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老病”二句,道出了思想上的矛盾和无奈。君恩:指代宗授官重用之恩。代宗曾两次授官给杜甫,一次是补京兆功曹,另一次是检校工部员外郎。诗人一直希望能忠心报效国家,但总不能如愿,如今诗人年老多病,不但无法北归长安,反而被迫流离衡湘。“南征日”与“北望心”的六字工对,将诗人的矛盾心情呈现的如此鲜明。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化用《古诗十九首》中:“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句。回答了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的原因。纵然有政治抱负和旷世才华,然而一生苦吟,又有几人理解?仕途坎坷,壮志未酬,诗人只能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悲凉感慨。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的自我写照。
此诗以明媚的桃花春水开头,又突然让“偷生”“适远”的悲伤泪水将明朗欢快的气氛冲洗得干干净净。这巨大的反差和不谐,更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想要“报恩”却又“老病”的悲凉凄楚。这种空怀壮志却又难觅知音的绝望,这种无以自遣的哀伤晚年,怎能不令人为之怆然?湘夫人祠
【导读】
此诗当于大历四年(769)春作。诗中借描写湘夫人祠的凄凉,抒发君臣不遇之感慨。湘夫人祠: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祠庙,在湘阴县的黄陵山附近。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详解详析】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肃穆的湘妃祠庙,只见空墙和碧水伴着春天。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虫书:书体名。其状如虫蚀之纹。卫恒《书势》:“四日虫书。”这两句是说:写满虫书的玉佩上长满了苔藓,燕子在满是灰尘的翠帷间飞舞。形容祠中的荒凉。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天晚了,将小船泊在树下登上沙洲,借蕨草的微香祭奠湘神。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染泪”句典出自《博物志》:“舜南巡,崩于苍梧,二妃泪下,染竹成斑。”丛筠:丛竹。这句说:苍梧山遗恨无穷,湘夫人的泪染遍了竹丛。
【经典品评】
诗人访湘夫人祠,由眼前看到的凄凉景色生发出无限感慨。小诗写得美丽优雅,语丽情浓。黄生赞其为近体诗中的《九歌》。
祠南夕望
【导读】
此诗当作于大历四年(769)春,杜甫写《湘夫人祠》的次日,船至祠南登岸回望,有感而作,是一首极有想像力的美丽诗篇。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详解详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百丈:指用竹篾编成的纤缆。百丈长的船缆牵动着一江水色,孤舟远行飘在斜阳之下。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杖屦(jù):拐杖和鞋,这里指拄杖步行。断:遮断。更:交替。游兴来时便拄杖步行,湘祠已看不到了,剩下的只有漫漫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山鬼:指屈原《九歌·山鬼》中所描写的山中女神。谓春竹迷离,如有山鬼出没。湘娥:湘妃,即屈原《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两首诗中所描写的湘水女神,这句是说想像暮色中似有湘娥倚着花丛彷徨。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湖南:指洞庭湖以南。说这块流放过屈原的凄清至极的土地,千秋万古都令人嗟叹不已啊。
【经典品评】
这首诗中,“山鬼”、“湘娥”都直接袭用了屈赋之典,因此有人认为此诗是诗人以屈原自况,此说不无道理。由于精神境界和人生遭际的某种相似,杜甫对屈原、宋玉、贾谊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荆楚诗作中,杜甫屡屡提到屈、宋、贾,如:“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地隅》),“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郁悒二悲魂,萧条犹在否?”(《遣怀》)等。在《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中,他还以“不必伊周地,皆登屈宋才”来讥讽朝廷不能用贤。显然,杜甫与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羁旅穷愁之怀,神交溟漠之感”(《杜律赵注》卷一),因此,伤屈、贾,就是伤自己,既伤漂泊无依,更伤壮志不酬。但屈原是幻想型的,而杜甫却更现实,他是将忧患意识浓缩在简洁的诗句中了。诗中之景不仅是诗人在夕阳下远眺时的眼中之景,更是诗人想像中的心中之景,全诗充满了丰富、美丽的想像,语极娟秀而雅致,结尾处含蓄自然,言已尽而意无穷。
发潭州
【导读】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离开潭州赴衡山途中作。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潭州,今湖南长沙。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详解详析】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首联紧扣题面,点明时间地点,说自己从长沙出发,孤舟远行,夜来痛饮沉醉而眠,透露出借酒浇愁的辛酸。天明之后,见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又要为了生计而奔波,不禁黯然伤情。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环顾四周,岸边飘零的落花似在为他送行,船桅上春燕呢喃,也仿佛在挽留他。此处以拟人化手法,托物寄情,使寻常的自然景物也随诗人的心境有了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颈联借古人之事抒怀。诗人在登舟远行、百感交集之际,联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被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前人强调诗中用典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此处用典,是“借人形己”,十分自然妥帖。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想到名震一时的贾谊和褚遂良都被贬抑而死,诗人黯然神伤。
【经典品评】
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借人形己,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婉转的艺术境界。诗人借古人之事,实际是说自己的遭遇,他因仗义执言上疏救房琯而被朝廷问罪,正与贾谊和褚遂良的处境有相似之处。但诗人并未在诗中直接提及自己之事,但这层意思却分明隐含在诗的字里行间,这就使作品更有了一种含蓄的意味。
江汉
【导读】
此诗约作于大历四年(769)秋,是杜甫律诗中的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叹。作品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漂泊之感和老病暮年、但“壮心不已”的情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详解详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江汉:指杜甫当时所处的江陵一带,江陵在长江边,北距汉水不远。“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辛酸,诗人思归而归不得,便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这里代指天地。腐儒:作者自嘲。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片云:比喻自己孤独漂泊之状。永夜:长夜。月同孤:月亮和自己一样孤单。此联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如同云、月一样孤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落日”二句直承次句,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精神。落日:比喻自己已是暮年,有“日薄西山”的意思。病欲苏:指自己多年的肺病将痊愈。诗人流落江汉,面对萧瑟秋风,不但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相似,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此处用“老马识途”的典故。《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在这里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说自己如老马一样虽不能长途跋涉了,但智慧尚可以用。这两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
【经典品评】
此诗用凝练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中用了许多象征性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又说自己是一个“腐儒”立于“乾坤”之间,表现出作者一种自嘲而又自负的复杂情感。进而诗人又把“片云”和“天共远”相组,把“永夜”与“月同孤”相接,把“落日”与“心犹壮”、“秋风”与“病欲苏”组合起来,使人在这种语词的悖论中,感觉到每一个意象似乎又都放射出不同的光彩,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张力和深度。诗歌既让人联想到茫茫水域中的飘零感,又能深深感受到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那种孤高自负的人格力量。结尾“不必取长途”语,流露出作者对现实无奈的叹息。年轻时曾胸怀壮志却总是报国无门,老来没有体力却还有智慧,但仍不知这智慧还能否为世所用,也只好这样一吐为快而已。表达出诗人那种总想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找到生存的意义却又总是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以求得内心的平衡这样一种深深的反讽意味。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悖论。《江汉》一诗中所体现出的悖论,是对人类某种存在状态的“隐喻”,具有某种本体价值和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