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42305600000026

第26章 奇特的招聘(1)

这一天,滨海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个报道:锦河小区11幢3单元301的刘长发和王淑珍老两口因为儿子忙碌,再加上大儿子远在外地,不能常回家看看,所以,想招聘闺女一名,以解晚年的寂寞。条件是身体健康,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女子。其他不限。下边是编辑写的编者按。

原来,刘大伯和刘大妈是一对退休在家的老人。老两口有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公司,整日忙得不可开交。老两口十天半个月也见不着儿子的影儿,孤寂之情可想而知。老两口不愁吃不愁穿,吃完了晚饭,就发儿子的牢骚。也难怪,老两口这两个儿子都特别的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回家看看。最近,刘大伯迷上了上网,和一个叫“光阴似水”的网友聊得挺开心,才把这份孤寂给冲淡了一些。可“光阴似水”只是偶尔和他聊聊,没事儿的时候,刘大伯还是觉得很孤独。

“光阴似水”善解人意,刘大伯就把心中的烦恼和她说了。“光阴似水”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既然你儿子不常回来,我看不如认个闺女,闺女可是爹娘身上的小棉袄啊,知疼知热的比儿子强。”刘大伯说,狗肉到啥时候都贴不到羊身上,那自己亲生的都不成,更何况是外人呢?“光阴似水”就劝他说,无论什么事情只有试一试才知道,现在社会这么进步,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兴许就有那种无私奉献爱心的人。“光阴似水”见刘大伯动了心思,让他干脆在晚报上刊登一个招聘闺女的启事。刘大伯听了“光阴似水”的话,就到报社准备刊登一个招聘闺女的启事。没想到报社的编辑觉得刘大伯这件事情代表了时下许多老人的心声,总编就答应做了个头版,以报道的形式头条推出。没想到社会反响极大,当天,刘大伯就接到了上百个电话。其中有应聘的,也有问询的,刘大伯和刘大妈老两口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老两口刚刚收拾完毕,来了一个姑娘。姑娘十八九岁的样子,长得挺漂亮,是那种一见面就觉得特别柔顺乖巧特别懂事的女孩子。姑娘说明来意,老两口一见面就喜欢上了。交谈中,老两口了解到,姑娘叫凌小印,她看了老两口招聘闺女的报道,觉得挺感兴趣,就来应聘了。凑小印说,她会在工作之余看望他们老两口,做一个女儿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两口听凌小印这么一说,非常感动,尤其是刘大妈,拉着凌小印的手眼泪都差点儿落了下来。当天,凌小印就给刘大伯和刘大妈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又陪老两口山南海北地聊了好一会儿,这才告辞离去。凭感觉,刘大妈和刘大伯觉得凌小印是个不错的人选。凌小印离去后,再有应聘闺女的电话,刘大伯就给推掉了。

当天晚上,刘大伯在本市开公司的儿子大军和儿媳妇晓芳回来了。大军说,他们也看了晚报上的报道了。大军哭着说:“爸,妈,都是我们不好,冷落了你们,可是我们太忙,有时候也真是身不由己。可是你们想过没有,那招聘闺女的事情我还是头一回听说过。再怎么说,她也不是自己的亲骨肉啊!”出乎刘大伯老两口意料之外的是,儿子虽然有些不同意,可晓芳对公公婆婆的做法表示支持。晓芳对丈夫说:“大军,咱们俩打理公司这么忙,不能常来陪陪爸妈,爸妈这么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咱们当小辈的做的不到位。爸妈年岁大了,需要儿女们常来看看,是人之常情。如今,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何乐而不为?如果你能抽出空来一天陪一回咱爸咱妈,那咱们就把这事儿给推了。”大军这才不吱声了。

小时候,大军体弱多病。医生说,他得的是先天性心脏病,要治好这样的病要需要不少钱,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为了能给大军治病,爸爸竟然瞒着家里人下班后到澡堂子里当搓澡工。有一天放学,大军和同学去澡堂子里洗澡,发现了正在给别人搓澡的爸爸。大军的眼泪就流了下来。不久,爸爸妈妈花了不少钱给大军做了手术。这件事情大军现在一想起来,心里就难过。爸爸妈妈可算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将他和哥哥养大成人,现在,哥儿俩都算是有了出息,却不能满足爸爸妈妈这点最起码的要求。他们并不是不孝顺父母,只是夫妻两个人现在打理公司,忙得实在是争分夺秒。他们清清楚楚地记得,有一回老两口准备了一桌他们最喜爱吃的菜,光电话就打了七八个,两个人当时答应了,可是公司临时又有了别的安排,夫妻俩只能对爸爸妈妈说声抱歉了。听着爸爸妈妈在电话里无可奈何的叹息声,大军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今天下午,大军在办公室里刚刚安排好了一天的工作,晓芳拿着一张晚报走了进来。晓芳指着当天的头版头条让大军看看,大军一看,脑袋当时就嗡的一下子。老爸老妈在上面刊登的招聘闺女的报道蓦地就出现在他的眼帘里。这都哪儿跟哪儿啊?爸爸妈妈为什么突发奇想招聘一个闺女呢?晓芳说:“这还不明白吗?咱们整天忙得不着家,爸妈生活孤寂,才想出这个法子来的。都是咱们做小辈的不好,爸妈才这样做的。”夫妻俩合计合计,晚上就抽出空回家来了。

