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两性的战争(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43027700000010

第10章 被过度推崇的婚前性生活

一、婚前试爱不一定靠谱

婚前性生活在这个时代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人们对穿梭在大学附近宾馆的少男少女们也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但对其是非对错的争论却一直不曾休止。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有理的,有的人认为存在的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

我并不反对婚前性生活,但也不会鼓励。我觉得两个人相遇相爱最后因爱而性很正常很美好,只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我完全不介意。但我反感一种观点,就是自以为是地告诫女人,结婚要找一个花心的男人,因为这种男人在婚前经历过了很多女人和感情,所以比较成熟,经历过一番折腾以后才会安心过日子。而没有跟几个男人一起生活过的女人,也不会懂得如何鉴别男人的好坏。

这种观点完全不靠谱。社会当然存在曾经很浪荡但后来浪子回头的花心男,但更多的是一路花心下去不知悔改的男人。因为欲望这种东西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而且,在这些男人眼中,早已对性爱之事看淡,断不会为了妻子的在乎而克制自己本来就不觉得有什么的事情。

有人说,古时候豪门大家族的少爷经常会有暖房丫鬟,比如袭人就是贾宝玉的暖房丫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小知道男女之事,长大后就不会因此迷失沉迷男女之事。所以,当一个男人啥都不懂的时候,他爱上你,可能只是出自性吸引力,当一个男人啥都懂了,他爱上你,那才是真爱。

这种论证其实也似是而非。古代豪门里边的花心大萝卜多得是,沉迷女色的皇帝和皇子也非常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并不是说一个男人阅女无数就真的不会被迷惑。何况,古代男子是可以三妻四妾的,现代男人只能一夫一妻。古代的少爷们被解放了性欲可以娶很多老婆,当下的男人被解放了性欲只能娶一个老婆。人高估自己对欲望的承受能力是非常危险的。

杜蕾斯曾经做过一项婚前性伴侣数量和婚后离婚率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婚后离婚率是随着婚前性伴侣数量的增长而增长的:婚前2个性伴侣的离婚率是10.4%,婚前2个性伴侣的离婚率是17.7%,婚前6—10个性伴侣的离婚率是26%,婚前20个性伴侣的离婚率是46.8%。黄维仁在《爱情心理学》中提到,丹佛大学的史坦利博士曾经综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推导夫妻离婚的因素,其中一点就是婚前同居,婚前同居者在进入婚姻后有较高的离婚率,有较高的几率会有外遇或者婚内暴力,他们的性生活满足程度也显著地低于婚前未曾同居者。

这个结论我相信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不都在主张婚前试爱吗?目的不就是为了在婚前体验家庭生活,发现彼此的缺点,从而不断进行磨合吗?是的,道理是这样,但事实上,婚前试爱除了做爱以外很少能试出别的东西,因为两人之间的很多事情都只能在结婚以后才会出现,特别是有关两个家庭之间的问题,一天没有领证结婚就一天不会浮出水面。但婚前同居却必然降低夫妻之间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导致婚后夫妻生活的索然无味。为什么婚前性行为的增多会导致离婚率的增高?因为婚前耐不住寂寞的人、追求性自由的人,是更在乎自己感受的人,是更不愿意被束缚的人,是更自私的两个人。这种照顾自己喜好、自由思想严重的人结合以后很容易产生摩擦,不懂得克制和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容易被自我的欲望驱使。但婚前守身如玉的人却是更安分的人,更知道克制和忍耐的人,这些品质无疑是婚姻中所必须的。

有人说,婚前试爱是为了完全淡化两个人对对方身体的兴趣,如果到时候还想结婚那就说明维护两个人爱情的还有很多除了性以外的东西。有道理。但婚前试爱有几个真是抱着这种长远目的的呢?更多的无非是俩人耐不住寂寞而已。婚前试爱的情侣最终结婚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在一起,以及因为男的已经把女的上了所以无意识中就会产生一种必须负责的心理,并不一定就是还很爱很爱对方。这大概也是婚前试爱的情侣增多却导致离婚率升高的原因,可见婚前试爱也并不靠谱。所以我觉得,把性生活留到婚后比婚前试爱可能更靠谱。有人说,恋人分手有两个原因,一种是不知道什么叫做爱,另一种是不知道什么叫做爱。虽然爱情需要不断诸如新鲜感,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一个男人单纯为了性和你在一起的忍受期限不会超过三个月,最长不会超过半年。一个肯为你克制性欲望的人,一个在你满足不了他的性欲的时候还坚持对你好的人,那一定是很爱很爱你的,一定不是为了性才和你在一起的。如果对方因为你不跟他上床就离开你,或者你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没有性生活就变得没有激情,那恰恰说明你们之间除了性没有其他什么可以相互吸引的东西了。

