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4278200000040

第40章 新生儿护理与保健篇(2)

新生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而且易于脱落,故防御外力的能力较差,只要受到轻微的外力就会损伤。对损伤的皮肤若护理不当,就会引起感染甚至使婴儿死亡。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

新生儿的皮肤,血管多,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渗透能力,容易吸收药物,因此不要随便给新生儿使用药膏,必须使用时,应使用无刺激性的药物;洗澡时,应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不要用药皂。

合理保湿

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因而保温非常重要。冬天保温不好,新生儿就容易得硬肿症,这种病儿的死亡率较高,夏天,老保温过度或室内温度过高,如果孩子再饮水不足,就容易得脱水热。

常洗澡

新生儿的皮脂腺分泌能力比较旺盛,皮脂易溢出,因此要经常给新生儿洗澡,洗头。如不经常洗头,就容易在头E形成“乳痂”。若有了痂,一定不要—块块地连头发一起往下揭,以免损伤头皮,造成感染,这时可以用棉球醮含有2%水杨酸花生油(或熟的食用油)每日擦数次,数日后大部分可除去。

新生儿有时在颜面部、躯干出现小水疱的疹子,这是由于新生儿的汗腺分泌功能亢进,分泌堆积而成的,多见于夏季,只要经常给新生儿洗澡,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不需治疗就会自然好转。

新生儿不宜用的药物有哪些

下列药物新生儿不宜使用:

(1)氯霉素可抑制骨骼,并发灰白色综合症。

(2)卡拉霉素、庆大霉素疗程不过5天,使用期间,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听力,以免听神经肾功能受损。

(3)四环素类药易沉积于骨组织,阻碍骨骼发育,可使牙齿变黄。

(4)维生素K3和维生素K3、磺胺类药物、新霉素等,易引起新生儿黄疸。

(5)链霉素对听神经及肾脏均有损害。

新生儿期的生理发育

新生婴儿有着特殊的生理现象,要很好地哺育婴儿,必须了解新生儿期间的生理发育特点,才能随之进行哺育,使新生儿健康地成长。

出生第1天的婴儿

一般情况,刚出生婴儿体重在2.5~4千克之间,身长46~52厘米,头围34厘米左右,胸围要比头围小1~2厘米。

婴儿出生体重若在2.5千克以上,则为正常新生儿;体重不足2.5千克,称为“未成熟儿”,对“未成熟儿”必须采取特殊护理措施。

健康婴儿的鲜明标志是皮肤鲜嫩呈粉红色,出现大声啼哭。刚出生婴儿有时啼哭,但常常处于酣睡状态。头部比例相对较大,一般呈椭圆形,像肿起一个包(产瘤)。这是由于胎儿的头部在产道受压引起的。头胎婴儿或年龄大的产妇生的婴儿,其椭圆形更为明显,日后可以自然地长好。所以要特意去注意枕头和囟门。囟门呈菱形,大小约22厘米,较软,有跳动感,要防止被尖硬的东西碰撞。

脸部好像有些浮肿,这属正常现象,特别是眼睑发肿的较多,且有眼自然增高。

胸廓呈桶状,呼吸浅快,有时不规则,每分钟约40~50次,观察呼吸应看腹部的起伏。

脐带在离肚脐1~2厘米处被结扎,如果拿掉纱布,会看见脐带变黑且气味难闻。

男孩的阴囊稍胂,睾丸下降,浮肿会自然消退。女孩的小阴唇比大阴唇要大,好像有突出来,也会自然长好。

婴儿的姿势和胎儿期大致相同。头先出生的婴儿,头部前屈,下巴与前胸相挨,后背呈圆形,握着拳头向内,腰和膝都是弯曲着,脚也向着内里弯曲,能看到脚掌。

新生儿的骶骨部、臀部常常可见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随年龄增长,色素斑将逐渐消退。

婴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排出第一次大便和小便,粪便呈暗绿色或黑色粘稠块(叫胎便)。也有的健康婴儿是在48小时后才排尿的。有时尿布上会留有砖红色沉淀物,这是尿酸盐的结晶,不必担心。

