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60

第60章 修书施教(5)

公元前483年,孔子的儿子,孔鲤,这个比父亲小20岁的年轻人离开了人世,这对孔子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的须发更白了,他的腰躬得更厉害了,头在不自觉地摆动,手中拄起了拐杖——他突然间衰老了许多。

由于弟子们都来帮忙,孔鲤的丧事办得既顺利,又很理想。在安葬孔鲤的当天夜里,从孔子的书房里传出了阵阵琴声,这琴声时而激越,时而欢快,时而清新,时而悠扬,无一丝忧伤,哀怨,抑郁和沉闷。听到这琴声,亲朋好友与众弟子无不感到惊诧,有人担心,孔子是否因刺激太甚而发疯了,不然的话,儿子的尸骨未寒,为何会弹奏出这样的琴声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间堆满书籍的房间,只见孔子面前放着一堆书简,他一会聚神凝思,一会操琴,一会哼着曲调奋笔疾书,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原来《诗》的编修工作已经结束,孔子正在给诗谱写乐曲。

亲人们纷纷围上前来,劝他休息,不要过于劳累。谈到孔鲤的死时,他说:“死生由命,丘岂能阻拦!丘须抓紧弥留之际的有限时光,编修成‘六艺’。若能如愿,则死而无憾!”

【子曰】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启示】

孔子说,当一个人刻苦努力工作时,吃饭都会忘记,乐观向上的心态,以至于忘记了什么是忧愁,就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这句话说明了,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事业的奋斗中,感受到的是奋斗的快乐,什么吃饭、年龄都已经不重要了。生命短暂,生命奋斗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有意义的。

六、孔子叹《易》

公元前482年,孔子七十岁。

因为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和众弟子相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孔子就编修成了《诗》、《书》、《礼》、《乐》,现在又着手编修《易》了。《易》像《诗》、《书》、《礼》、《乐》一样,是基本教材之一,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教训和切身体验,对《易》进行加工整理,进行诠释,以便正确地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