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故事
4303600000016

第16章 张希永被破产改变的人生 (3)

韩耀先记得,这份文件的草案在送交政府讨论时,不同的意见和争论很多,当时银行方面的负责人问,企业要是倒闭了,债务怎么办,我们怎么向上级银行交代?还有人认为,破产是资本主义的概念。最终,会议达成了一致:沈阳市是改革试点城市,不突破现有的条条框框,改革就推行不下去。

1985年2月9日,这份被人们称为共和国“首部破产法规”的文件,经过10个月的酝酿,6次修改,最终以沈阳市政府沈政发(1985)24号文件——《关于沈阳市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文件对企业破产倒闭作了详细的规定。根据这份文件,连续亏损两年以上的企业将面临倒闭,在倒闭之前,主管部门先给予黄牌警告。

这份文件在一片争论声中,在各种怀疑、观望、不安、等待的目光中出台了。韩耀先拿着文件,送到《沈阳日报》去发表。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报社拒绝发表。韩耀先又找了几家报社,却发现没有一家敢刊登这份文件,理由是“国家还没有破产倒闭的先例”。

最后,韩耀先所在的单位——沈阳市集体经济办公室从集体经济联合会的账户上拿出1万元,以广告的形式在《辽宁经济报》上全文发表了。这部意义重大的法规,最终以广告的形式与人们见面。

如今,我们已经无从知道当时的沈阳市民和普通中国人对这份文件有什么反应,因为国内媒体没有对这份文件的出台进行报道。但是,敏感的国外媒体立即就解读出了这份文件蕴涵的重大含义。日本的广播电台在文件出台的当天,就迅速报道了这个消息,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一部《破产法》。

韩耀先的下一个工作是将这份文件付诸实施。他先是找了13家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后来担心目标太大,最终挑选了3家企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沈阳市五金铸造厂和沈阳市第三农业机械厂。

1985年8月3日,沈阳当地的报纸显示,当天的天气是多云转阴,有中到大雷阵雨。张希永看到自己工厂的名字出现在报纸的显著位置,这大概是这家小工厂头一次出现在当地报纸上。

第二天,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华社电讯:

新华社沈阳8月3日电(记者周保华)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今天向防爆器械厂、五金铸造厂和第三农业机械厂三家企业发出“破产警戒通告”,限令这三家因经营管理不善连年亏损的企业,在一年之内改变面貌,逾期则正式宣告企业倒闭。这是沈阳市根据《关于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的要求,第一次宣布的通告。

……

这三家工厂厂长表示,要根据“破产警戒通告”的要求,在限期内搞好企业的整顿。否则,甘愿接受破产倒闭的处理。

韩耀先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去这些工厂宣布“破产警戒通告”时的细节,有的工人知道他是始作俑者,故意当着他的面说,谁发明了黄牌警告这玩意儿,干脆一棍子把我们打死得了。给韩耀先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沈阳市五金铸造厂,他去这家工厂开会的时候,厂长周桂英非常激动地对职工说:我们厂真就这样倒下去了吗?咱们还能不能直起腰来干一番?往往最困难的时候,我看凝聚力更大!整个会场气氛顿时显得激昂悲壮,全厂工人流着泪发誓要好好干。

一年之后,沈阳市五金铸造厂扭亏为盈。黄牌警告就像是背后猛击一掌,把这个厂打清醒了。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收到黄牌警告的消息,对张希永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虽然工厂经常开不出工资,但在张希永看来,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这一年,张希永考上了沈阳市汽车工业公司办的电大,开始了为期3年的脱产学习。

虽然张希永对自己的人生仍然充满希望,但是日子却一天天紧了起来。一天,张希永在电大的同学要到家里做客,张希永拉不下面子回绝。家里来了客人,张希永竟然拿不出钱来买几个菜,请同学吃一顿像样的饭。同学看出了张希永的困难,掏钱请张希永一家出去吃了一顿。

后来,张希永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没肚子就没脸。

在张希永读电大的时候,单位效益越来越不好,胡百君放了长假。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胡百君开始偷偷摸摸地做一点小买卖,卖一种叫菇茑的东北野果。张希永记得,他们第一次卖菇茑就像做贼一样,把装货的袋子藏到身后。碍于面子,两个人谁都不敢叫卖吆喝。张希永说:“我让她喊,她让我喊,最后俺俩谁也不喊,最后是我拿着货在车站老远等着,我爱人到车站等车的地方去问,大姐,要不要菇茑?便宜卖你。你要,跟我走。那时候不敢在市场卖,怕人看见笑话。”

一个星期下来,张希永和胡百君卖了20斤菇茑,一共挣了两块钱。张希永说,这是他一生中印象最深、最艰难、挣钱最少的一笔生意。

在电大,张希永虽然是脱产带薪学习,但实际上却经常好几个月拿不到工资,因为工厂开不出工资,而他们除了工资之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工厂破产之前的两年当中,张希永夫妇经历了他们生活中最艰苦的一段日子。胡百君挑起了养家和供养丈夫读书的重担,为了让丈夫安心学习,每天她都给张希永准备好饭菜,装在饭盒里带到学校吃。张希永知道,家里生活困难,上市场买的都是最便宜的菜,有时候给张希永做一点好菜,胡百君一口都不吃。每次谈起这些事情,张希永总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个时候,张希永也在沈阳市文化宫找了一份兼职教员的临时工作,一天的工资是6块钱。张希永说,这在当时属于高收入。