刚刚分娩的婴儿显得热气腾腾,出生后体温逐渐下降,比在母体时降1~2℃,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暖。生后8小时体温应保持在36.8~37.2℃左右,呼吸每分钟34~35次,脉搏120~130次。

这时,即使很热,婴儿也不出汗,也不流口水,因为内分泌腺还不发达,眼睛看不见东西,耳朵能听到声音。

出生第一天的婴儿24小时内沉睡少动,偶有啼哭,感觉不是非常灵敏,还不如在母腹那么活跃。

出生第1周的婴儿

出生第1周的婴儿正是处于朦朦胧胧的时期,吃饱就睡,能睁开眼睛,但几乎什么也看不见,较大的响能引起惊跳。出现一系列的反应,正是婴儿变成“人”的鲜明特点。

1.出现黄疸

多半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及巩膜(眼白)发黄的现象,但孩子吃奶和大小便均正常,精神也很好,这就是生理性黄疸,不用治疗。一般情况下,黄疸第7天消退,第10天退尽;也有在两三天内黄疸即可消退的婴儿,如果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之内),或迟迟不退,或者黄疸退后又复现并加深,同时伴有精神不振、不愿吃奶等现象,则属病理性黄疸,需请医生诊治。

2.脐带脱落

脐带在4~7天脱落,脱落后可见肉芽组织,不用处理。如果流水可撒些松花粉。

3.乳房肿大

生后4~7天,无论男婴、女婴,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甚至有乳汁分泌现象,一般2~3周会自然消退,千万不可用手挤,以免发炎。另外,有的女婴会从阴道里流出来类似牛奶或夹杂血液的液体,这是受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也会自然痊愈。

4.体温不稳

有些婴儿出生后1周全身开始脱一层皮,不用管它。有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5天内会出现发烧,体温在38~(3左右,持续2~3个小时,一般认为是水分不足,可喂点温开水。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室温过高,尤其是夏天,易使体温高达38℃以上,这时应多喂些开水以防婴儿脱水,室温过低时应注意保暖。

5.体重减轻

新生儿生后3~4天,因吃喝少,可能会出现体重暂时下降的现象,只要在10天内恢复就属正常现象。

6.口腔加厚

新生儿两颊有厚厚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这有利吸吮吃奶。上腭或牙龈边可见白点,俗称“马牙”,不会影响吃奶,2—3个月后会自然消失,千万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去擦,以防感染。

7.及时喂奶

现在一般主张饿了即喂。有的婴儿一天要吃7~8次,甚至更多;有的则只吃5~6次。有的婴儿吃得很快,10分钟就能吃饱;有的婴儿则吃吃停停,吃几口就想睡,弄醒后就再吃几口,吃一次要20多分钟。这些都是正常的。

8.排大小便

胎便应在3天内排尽,如果出生48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则应找医生检查。排便的次数及大便的颜色因婴儿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喂母乳的婴儿,大便为金黄色糊膏状,每天3~5次,也有仅1次或多达6—7次的,喂牛奶的婴儿,大便较硬,呈浅黄色,有时其中还夹有白色的“奶瓣”。有的婴儿大便呈绿色并混有白色疙瘩和夹杂有粘液;还有的婴儿排出的大便颜色发白,但只要婴儿能正常生长,就不,必太介意大便的颜色和形状。

小便的次数很多,有的婴儿能间隔一定的时间按固定的次数排小便,有的则毫无规律。

满月儿护理的提示

婴儿从出生到满月为止称新生儿期,这是婴儿脱离母体成为生命个体的重大转折时期。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独立”生存,婴儿身体内部还要不断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以第一周的变化最大。

首先就是要自己进行呼吸,自己摄取营养,此时婴儿的心脏构造和循环状态与在母体内时不同,并继续发生变化。这—阶段的婴儿,即使是在很安静地睡觉,身体内部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1.婴儿的标准

