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千色千寻
4274900000046

第46章

唐玄宗的骄傲,再也无法恢复原状了!

公元756年,春节。

今年春节,老天早早就进入状态了。那雪,片状的、颗粒状的、大大小小的一直都没有停过。

整座皇宫都被一层洁白盖着,像是童话故事中雪之女王宫殿。由于前方的战事没有明朗化,宫娥太监们走起路来全部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引起哪个要命祖宗的注意,一条小命就莫名奇妙的葬送了。

最近,皇帝脾气不好,然后高力士脾气就不好,然后下面管事的各宫太监脾气也不好。这些效应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将整座皇宫席卷而去。

尽管如此,春节,毕竟还是喜庆的节日。立春那天一早高力士就把各宫的太监们集合在一起,把今年春节该准备的活计都交待了一遍。于是,宫里一片白雪覆盖下,各宫都挂上了红色的丝绸宫灯,回廊的廊柱上也缠上了喜庆的纱幔。礼部早已开始查验今年祭祀庆典时用的礼器。织女们忙着为皇亲国戚们织就昂贵崭新的新服。御厨早就开始着手准备春节所需的大量的椒柏酒、屠苏酒、桃汤,还有五辛盘、胶牙饧什么的。除了这些每宫都需要的饮食,御厨们还挖空了心思为受宠的各宫娘娘们准备着他们爱吃的食物。这其中,最重要的两处就是贵妃娘娘寝宫和佑仪宫了。

尤其是佑仪宫!

要说这佑仪宫的主子,皇上对她也真是奇怪的紧。宠爱她吧,却从来没有让她侍过寝。不宠爱她吗?切,谁都不会信的。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佑仪宫的书房就成了大臣们天天往来的地方。皇上除了早朝,批改奏折会见大臣的事情全都挪到了佑仪宫。听说那个星月夫人啊,每天都会在皇帝身边,要不然就练字,要不然就画画。她很少说话,可是一旦说了,皇帝一准儿听她的。

这可是很不得了的!现在就连她宫里的边令城在皇上眼前都变成大红人了!地位直逼高力士。一时间,谁也不敢小看了这个冷漠女子。

听闻这星月夫人爱吃烤白薯,御厨们精心烘烤了上等的白薯巴巴的给送了过去。结果,佑仪宫全部退回来了,说是主子只喜欢吃宫外的。把那些御厨们羞的呀,当时就有一个气的告假三天。

佑仪宫。

书房里,紫金蟾蜍香炉的嘴里,不停的冒着袅袅的烟雾。软榻旁边置着一个铜制火盆,炭火烧得红通通的,直映的软榻上的人儿脸上浅红一片。

玄宗正在看奏折,看着看着,心烦得要命。一抬头,就见千寻低着头练字,尖翘的下巴轻抵着他前些日子赐的御笔末端,硬生生的压出一道红印来。皇帝心里某一处一下子就软了,什么战事军情的全部抛到一边。蹭到铺了一层白狐皮的软榻上,伸出手,抚摸着那浅浅的红印。

“陛下怎么不看奏折了?”千寻抬起眼睑,浓密的睫毛眨呀眨的,笑着问:“烦的很吗?”

“是啊!一群没主意的蠢货,什么屁大点的事情都要朕来拿主意,不知道他们是用来干什么吃的!”玄宗抚了好半天,终于把那道印子抚没了。收回手乐呵呵的望着千寻笑。

“前方的战事怎么样了?”玄宗笑吟吟的脸忽然间变了颜色,拿起一块烤白薯放进嘴里,却是如同嚼蜡。

高仙芝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立刻扭转局面,他此刻与封常清一起守在潼关,丝毫没有主动出击的迹象。玄宗这边已经派出了三道出兵御令,奈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两个家伙就是缩在潼关天险,不肯主动出击。实在是令唐玄宗的骄傲无处可放。

“这两个混蛋!看来真是不中用了,竟然给我躲在潼关不肯出兵。真是气死朕了!”

“陛下!千寻听朝堂上大臣们都建议派监军前去监督前方战事,确保政令畅通。我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倒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

“是个办法,但是朕实在是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玄宗望着千寻戴着的鱼牙梳子,愣神说道。

“陛下,千寻觉得这个人一定要对陛下绝对忠心,还要有一定的斡旋能力呢!”千寻转着眼珠子说道:“而且,最好还是曾经在两位将军身边做过监军,这样,对他们的脾气性情也会有些了解,知道在哪里使劲儿才对啊。”

“做过监军?”唐玄宗努力在脑海中思索着,眼角的余光忽然间扫到了立在珠帘外的边令城。心念一转,唤道:“边令城。”

“奴才在。”边令城弯着腰,低眉顺目走了进来,就站在高力士身边恭恭敬敬的跪下了。

“朕记得八年前(公元747年)的小勃律之战你曾经跟高仙芝将军一起出征对吧?”

