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4331600000021

第21章 享受生命:做人原本就该是快乐的(2)

梭罗有一句名言感人至深:"简单点儿,再简单点儿!奢侈与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妨碍了人类的进步。"他发现,当他生活上的需要简化到最低限度时,生活反而更加充实。因为他已经无须为了满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使心神分散。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金钱、功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当然是一种人生。但能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望和诱惑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毕竟,你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追逐名利,用不着留意别人看你的眼神,没有锁链的心灵,快乐而自由,随心所欲,该哭就哭,想笑就笑,虽不能活得出人头地、风风光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青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清静自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富于诗意吗?生活在简单中自有简单的美好,这是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晋代的陶渊明似乎早已明了其中的真意,所以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简单地生活其实是很迷人的:窗外云淡风轻,屋内香茶萦绕,一束插花在牛奶瓶里的漂亮水仙,穿透洁净的耀眼阳光,美丽地开放着;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你终于又来了年轻时的山坡,放飞着童年时的风筝;落日的余晖之中,你静静地享受着夕阳下清心寡欲的快乐……

简单是美,是一种高品位的美。简单生活,是人生的智慧,是人的快乐资本。

其实要让你的生活简单化很简单,只需牢记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一切都在于你的控制。你亲手掌舵,一切由你掌握,你体内所蕴藏着的巨大能量,能够通过你的努力让生活简单化。

懂得感恩就会快乐

感恩是爱的根源,也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都能心存感激,便能真切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以及人生的价值。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感恩的工作时,美德就产生了。"

感恩之心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为生活中的每一份拥有而感恩,能让我们知足常乐。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拥有看作是一种荣幸,一种鼓励,在深深感激之中产生回报的积极行动,去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拥有。感恩之心使人警醒并积极行动,更加热爱生活,创造力更加活跃;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开胸怀,去投身到仁爱行动之中。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永远不会懂得爱,也不会永远得到别人的爱。

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会有一种感动,体会到一丝快乐,正如康德所说:"在晴朗之夜,仰望天空,就会获得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只有高尚的心灵才能体会出来。"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之际碰到一个赶骆驼的老人,骆驼上放着一大皮带水。于是他们便向老人讨碗水喝。老人却每人仅给了他们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在老人走后,一个劲地抱怨老人吝啬,有那么多水,却只给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将半碗水泼掉了。而另一个虽然也知道这半碗水并不能完全解除饥渴,但还是怀着感激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他们又往前走了很远也没再碰到水源,而前者因为拒绝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老人施舍的分明是一种爱心,而后者喝下的也是一种感激,正是这种感激,才支撑着他走出沙漠。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激国家给了我们和平,感激路人给了我们帮助,感激朋友给了我们慰藉……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实在是很多。生活中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体味到人生的幸福。

每天睡觉前花一点时间去想一想,今天有什么让自己感激的事,比如:父亲的一句叮咛,母亲的一顿早餐,爱人的一个微笑,孩子的一句呼唤,邻居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生命中爱的体现,都是值得我们感激的,如果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爱,便会充满感恩之心,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可爱、美好而充实。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

生活中有许多人悲叹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艰辛,只有少数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乐。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放纵一下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平时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呢?

快乐是一种情绪。懂得了控制情绪的方法,你就已经站在了快乐的一方,看到鲜花时,你就会咧嘴微笑;看到流水,就会心旷神怡;看到青草,就会感到自己回归了大自然。人生在世,要为快乐而活,就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快乐是一种思想。不论贫穷与富有,只要思想快乐,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只要有快乐的心,就有快乐的容貌。生活是一种享受,快乐是生活的主题,生活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快乐是幸福的内涵。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找些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用来炫耀。

有一天,富商忽然心血来潮,决定让大厦清洁工进去开开眼界。

清洁工进去后,并未流露出艳羡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浏览,细细地欣赏。待步出厚厚的铁门时,富商忍不住地炫耀说:"怎么样?看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个清洁工说:"是啊,我现在感觉与你一样富有,而且比你更快乐。"

"怎么可能?"富商摇着头说道。

那个清洁工笑着答道:"你所有的宝贝我都看过了,不就是与你一样富有了吗?而且我又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的,岂不比你更快乐?"

