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4257200000037

第37章 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改变(1)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抱怨成了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但是当我们作出改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由地生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抱怨不如改变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遭。

有这样一个故事: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去散步,他的朋友瞥见路边有一片污渍,显然是狗留下来的尿迹,就顺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了,没想到列宾对他说:“几天来我总是到这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在生活中,当我们一直埋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时,想想那片狗留下的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或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抱怨,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晚了,抱怨的人会想“唉!又要扣工资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是不是我太累了,是该找个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了”;路上走路,与别人撞了一下,抱怨的人会想“没长眼睛啊”,不抱怨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最多会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到了公司,有个同事对面走过连个招呼也没打,抱怨的人会想“对我有意见?我还懒得理你呢”,不抱怨的人可能想都没想,最多会想“他也是想着做事,没留神”;工作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任务,自认为无可挑剔,哪知交上去了才发现还有个小错误,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事先没想到啊,真是白辛苦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我这么小心还是有疏漏,下次要吸取教训,要更加小心了”;喝口水呛着了,抱怨的人会想“怎么这么倒霉,喝水都要找我麻烦”,不抱怨的人会想“现在有点急躁了,沉稳一点”;吃饭咬到沙子,抱怨的人会想“谁洗的米,沙子都不去掉”,不抱怨的人会想“有沙子是正常的,怪我不小心没看到”;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下,晚上要开会,抱怨的人会想“又开会,怎么不在工作时间开啊?我女朋友的约会怎么办”,不抱怨的人会想“原来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生活会这么累啊”,不抱怨的会想“又过一天了,今天还真有不少收获,现在马上好好休息,明天还要好好工作”……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抱怨成了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地生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不要害怕改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上司的欣赏,得到同事的尊重;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重视。是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是有分量的,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分量。但是很多时候,这个分量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为自己争取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很自卑,觉得自己的想法肯定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他就没有勇气向别人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别人就会把他当成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也不会有人再去询问他的看法与观点。如果一个人很自信,或者说很看重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能够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会让周围的人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会越来越重视他的看法。

所以,自己的分量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一个不懂爱自己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往往只有自信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

有一个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有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龙王说:“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说完,问青蛙:“你呢?你的住处如何?”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汩汩,白石映天。”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出一个问题:“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继而打雷闪电,让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地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龙王的龙宫自然是令人羡慕的,豪华气派,青蛙自然不会有这样的环境,但是青蛙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的环境就是不好的,就一味地去羡慕龙王,相反,它表现了自己的自信,让龙王看来它生活地同样快乐,居住的同样舒服。这就是劝解人们,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无论你贫穷或是富有,都不应该看不起自己或者看不起别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顾影自怜,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总是一副自卑的样子,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记住鲁迅的那句话吧——“不要把自己看成别人的阿斗,也不要把别人看成自己的阿斗!”

自卑的人往往很爱慕虚荣,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所以总是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看起来高贵,看起来上档次,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让自己陷入困难的境地。

还记得《项链》中的马格丽特吗?那是怎样虚荣的一个女人啊!为了去参加一个舞会,向朋友借来了一条所谓的钻石项链,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不被人看不起,的确,那天晚上她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一夜的狂欢之后发现自己把那条“昂贵”的项链丢了,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她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来偿债,当终于还清了债务的时候,她却得知自己最初借到的项链是假的,根本不值多少钱。这样的结局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

她根本不懂得人的高贵和分量岂是一条项链带来的?能不能让自己有分量更关键的是自己的态度,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富裕的生活的确让人羡慕,因为可以做到很多穷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不富裕的生活就没有乐趣可言了吗?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没有必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去刻意做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只要自己自立、自强,生活得坦荡,即使是贫穷一些也不会有人看不起你。只要你自己能够看得起自己,只要你愿意为了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去拼搏,这就足够了。

一个人只有看重自己的分量,别人才会同样看得起你,所以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地位高低、条件好坏、都应该有充分的自信,而不应该自感低人一等,这种平等观念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

态度决定命运

有人问3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1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2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

第3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他们3位的命运,前两位继续在砌着他们砖,因为他们没有远见,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不会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但那位认为自己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的工人,一定不会永远是个砌砖的工人,也许他已经变成了承包商,甚至变成了很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说不定他还会继续向上发展。因为他善于思考,他当时对于工作的热情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他想更上一层楼。

