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4218100000043

第43章 苏轼诗词欣赏(17)

①吴传正:名安诗,神宗时宰相吴充之子。时在京任秘书少监。其所作《枯木歌》已佚。②弹指:佛教名词,喻对间短暂,③造物初无物:郭象《南华真经序》称庄子“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此用以谓造物主最初并无其物。④龙眠居士:李公麟,见前《次韵予由书李伯时所藏韩斡马》注。④这句用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霸画马图引》:“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这句说李公麟画马同曹霸一样神妙,也能使得龙池里的黄龙兴起雷雨。⑥君:指吴传正。识拔:赏识并提拔。⑦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骅骝,焱欠见骐瞵出东壁。”此以杜甫和韦偃比吴传正和李公麟,谓昊作诗,李为之作画。⑧摩尼殊:佛教七种珍宝之一。⑨长铗归来乎:语出《史记·盂尝君列传》,孟尝君门客冯驩曾弹剑作歌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表示牢骚。这里仅用“归来乎”意,隐指自己想要归隐。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①

【题解】

元佑八年(1093)在汴京作。苏轼见到晁说之的《考牧图》,触发了对少年时代有趣的放牧生活的回忆,又借以抒发悔不早隐退田间的感慨。全篇如江河奔流。曲折无不如意。仅“老去”一句点题,结尾二句仍复宕开,收缴前文,章法变化莫测。

【原文】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②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③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④

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⑤悔不长作多牛翁。

【注释】

①晁说之,字以道,号景迂,晁补之的四弟,能诗善画。《考牧图》是他依据《诗经·无羊》(写西周牧畜生活)画成的。②这句出自《庄子·达生篇》:“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③旧注说:作者常说羊吃美草不肥;瘠地的草,羊细嚼其味,才能肥壮。④腾趠(chào):腾跃。⑤用李白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吹马耳”(《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语意。意谓听不进去。

东府雨中别子由

【题解】

元佑八年(1093)八月,朝廷命苏轼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充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县)。九月三日,苏轼尚未赴新任,主持元祜朝政的高太后去世,年青的皇帝哲宗亲政。一些假借绍述熙宁新政而倾陷异己的官僚已跃跃欲试。苏轼预感到政局有变,离京前曾要求“上殿面辞”,陈奏政见,遭到哲宗拒绝后,苏轼上了《朝辞赴定州论事状》。这首诗是离京前在东府告别苏辙所作。诗中抒写别情,也表达了政治忧愤。

【原文】

庭中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①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②

今年中山去,③自首归无期。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④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归来知健否? 莫忘此时情。⑤

【注释】

①指元祜六年八月出知颍州。适:往。②指元秸七年八月自扬州被召还京师。广陵:即扬州。③中山:即定州,战国时代为中山国地。④客:作者自指。主人:指苏辙。以上四句是作者告别苏辙的话。⑤以上四句是苏辙告别作者的话。

谢运使仲适座上送王敏仲北使①

【题解】

元佑八年九月赴定州途中经相州(州府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作。诗写送别友人北使契丹,抒发人生如寄、离多聚少以及自己将天涯终老的感怆。纪昀评此诗:“起得精神”,“非经行者,不知‘黄’字之妙。”(王文诰辑《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三十七引)其实,“振”、“失”二字亦精警。

【原文】

冲风振河朔,②飞雾失太行。

相逢不相识,下马须眉黄。

洗眼忽惊笑,见此玉节郎。③

喜有贤主人,④共惜残烛光。④

聚散一梦中,人北雁南翔。⑤

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幸子遇明主,陈经入西厢。⑦

归期不可缓,倚相宜在旁。⑧

【注释】

①谢运使:谢卿材,字仲适,时为淮南等路发运副使知相州。王敏仲:名古,时为太常少卿,奉使契丹。②河朔:河东道朔州(州治今山西朔县)。③玉节郎:指王敏仲持节北使。玉节:玉制的符节。节,信物。④贤主人:指谢伸适。⑤此句化用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⑥此句化用欧阳修《送贾推官》诗:“白云汾水上,人北雁南飞。”⑦子:指王敏仲。陈经:向皇帝讲说经史。西厢:西堂,清静之处,后指宫内游宴之处。⑧倚相:史官名。《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子与右尹子革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里借指王敏仲。意谓王敏仲完成使命后应尽快回来,因为皇帝的身边离不开良史。

