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练党性的熔炉
42835600000015

第15章 正规化办学

自1983年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以来,党校的正规化办学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变化。第一次是1983年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和省委《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党校教育在办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要实现正规化。第二次是1987年《全国省级党校校长座谈会》和1988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同意的《关于改革中央党校工作的报告》,提出了党校教育以培训现职领导干部为主、以短期轮训为主的办学方向。第三次是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中发〔1990〕15号文件)和1991年《中共山西省委贯彻中发〔1990〕15号文件精神的意见》提出了“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办学方针,并就党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对象、办学方式、班次设置、教学科研、领导体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地阐述,从而使党校教育真正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在这十年中,长治市委党校紧跟中央、省委的部署,认真落实每次会议和文件精神,学制由短变长、由长变短、长短结合,适时地调整了办学方向,拓宽了办学路子,为充实和加强长治市及十三个县区各级党校领导班子和理论宣传部门的力量,培训轮训了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为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长治市委党校已形成了以短期培训现职干部为主,长短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新格局。

一、培训任务和对象

1987年以前,长治市委党校的培训任务和对象,主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和《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决定》精神确定的。办学方式由过去的短期轮训为主转向长期(一般为两年)脱产培训,学员毕业后发给大专文凭。这种学历培训在当时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对提髙干部的文化素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对正规化教育的认识上,也发生了一些偏差,认为党校正规化教育就是和国民教育正规化一样,主要是搞学历教育。因此,在培训对象上,也主要是年轻的后备干部和理论宣传骨干。对在职领导干部的短期轮训一度停止了。

1987年以后,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下发以来,市委党校及时调整了办学方向,从两年制学历培训为主,转到了以培训现职领导干部为主,以短期轮训为主。同时坚持每年招收一个两年制大专理论班。短期轮训班和培训班的主要对象是市直机关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各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县人大正副主任、副县长、政协正副主席、检察院检察长和法院院长、县区党校常务副校长等县处级领导干部;市属企事业单位中相当于县处级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两年制理论班培训对象是年轻优秀的科级党员干部、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员干部、准备安排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的年轻干部。

培训目标是,本着“以马列主义为主课,以党性锻炼为核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扩大知识面”的原则,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和业务知识;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化建设知识的领导干部,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另外,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同时,努力把党校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各级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二、学制和班次

长治市委党校的学制和班次,随着办学方向的调整,也在逐步调整。1987年以前,主要是开办学历班,其中以两年制培训班和理论班为主,兼办一些其他短训班。1987年以后,逐步地由长班学历班为主调整为短期培训班、轮训班为主。1990年以后,班次设置已走向正规化,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要求,地市党校的进修班、培训班、理论班和岗位职务培训班等四种主体班次已全部配齐。另外,还承担了中央党校函授本科、专科班和山西省委党校函授专科班的一系列教学任务。自1983年以来,长治市委党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十年中,共招收和培训学员7289人次。其中,学历班713人,短期班6576人次。另外,还为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委托培训函授学员1700多人。通过正规化的培训,广大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了领导干部必备的管理知识、文史知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加强了党性锻炼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各级领导班子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活力。通过正规化培训,广大现职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钱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更好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为政清廉、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观念,为长治市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种班次具体情况是:

1.县处级党员干部进修班

这是实行以现职领导干部短期培训为主以后,党校的主要班次。主要对象是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各县除县委书记、县长以外的所有县处级领导干部。近几年来基本上做到市管干部每年到市党校学习一次。具体班次有:1988年的十三大文件轮训班、1989年的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学习班、1990年到1991年的领导干部哲学、科社读书班、1992年的领导干部党建读书班、1992年到1993年的十四大文件轮训班、1994年的学习《邓选》三卷和中共中央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轮训班等班次。学制一般一至两个月,共举办40期,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3700多人次。

