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要依据科学
一、胎教对胎儿的作用
胎儿能接受教育吗?对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深居母亲腹内的胎儿既看不见又摸不到,怎么能谈得上受教育呢?岂不是天方夜谭?
我们已经知道,胎儿在6~7周时,就已经五脏俱全,并会做吞咽、握拳、眯眼、咂嘴、踢腿、翻身等各种动作,第8周就可以用头部及四肢的动作来表示喜欢和不满的情绪了,以后的发展就更加乐观,他不仅能体验出母亲的情绪以及外界的刺激,而且还能用大幅度的活动来表达他自己的情绪。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当母亲不慎摔了一跤时,胎儿虽然因羊水的缓冲作用得到了保护,但是母亲的担心和疼痛却会使母体某些激素大量分泌,胎儿受到这引起刺激后极为不满,用拳打脚踢来表示抗议。当母体的情绪和身体恢复正常后,胎儿也随之安静下来。
还有人曾经通过胎儿镜对妊娠3—4个月的胎儿进行观察,发现3个月的胎儿能毫不困难地转动头部、双臂和上半身;4个月的胎儿能皱眉、动眼和蹙额,如果用实验的方法碰其眼皮,胎儿便会眨眼。这说明胎儿已经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敏感的反应,换句话说就是具备了接受教育的条件。所以对胎儿进行教育符合胚胎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因此,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胎儿的听觉感应
出生几天的婴儿,哭闹是常有的事,如果母亲把婴儿抱在左胸前,婴儿很快就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就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心脏跳动声及血流声。出生后,婴儿耳朵贴近母亲胸前,这种声音和跳动,把婴儿带回到昔日在母腹内宁静的日子和安全的环境中。这种早已体验过的安全感是在胎儿期就形成的。
研究表明,4个月的胎儿就有了听觉,胎儿是一个有感觉的小生命,对外界的一些变化是有反应的。胎儿对母亲子宫血管里的血流声、肠道气体的咕噜声、猛烈的雷响声都有反应,还特别爱听父母的讲话声、唱歌声、柔和的乐曲声,6个月时胎儿的听力几乎和成人相等。外界的声音都可以传到子宫里。但胎儿对500~1500赫兹的声音感觉比较舒服,喜欢听节奏平缓、流畅、柔和的音乐,讨厌强烈快节奏的“迪斯科”,更害怕各种致命的噪声。8个月的胎儿能够区别声音的种类,听出音调的高低、强弱,能分辨出是爸爸还是妈妈的讲话声。
凡是能透过身体的声音,胎儿都可以感知到。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体液等液体传递声波的能力比空气大得多。这些声音信息不断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并促进其发育,听觉在人体的智力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突然的高频音响可以使胎儿的活动增加;反之,低频音响可使其活动减少。
早期听觉刺激是胎教的主要方法之一。宝宝在有了听觉之后,他就要不停地听,只要在他的听觉范围内,他便收人耳内产生听觉,传人大脑,留下痕迹,一直到入睡为止。听觉不仅使宝宝辨认周围环境中的多种声音,而且凭此掌握人类的语言。婴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听觉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胎儿对母体内外部的刺激有反应,就可以在胎儿期给予胎儿有益的影响和教育;相反,如果丧失了胎教的机会,到孩子出生后再补做启蒙教育就为时过晚了。
国内有学者对声音能否传到孕妇的子宫曾做过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低于1000赫兹的声波可以衰减不大地透人腹中。部分实验并与“B超”同步进行,当体外声音突然停止时观察到了胎儿胎动现象。这证实了体外的声音传人体内,并被胎儿所“听到”且做出了反应。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胎教”有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胎儿的视觉感应
胎儿的视觉比其他感觉的发育缓慢。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即子宫虽说不是漆黑一片,却也不适于用眼睛看东西。但是,胎儿的眼睛,并不是完全看不见东西,从胎儿第四个月起,胎儿对光线就非常敏感。母亲进行日光浴时,胎儿就可通过光线强弱的变化感觉出来。
对母亲腹部直接进行光线照射,有时会使胎儿感到小快。这时。即使胎儿不背过脸去,也会显出惊恐不安的样子。现代医学利用B超观察发现,用电筒光一闪一灭地照射孕妇腹部,胎儿心搏数就会出现剧烈变化。
刚刚生下不久的婴儿,视觉并不特别敏感。而且其视野比较狭窄,但如果把一样东西放在新生儿眼前,新生儿却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那件东西。而且,新生儿还能够在离自己15~30厘米处分清自已母亲表情的变化。甚至还有报告说:新生儿能够在离自已3米左右的地方,看清手指的轮廓。
艾伯特,赖利博士从理论的角度精辟地论述了这一点,据博士讲。新生儿视觉上的缺陷,至少还部分地残留着胎内生活习惯的痕迹。如果说新生儿只关心30-40厘米以内的物质,那是凶为这一距离与他所刚刚脱离的子宫长度相等。几年前日本的小林登教授用强光照孕妇的腹部,发现胎儿闭眼。近两年间发现,当摄影灯突然打开发出强光后,强光透过躺着的孕妇腹壁入子宫内后,胎儿马上活动起来,要等几分钟的适应之后,才使胎动减弱下来。为了避免因强光的热效应刺激了孕妇腹部而引起的胎儿反应,北京天坛医院产科实验中把白炽灯泡浸入装水的玻璃槽内。光线透过装水的玻璃照在孕妇腹壁,然后光线透人子宫内,同样发现了受光线突然照射,引起了胎动增强。