雪浪石①

【题解】

元桔八年(1093)十二月在定州作。作者获得一块黑色白脉的佳石,他想象此石是古代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炮击敌人的飞石,借此发抒拒敌备边之思。但边地没有战争,他在定州无所作为,在玩水观石中,不禁兴起归蜀之念。此诗笔力矫健,意象雄壮,起势突兀撑空,收结宕出远神。全篇笔笔挺拔,是苏诗中的七古杰作。

【原文】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②半掩落月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③气压代北三家村。④

千峰右卷矗牙帐,⑤崩崖凿断开土门。⑥

朅来城下作飞石,⑦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⑧

画师争摹雪浪石,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⑨坐无蜀士谁与论?⑩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注释】

①此篇是作者《次韵滕大夫三首》之一。滕名兴公,字希靖,海陵人,时作倅定州。雪浪石:作者为其所获佳石命名,并名其居室为雪浪斋,作《雪浪斋铭》,引云:“予于中山后圃得黑石白脉,如蜀孙位、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又得白石曲阳,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日雪浪斋。”②飞狐:飞狐口,在今河北涞源县与蔚县之间,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余里。上党:即今山西长治一带。二者均属太行山脉,地势极高,故日天下脊。③削:划分。山东:指太行山以东。④代北:指今山西代县以北。三家村:极言人烟稀少。⑤卷:同椿。牙帐:即军帐,前立大旗。这句比喻千峰如牙帐之矗立。⑥土门:即井径口,叉名土门口,在今河北井陉,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⑦娟来:往来。⑧此物:指雪浪石。⑨离堆:即都江堰,在四川灌县,秦时李冰所凿。⑩坐:同座。谁与论:与谁谈论。老翁:作者自指。这句说自己已是幻象,身外一切都是梦景。

鹤叹

【题解】

元秸八年(1093)在定州作。此诗以鹤拟人,感慨自己不能像鹤那样难进易退。纪昀评:“纯是自托,末以一语点睛,笔墨特为奇恣。”(《纪批苏诗》)又,《唐子西语录》云:“东坡居士作《病鹤》诗,尝写‘三尺长胫瘦躯’缺其一字,使任德翁辈下之,凡数字,东坡徐出其稿,盖‘阁’字也。此字既出,俨然如见病鹤矣。”

【原文】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①

鹤有难色侧睨予②:“岂欲臆对如鹏乎③?

我生如寄良畸孤,④三尺长胫阁瘦驱。⑤

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

驱之上堂立斯须,⑥投以饼饵视若无。

戛然长鸣乃下趋,⑦难进易退我不如!⑧

【注释】

①坐隅:座房,座的边角。②侧睨:斜视貌。③汉贾谊谪居长沙时作《鹏鸟赋》:“口不能言,请对以臆。”臆对:以心相对。此处隐以贾谊自况。自此以下几句拟鹤语。④畸孤:零落孤独。⑤阁:托起,架着。⑥斯须;一会儿。⑦戛(jiá)然:象声词。⑧用《礼记·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语意。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①

【题解】

元佑八年十二月在定州作。此诗写日常生活题材,亲切而有情趣。结尾两句含蓄地表达出与子由相约早归故里之意。

【原文】

老人心事日摧颓,宿火通红手自焙。

小甑短瓶良具足,②稚儿娇女共燔煨。

寄君东阁闲蒸栗,③知我空堂坐画灰。④

约束家僮好收拾,故山梨枣待归来。

【注释】

①馏合:蒸饭用的小甑子。刷应是“涮”之误或假借。涮瓶是烫菜用的矮锅。定州在宋代以产瓷器着称,即所谓“定瓷”。馏合,涮瓶,当是当时的新瓷器。②具足:具备。③东阁:子由当时尚在朝廷任尚书右丞,居东府,故日东阁。④画灰:用白居易《送兄弟回雪夜》“对雪画寒灰”句意,形容心灰意懒,百无聊赖。

