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52

第52章 耳顺之年(4)

孔子说,君子在穷困中仍会坚守节操。小人一旦遭受穷困,那就无所不为了。贫穷或困境,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是人生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君子面对这些,更能显现出品格的高尚与纯洁。那些小人和下流的人面对贫困,则会丢失作为人的基本特征和做人的道德底线,变得混乱不堪。穷与困都可以改变,可怕的是没有了做人的基本准则。

四、颜回捞饭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的时候,有时连用藜叶做的羹汤都喝不上,一连七天连一粒米都没见过。

孔子实在饿得没办法,站的力气都没有,大白天也只好躺在床上。

有天颜回从外面搞到了点米,回来后便赶忙把它放到瓦甑里煮。快熟时,孔子在床上远远看见颜回打开了瓦甑的盖子,用手从瓦甑里捞了一点什么,看了看便吃到了肚里。

孔子想,莫非颜回太饿,先偷吃了一点么?可颜回是个最好的学生,怎会在老师我之先偷吃呢?孔子正在怀疑自己对颜回平时印象时,饭熟了。颜回走了进来,请他吃饭。

孔子从床上爬了起来,佯装什么也没看见,故意对颜回说:“我今天做梦,看见已故国君吃供饭,而后把剩下的给了我们。现在真的有了饭吃呀?”

颜回说:“这饭不能做供饭,供饭是很干净的。刚才我揭开瓦甑盖子时,有灰土落到了瓦甑中。我把那有灰土的饭捞了出来,本想甩掉,觉得可惜,便吃掉了。”

孔子听后十分感慨,对学生们说:“可以相信的,是亲眼所见;而我亲眼所见的却不可信;所以可依靠的是自己的认识,但我自己的认识却不可靠。你们记住:想了解一个人真不容易啊!”

【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启示】

孔子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行为的动机,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同时考察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只要注意这些,在你面前,谁能隐藏得了呢?谁能隐藏得了呢? 确实如此,要了解一个人,确实要多方考察,而不能凭借一眼所见。不然,即便圣明如孔子,也会误解和冤枉颜回。这里还告诉了我们认识事物、发现真实的方法。人们常说,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眼见的也未必是真实的,还要对与看到的行为相关的因素进行逻辑分析,才能看到现象背后的事物的真相、真实、规律与真理。

五、饥不择食

孔子和学生们在陈、蔡之间被困,天天挨饿,大家脸色都十分难看,孔子也饿得只好躺在床上。

到了第十天,学生子路不知从那儿搞来一条小猪。煮了以后,孔子也没问子路这小猪究竟是怎么来的,便拿来就吃。

子路又扒死人的衣服,并用它换来了酒,孔子也没问便喝了起来。

后来,鲁哀公把孔子迎接到国都,坐席摆得不端正他便不坐,肉切得不方他便不吃。

子路于是跑到孔子面前问孔子:

“老师为什么会与在陈、蔡之间时饥不择食的样子完全相反呢?”

孔子说:“来,我告诉你:过去我和你们只是为了求生,现在便不是这样了,我和你们现在要求的可是义啊!”

【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