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4257200000029

第29章 冷静思考,你到底在抱怨什么(1)

卡耐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黑幼龙说过:“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不抱怨是人生的最佳态度。优秀的人很少抱怨;抱怨是失败者的标签,平庸者与愚者的陋习。人生要面对的是非成败实在太多,如果对所得所失不能泰然处之,就会影响前进的方向。“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人生总有诸多不如意,战胜失意才能得意。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次心理试验,他让自己的学生列出所有恋爱关系中令人抱怨的事情。结果列出的抱怨数目惊人,涉及的范围从严肃认真的(拒绝沟通、缺乏信任感、接受不合理的内疚)到稀松平常的(借太多东西、不更换卷筒卫生纸、看电影时肆意聊天),再到有点惹人厌恶的(以难闻的体臭和挖鼻孔为甚)。

抱怨人人有,你也不例外,在生活和工作中,你的抱怨是什么?

工作琐碎无聊

如果你去问今天的学生(从高中生直到博士),工作好不好找,相当一部分人会说不好找;如果你去问今天的企业经理们,人才是不是很难得,同样也会有相当的一部分人会说找个合适人才真的很难。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信息不对称”所能解释的。

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心高气傲,心浮气躁,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许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过于琐碎无聊:“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顶”“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我简直要疯了”“工作做完就行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等等。

也许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听电话、处理文件、参加会议之类的小事。你是否对此心生抱怨,是否因此敷衍应付?

有一位女孩大学毕业后,去应聘秘书的工作,被录取了,由于公司里暂时没有秘书的缺,经理就暂时安排她做泡茶的工作,领秘书的薪水。

刚开始,她很乐意,认为泡茶的工作简单,又可以领秘书的薪水,于是很安心地为公司同事泡了一段时间的茶。3个月过去了,女孩依然做着泡茶的工作,她开始沉不住气了:“我好歹也是个大学生,却天天来做泡茶这样乏味的小事。”心里怀有怨气的她这样一想,泡茶就不像从前那样愉快,泡出来的茶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她将泡好的茶端给经理喝,经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来,大吼道:“这茶怎么泡的,难喝得要命。亏你还是大学生呢!连茶都泡不好。”女孩听了,肺都要气炸了,几乎要哭着喊出来:“谁要在这个鬼地方继续泡茶呢!”她当即决定,下午就炒老板的鱿鱼。

正在这个时候,公司有位重要客户来访,经理叫她泡茶招待客人。女孩只好收敛起不满与委屈,心里想:“这可能是我在公司泡的最后一壶茶了,不如好好地泡,不要让客人觉得大学生连茶也泡不好。”

她专心地将茶泡好,用灿烂的微笑将杯子递给客户,客户喝下一口就说:“呀,好久没喝过这么好的茶了。能把茶泡得这么好的人,任何工作都是可以胜任的。”经理也喝了一口,称赞道:“这壶茶真的特别好喝!”

不久,公司做成一笔大买卖,女孩调任秘书的工作。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总是不屑于小事,总是太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是盲目地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可是你知道吗?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就很不简单了。不要以为美国总统比村民组长好当,有其职就有其责,有其责就有其忧。如果力有所不及,才有所不逮,必然导致混乱,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哪怕这件事是让你泡茶。

北京中关村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曾感叹道:“每次招聘员工,总碰到这样的情形——硕士生与本科生相比,我们也认为硕士生的素质一般比后者高。可是,有的硕士生自诩为天之骄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强调待遇。别说挑大梁,真正找件具体工作让他独立完成,却拖泥带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却不小,还瞧不起别人。大事做不来,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觉得委屈,埋怨你埋没了他这个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干。我们招人是来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硕士生的牌子干嘛?所以有时候,硕士生、本科生相比之下,本科生反而更实际,更有用。”

现在,社会上有的企业急需人才,而有的高学历学生却被拒之于门外,不受欢迎,不被接纳,对此现象,人事部经理的一番感叹还是有所启迪的。

当你对工作感到厌倦而抱怨时,当你对公司的制度产生质疑时,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现实,正视自己的工作。你在工作时,眼睛不妨向高处望,但手却要从低处做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发牢骚、抱怨等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要做,就全心全意地去做;要是不想做,就早日另谋高就。如果你只是个小技术员,你可以花上几年的时间,把你手中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样胜任愉快的工作,不比一天到晚混时间、发牢骚好得多吗?

在有些时候,抱怨的确能赢得一些善良人的宽慰之词,使你的内心压力暂时得到缓解。同时,口头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但是,持续的抱怨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抱怨的人是无法想象未来的。抱怨只会使你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只好被迫离开。

如果你正在因为工作琐碎无聊而抱怨不休,建议你:

重视工作中的小事。世事皆无小事,事事都是工作,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事,无论多小,或者多么微不足道,都值得重视。

工作之中无小事。密切关注自己的工作流程,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改良和补救工作结果的小细节。

小事不是小人物的事。差距往往从细节开始,造成不同结果的,通常是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碰到郁闷的主管

乔安在目前的公司工作了3年,但他越来越觉得他的主管领导无论在工作能力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特窝囊,很多同事也说主管不如乔安,这样乔安就更感到压抑。记得刚工作那会儿,他对主管怎么看都不顺眼,公司的进账出账、财务报表等,每一样都离不开他。

每次听到主管提出的有关财务方面的愚蠢问题,乔安总在心里哀怨:如果我是主管,我们这个部门对公司的贡献会更大。他把自己的心事跟朋友谈起的时候,朋友们也说曾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有的主管领导能指方向但不会干实事,乱讲一通,出了问题,反过来责怪下属糟蹋了他的创意;有的自己没主意,让员工来出谋划策,再一把抢过来占为己有;还有些主管固守老一套,员工都想创新,就他百般阻挠,等等。面对这样的难题,真不知如何解决。

对主管,切不可感情用事,一定要理智地分析和看待他。当心里产生抱怨的情绪时,先问问自己:对主管的反感,是不是带有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主管身上真的是找不到一丝优点吗?

