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42843800000081

第81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4年10月12日)

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的问题,早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可我们现在还要在这里讨论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仅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深思。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但公有制活力有限,必影响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不改变现状,主体作用也难以发挥,必须改变现状,走改革之路。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可为什么现在还在讨论这个问题呢?这几年大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不能说不努力,但就企业改革来说,有一个企业内外改革配套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好。因此,增强企业活力,我认为既要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也要解决企业外部的问题。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目前重点有四:第一,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很快走出困境,蒸蒸日上;有的却无法摆脱困境,每况愈下,甚至工资发不出,医疗费报不了。原因在哪里?观念陈旧。搞得好的企业,就是思想观念转变得快,去掉了依赖心理。而那些等待有朝一日政府还会来“救济”我的企业,一些长期经营亏损却心安理得的企业,问题主要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观念老化而不思转变。这是最大的危险。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不变,必一事无成。第二,眼睛向内,加强管理。“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讲的都是要眼睛向内抓管理,眼睛向内练内功。眼睛向内是振兴企业之路。我们的企业潜力都很大,通过强化管理,定会增加企业效益。管理出效益这个观念,在企业必须牢固地树立起来。第三,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眼下主要应把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来,这就是三项制度的改革。当然这个问题也涉及企业外部的改革,如多余人员精减下来如何安排,则应由企业内外联手进行。第四,技术改造。我们许多国有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老化,工艺也老化,不进行技术改造,拿不出新产品,企业难以搞活。老企业技术改造欠账太多,国家要给点钱,但主要应靠企业自己发愤图强,不能眼睛向上。一句话,企业要真正走出困境、增强活力,主要靠内在力量,这是活力、后劲、凝聚力和竞争力之所在。

在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企业外部的改革必须配套进行,否则企业改革成效必事倍功半,以至倒退。企业外部配套改革,我认为目前重点也是四条:第一,政企分开。现在有些企业领导人,思想因循守旧而不思改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上有“婆婆”兼“老板”管着,“天塌下来有人顶”。所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就不可能有企业经营观念的彻底转变,因为它有依靠。第二,配套改革。政府与企业脱钩后,应集中力量为企业外部环境作配套改革,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没有社会的配套改革,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必将寸步难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说别的,精减多余人员就不容易。第三,减轻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最近我到美国访问,一些美国人把国有企业亏损归罪于所有制,说什么这是所有制本身的问题。我告诉他们,事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国有企业背负了历史留下的沉重包袱,中国才有可能在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对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给予那么多的优惠鼓励政策。就是说,是国有企业挑起了实现这一政策的经济负担。没有国有经济的支持,何来优惠政策的兑现。中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国有企业不仅税负重,而且税后利润的百分之八九十也上缴国家,这是支持对非国有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的经济力量,没有国有企业的支撑,怎能有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这么一讲,美国人信服了。他们说没想到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国有企业增加如此大的负担。他们说这个路子走得对。此后,在访问过程中也就不再纠缠什么所有制问题了。现在,改革开放已见成效,各种非国有经济已在迅速发展,国家也有力量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所以,应该认真考虑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第四,公平税负。要使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一个起跑线上,没有公平税负,何以公平竞争。在一个非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国有企业也难以摆脱困境,更谈不上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