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11

第11章 多方求学(5)

孔子说,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意思是,一个人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即便付出生命,也有坚持追求仁义之道。它说明了追求真理、找到事物的规律与本质,发现事物的真相,即使耗去一生的时光,也是值得的。

五、苌弘论乐

苌弘是周景王的大夫,帮助处理国事,致力于周室富强统一,终生不渝,深受后世景仰。同时他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是春秋时代音乐大师。孔子听说他的名声,专程去访问他,向他学习音乐理论。

苌弘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孔子,寒暄已毕,二人对面席地而坐, 孔子双手抱拳欠身一拱,谦恭地说:“苌大夫博学多才,孔丘需请教的地方很多,只是不便过多打扰,今天只就一事,请先生指点迷津。”

苌弘略一摆手,笑道:“孔大夫声名远播,只是相见恨晚,今日光临弊舍,正好向先生求教。若有疑难不决之处,咱们共同研讨吧。”

孔子问:“周舞《武乐》演奏前,击鼓警示众乐手,以便各有表情。可为什么准备那么久呢?”苌弘答:“那是武王讨伐纣王,担忧战士不齐心,所以先击鼓诱发斗志,待到士气旺盛了才出征。现在表演这首战争舞曲,停顿很久才开演,就为了体现武王当年的心情。”

孔子再问:“长吟慢叹,是什么意思?”

苌弘答:“战士们企盼武王早下命令,生怕贻误了战机,所以唱起咏叹调。”

孔子又问:“起舞时挥袖飞扬,踏地顿足,脸色威严,忽然出现开战的样子。这种乐舞怎么理解?”

苌弘回答说:“那是姜太公的志趣。他辅佐武王伐纣,惟愿速胜,所以奋发勇猛来助战。”

孔子问:“舞人一会儿右膝跪地、左膝离地,为什么?”

苌弘答:“伐纣时队伍有乱列,周公召公申明法度,让士兵右膝跪地致敬,悬左膝以待纠偏。表现了战斗时的样式,都跪下去又站起来,排列整齐,再现周召二公的故事,并不是《武乐》舞中有跪姿啊!”

孔子说:“我喜爱音乐,却半通不通。韶乐和武乐都很高雅,都流行于诸侯国的宫廷之间,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苌弘缓缓地说:“我个人以为,韶乐,是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武乐,乃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音韵壮阔豪放。就音乐形式来看,二者虽风格不同,都是同样美好的。”

孔子进一步问:“那么,二者在内容上有什么差别吗?”

苌弘回答说:“从内容上看,韶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就是二者内容上的根本区别。”孔子恍然大悟地说:“如此看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苌弘称赞道:“孔大夫的结论也是尽善尽美啊!”孔子再三拜谢,辞行回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