你可能很不喜欢你眼下的工作,你从工作中得不到丝毫的乐趣,但这并不是老板或单位领导的错。老板没有逼着你来他的公司上班,领导也没有强迫你在他的手下工作。当初,是你主动应聘到了这家公司;或者,是你托了关系好不容易才挤进了这家单位。你的历史,是你自己写成的。

老板待你很刻薄,领导压根儿就没把你当人才看,那么,你就炒他们的鱿鱼好啦。如果你不想炒他们的鱿鱼,就说明他们可能还没你说得那么可怕,那么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决定他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你的手中。一个天性乐观、对人生充满热忱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洗马桶、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厚的兴趣。对所干的事充满热忱的人,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最优秀的洗马桶人。

有时候我们应该站在老板或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你挣人家的钱,拿人家的薪水就得给人家一个交代。这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也是良心与道德的问题。如果你的员工偷懒懈怠,你有何感想?再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做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把眼下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应该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你也许认为自己志向远大,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不适合做这些具体、琐碎的小事,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连这些琐碎、具体的事情都做不好,你又怎么可能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呢?

假如你对你所做的事是出于被动而非主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样;假使你对你所做的事感觉到厌恶,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不能成为一种喜爱,而只觉得其为一种苦役,那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不会有很大作为。

一位中年人走进一家袜子店,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询问到:“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中年人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中年人一愣,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的需求仅仅是一双短袜,而走进这家商店纯粹就是一种偶然。

少年从货架上抱下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展现在中年人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买一双。”中年人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庄严而神圣的狂喜,像是在向中年人宣讲他所信奉的宗教的玄理。中年人立刻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兴趣,把买袜子的事情抛于脑后。他略犹豫了一下,然后对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份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了一个新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心和激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会成为著名的短袜大王。”

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应当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投入其中。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再卑微的工作也会变成最出色的工作,就像希尔顿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卑微的职业,只有卑微的人。”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如果你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而如果在拟定合同时你想的是一个几百万的订单,搜集资料、撰写标书时你想到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百无聊赖、枯燥无味吗?

工作满意的秘密之一就是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一旦心情愉快起来,就会全身心投入,本来你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就会变得妙趣横生。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假使你决意做每一件事,都能竭尽全力,你对工作就不会产生厌恶或痛苦的感觉。一切全视你的精神和你的态度,充沛的精神可以使最卑微的工作变得妙趣横生,颓废的精神可以使人对于最高尚的事务产生厌恶的感觉。

通用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这样说:“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考虑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觉得他很重要,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对下一项工作也可能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就像你的仪表一样,你的工作态度,也会对你的领导、同事、部属以及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表现出你的内心世界,你的价值取向。

这也就是说,你认为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变成怎样的人。因为你的思想不知不觉会使你变成你所想的那样,你对工作没有热情,表现得很消极,那你就不可能在工作上取得任何成就。如果你认为你很虚弱,你的条件不足,会失败等,这些想法会注定让你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

反过来,你如果认为自己很重要,有足够的条件,是一流的人才,自己的工作也确实很重要,那么你很快就会迈上成功之路。

不要被昨天的事情牵绊

时间是往前走的,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了辉煌的昨天就忘记了明天的跋涉,已经取得的成就或者已经遭受的损失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要学会忘记过去,让自己重新开始,整装出发,抓住今天才是最关键的。

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德·杜拉克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管理者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一条原则是不让‘昨天’影响‘今天’,将不再具有生产性的‘昨天’甩掉。”

过去的始终是过去的,没有必要沉溺其中,无论过去你怎么优秀,如果不能继续努力,最终还是只能平庸过完一生;无论过去你怎么不顺利,只要你愿意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今天总会比昨天进一步,相信明天的你将比今天更加优秀。

综观芸芸众生,有谁能一生都活得春风得意,一帆风顺,无波无澜?没有。成人世界的背后总有残缺,命运就如一叶颠簸于海上的小舟,时刻会遭受波涛无情的袭击。“万事如意”只不过是美好的祝福而已,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它显得总是如此苍白无力。因此,我们应学会忘记,忘记过去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带给我们的阴影。只要退一步想一想,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太阳也有黑子,给我们以阴柔之美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我们就能渐渐地忘记昨天生活给我们带来的阴影,坦然地面对今天的太阳,微笑地迎接明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