2.培训班

这也是党校的主体班次,这种班次有两种:一是以学历教育为基本形式。主要对象是市、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年轻干部。具体条件是具有两年以上工龄的国家干部或优秀工人党员。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学制为两年。二是以培养各级领导班子后备人才为目标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对象是处、科级后备干部,时间为半年。自1983年以来,共举办两年制大专培训班8个,培训年轻干部403名。两年制文化进修班两个,共100名。举办青年后备干部班两期,培训干部99名。为各部门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为各级领导班子输送了新鲜血液。

3.理论班

这也是以学历教育形式的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对象为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青年干部和优秀工人党员,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学制为两年。1983年、1991年、1992年共举办了3期,学员164名。后来又于1992年、1993年分别举办了两期短期理论骨干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38名。

4.乡镇党委书记岗位职务培训班

这是以短期培训为形式的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对象是各县区的乡镇党委书记。一般一期为一至两个月。1994年1月,还办了1期乡镇长培训班。从1991年至1994年1月,共举办了4期乡镇干部培训班,培训乡镇书记、乡镇长920多名,为提高乡镇主要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为搞好长治市13个县区的乡镇工作打下了基础。

5.经济管理班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长治市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长治市委党校于1993年9月首次开办了一届经济管理班。学员主要来自市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年轻干部和工人。学员条件是,年龄35岁以下,工龄两年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学制为两年,学员47人。

6.其他班次

除了办好以上主体班次以外,在这个时期,长治市委党校还积极协助社会办学,与各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乡镇干部理论进修班、乡镇人大常务主席学习班、统战理论培训班、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班、工商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班、纪检干部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和公检法干部培训班、离退休老干部支部书记培训班、司法培训班等,共24期,培训2656人。

二、课程设置

党校教育正规化以后,在课程设置方面,长治市委党校十分注重课程的系统化和正规化。根据中央〔1983〕14号文件和省委〔1983〕44号文件精神,党校的各种学历班均开设了三类课程,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领导干部必备的业务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各种进修班由于时间短,层次高,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课程主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课,同时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和新的形势任务,着重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国际政治、领导科学、法学等课程。岗位职务培训主要学习岗位业务知识,适当安排一部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和岗位业务知识。

随着教学方向的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中除了马列主义老五门不动以外,其他课程也在不断调整。83级学员的副课中,从正规化、系统化角度出发,原来安排有数理化,经过一年的实践,发现这些课程与党校的特点和党校培养对象的需要不太适应。于是,就取消了这些课程,增设了选修课,课程由83级的13门变为92级的21门,新增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和法学、现代科技、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经济学说史等课程。另外,经济管理班还调整和增加了市场营销学、生产力经济学、财政金融学、对外贸易学、实用管理数学、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村经济管理学、经济法以及会计统计基础知识等课程。各种短期培训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于是采取了学习内容不变,突出重点,联系热点,解决难点,掌握基本点等方法,以及运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去进行教学。近年来,主要围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安排学习。

总之,在课程设置方面,长治市委党校始终坚持做到:既要坚持课程的系统化、正规化,又要注意掌握基本原理,突出重点;既要坚持党校特色,以马列主义为主课,又要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学好新理论、新知识;既要以学理论为主,又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学习专业业务知识。这些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学员的认可。

四、招生工作

党校教育正规化,相应地要求招生工作也要正规化。党校的基本任务和培训目标,决定了党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及其后备人员,以及从事理论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的骨干。招收什么样的人进党校学习,直接关系到党校培训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做好党校招生工作,把好入学关,是至关重要的。党校正规化教育以来,各种学历班的招生工作,均要经省计委、省委党校、长治市委批准,由市委组织部和党校联合组织推荐、报名、考试,由山西省委党校择优录取;各种短期培训班,则由市委组织部分配名额,采取调训方式,选调学员入学。