“回陛下,是奴才做的监军。”

“呵呵,这些年也没怎么见你在眼前当过差,倒是把这些都忘了。”玄宗若有所思,对高力士说道:“把丞相叫来。”

“是!”高力士闻言退了出去,眼望着边令城平静无波的表情,眉头皱了几皱。

第二天早朝,唐玄宗宣布了最新的监军人选。

满朝的文武们无不惊讶莫名。但是对于曾经胜任小勃律一战监军的边令城,谁也没有更好的理由驳斥。只能眼睁睁的望着这个几乎在宫廷低沉已久的宦官在朝堂上漂亮的翻身,重新站到了政治舞台上。

夜晚。佑仪宫。

“夫人,奴才明儿个一早就要走了,夫人还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千寻望着已换上一身威武朝服的边令城,歪着头说道:“公公想要的千寻已经帮你达成了,那么千寻想要的呢?”

“夫人,”边令城左右看看,小心翼翼的凑在千寻的耳边说道:“那药只要停服半年以上,即可恢复。但是奴才现在还没有能力让夫人停药。不过安庆宗大人的事情还是有余地的,请夫人放心。”随后站定,大声说道:“奴才这就走了,夫人要多保重。等着奴才再回来伺候您!”

说完,转过身子离开了。他脚上穿了质地精良的红色鹿皮靴,踩在雪地里‘嚓嚓’作响,一溜清晰的脚印不由分说的印在了皇宫大内。

日子就像香炉里冒出的青烟,不知不觉就飘走了。今儿个,是除夕。

大明宫麟德殿很久都没有热闹过了。

今天早早的,李龟年就带着一众宫廷乐师来到麟德殿,一遍遍的演习晚上要奏的乐曲。那是贯休写的一首《寿春节进》,李龟年瞧着圣上最近不怎么畅快,就翻到了这首诗用心的谱了曲,想着能够博皇帝一笑就好。

玄宗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红衣,在贵妃娘娘的陪伴下笑着走了进来。公主、王子、妃嫔们见状纷纷放下心来,按照品阶依次对着皇帝说着好听话。

今天是一场喜庆的家宴,玄宗站在高处,手上端着椒柏酒,笑着说道:“最近因为朝堂上乱七八糟的事情,咱们一家人很久都没有聚过了。今天,朕很高兴,众爱妃和孩子们放下一切拘礼,尽情的欢笑吧。来,我们共同举杯饮下椒柏酒,保佑我皇室身体健康,百病皆除。”

“谢陛下。”“谢父王。”众人相视而笑,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接下来,就是吃五辛盘了。所谓五辛盘,就是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等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意在散发五脏之气。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

千寻吃惊的望着一众皇族贵胄眼都不眨一下吃掉五辛盘中的食物,皱着眉将盘子推得老远。

“怎么了,千寻丫头?这可都是好东西啊!”玄宗看到千寻皱眉,了然笑道。

“千寻还是不吃了,这些都是千寻最怕的东西。”她一脸的嫌恶,捂着鼻子,试图让大殿之上弥漫的辛气不要窜入鼻中。

玄宗愣住了,那个永远高贵完美的女人与千寻叠在了一起,正在对他皱眉瞪眼睛:“隆基,你吃吧!你吃了这难闻的东西,姑母以后再也不跟你说话了!”

“姑母,隆基不吃就是了。”……

“不想吃,那就不要吃了。”玄宗怔忡说道。

真的可以吗?一听这话,立刻就有几个嫔妃推开了眼前的五辛盘,端起桃汤喝了起来,想要压住那股辛气。

“千寻丫头,过来,坐到朕身边。”玄宗皇帝拍拍自己的龙椅,身子向一边挪了挪。

千寻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坐了上去,挨着玄宗的一侧身子感觉到一股紧绷的热情。

下面坐着的妃子们仿佛早已经习惯了,她们倒是望了望就坐在皇帝不远处的杨贵妃,眼神中一派的心满意足。终于啊,你也会尝到这样的滋味!

