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
4217800000037

第37章 政治领袖(5)

学校落成之际,也是曼德拉最高兴的时候。每当他不辞劳苦乘坐几个小时的直升机到达这些新落成的偏远学校时,通常已经有无数远道而来的人等在学校外面迎接他们的马迪巴(人们对曼德拉的爱称)。而今,这种模范学校已经超过100所,而曼德拉基金会的计划是从2002年开始,在3年内使这类学校的数目达到300所,范围扩大到整个南非。整个计划所需资金都是曼德拉从国内外的各个大公司“化缘”而来。曼德拉不止一次地在开幕典礼上说:“我只不过是个无权无势的退休老人,但你们对我的热爱和朋友对我的支持使我能继续为大家做点事。”

古人言,“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位当代伟人,曼德拉博大宽广的胸怀备受世人敬仰。2000年,南非全国警察总署发生了一件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总部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当工作人员开启电脑时,电脑屏幕上的曼德拉头像竟逐渐变成了“大猩猩”,全国警察总监和公安部长闻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义愤填膺。消息传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静,对这件事并不“过分在意”,他说,“我的尊严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并表示警察总署出现了这类问题,看来需要整肃纪律了。几天后,在参加南非地方选举投票时,当投票站的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看着曼德拉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其本人对照时,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吗?”逗得在场的人笑得合不拢嘴。还有一次,在南非东部农村地区一所新建学校的竣工典礼上,曼德拉无不幽默地对孩子们说:“看到你们有这样的好学校,连大猩猩都十分高兴。”话音刚落,数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曼德拉也会心地笑了。巧用别人对自己的恶作剧,反用幽默活跃气氛,在这里,幽默成为曼德拉博大胸怀的自然写照,书写着一个坦荡而豁达的胸襟,体现着一种包容万事万物的海量。

反种族歧视斗士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1963年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他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师。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尽管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做了一名牧师。

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一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十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金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不论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爱好、资历和财产是否相同,都是人,是能够思维的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都应该受到尊重。

金主张公正无私的爱、普遍的爱,爱一切人,甚至要爱敌人。“敌人不爱你,因为敌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我们爱敌人,是对一切人的救赎性的善良态度。”

信仰人的尊严和价值、基督教的普遍仁爱、甘地的不合作精神,构成了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

1957年,金被推举为“南部基督教领袖联合会”主席。为了正义与和平,他四处奔走呼号。

1963年,为了使世界人民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历史性的“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运动,要求职业和自由。就是在这次斗争中,金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斗争终于使国会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取消公共膳宿方面的种族隔离,宣布在公营设备方面和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为非法。金由此获得了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在随后的一年中,《投票权法》颁布,保证非洲裔美国人名副其实享有选举权。1968年,国会通过了《公平住房法》,以消除在出售和出租住房时的歧视行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与平权法案等新政策相辅相成,这些新政策的目的在于铲除歧视的遗患,促进非洲裔美国人的权益。

这些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立法被视为民权运动的光辉成就。《民权法案》禁止公然进行隔离和歧视,取缔了历时几个世纪之久的侮辱性行为。《投票权法》使数百万非洲裔美国人获得政治权利,此后担任公职的黑人人数激增。通过的法律即刻生效。更重大的进步则是人们态度的转变,《新闻周刊》在1963年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有74%的白人认为种族融合“进展太快了”。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正在金竭尽全力、孜孜不倦地为实现伟大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奔走呼吁的时候,1968年4月4日下午,一颗罪恶的子弹顷刻间残酷地击碎了他和黑人兄弟姐妹们的所有美妙的、伟大的梦想——金被谋杀了。这个事件引起全世界的指责,美国国内也群情激昂。为了平息民愤,约翰逊总统下令将金牧师受害的那天定为全国悼念日,并将凶手判处99年监禁。

马丁·路德·金虽死,但他号召反种族主义的非暴力斗争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一项法令,并于1984年底获国会批准。法令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在此之前,以个人诞辰作为全国纪念日的美国公民,只有“美国国父”华盛顿总统一人。1986年1月15日,美国各地群众降重举行了马丁·路德·金纪念活动周;1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宣布,从1987年起,马丁·路德·金诞辰也将成为联合国纪念日之一。

据《纽约时报》在2000年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93%的白人表示愿意投票给符合条件的黑人总统候选人,认可种族通婚的人占60%以上,80%的人表示不在乎他们的邻居是白人还是黑人。但这次民意调查也显示,40%的非洲裔美国人怀疑白人的诚意,他们认为歧视问题仍然存在。不过也有80%的非洲裔美国人认为,他们现在比他们父母那个时代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肯定的是,许多非洲裔美国人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黑人中产阶级也已大大扩展。2008年,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个非洲裔总统。这在5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马丁·路德·金博士今天仍然在世,他很可能会为1963年大游行争取达到的大部份目标得到实现而高兴。他在华盛顿大游行期间所述说的“梦想”如今已成了政治主流的一部分,他的生日已成为全国性的节日,美国人民在这一天纪念他的思想,缅怀他的事迹。近来,两大政党的政治领导人一致支持在美国首都为他建造一座纪念堂,与美国历史上的三位伟人——林肯、杰弗逊和罗斯福并列。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已作为不可辩驳的真理被绝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这也许是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可以有多大空间成长与变化的尺度。

其实,马丁·路德·金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人。在他39年短暂的一生中,他为普天下的种族公正而奋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周游世界宣扬他提出的“友爱社区”的设想,号召根除种族主义这个世界性的邪恶。他强调:“我们这个时代肩负着各种道德使命,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即是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努力在全世界扫除种族主义的最后残余。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后美国,其恶劣影响已超越国界的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