我并不反对婚前性行为,我也不主张所有人都把性生活留在婚后,我只是对那些刚喜欢上就随随便便上床的人报以怀疑态度,只是对那些打着婚前试爱的幌子满足自己当下欲望的人产生不信任感。我也不相信那些认识不到一个月就去开房的情侣是很有责任心的人。欲望就是欲望,不懂得克制就是不懂得克制,这些都是婚姻的不稳定因素。有人要说了,那我们难道就应该为了婚姻而放弃婚前的性享受吗?你看,个人欲望强烈的人一旦自己的欲望被束缚就会立刻产生反抗情绪,但真正有责任心的人是根本连这种反抗都不会有的,因为他们只是想要一个稳定的婚姻,和一个爱的人做爱,这就够了。

我是一个保守的人,希望有一份稳定可靠相亲相爱的婚姻,所以也希望另一半对待性是保守和谨慎的,在非常不能确定是否能走到最后的时候不轻易把身体交付出去。爱情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当时情绪,忠诚感觉忠诚当下并不一定就靠谱。

二、对子女的性教育问题

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在理论上我们尊重所有人性享受的权利,但偏偏对待性的态度和行为又是衡量一个人人品的标准。当这种矛盾放到未成年人身上的时候就更加明显。

当我们一谈性解放就会有人站出来叫嚣:如果你有女儿的话,你也鼓励你的女儿做一个性解放的新时代潮女吗?婚前乱性,各种体位尝个遍,甚至几次怀孕流产,你也能宽容她鼓励她,“没关系啦,你不是一件物品,你继续享受就好啦!”

这种把事情迁移到你身上的观点虽然蛮不讲理,但往往也起到让人无言以对的效果。其实纯粹的性解放,为了做爱而做爱,义无反顾追求性刺激的人,我们即使尊重也不会选择和这种人结婚,因为婚姻面临的风险太高了。所以,尊重性解放不是提倡婚前乱性,而是理解和尊重为了爱情而做爱的行为。

但是,即便是这样依然会有很多人反对。一个刚满十八岁,甚至未成年的人谈恋爱了,然后上床了,理论上没什么,但作为父母往往还是非常担忧。

家长对孩子所有方面的教育都是一样的。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企图完全控制孩子,一切都要管制孩子,这看起来是不尊重孩子的意志和个性,但有时候你也不得不这样做。比如电视剧《一仆二主》中杨树对女儿杨树苗的教育就是把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让孩子按照自己拟定的轨道发展,让女儿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孩子。但杨树苗却不想这样活着,觉得没有激情,杨树苗想当酒吧驻唱,想当模特,想和年轻人在一起做刺激快乐的事情。杨树苗跟一街头画画的小伙子谈恋爱,俩人爱得死去活来,杨树反对,说你嫁给他他有能力能给你幸福吗?朝不保夕的,你们以后吃什么喝什么?杨树苗说,爱情就是俩人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想那么远干嘛,我跟着他很快乐,这难道还不够吗?有爱饮水甜,干嘛非要附加那么多物质条件。呵,乍一听上去,杨树苗奉行的一套理论真没什么错,你还真是无从反对。但杨树又说了,你现在以为对的事情十年以后不一定就认为是对的。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年轻人,哪怕你十八岁了,你的社会阅历还非常少,对各种问题的思考还非常不成熟,这就导致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步入歧途。有人说,孩子不走错路能成长吗?但问题是,你眼看着她走如迷途跳入火坑能坐视不管吗?尤其是有些选择(比如高考)一旦错过了再也难以弥补了。韩寒当年高中辍学,老师们很担忧,但按照现在来看韩寒无疑是按照自己的活法活得很成功了。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几个韩寒?还有很多人想做比尔盖茨呢,最后比尔盖茨还是只有一个。

对子女的性教育问题也是这样,如果孩子在十几岁碰上了一个爱的人并随时有可能上床,按理说,任何人都没权利去决定另外一个人什么时候才适合过性生活,但作为父母负有教育孩子的责任,总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你的孩子正在上初中或高中,你总不能教育孩子贞操观是祖宗留下了的文化糟粕,现代女性要追求性解放和性自由把?这就等于在鼓励孩子拥有更多的婚前性生活,而一个乱性的人是会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不靠谱的人的,对心智尚不健全的人放任其性行为很可能会为孩子带来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孩子的未来的婚恋。

所以,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是一个把握度的问题,既要告诉孩子性享受是每个人的权利,又要告诉孩子为未来做打算,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做一个靠谱的人。孩子既要尊重子女的意志和个性,在必要的情况下,父母也应该对孩子做出强制性的管制,否则就是逃避自身责任。这其中的一个度并不好把握,需要每个人身临其境地面对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