每年招生工作一开始,市委党校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培养目标、招生条件和报考有关事项。报名时严格审査有关证件,对群众有反映或审查中发现可疑之处,及时组织专人出去调查落实。在制定招生条件时,为能使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和骨干进入党校接受培养,特规定市级和省级先进模范,分别降10分、20分录取。为了给贫困地区多培养人才,还规定贫困县考生可降低10分录取。为了解决近几年生源紧张问题,除后备年轻干部班外,其他班次适当放宽了条件,一些表现很好的非党员干部也可以报考。为了保证招生质量和招生数量,每次考试前党校都要举办复习班,对考生进行辅导。考试是招生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严肃考纪,端正考风,给考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长治市委党校制定了严格的《考场规则》和《监考人员注意事项》,并采取了监考人员考一场调换一次,临考前才通知监考人员所监考场的方法。另外,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试行考生参加考试,必须准考证和身份证两证俱全。这一方法受到省委党校领导表扬,并在全省党校系统迅速推广。市委领导对党校招生工作也非常重视,每年考试时,总要亲临考场巡视,严格把关。在整个招生工作中,由于严格把了报名关、考试关、录取关,从而保证了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入学学员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

五、学员考核

学员的考核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一方面是成绩考核。对于学员的考核工作,长治市委党校制定了严格的《学员学籍管理条例》、《学员守则》、《课堂规则》、《学员请销假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品行考核方面:将各项规章制度量化,制定了《党性锻炼和出勤遵纪双百分考核办法》,考核中根据标准,该加分则加分,该扣分则扣分,并将考核结果装入本人档案。对于严重违纪者,给予严肃处理。这些规章制度、办法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员党性锻炼,保持了党校良好的校风和声誉。

成绩考核方面,又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一般选修课采取考査的办法,必修课采取考试的办法。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闭卷考试,主要了解学员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成绩,由统考成绩、自考成绩(包括平时阶段考试和结业考试)、作业成绩、出勤得分四部分组成。为了取得教学和考试的主动权,经过申请,省委党校逐步将五门主课统考权下放给市委党校。权力下放以后,市委党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考核考查办法,其中哲学教研室开展了“《形式逻辑》知识竞赛”、“哲学演讲会”活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考查,采取了毕业论文答辩的方法。另外,学校还组织学员搞社会调查,并要求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几年来,共组织学员参加社会调查8次,参加调查学员400人,写出论文或调查报告400篇,其中有的论文或调查报告还在校刊和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县处级班近几年一直坚持每期结束时,学员要写出心得体会,填写鉴定表存档,合格者才发结业证书。

六、函授教育

党校函授教育,是拓宽党校办学路子的新形式、新探索,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授班是一种不脱产的学历培训班。不脱产班区别于脱产班的显著特点是学员居住分散,工学矛盾尖锐。为此,长治市委党校在开展函授教育工作中,除了像脱产班那样把好报名审查、录取考试和结业考试几关之外,还着重抓了函授班的组织管理和面授辅导。在组织管理方面,将学员按工作性质或区域分为若干小组,并且编制了学员联络网,有事通知小组长,小组长再通知本组学员。有些班还将所有学员相片集中复印,人手一份,便于彼此熟悉、互相联系;有的班还组织学员联欢、郊游,以增进了解和友谊;有的班还编印学员小报,登载教学通讯、活动消息和好人好事,以增强集体观念,促进学习,从而使函授教育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面授辅导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工学矛盾,为此,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合理安排面授辅导时间,尽量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将面授辅导化整为零,又要考虑到各县学员旅途开销的难处,尽量相对集中。二是面授辅导前一一通知到组,落实到人,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好准备。三是严格考勤制度,缺勤扣分,超过规定不能参加考试。从而,解决了工学矛盾,较好地保证了面授辅导人数。另外,还十分重视经常督促学员自觉做作业、按时交作业、教师认真改作业,并规定学员不交作业,不能参加考试。1988年以来,长治市委党校共招收函授班34个(不含各县区党校班次人数),培训学员1197人。其中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班20个,学员524人;大专班8个,学员360人。山西省委党校函授大专班6个,313人。长治市委党校充分利用函授教育这一特殊形式,为我市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培养了一大批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