临城道中作①

【题解】

元佑九年(1094)四月,哲宗诏改绍圣元年。新得势的官僚打着“绍述”新法的幌子倾轧异己。御史虞策,殿中侍御史来之邵弹劾苏轼所作诰诏“讥斥先朝,援古况今”。闰四月,苏轼被免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责令以左朝奉郎知英州军州事,紧接着又降充左承议郎知英州(今广东英德)。此诗是赴英州途中所作。诗中说自己被远贬岭外,没有人看顾一眼,只有太行山多情相送。诗人以韩愈、柳宗元自命,期望不久即可遇赦北归。

【原文】

逐客何人着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应愚谷能留柳,②可独衡山解识韩。③

【注释】

①临城:今河北省县名,在定州西南。作者自序说:“予初赴中山,连日风埃,未尝了了见太行也。今将适岭表,颇以是为恨,过临城内邱,天气忽清彻,西望太行,草木可数,冈峦北走,崖谷秀杰。忽悟叹曰:‘吾南迁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书以付迈,使志之。”序中,了了:清楚地。岭表:岭南,即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庚岭)以南地区,今属两广一带。内邱:今河北县名,在临城南。退之衡山之祥:韩愈贞元十九年贬官阳山令,贞元二十一年改江陵法曹参军,在江陵曾经看到衡山诸峰。祥:吉兆,祥瑞。迈:苏轼的长子。②柳宗元贬居永州,自称“以愚触罪”将当地冉溪改称愚溪。这句说自己不一定长留边郡。③这句说韩愈遇赦北归,得睹衡山诸峰,表明衡山了解韩愈。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①

【题解】

元佑八年(1093)在定州作。这首诗句句押韵,笔歌墨舞,写李白,大有手弄日月、顶摩青穹、视王侯为粪土之气概,也正是作者自写其傲岸之趣。

【原文】

天人几何同一沤,②谪仙非谪乃其游。③

麾斥八极隘九州,④化为两鸟鸣相酬,

一鸣一止三千秋。⑤开元有道为少留,

縻之不可矧肯求?⑥西望太白横峨岷,⑦

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⑧

小儿天台坐忘身。⑨平生不识高将军,⑩

手污吾足乃敢嗔,作诗一笑君应闻。

【注释】

①丹元子:道士姚丹元,喜谈神仙丹药事,也能作诗,作者曾称他“飘飘然有谪仙风气”。真,画像。②这句说自然和人生都短暂虚无,如同一个水泡旋生旋灭。一沤:一个水泡。③谪仙:指李白,见前《有美堂暴雨》诗注。这句说李白是“仙”而非“谪”。他不过偶游人间而已。④麾斥:即挥斥,放纵,奔放。八极:最边远之处。隘:狭小,作动词用。⑤两鸟:指李白和杜甫。韩愈《双鸟诗》:“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巢岩幽。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⑥縻:羁束。矧(shěn)肯求:更何况乞求利禄。⑦太白:山名,在陕西郿县东南。岷:岷山,在四川松潘县北。峨:峨眉山,在眉山县南。岷山一支脉与峨眉山相连,故连称峨岷或岷峨。⑧汾阳中令君:郭子仪,曾封汾阳王,任中书令。郭在并州当兵时,曾犯法,李白救了他。(见《新唐书·李白传》)。⑨天台:指司马子微。李白《大鹏赋序》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子微又写过《坐忘论》,讲“坐忘安心之法”。这两句中的“大儿”、“小儿”,借用祢衡语意。《后汉书·弥衡传》载:弥衡尝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不足数也。”⑩高将军:高力士。开元天宝间,他曾任右监门卫将军、骠骑大将军,专擅朝政。《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侍明皇饮酒,大醉,使高力士脱靴。君:指李白。

