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练党性的熔炉
42835600000002

第2章 艰苦建校

长治,曾经是晋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迅速恢复革命老区被多年战争破坏的、疮痍满目的国民经济,以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山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决定成立长治市。

长治市成立后,急需培训大批适应革命和建设需要的干部。为此,经市委研究决定,成立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并于1954年3月10日正式开学。

从1954年3月10日成立到1956年6月,是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创建时期。在这三年中,为了适应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需要,党校从配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举办短期训练班,逐步走向有计划地轮训干部,提高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水平为主的路子上来。这些,为以后长治市委党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3年冬,长治市委根据省委和晋东南地委的要求,决定筹建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市委决定由魏庶民和刘蓬生同志负责党校的筹建工作。工作人员有李文江、马达等同志。校址选在长治市县前巷市委党训班所在地。当时刘蓬生同志正在主持职工学校的工作,市委决定待职工学校培训工作结束后,将职工学校的所有财产划归党校所有,职工学校的20余名教工全部留党校工作。

当时,学校的物质条件十分简陋,办学条件十分困难,只有两排平房共30间,每间15平方米,经清理后搭起通铺,供学员住宿。教室简陋,有时还在露天上课。没有专职教师,由市委领导和各部负责同志兼任。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自行车和一辆小平车。经过积极筹备,于1954年3月10日在院内露天正式举行了市委党校成立大会暨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开学典礼。长治市委领导出席大会并讲了话。会上正式宣布魏庶民同志为党校校长,刘蓬生同志为党校副校长。

一、体制和机构设置

党校初建时,属市委宣传部分管。学校编制28人(干部18人,勤杂人员10人),实际只有15人。机构设置有秘书室和组教科。秘书室成员有:秘书王树生(1954年6月份以后秘书为王成发,1955年为侯晋堂)、文印员陈二扁、保管员郭文喜。组教科成员有:科长杨怀萱,班主任郑五则、郭进虎,辅导员马立斌(杨怀萱之后又有郭进虎、王尚明先后担任过组教科长。郭进虎、马立斌、郑五则、杨精华等7人先后提任过班主任)。秘书室下面又设有事务处,事务长为蔡成龙,会计为贾聚珍。炊事员有:申长安、申中春、张金唯、靳皮则4人。到1954年底,党校编制增加到28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

党校初建时,无专职教师,授课任务由市委领导和各部负责同志兼任。各班设班主任,主要负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工作。到1955年时,由王贵、郭茂林、吴新德同志担任辅导员。1956年,市委派杨世华同志来党校担任专职理论教员,并设立了教研室。此后,刘廷顺同志由班主任改为专职理论教员。马玉祥、王贵、郭茂林、吴新德等同志为辅导员。这就给党校有计划地培训干部、搞好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校舍建设

党校初建时,只有30间平房供学员住宿和教师办公使用,两间小食堂供师生就餐和上课用。从1956年开始,学校扩建了校舍和学员餐厅,并设立了图书室。

四、党组织建设

党校初建时,设立了党支部,属市委机关党委领导。由于学员以短期训练为主,所以学员党员只携带党的临时组织关系介绍信,编为学员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以后随着学员党员人数的增加,设立了党的分支书记,书记由班主任兼任。

经过三年的艰苦建校,长治市委党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全校教工在边建校边办学的方针指导下,为长治市培训了一大批急需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