1981年美国哈佛医学院JasoncDimholz医生发现,利用新近研制的仪器得以目视观察妊娠后半期的胎儿眼睛显影,辨认区分眼动的方式。对妊娠期16—42周的胎儿眼睛90%以上目视可见。16周出现慢速眼动,23周开始出现快速眼动,而在妊娠24—35周较频繁出现。36周后常见的是眼无活动,呈现出“深睡眠”状态。
四、胎儿的触觉感应
胎儿的触觉出现得早,甚至早于感觉功能中最发达的是听觉。由于黑暗的宫内环境限制了视力的发展,所以胎儿的触觉和听觉就更为发达。妊娠第2个月时,胎儿就能扭动头部、四肢和身体。4个月时,当母亲的手在腹部摸触到胎儿的脸时,他就会做出皱眉、眯眼等动作。如果在腹部稍微施加一些压力时。他立刻就会伸出小手或者小脚回敬一下。有人通过胎儿镜观察发现。当接触到胎儿的手心时,他马上就能握紧拳头作出反应,而接触到其嘴唇时,他又努起小嘴做出吮吸反应。更为有趣的是,国外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超声波图像报道,生活在子宫内的男性胎儿阴茎居然能够勃起。这一切都充分地说明了胎儿触觉功能的存在。胎儿对触觉刺激的反应灵敏,对人工流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如2个月的胎儿即可对细发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胎龄4—5个月时,触及他的上唇或舌头,就产生嘴的开闭活动,好像是吮啜的样子。用胎儿镜还发现,如果用一根小棍触碰胎儿的手心,他的手会握紧手指,碰他的足底,他的趾可动,膝和髋还可屈曲。
五、胎儿的嗅觉感应
胎儿的鼻子早在妊娠第2个月就开始发育,到了第7个月,鼻孔就能与外界相互沟通。但是,由于被羊水所包围,所以他虽然已经具备了嗅觉,却无法一展身手,自然其嗅觉功能也就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尽管如此,胎儿的嗅觉一出生就能派上用场,新生儿在吃奶时能闻出母体的气味,而且以后只要他一接近母亲就能辨别出来。
六、胎儿的味觉感应
同鼻子一样,胎儿的嘴巴也发育于妊娠第2个月。在妊娠4个月时,胎儿舌头上的味蕾已发育完全。尽管羊水稍具成味,胎儿还是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新西兰科学家艾伯特·赖利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胎儿的味觉在4个月时已经出现。他在孕妇的羊水里加入糖精,发现胎儿正以高于正常一倍的速度吸入羊水。而当他向子宫内注入一种味道不好的油时,胎儿立即停止吸人羊水,并开始在腹内乱动,明显地表示抗议。
七、胎儿的记忆发育
这是一个有趣的例子,讲的是钢琴家鲁宾斯堤、小提琴家梅纽因以及乐团指挥罗特等人的经历。在他们的演奏生活中都曾对一些从未接触过的曲子“似曾相识”,即使不看乐谱,乐曲的旋律也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源源不断地涌现。究其原因,发现原来是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时曾经反复弹奏过这些乐曲。加拿大哈密尔顿乐团的指挥鲍里斯在一次演奏时,一支从未见过的曲子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而且十分亲切,这使他迷惑不解,原来他的母亲曾是一位职业大提琴演奏家,在怀鲍里斯时曾多次演奏过这支曲子。一位叫海伦的妇女经常给她腹中7个月的胎儿唱一首摇篮曲,等孩子出生后,不论其哭得多么厉害,只要海伦一唱那首摇篮曲,孩子立即就安静下来。这些例子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胎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西班牙萨拉戈省成立了一所专门研究产前教育的研究所,饼究的中心课题是:腹中胎儿的大脑功能会被强化吗?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对外界有意识的激励行为的感知体验,将会长期保留在记忆中,并对其未来的个性以及体能和智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胎教是教育的启蒙。由于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接受母体所供给的营养和母体神经反射传递的信息,使胎儿脑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不断接受母体神经信息的调节与训练。因此。妊娠期母体“七情”的调节与子女才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八、胎儿运动开始
2个月的胎儿就开始在羊水中进行类似游泳样的运动了。3个月起,他就会吸吮自己的手指,但是还不老练,只要是嘴能够碰到东西,不管是手臂,还是脐带,甚至是脚趾,他都会张嘴去吸吮。3个月胎儿的身体,已经能做出反屈、前屈、侧屈和翻转动作,就像一个小小的“运动员”。5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呼吸、吞咽、排尿等能力了。从5个月起,胎儿每天喝羊水,排小便,靠自己维持生活环境中羊水的平衡。
九、胎儿的性格形成