打那儿以后,凌小印就来刘大伯家做这个忙那个,陪他们聊天,陪他们散步,还陪他们到北戴河游玩了一次。他们的关系一天比一天深。由于凌小印的出现,大军和晓芳没事儿的时候也回家看看,老两口的孤寂还真就冲淡了,整日笑呵呵的,年轻了好几岁。自打凌小印成了刘家的女儿后,大军和晓芳的心情也好多了。老两口常常自豪地当着来家的客人们说,他们又有了一个亲女儿。

由于有了凌小印的照顾,刘大伯和刘大妈过得挺幸福。几年后,刘大伯老两口相继含笑去世了。大军的公司越做越大,夫妻俩一商量,就请凌小印加盟他们的公司。凌小印擅长交际,大军就让她作了公关部的经理,常常和他出去与客户谈判。凌小印灵机多变,常常能在谈判的过程当中反守为攻,因此,为公司谈成了不少生意。由于凌小印的业绩有目共睹,大军也非常器重她。不知为什么,凌小印老是觉得大军看她时的眼神里有一种柔情在闪动。每到这时,凌小印就将脸儿转过去。

这天,大军和凌小印与一个客户谈判达成了协议后,双方到酒店庆祝了一番,回来的时候,外边已经是华灯齐放。大军照例像往常一样开车送凌小印回到她新租的公寓去。大军望着车窗外的夜景轻声说:“小印,你真美。”凌小印扑哧一声就笑了:“刘总,说什么呢?”大军一下子就抓住了凌小印的手,语调有些节奏不稳地说:“小印,我、我喜欢你。”凌小印脸儿一热,腾地就抽出手来,正色地说:“刘总,您是不是在说醉话?您这样做,怎能对得起嫂子?要知道,我可是你妹妹。你是个有家的男人,你这样做,咱爸咱妈要是知道了,他们也会对你今天的行为伤心的。”大军说:“小印,我和你嫂子早就没激情了,再说,只要我们做得隐秘,你嫂子又怎么会知道?你是我妹妹不假,可又不是亲生的。正因为你对爸爸妈妈的好,我才有这个想法的。小印,答应我好吗?”大军说着,再一次抓住了凌小印的手。凌小印蓦地挣脱了大军的手,脸上笼罩了一层冰霜:“刘总,您要是再这样的话,那我就下车了。”大军这才不说话了,心里想,装什么淑女啊,只要舍得出钱,你早晚还不都是我的?

其实,自打凌小印来到公司以后,大军这才真正注意到这个聪明伶俐的姑娘来了。以前,他只是偶尔抽空回去看一看爸爸妈妈,和凌小印遇见的机会不是很多,因此,对她也就没多注意。爸爸妈妈去世后,晓芳就提出来让凌小印到公司来工作。大军想起凌小印对爸爸妈妈的好处,就答应了。没想到凌小印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聪明的头脑,让大军不由不对她刮目相看。他突然觉得,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爱说爱笑的姑娘。没想到第一次向她表露心迹的时候就遭到了人家的拒绝。大军也没多想,他知道,追求女人得有耐心才成。话里话外他已经听得清清楚楚了,自己现在是有家的男人,人家凌小印这样的姑娘是不可能甘当他的情人的。要想得到凌小印,得先跟妻子离了婚才成。

大军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边开始和妻子打冷战,一边找借口接近凌小印。有好几次,晓芳发现了凌小印和他在一起时就转身离开了。终于有一天,他和妻子挑明了他的态度。晓芳流着眼泪答应了。几天后,就在他找机会告诉凌小印他和妻子离婚的事时,秘书递给他一封信。打开信一看,大军惊得目瞪口呆。信是这样写的——

大军哥:

你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到了深圳。我觉得我只有选择离开,你和嫂子才有和好的可能。尽管你们工作时装作没事儿似的,可却隐瞒不过我的眼睛。我知道,你和嫂子现在是在打冷战。我想,这一切都是因我而起,所以,我只能选择离开。

