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42

第42章 周游列国(1)

短短六年时间,孔子在鲁国做得风生水起,一直做到了大司寇,鲁国也强硬起来,一度逼到齐国割地求和。公元前497年,齐国送八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和鲁定公接受了美女,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五十五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在卫国不到半年,受谗言之害,孔子又不得不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次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随后两年,孔子去卫居鲁。公元前493年,孔子再次由鲁至卫,又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在孔子师徒周游列国途中,也发生过不少或者艰难或者危险或者有趣的故事。这其中不乏有孔子对学生的现场教育,也有学生间相互的勉励,还有学生对孔子的建议和劝告。

一、劝解农夫

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的路上。有一天,孔子的一匹马脱缰跑到田里啃庄稼。

那块田地的主人上前抓住缰绳,怒气冲冲地把马牵走拴上,扣了起来。子贡着急地说:“我去向那农夫索回马儿。”孔子没做声,听任弟子子贡前往。子贡见到那农夫,便说:“我们正随老师孔子周游列国,旨在宣传周公之道,事关重大,亟待赶路,快归还我们的马吧!”

那农民翻了翻眼,看了看儒生的打扮,似乎没听懂他的话,不予置理。子贡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孔子感叹:“用别人理解不了的话去说服别人,有什么用呢?”

在弟子们都受到了教育之后,孔子方派养马人向那农民索马。马夫找到那位农夫,十分客气地拉起家常来:“老兄,你的耕地广大,我们的马没拴好,这是我们的错。咱兄弟有缘相见。既然碰在一起了,我养的马吃你几口禾苗儿,也是难免的吗?哈哈哈,这就麻烦老兄多照应了。”农夫看着这位和自己穿戴一样的马夫,感到马夫亲切、实在,说得在理,便一边解马,一边笑着说:“老兄,快牵走你的马,赶路去吧。”

【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启示】

孔子说,不知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仪,就无法立足社会。不懂得明辨他人的言论层次,就无法真正了解别人。在这则故事里,马匹脱缰啃人庄稼,主人是庄稼人,而且正生气,子贡却用文人的语言,将一堆与庄稼人毫无关系的话语去索要马匹,自然无功而返。相比较而言,养马人使用的是他们共同的语言,且客气而亲切,更能沟通与理解,令人欣然接受。

二、处变不惊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深秋,已在卫都帝丘客居半年多的孔子,意识到卫灵公听信谗言,派人以侍奉为名,实则监视自己。于是,决定去陈国。

孔子一行分乘七辆车,进入匡地(属卫国,在今河南长垣县境内)。孔子的弟子颜刻说:“当年阳虎由此攻进匡城!”接着,大家议论起阳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