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实用钓鱼百科(修订版)
42795000000012

第12章 鱼饵的配制与使用

通常情况下用单独一种饵料,钓的渔获很少,因此需要两三种鱼饵配制一起使用。配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是根据鱼的习性、鱼的密度、水域大小、水质、季节天气来决定的。鲤鱼、青鱼喜欢腥,鲫鱼、鳊鱼喜欢香,草鱼喜欢青味,鲢鱼喜酸臭。池钓鱼儿比较密,鱼儿见饵就抢,所以比较偏重于鱼饵的比重、雾化性以及饵料的软硬度。这里要强调的是,小麦蛋白含量过多,鱼饵就会死,不蓬松,溶散性就差,影响鱼饵的适口性,大大减少上鱼率。另外,钓底比重大些(多加颗粒粉),打浮比重轻些(多加雪花粉)。野钓,一般由于鱼比较稀,要注重诱鱼效果,所以鱼饵的味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要掌握一个原则:即香是基础,天然麦香是最基础的饵料。另外,春香、夏淡、冬腥、秋腥香。

饵的制作方法

首先准备饵盆、量杯,确认好饵与水的比例(从鱼饵的包装袋上得知)。

①将两三种饵用量杯量满平杯,倒入饵盆。

②然后量水,一次倒入。

③五指分开,搅动约30次。

④约等3~5分钟后,待水分充分被吸收,钓饵制成。

上饵方法

1.从上向下插入法,用饵将钩部分包裹上,此方法饵脱落的比较快,欲尽快诱鱼时使用此种方法。

①钩插入饵团中心压实;

②将钩柄部分压实;

③只是钩柄部分加压,压实;

④整理好后,饵比钩的大小稍大一圈,这样容易挂饵;

⑤将钩埋入饵的中心,将饵揉团。

为了防止饵脱钩,将钩柄处加压或将钩插入饵的中心部位。

根据钩的大小,饵可以是钩大的2倍,或是小手指大小。

开始垂钓时可以将饵做成有棱角或成圆锥形,这样容易雾化。有鱼讯后,可将饵团小些,揉团后鱼容易吸食。

2.从下部向上拉饵法,饵很牢地挂在钩口处,容易有饵芯残留。对小麦蛋白饵或海带泥饵此种方法很有效。

①将钩刺入饵团;

②插入饵团中心后向上拉子线,然后压实钩柄,整好形状。

上饵效果

棱角型的饵入水后,受到水的阻力后雾化,适于诱鱼。揉得很圆的圆形饵,是鱼的咬钩饵,水的阻力小,雾化慢,钩口处有饵芯残留,是一种持钩性很好的上饵方法。水滴型是雾化且有饵芯残留的万能型方法。此种方法上饵时,饵团不用揉得很圆,整出形状挂钩,钩柄部分加压压实即可。从饵的下部圆的地方开始雾化,钩柄与钩口处有饵芯残留,此种上饵方法被很多钓鱼人所采用。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饵的表面不要揉得很圆滑,只是轻轻地揉团。饵的雾化速度会很快,这种方法被称为粗略上饵法。

饵的注意事项

一次不要制作过多的饵。

开始钓鱼时不要揉和,根据饵的下沉及鱼的反映,将需要用的量分开,部分揉和。

有鱼讯,但钓不到鱼,一般是由于饵团过大或过硬,这时可以手蘸水,将饵软化。饵过软,持钩不挂时,可以加入烤麸饵(粉末装)再次调整。

炎热季节,将湿毛巾盖在和好的饵上,防止变质。

双饵钓法

此种钓法是指两个钩使用相同鱼饵的一种钓法,一般以麸类饵和小麦蛋白饵为主。

使用的麸类饵,为了增加饵的比重及诱鱼力,很多种鱼饵都配合了蚕蛹粉或鱼粉,饵团入水后,膨胀雾化,麸的颗粒扩散的范围很广,使它具有很强的诱鱼力。麸类饵根据种类不同,其硬度、黏度有很大差异,可以加减饵料的揉和次数来调整饵料的性质,麸类饵使用起来可以得心应手。

使用小麦蛋白饵是植物蛋白与雪花粉混合配制而成的饵料,添加的小麦蛋白粉与雪花粉的混合比率不同时,饵料的性质各不相同,小麦蛋白粉多时较黏,雪花粉多时雾化性好,小麦蛋白饵的特点是利用小麦蛋白的纤维,可以控制持钩性及雾化性。只有可揉小麦蛋白饵和署鲫例外,不仅可以揉和而且性质不会发生变化。小麦蛋白饵内没有添加很多的动物性原料,因此会起到避免小鱼和其他杂鱼闹窝的现象。

段差钓法

此种钓法是指两个钩使用不相同鱼饵的一种钓法。上钩用雾化饵,下钩用咬钩饵。

上钩用雾化饵,全部脱落后,下钩用咬钩饵中鱼,可以防止鱼的上浮,当中鱼时,浮漂马上会有明显鱼讯。底部钓点稳定。

一场比赛,前期用饵多以诱鱼为主,多一些颗粒和浓香;后期则以钓鱼为主,饵料多半比较清淡、柔软,适口性强。这些细微之处,是饵料生产厂家需要研究的工作,也是竞技钓手需要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