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感觉如何。只要有心去感受,生自学成才中快乐无处不在。生活的乐趣是对生命的热情,丧失这种热情,即使能像故事中的富商一样拥有很多的财富,也不一定能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就要敢于接受挑战和考验,在困难中,依然精神抖擞,向着目标前进。在苦难中,不忘仰望苍穹,轻轻哼唱,感激阳光雨水,赞美它的神奇与无私。快乐和痛苦是一体两面,经受不住痛苦的考验,也就难以体会真正的快乐。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但不可自私。快乐是无私的,为别人带来一份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同样的快乐,而带给别人烦恼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一样的烦恼。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应顺其自然,不能乐昏了头,快乐就像春风,可以让人感到舒适,过了头则会乐极生悲,拂面的微风就会变成极具破坏力的狂风。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是一种洒脱,是一种境界,是最为成功的人生。

知足常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知足,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长久。"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知足者才能常乐。"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千元大钞,他因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起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不知足,贪心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属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如果任由其膨胀,则会为此生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有个故事说:有个青年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说。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对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人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富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

故事教我们一个"退一步思维"的方法。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人如果能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富有了。真正的满足是内心的满足,而非物质的满足,物质是永远无法让人满足的。

快乐的钥匙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讯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此时我们就把一重大的责任托给周围的人,即要求他们使我们快乐。我们似乎承认自己无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怜的任人摆布。

这样的人使别人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但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你的钥匙在哪里?在别人手中吗?快去把它拿回来吧!我们的情绪并不能由别人掌控,快乐的钥匙永远属于我们自己。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全世界充满欢乐,难道人生之中就没有痛苦的荆棘和不幸的泥淖吗?有。快乐是一种角度,遇到不幸时,换一个角度看,痛苦的酒糟可能酿制出快乐的甘醴。用欣喜的心情看,世界风和日丽;若用悲凉的眼瞳看待世界,可能只剩下愁云惨雾。悲观的人心情一直潮湿,乐观的人心情永远明媚。"乐观"一词,说出一种很质朴的快乐方式--从"快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苦中也有乐。况且,快乐的种子很多是从痛苦的土壤中孕育出的。

同样给一座荒山,悲观者回答:修一座坟茔;乐观者反驳:种满山绿树。

面对痛苦,一般人会泥足深陷,只有少部分人"强作欢颜",极少有人能够达到"苦中作乐"乃至"以苦为乐"的人生境界。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一段话颇有哲理:被针刺到手时,你的快乐是没有刺到眼睛。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忘记手上的痛,想到眼睛没有被刺瞎的庆幸,早该破涕为笑了。

迈向快乐的拦路石还有人的欲望,欲望越多越强烈,若得不到满足,痛苦就越深。可以说,欲望是痛苦的渊薮。但欲望是充满人生的,一个人不可能绝情灭欲,但不能贪心不足蛇吞象。要从较低的要求来对待生活。古人说:"知足常乐",不足时也要笑口常开。从山上看树,树很小;从地上看树,树就很高。

把快乐养成习惯

当我们渴望自己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的时候,我们是否尝试过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对美好心情的期盼,并且用这种期盼来鼓舞和激励自己呢?真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当我们每一天都坚持做下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心情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美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晨,汤姆乘坐在老式火车的卧车中,大约有6个男士正挤在洗手间里刮胡子。经过了一夜的疲困,隔日清晨通常会有不少人在这个狭窄的地方做一番漱洗。此时的人们多半神情漠然,而彼此也不交谈。

就在此刻,突然有一个面带微笑的男人走了进来,他愉快地向大家道早安,但是却没有人理会他的招呼,或只是在嘴巴上应付一番罢了。随后,当他准备开始刮胡子时,竟然自若地哼起歌来,看上去显得非常的快乐。他的这番举止令汤姆感到极度不悦。于是汤姆冷冷地、带着讽刺的口吻对这个男人问道:"喂!你好像很得意的样子,怎么回事呢?"

"是的,你说得没错。"这个男人如此回答说:"正像你所说的,我是很得意,我真的觉得很快乐。"然后,他又说道:"我是把使自己觉得心情愉快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罢了。"

这就是那个男人说话内容的全部。不过我们相信,在洗手间内所有的人,包括汤姆,都已经把"我是把使自己觉得心情愉快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罢了"这句深富意义的话牢牢地记在心中。

事实上,这句话确实具有深切的哲理。不论是幸运或不幸的事,人们心中习惯性的想法往往占有决定性的影响地位。有一位名人说:"穷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欢畅者,则常享丰筵。"这段话的意思是告诫世人设法培养愉快之心,并把它当成一种习惯,那么,生活将好像一连串的欢宴。

一般而言,习惯是生活的累积,是能够刻意造成的,因此人人都掌握有创造愉快的心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