健康婴儿的哭声响亮、有力,手脚活动自如,吸奶力气大,睡得好,皮肤红润,显得圆乎乎。从外表看没有畸形,而且身长和体重的增长情况与标准相近。

2.婴儿的体重

刚生下不久的婴儿就会出现生理性体重减轻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喝足奶、排了便、皮肤上有非汗性蒸发等原因造成的。通常在出生后第三四天时体重最低,到第7~10天时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时水平。这种体重减轻称为生理性体重减轻,这以后,体重就只增不减了。一直到满月,婴儿的体重增长非常快,平均每天增长30克左右。满月时,如果体重比出生时增加1千克以上,则表明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每天平均增长不足20克,则说明母乳不足或吃奶粉太少。

3.婴儿的身长

身长不像体重那样差别悬殊,平均是50厘米,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均值,具体到每一个婴儿身上会有差异的。

在家里量身长时,可利用床与床头挡板。具体方法是:将孩子平放床上,使孩子头顶着床头挡板,将孩子双膝抓住,使其两隧伸直,然后在脚后跟顶上一本书(其它东西也可以),再量一下挡板和书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孩子的准确身长了。

满月的男婴平均身长为56.6厘米,女婴平均身长为55.6厘米。

4.婴儿的脑袋

婴儿的头都很大,刚出生时头占整个身长的1/4,而成人的头约为整个身长的1/6或1/7,因此,婴儿的头显得特别大,看起来与整个身体很不成比例。

在刚生下的婴儿中,有的头上会有产瘤,那是由于分娩时通过狭窄的产道受压形成的软瘤。一般三四天后就会自行消失。有的婴儿还会有头颅血肿,这是由于头骨与骨膜之间充血而产生的瘤,摸上去和产瘤相似,软绵绵的。头颅血肿不会马上消失,—般要过一二个月后才会消失,可不必理会它。

刚出世时的孩子头形不一定是圆的,有的椭圆形好像一个鹅蛋;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显得高高低低。凡属这类情况不必担心,也不需求医,会自然好起来的。虽然有特殊枕头可帮助矫正,但使用这种枕头反而会妨碍呼吸,许多专家并不主张使用。偏头主要为单侧下陷,这是由于孩子在胎里时所处位置所致。平常睡觉时,可哄着孩子往相反方面侧着睡,或让孩子向有光的方向睡,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就这样轮换着方向睡,自然会好起来的。

5.囟门

头上有前囟门和后囟门。前囟门是在前头骨和左右头盖骨之间形成的菱形无骨空当,后囟门是在脑袋后面呈三角形的无骨档。用手轻按,两处感觉都是软绵绵的。前囟一般需1年至1年半方完全闭合,后囟门贝fj闭合得较快,通常只需二三个月。如果后囟门一直未能闭合,而且头围比平均值大3~5厘米以上,则可能是大头症(脑积水)。相反。如果闭合太早,头围较小,则可能为小头症,脑发育问题。遇到以上情况,应引起主意。

6.婴儿的胸围

婴儿的头围一般在31~35厘米左右,胸围比头围少1厘米左右。出生6个月前后,头围和胸围大致相同,一过周岁,胸围就会超过头围。通过头围与胸围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孩子是否有小头症或脑积水现象,有异常现象,就应去医院儿科检查。

7.婴儿的呼吸

刚出生的婴儿不是每一个都呼吸很好,有的有时呼吸很无规律,一会快,一会慢,有时还稍微停顿一下。只要呼吸停顿时间不长,嘴唇不发紫,则大可不必担心,即使是健康的婴儿也打嗝、打喷嚏、呼吸急促、轻微咳嗽,有时会有呕吐,这些现象在3个月内都是正常的,只要孩子情绪正常,则不必为此担心。

8.婴儿的脉搏

新生儿的脉搏跟呼吸一样也没规律,刚哭完和刚吃完奶,或发生呼吸障碍,脉搏数会增高些,因此测量婴儿的脉搏和呼吸,都应选在婴儿安静时,这种时候,一般应每分钟120次左右。