黄河

【题解】

绍圣元年(1094)赴英州途中所作。诗中歌颂了黄河的混茫气象、惊涛骇浪以及大禹开凿龙门的神功伟迹,又隐喻奸人污秽殿堂、打击排挤贤臣,结尾用灵槎典故,有欲向皇帝表明心迹之意。诗风雄放,又意蕴深长。

【原文】

活活何人见混茫,①昆仑气脉本来黄。②

浊流若解污清济,③惊浪应须动太行。④

帝假一源神禹迹,⑤世流三患梗尧乡。⑥

灵槎果有仙家事,⑦试问青天路短长。

【注释】

①活活(ɡuō):水流声。②这句写黄河源出昆仑山脉。③清济:济水,源出河南济源县王屋山。其故道本过黄河而南,东流至山东,与黄河并行入海。后下游为黄河所夺,惟河北发源处尚存。④太行:太行山。⑤帝:天帝。假:凭藉。一源:指黄河。神:用作动词。禹迹:禹治洪水,足迹遍于九州,故称九州大地为禹迹。《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⑥世:尘世,世间。三患:《庄子·天地》:“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梗:梗塞、阻塞。尧乡:中国的疆域。⑦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

慈湖夹阻风五首①(选三)

【题解】

绍圣元年(1094)六月赴英州途中作。这组七绝写贬谪途中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景,景真情深。其一和其三还蕴含哲理,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认识和不畏险阻的乐观情怀。

【原文】

扞索桅竿立啸空,②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③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敧侧过,④人间何处不巉岩!⑤

【注释】

①慈湖夹:在今安徽当涂县北。②扞索:桅竿两旁的索。③菅(jiān)蒯(kuài):草绳,用以编缆。④并:傍。⑤巉岩:山石险峻。这里借喻人生道路的险恶。

壶中九华诗①

【题解】

绍圣元年(1094)秋南行过湖口时作。作者在迁谪途中,见异石而思故乡。自念孤绝,反说念仇池孤绝,可见作者能以旷达态度对待自已不幸的命运。

【原文】

清溪电转失云峰,②梦里犹惊翠扫空。③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④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⑤

【注释】

①作者自序云:“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日‘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仇池石:是作者所藏石,见前《双石》诗注。壶:神仙壶公之壶。九华:山名,在池州青阳县,旧名九子山,李白改其名为九华山。山上有九峰。②电转:形容水道转过之快。云峰:指壶中九华石。③翠扫空:也指九华石。作者过去有诗说“便觉峨嵋翠扫空”,今见九华石奇绝,便联想到家乡的峨嵋山。④这两句均写九华石。上句写石形“玲珑宛转”,下句说石“若窗棂然”。⑤碧玲珑:指九华石。

南康望湖亭

【题解】

绍圣元年(1094)苏轼赴英州途中,在安徽当涂接到了再贬为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司马、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诰命。此诗是本年八月经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时作。贬谪途中,秋风凄紧,万象萧疏,诗人一再遭受打击迫害,虽报国济世之心未改,却苦恨无救正时弊之术。全诗写得苍凉激楚,颇有杜律气韵,感人肺腑。

【原文】

八月渡长湖,①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②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释】

①长湖:鄱阳湖。②康时:即匡时,救正时弊。因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以康代匡。

江西一首

【题解】

绍圣元年南行途中经江西作。诗中描写了江西清幽秀美的山水景色。可见作者在逆境中仍然乐观爽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原文】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舟行十里磨九泷,①篙声荦确相春撞。②

醉卧欲醒闻淙淙,直欲一口吸老庞。③

何人得隽窥鱼矼,④举叉绝叫尺鲤双。

【注释】

①泷:急水流过的河滩。②荦确:险峻不平的山石。③《传灯录》载:庞居士蕴,参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这里说自己就像庞蕴,真想一口吸尽江水。④得隽(jùn):语出《左传·庄公十一年》:“得隽曰克”。意谓用兵相杀,得其隽杰者,后用以比喻捕鱼人有收获。韩愈《叉鱼》诗:“竟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矼(ɡānɡ):石桥。鱼石工:聚石抵鱼的地方。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