其实,有个一直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我觉得还是说出来为好。还记得当初我应聘当闺女的事情吗?这些,都是嫂子一手安排的。那时候,她见爸爸妈妈生活比较孤寂,就给爸爸买了一台电脑,让他上了网。没想到这样做并没有从根本上排解他们的孤独。嫂子给爸爸申请了一个QQ,就以光阴似水的网名时常抽空和爸爸聊天借以打发他的寂寞。

当她得知爸爸妈妈是因为孩子们太忙不能常回家看看时,就萌生了一个让他在报上招聘闺女的奇特想法,没想到爸爸还真那么做了。可嫂子又怕他们年纪大了被人给骗了,她就找到了我。我当时家境非常的糟糕,上大学的时候只好一边给人家做家教一边读书。当时,我在嫂子的一个同学家里给她的孩子作家教,我们经常见面,彼此非常谈得来。嫂子知道我光凭家教的收入远远满足不了上学的需要,她说我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心眼儿好,就提出让我来应聘这个闺女,然后每个月给我五百元钱。

对我来说,这的确是笔不小的收入,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成了你们家的闺女以后,我想方设法让两位老人高兴。我这样做,也是为了报答嫂子,同时,也被她的良苦用心深深地感动。我觉得她太爱你和这个家了。可是我没有想到你会这么做。哥,嫂子是天底下最好的女人,要知道,在我的心里,你和她就是我的哥哥和嫂子,是我的亲人……

你永远的妹妹小印

看罢这封信,大军的心里一颤,眼睛湿润了。直到此时,他才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他一定要想方设法求得妻子的原谅,他擦干了眼角的泪水,拨通了妻子的手机。

一、家住城东小区五幢楼二单元302的刘大伯近些日子经常觉得有个人在暗处盯着他,可当他停下脚步仔细寻找的时候,这个人又不见了踪影。当他将这件事讲给病卧在床的老伴时,老伴说他年纪大了,看花了眼。可刘大伯依然坚信自己的感觉是对的。

刘大伯六十多岁,白天,推着倒骑驴走街窜巷收捡废品,晚上,望着儿子大宝的相片,和老伴唉声叹气。刘大伯四十得子,将大宝视若明珠。大宝九岁那年偷了对门王大叔家的手表,刘大伯一怒之下,打了儿子一耳光。这一打不要紧,大宝竟离家出走了。在城里找了个遍,也没见到大宝的影子。后来,刘大伯干脆请假去了周边的县市寻找。皇天不负爹娘心。在邻市的一个河边市场,刘大伯终于发现了大宝那弱小的身影。才几个月的工夫,大宝变得沉默寡语,人也瘦得走了样。

后来,大宝因为打架斗殴被判了刑。连着急再上火,刘大妈得了脑出血瘫痪在床了。为了贴补家用,刘大伯只好收捡些废品和老伴艰难度日。

这天,刘大伯又推着倒骑驴收捡废品去了,因为天热,再加上收的废品多,刘大伯有些吃不消,就晕倒在地上了。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医护人员告诉他,是一个小伙子开车将他送到医院的,小伙子扔下医药费后就走了。刘大伯非常感激那个小伙子,可茫茫人海,上哪儿找去?只好把这个好心人记在心里。

出院后,刘大伯又回到了晕倒的地方,倒骑驴不见了。这个倒骑驴可是他收捡废品最便捷的运输工具啊!刘大伯回到家,他惊喜地发现,倒骑驴和他收捡的那些废品,竟然就放在他们家的楼下。邻居们告诉他,是一个小伙子将这辆倒骑驴放在楼下的。那个小伙子还和他聊了一会儿家常呢!刘大伯想,这个小伙子会不会是救他上医院的那个小伙子?

最近一些日子,刘大伯的脑海里反复浮现出在暗地里盯着他的那个人。刘大伯进了屋,跟老伴说起今天的事情,老伴说,这天底下,还是好心人多啊!

刘大伯刚刚跟老伴说起今天的经历,社区里的古主任来了。古主任说,刘大妈的病能治了。她告诉老两口,上边下来新政策,市里的医保部门下发文件,要专门为社区里的一些重病缠身的低保户免费住院治疗。她将刘大妈报上名了,没想到上边很快就批下来了。在医院里住了一些日子,刘大妈果然康复如初。

这天是刘大妈出院,上车时,刘大伯看到医院门口内的玻璃窗下,有个人一直在看他们。当刘大伯将这件事告诉刘大妈时,那人转身上楼了。

刘大妈说:“一定是你年纪大了看花了眼,人家和你非亲非故,干吗盯着你看?”刘大妈这么一说,刘大伯不吭声了,可他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