9.婴儿的体温

测量体温的时间要选在婴儿安静时,将体温计塞于孩子腋下一分钟即可量出。婴儿体温要比成人稍高些,以37.5℃以下较为正常。新生儿还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要用衣服、被子、室温等帮助调节,特别是夏天和冬天最热最冷的时候。

10.婴儿的肤色

新生儿皮肤的颜色本来应泛红,但一般在出生后三四天起,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时的肤色稍带黄色。1周前后为黄疸高峰期,大约2周后自行消失。有的黄疸会持续2周以上,如医生认为无关紧要时,这种黄疸多为生理的迁延性黄疸。属于这种情况,孩子应吃奶正常,情绪正常、愉快、不发烧,大便的颜色也是黄的。如果黄疸持续1个月以上,孩子有情绪不佳、拒奶、发烧等症状时,则可能是患了肝炎。如果孩子的大便呈白粉色,则孩子可能患上胆管闭塞症了。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另外,婴儿身上的青痣(俗称蒙古斑)和红痣,一般都会自行消失。

11.婴儿大小便

在满月以前,用母乳喂养的孩子通常大便较多,而且很软。有时大便会出现粘液,有时还可以拉绿色大便,只要孩子吃奶正常的,大便的次数一般一天三四次左右。人工喂养的婴儿大便稍干,次数也少些。小便一天10次左右,要勤换尿布。

12.婴儿的睡眠

婴儿的第一个月即新生儿期,一般一天睡15~20小时,但不是一概而论,睡眠的长短有个体差异。睡眠对婴儿很重要,要充分注意室温和寝具,创造一个快乐舒适的睡眠环境。

13.婴儿有感觉

(1)视觉婴儿出生时对光就有反应,眼球无目的地运动,出生两周后对距离50厘米左右的灯光,眼球可追随运动。

(2)听觉刚出生的婴儿耳鼓腔内还充满着粘充体,妨碍了声音的传导。随流体的吸收及中耳腔内空气的充满,婴儿听觉的灵敏性逐渐增强。

(3)嗅觉新生儿的嗅觉比较发达,刺激性的气味会使他皱鼻。新生儿还能辨别出妈妈身上的气味。

(4)味觉新生儿一周后辨出甜、苦、成、酸等味道。如果吃惯了母乳再换牛奶会拒食;如果喝惯了加果汁或白糖的水,再喂他白开水,他会不喝。此时婴儿的味觉最喜欢甜食,最厌苦的辣的,其次是酸的,因此最喜欢喝糖水。而吃到苦的药时,就一点点往外吐。

(5)触觉新生儿的触觉很灵敏。轻轻触动他的口唇部便会出现吮吸动作,并转动头部;触其手心,小手会立即紧紧握住。总之,触觉从新生儿期开始健全。

(6)温度觉新生儿对温度比较敏感,食乳和洗澡时的水温过冷或过热,或者湿尿布都会使他哭闹不安或表示反感。

(7)痛觉新生儿痛觉较弱,尤其是早产儿痛觉比较迟钝。

总之,新生儿时期婴儿的大多数感觉是较灵敏的,但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要特别注意多加保护,所以适当地给新生儿期的婴儿的感觉器官以适当的刺激,可以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更好发育。新生儿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理现象,这一阶段处于非常特别的时期,—定要非常特别地精心护理。

让宝宝充分享受母爱的方法

新生婴儿必须精心护理,尽管非常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些方法。

母子皮肤直接早接触、多接触、多接触。

早开奶,多吸吮,饿了就喂。

多搂抱,多抚摸,多说话,多微笑。

尊重个性,让宝宝充分享受母爱。

看脸谱,握摇铃,听音乐。

学“逗笑”、学抬头,学“爬行”、学“走路”。

不要烦宝宝啼哭,与宝宝多沟通,关心宝宝。

留心视听能力,护理脐带预防感染。

生后15天开始口服鱼肝油滴剂。

出生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满月常规检查,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给新生儿洗澡的学问

学会给新生儿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