贴、工资又低的老师们,这一千元算是个不小的数目了。一千元?人民币的一千元?现在能做什么事呢!跟着一些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乃是生活常态的朋友,林父有些感性的理解。一千元,他有过很多次三两口就喝掉了一千元;也做过高级一点的推油,一千元能做三分之一个过程;去澳门玩,能住一天上点档次的酒店。可也就是这不起眼的一千元人民币,还不能装进理应获得它们的老师口袋中。与一大群人坐在孔夫子庙前面的大广场上,无争的他一时间竟生发出一丝悲凉的感奋:我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我们是经济社会的可怜虫!他抬头打哈欠,瞥见“上清华线”的大红横幅,差一点要笑出来。水门关做水泥批发生意那户“査”姓人家的二女儿,父母起名时必是细细揣度过她初生时的气度,取为艺芬,儿时就已表现出极高的绘画天分,家里不惜下重本送她到广州美院学习。高补一年,今年高考其艺术分远远超出清华划线。偏居东南一隅的小镇,出个清华北大生就会给人吹上天。她艺术课的出众表现,竟使得关于她考上清华的传言在文化课成绩尚未公布的情况下流遍全镇。只可惜中古时代某个心血来潮的帝王赐给他们这一族人的姓与她的名字不搭,流言终归是流言。德滨高中校长巧做文章,用词精当无误,却含有印象派绘画的模糊性。既满足了人们的美好期许,又为新上任的自己添点可说有可说没有的功绩,在不歪曲事情真实的前提下,极其完美地调和了各方的需求,并为几年后自己退休时去竞争“孔学”基金会理事长一位增加一颗有分量的砝码。德滨高中是树,在他的辛勤栽培下开出了带有艺术芳香的花朵,吸引了一批追求新异的蜜蜂前来采撷。蜜蜂的“新”表现在对马达的升级上,不是“嗡嗡”,而是“轰轰”。它们为凸显自己洋气十足的土鳖气,见花就采,采前还要加上声明:We are New Bee!之后,来自“五四”时代的翻译家给不懂英文的人解释:这是牛逼!或者用次流行语说,是“牛逼哄哄”,而且他们是tree上的牛逼。德滨高中校长不去从事宣传工作而投身于教育事业,林父替他惋惜了好一阵。

钱校长的讲话到了这一年的收支用入一节,林父在下面飞快地打着心帐。原始基金有五百万,按一个月一点算,一年光利息就有六十万。这六十万利息钱现在只剩下两万多,也就是去年一共用去了五十七万多!除了这次表彰大会,并不见基金会有什么大动作啊。全镇获奖学生跟老师的奖金开支,加上理事会几个成员每月八百块的管理费,合起来也只占很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开销都用在了“口口”上。此外,更让人啼笑皆非的便是在前头提到过的对老师的奖赏上了。“对全镇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灵活性看来非常强,因领这个奖的人中,真正在教学上有突出成绩的并不占多数。仅林清弦知道的,除了丹梅姨外,还有德滨初中的邵鹏老师。他的教学成绩与丹梅姨可比,只不过丹梅姨是小升初,而他是初升高罢了。基金会办到如此,倒不如换个名字,以与其精神特质相衬,我看就取其近音叫“恐谑”吧。

公平,什么是公平。在这个小小的山区小镇,林清弦觉得,别人愿意给你就是公平。不然,即便你有资格你很合理应该获得某些东西,别人不给你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