学会客观看待所遇到的问题,是职场生存的基本功之一。

公司就是公司,既然老板把公司创立起来,当然是把盈利放在首位的。所以,老板不会安排一个无用的人在任何一个部门。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这个主管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退一万步说,即使主管不称职,作为一个人,也依然会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个失败的主管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反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管。当我们升为主管后,我们可以以他为鉴,我们就会知道该怎样做才可以让人心服口服。一个称职的主管,要靠心、靠头脑去领导,而不是在表面上的指手画脚。

当主管下达命令时,我们的心里一定要清楚,我们真正服从的不是主管,而是我们的职业和我们所热爱的行业。主管不过是我们工作的指南针而已。在心里不要产生和主管对立的情绪,毕竟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人,总要学会适应,总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时,尽管我们讨厌某些人,但我们依然要同他们交往。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神秘力量吸引我们,而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必须忽略的。

再者,我们的抱怨并不能使主管对我们的态度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抱怨除了让自己的内心不舒服外,并没有任何好处。

对主管产生抱怨和抵触情绪,会让我们在工作时不支持和配合他,一心想让主管的工作出错,让主管出丑。在我们不断给他的工作制造麻烦的同时,我们的工作还能顺利吗?我们的工作还能有所起色吗?报复的同时是否也给自己带来了伤害?

如果在工作中我们时刻满腹怨气,不时地郁闷,又有多少心思可以用到工作上?工作了也多半是应付差事,不要说全身心投入,恐怕连认真都难以做到。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创造价值,那么我们的自身价值又从何而来呢?没有了工作价值,想在职场立足真的就很难了。

不管这件事情的对错与否,都不能把产生矛盾的原因直接归于主管。如果把所有的错都放在别人身上,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就永远无法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当别人用过分的方式对待我们,我们再以这种方式对待别人,如果我们认为别人做错了,那么自己是不是也做错了呢?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不管在什么地方,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人,他们虽然让我们不喜欢,但他们却是客观存在着。我们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事实,就要改变我们的心态。在公司里,最重要的工作态度不是抱怨,而是敬业。不管我们对主管的看法如何,首先都要有敬业的态度。这不仅是对公司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如果你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主管没有理由不尊重你。

主管虽然是给我们下达命令的人,但我们绝不是为了主管工作,而是为了公司而工作,为行业工作,为我们的未来工作。明白了我们的工作目的与性质,我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不会按情绪的安排进行,而是按照我们的需要和目的进行。

我们勤奋地工作,努力付出,就是为了在公司提升自己的身价。我们的身价,会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体现。将来当我们跨出公司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行业的顶尖高手,成为别人争抢的对象,而不是在行业里成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

我们可以年轻,但我们不能幼稚。从别人的身上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和错路,永远是最聪明的选择。对主管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抱着学习的态度永远要比抱怨重要得多。

个人怀才不遇

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普遍的行为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别人,有时也会露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刻薄地批评一顿。

这种人有的真的是怀才不遇,因为客观环境无法配合,“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难道有才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是千里马无缘见伯乐,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真正有才的人常常是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的,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自然而然就会想办法给你点颜色看。至于上司,因为你的才干威胁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适度收敛,又怕别人不知你才干似的乱批评,那么你的上司肯定会压制你,不让你出头,于是你就变成“怀才不遇”了。

另外一种“怀才不遇”的人根本就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所以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平庸、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这样的人让人感觉到厌烦。

不管有才或无才,凡是有“怀才不遇”感觉的人都是人见人怕,因为你只要一听他谈话,他就会骂人,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他多有本事,多有能耐,遇到这种情况,你也只好点头称是,绝不要跟这种人唱反调。

“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里,无法参与到其他人群里面。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不好的评价一旦传播开来,除非遇到爱惜人才、明白事理的上司大力提拔,否则将无出头之日。

不管你才能如何,都有可能会碰上无法施展的时候。但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别人越把你看得很轻。因此,你首先要做的是:

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如果觉得自己评估自己不是很客观,可以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还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间没有恰当的机会还是大环境的限制?有没有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考虑改变一下现有的环境,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疏通、化解。如果你骨头硬,不肯服软,那当然要另当别论了。

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用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要求上司给你机会去试试看,说不定就此能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而要以你的才干积极地去协助其他同事出色地做好工作。但你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了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继续强化你的才干,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总之,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只要你卧薪尝胆,迟早会见到曙光的。

没有机会青睐

经常听到一些员工埋怨自己的时运不济,命运不公。评价别人的成功,也总是一味强调人家“运气好”。实际上,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职场打拼,不错过每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才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

然而,相当一部分员工只能靠不断成功的刺激来维持自信心,受不得一点挫折,受了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怨天尤人。爱默生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老子也曾经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困难也是一种难得的机会,所谓时势造英雄,敢于负责的人会在困难中找机会,推卸责任的人是在机会来临时还害怕困难,给自己搜寻种种他们无法利用这机会的理由。

现实中,每一个职场中人都有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但人生的第一步是必须学会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真实实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