胎儿和新生儿的区别仅在于是否经过分娩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具有能力的人来说是一样的。有爱动的胎儿,也有不爱动的胎儿,一旦出生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在个性上的差别,有爱睡觉的婴儿,有睁着眼睛张望的婴儿;也有手足乱动的婴儿,还有长时间哭泣的婴儿;在哭泣方法上,有的像着了火似地大声嚎哭,也有低声长时间哭泣。随母体内环境和母子组合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理应有个性。
布拉泽尔顿博士研究出一种叫做“新生儿行动评定法”的独特观察方法。他利用手电的光、哗啷棒(玩具)或通过抱、哄等各种行动来观察婴儿的反应快慢、强弱、注意力持续程度,以及适应能力和精神稳定状况等有关个性的基本行动特征。
从博士的检查来看,即使在出生当天,有的婴儿就能紧紧盯住博士的眼睛。当博士上下左右转动自己的面孔时,他也用眼睛进行追踪,有的婴儿看了一下马上就不追踪了。有的婴儿很快就习惯于听那些令人讨厌的声音而昏沉入睡,也有的婴儿对外部的刺激十分敏感,总在哭泣。有的婴儿,安抚一下就立即停止哭泣,有的婴儿若不抱在怀里摇晃一会儿,就安静不下来……各有很大差别,令人吃惊。
而且,出院后回到家里,环境发生变化。一个月后再对同一婴儿进行检查,其结果又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例如:有的在出生后一周内。曾是一个很有持久力、情绪稳定的婴儿,但是,在外婆家生活一个月,由于外婆和外公过分疼爱,其控制自己的能力就变弱。结果,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也变得消极起来。常常可以见到类似的事例。日本的婴儿,由于照顾比较周到,情绪非常稳定。注意力也很强。这恐怕是日本育儿文化的特征,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在美国,很重视让婴儿掌握控制自己的能力。
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本世纪70年代初期以前,一直将雌激素、黄体酮与雌激素的化合物用于防止流产。但现在,这些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受到怀疑,因此,已被禁止使用。在此以前。有流产征兆的孕妇,通常要摄取远比自身体内含量多得多的雌激素和黄体酮。禁止使用的原因是这些药物对身体有害,而且这些药物还具有给精神上造成小良影响的危险。
研究报告证明:如若对孕妇投以雌激素和黄体酮(或是其中之一),那么,所生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女性特点,如是女孩子,其特点更为明显;如是男孩子,则比普遍的孩子懦弱,具有女性特点,且对父亲极少攻击心理。
另一有趣的事实是,由于所服药量与行为有密切联系,所以,同时注射了雌激素及黄体酮、雌激素化合物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与只注射雌激素孕妇所生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具有女性特征。即胎儿过分接受母体的特定激素。就会引起器官上的变化,使胎儿在特定性格上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胎儿出现先天的性格变异。
这种先天的异常,不仅表现为行为上的异常,如心神不宁,性格变异,而且还表现为缺乏男子气质或缺乏女子气质。
黄体酮和雌激素均为孕妇血液中常见的激素,其分泌量的多少取决于孕妇植物神经与中枢神经互换信号的平衡状态。而控制信号的是孕妇日常精神状态,即孕妇思维、感觉、行为、言语。
这样看来,婴儿出生之后就应有个性。而这个性和母亲妊娠期间的环境、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十、胎儿的习惯养成
胎儿也会有他的生活习惯,主要表现在睡眠与觉醒的交替周期上。虽然生活在漆黑的子宫内,但胎儿通过母亲的生活习惯,能够使用大脑感觉到昼夜的区别。爸爸妈妈可不要扰乱胎儿的生活习惯,在他睡眠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声音、光亮或是动作去叫醒他,否则胎儿会非常的不高兴。
瑞士儿科医生研究发现。新生儿的睡眠类型,与怀胎母亲的睡眠类型相关。医生将孕妇分为早起和晚睡两种类型,然后对她们所生的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早起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早起的习惯,而晚睡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一生出来就有晚睡的习惯。
所以。在胎儿出生前。胎儿和母亲就形成了相似的生活习惯。这一研究证明,母亲和子宫内的胎儿存在沟通。出生后母子间的沟通是出生前母子间沟通的延续。
十一、胎儿的思想发育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无论如何不应忘记胎儿6个月过后,意识必会萌芽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否则很有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当然,胎儿6个月以前,所受到的影响,虽然不能说是全部,但大部分都是躯体上的。在这一期间,胎儿的意识很少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这是因为胎儿的大脑尚未成熟到母亲的情感信息转换为情绪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