来到这个奇异的时空已经半年多了,千寻身上的松节油味道已经消散了许多,与宫中常用的苏合香混在一起,弥漫着一种说不上来的独有味道。

玄宗长满皱纹的手缓缓朝她卷发上抚去,内心中,挣扎起来。

朕是皇帝!朕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难道,朕不能拥有这个女人吗?

是啊?唐玄宗有什么好怕的?儿媳妇都被他占为己有了,更何况是一个并未婚嫁的女人!自己有必要为了已经远嫁回纥的妹妹和她心爱的儿子委屈自己吗?就任凭这样一个总令自己内心平静、幸福的女子从手中溜走?

心念至此,流连在卷发丛中的手指便已经滑落到那纤细的腰间,紧攥着。

千寻双目紧紧地瞠着,竭尽全力才没有让自己的表情流露出更多的情绪。因为,高力士就像是一只鹰隼,总是牢牢的盯着她的每一个表情。尤其是在边令城被任命为监军之后,那汤药,几乎都是高力士亲自端来的。并且每次用药后都不曾离开,硬是东拉西扯的跟千寻说半天话才会走。

怎么办?千寻垂下眼帘,故作娇羞状。心里却是惊恐一片:他终于要打破现在这种平衡了吗?

杨贵妃担心的望了望玄宗横在千寻腰际的手臂,眼底一片清明。

“陛下。”李龟年站了出来,恭敬说道:“龟年不才,最近新作了首乐曲,想要给陛下助助兴!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心意已决,玄宗皇帝心情大为舒畅,笑着说:“好啊!让朕听听李龟年的新作!”

乐队开始演奏,恢宏的编钟箜篌展开音响,那首《寿春节进》在华丽中展开。一众衣饰繁复的舞者包围下,歌者扬声唱着: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振摇三蜀地,耸发万年枝。

玄宗皇帝佳人在怀。子孙满堂,听着这首极为顺耳的新曲,满脸的自在满足。此刻,什么安禄山,什么战乱,统统从脑子里面消失殆尽。他,还是煌煌大唐的帝王。他,还身强力壮。他,还有能力去征服一个女人。想到此,当真是得意的笑开了怀。

杨国忠弯着腰,悄无声息的走进麟德殿,他眼瞅着皇帝笑的眉眼绽放,像是晃了晃头,转身向要出去。

“咦,宰相大人也来了?哈哈哈哈,怎么,自己家的除夕不热闹,要来朕这里沾沾喜气吗?来人,赐坐!”

那杨国忠没想到会被玄宗皇帝看到,一时窘迫,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呆立在那里竟像是丢了魂。

“怎么?让你做你就坐啊!堂堂的宰相大人,朕的国舅爷,这会子扭捏什么!”

“陛下。”杨贵妃轻轻唤了一声,转而望着自己的哥哥说道:“我哥哥这副样子,怕是有什么非说不可难言之隐吧?”

到底还是她了解自己的哥哥,杨国忠抬起头飞快的望了一眼杨贵妃,紧接着又低下头去。

“是吗?杨国忠,你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何事?难道是前方有什么消息了?”玄宗拦着千寻的手渐渐放下,言语中竟然有些恐惧:“究竟何事,快讲!”

“是,是。”杨国忠猛地跪在地上,低头说道:“陛下,臣实在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打搅到您,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快说啊!”玄宗皇帝大怒。

“陛下,前方传来消息,说,说是,那个安禄山,在洛阳,称,称帝了!”

“什么!”玄宗一下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手中的桃汤碗掉在了地上,一直滚到了高台下的歌者面前。滴溜溜转了半天才停了下来。

“还,还有。”杨国忠几乎都要窒息了,却不得不说道:“回禀陛下,史思明叛乱了,三天前,他攻陷了常山,颜杲卿被俘!”

这次,玄宗没有了站起身的力气,他瘫软下去,跌倒在了千寻的怀中。

“陛下!”

“皇上!”

“父王!”

大殿之上,一时间乱作一团,人们各自戚戚然望着不可一世的唐玄宗,望着那个躺在千寻怀中的红色身影。未来,开始变得没有那么阳光。或许,好日子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公元756年一月,安禄山在洛阳登基,自称大燕皇帝。

唐玄宗的骄傲,再也无法恢复原状了!从此,大唐变成了一块香喷喷,肥腻腻的肉团,谁都想趁此乱世分走一块。

安禄山或许不知道,他的称帝,挽救了一个差点就被大灰狼吞掉的小红帽。

世间的一切,就是这么奇怪!就是这么冥冥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