胡百君在外面做小买卖的时候,张希永有时间也会去帮忙,夫妻俩一起卖过水果、服装、冰棍。张希永好面子,总觉得不好意思,帮妻子卸完货后总是躲得远远的,以免被熟人看见。

虽然张希永已经认识到,人处在困境中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架子和脸面,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改善生活,但是做生意还是让张希永感到难为情。

尽管几乎到了快吃不上饭的地步,工厂也好几个月开不出工资,张希永还是坚持读书。张希永对当年岳父看不上自己仍耿耿于怀,他想学出个样子,让岳父看到自己的潜力。

1986年:工厂破产后的“新希望”

就在张希永为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苦苦挣扎的时候,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了。

1986年8月3日,沈阳成为全国媒体和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又一次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天,沈阳市政府召开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扭亏无望,正式破产倒闭。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发布了这条消息:

沈阳市人民政府8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告,连续亏损10年、负债额超过全部财产2/3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并被收缴营业执照。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倒闭的企业,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地方法规程序对企业进行破产处理。

这一天,张希永并没有得到工厂破产的消息,他还在电大读书。

对于当天新闻发布会的细节,韩耀先记得很清楚。会议的第一道程序是由主持会议的市政府秘书长宣布企业破产,然后是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接着,企业法人代表上缴营业执照,最后是记者提问。

这一天,新闻发布会在沈阳市迎宾馆举行,主角之一——防爆器械厂厂长王刚却迟到了。

韩耀先说,王刚的妻子觉得王刚这个破产厂长的角色不怎么光彩,像历史罪人去接受审判,不想让他去,就把王刚的上衣藏了起来。

王刚迟迟没有出现,韩耀先在会场急得直跳脚。主角不来的话,这台戏就得唱砸。韩耀先找到汽车工业局的副局长贺仲宾,让他去做工作。贺仲宾找到王刚,要求身为共产党员的王刚遵守组织纪律,立即参加新闻发布会。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王刚只好硬着头皮来到沈阳市迎宾馆。

会场大约有150多人,气氛显得有点严肃、紧张,除了几十名中外记者相机的快门声和主持人的讲话声,现场一片沉寂。

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宣读了《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破产通告第一号》:

……根据企业申请,主管部门同意,经研究决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从即日起破产倒闭,收缴营业执照,取消银行账号。

宣读完毕后,神色憔悴、面容疲惫的王刚上缴了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的营业执照。

记者们迅速冲上来抢镜头,现场一片混乱,这让没有经历过新闻大战的韩耀先感到有点吃不消。这一天,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被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也第一次出现了下岗工人。新闻嗅觉敏感的记者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抢新闻的好机会。

石永阶没有出现在现场,他已经被要求“病退”。这时石永阶离开工厂已将近两年,但是由于王刚是上级单位派来的,不算正式厂长。结果,“第一破产厂长”的称号就落在了石永阶的身上。

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个记者问道,企业破产以后,职工怎么安排?救济金怎么发放?韩耀先认为,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问题在当时是不好回答的。因为在防爆器械厂破产的时候,现在的社会统筹和保险还没有建立起来,只能说一点原则性的条条框框。怎样善后还要继续探索。

防爆器械厂破产的消息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日本驻北京记者的电传打字机上出现了如下字样:“中国——改革的一项重大试验”。一些外电甚至称:“中国东北的沈阳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防爆器械厂的大门被贴上了硕大的封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公有制企业贴上了这样别具深意的封条,被封住的大门将永远不再对它的员工敞开,工厂也将作为中国企业改革重要的标本永远被保存在历史中。

韩耀先记得宣布破产的时候,很多工人当场就掉泪了。在防爆器械厂的一个车间里,职工有的蹲在地上,有的坐在车床旁,情绪激动、鸦雀无声地听着破产通告。这个时候,职工们的情绪很复杂,有的职工对破产很恐惧,不知道将来的路在哪里;有的对韩耀先还有点怨恨;有的职工觉得破产来得很突然,有点不知所措。

宣告破产的第二天,韩耀先陪同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到防爆器械厂采访,他不敢亮明自己的身份,也不敢让记者暴露身份。在已经被贴上了封条的厂门口,韩耀先看到大门口墙上一边挂了一个小花圈,没有挽联,也没有落款。防爆器械厂的职工们三五成群地围在厂门口,有的在哭,有的在骂,有的则面无表情地或站着或蹲着。

当时的媒体对防爆器械厂的破产总结了几条原因,而当时的沈阳市委书记李泽民说,企业亏损的原因很多,但不按经济规律办事,行政干预是个重要原因。李泽民认为,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贻害很深,今后政府不能对企业直接干预,只能间接管理。

我们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查到了沈阳市政府对防爆器械厂职工的安置办法:

这个厂的职工因企业破产,失去了原有职业,由劳动部门按待业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组织就业,同时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职工待业以后,在半年内每月领取原基本工资的75%,自第七个月起的两年内,每月领取30元的破产社会救济金。待业人员重新就业或自谋职业后,救济金停止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