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是近身肉搏的游戏场
所谓拍卖,是有人要卖画,把画交给拍卖公司,委托拍卖公司来广为宣扬,招徕人气,造成竞相出价的盛况。而从拍卖公司的立场来看,为了自己的拍卖业绩,当然会尽可能找抢手的东西来卖,这是很明白的供需关系。只是越抢手的画,愿意拿出来卖的人就越少,这就像是股票正在涨,投资人认为还会继续涨,不会舍得卖掉。
陈冠宇强调,很多人误以为,我现在不管买了什么画,将来交给拍卖公司去卖就行了,这想得太容易了。拍卖公司可能对你摇头说不,不要的原因很简单,以正规的拍卖公司做例子,一年在香港举办两次拍卖会,每次拍卖会如果容纳三百件画作,就像可容纳三百人的电影院一样,坐完就没位置。它收你一张画,就挤掉了三百分之一的座位。除非你的东西够好,拍卖公司才会收。当然也有卖家很有分量,拍卖公司必须另眼相看,比方说你手中有一幅伊朗大名家法尔哈德· 莫西里 的巨作,是中东地区的拍卖公司梦寐以求要拿去拍的画,但你可能同时有另外三张极冷门的伊朗小画家的画,怎么卖都卖不掉,此时就大可用那幅莫西里大师的巨作作为筹码,让拍卖公司顺便把你那三幅冷门的画夹带着放进拍卖,比较有机会卖掉。所以我们在翻拍卖目录的时候,也有可能看到非常冷门的东西。
拍卖的估价,高或低都是战术
委托拍卖公司卖画的人会定一个底价,例如,这张画如果低于二十万就不要卖,宁愿让它流标;但如果卖家的期望太不实际,拍卖公司可能会建议他降低底价。这时候就牵涉到卖家的心情,第一,当初他如果以十五万元买进,理论上用十五万元卖掉,他可能会接受。第二,他急着换现金,说不定十二万也愿意卖。第三,他觉得当初十五万买进,卖掉后还要扣掉拍卖公司抽的佣金、广告费成本,所以一定要二十万元才符合卖画人的最低要求。
当卖画人定完了底价,拍卖目录会印上专家对此画的估价,估价高低是策略运用,不同拍卖公司的估价策略可能不同。比方说,这张画底价是十五万,估价未必会写明十五万到三十万,可能会写八万起跳到二十万。大家就从八万、八万五、九万,一直竞相出价到十二万,但最后因为没有达到十五万的底价,就会当场宣布流标,马上换下一件上场接受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