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侠义爱情
4354800000021

第21章

二十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师空劲松轻松地从墙子街道办事处大院出来走到小马路上一看,嗬!见马路两侧全站满了胳膊上戴着赤卫队红袖章的人,每人手里都拿着一面小纸旗,那小旗五颜六色,甚是好看.他顺着小马路往东又走上了大马路,大马路两侧也全站满了戴着红袖章的人.有几个人举着高高的横标旗,横标上写着<文化大革命宣传队>的字句.墙边还有一辆三轮车,车上载着一面一米直径的大鼓,几个人手里拿着锣钹鎈等响器围站在这辆三轮车旁,跃跃欲试地等待着开敲的命令.师空劲松扭头向左方看去,在一大群男男女女赤卫队员的中间,有一名身着绿军装腰扎宽牛皮腰带的瘦高个儿女人最为显眼.她高高地站在一辆三轮车上,两手不停地比划着指挥几个片的赤卫小队站好队列.她的动作是那样的干脆,显得十分干练.噢!那不是槐抱椿树居委会的副主任钱露凤吗?她不就是因嘴唇之外呲着两颗大嘹牙.而被自己内心耻笑为‘前漏风’的吗?听丁素卿念叨说,她是个现役军人家属,丈夫在黑龙江中苏边防前哨当中尉所长.据说中苏两国关系十分紧张,边界双方经常发生军事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为此,她丈夫已有两年多没回家探亲了.可她自己却对此不以为然,反而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街道工作上,真是个敢于负责任的好同志啊!这回,群众一致推举她为赤卫队总部的副总指挥.看这样子,她的确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师空劲松正独自站在马路边上感想万千之际,不知丁素卿什么时候走到他的身背后,冲着他的耳朵大叫道:

“皇甫劲松同志!刚才镇委来电话说,上面已完全批准了咱们的报告,并采纳了咱们的一系列的建议,今早要动员全镇12个街的红卫兵和赤卫队约一万多人,于今早九点半钟在马王台集合,招开<破除封建迷信誓师大会>,要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坚决彻底地把封建迷信活动清除干净,不留丝毫尾巴.散会后,咱街得借大会的东风,连轴转的大干三天.咱俩也得分分工.我哪,白天难免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就麻烦您老连值三天夜班,怎么样?”

“嗻!看好吧您哪!今后凡属这类事情,都归我办了,臣万死不辞!哈哈哈!”

师空劲松油腔滑调的应道.丁素卿马上正重其事地冲他说:

“得了!得了!别再耍贫嘴了.今儿上午的会你就不必参加了,赶快回家休息睡觉,到晚上好有精神值夜班哪!”

“那好吧!你也一宿没睡啦,得抽时间好好睡一觉.我先回家了啊!再见!”

师空劲松抽身向存车处走去,他刚迈出第三步,就听在他身后的丁素卿一声高喝“出发!”之后,顿时满天空的锣鼓声响震天动地,“砰嚓嚓!嚓嚓!嚓嚓!砰砰!”.接着大队的人马浩浩荡荡地涌动,随着那无数竿旗幡的飘舞招展,有条却紊的口号声和口哨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此刻,师空劲松只觉得自己的胸膛至后背,随着锣鼓喧天的节律膨胀着一股热流,这热流催得他精神立刻昂奋起来了,似乎他也在同他(她)们大队人马一样地奔向了战场.

师空劲松回到家里,皇老太太不在家,翁姝秀与康静茹两位老师正倚在窗台前玩儿“七步接龙”.这是她俩共同创造的一种背诵诗歌的游戏,所谓“七步接龙”,其名称与寓意,源自于三国时期曹植“七步诗”的故事.曹植(字子建)本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世传‘子建之才’即指他),很受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的才干会威胁到他自己的皇位,因而想要迫害曹植,于是他便给曹植下命令,要他必须在走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证明他确有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要把他处死。结果曹植就在七步之内应声诵作了一首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从此,人们便给曹植这首诗起名为“七步诗”.

这“七步接龙”的玩法也很间简单,首先是由“君座”一方先随意背诵出一首诗的头一句,然后由“臣座”的那一方继续接出该诗的第二句,如此,直到全诗终了.其间,背不出者为输,应接受惩罚,能完全背对者为下一局的“君座”.

她俩人正玩儿得高兴,见师空劲松回家来了,便停下来关心地向他问长问短.三人互道寒喧后,她二人便又接着往下玩.师空劲松看她们俩玩儿兴正浓,便没再打扰她们,轻手蹑脚地静坐在炕头边上用耳观战.只见翁姝秀说道:

“这局该我‘坐君’了吧?!请注意听!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康静茹顺口便和第二句道.翁姝秀随即诵第三句: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康静茹随口便和出第六句道.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翁姝秀即诵完全诗的第七句.康静茹解说道:

“这首是李白的五言古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般人知道的并不多,亏你想得出来,竟拿出来跋涉(难为之意)老师?!”

“哈哈哈!现在学生欺负先生是极平常的事,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翁姝秀呡着嘴笑着争辩道.接着她俩同时憋不住地暴发出一阵既爽朗又快活的笑声.

师空劲松好久未听到二位老师欢快的笑声了,他看着她俩脸上泛出象孩童般的笑容,心里甭提多痛快了.于是他也凑趣地问道:

“翁老师!前年我在北京住院时,听说北京有个陶然亭,那它这个地名可是出于此处?”

“应该是,但不是!”

“此话怎讲?”

康静茹抢着问道.

“我在清华(大学上学)那阵儿去过陶然亭,看那儿的导游牌介绍说,陶然亭的前身是慈悲庵,清代康熙年间有位叫江藻的人,他在慈悲庵内修建了三间厅,并取白居易诗中‘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二字命其名曰陶然亭。但我认为江藻其人,只知白居易诗中有‘陶然’二字,却不知李白诗中也有‘陶然’二字,这就是我所说的‘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应该是,但不是’的原因!”

翁姝秀侃侃而谈,脸上微带得意之色.这时,就见康静茹用十分欣服的口气说道:

“没想到你还是个杂学家啊!好了!论理,无论是其一还是其二,最终结果都是‘陶然’二字.下面一局该我‘坐君’了吧?!你要注意听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行,行!这是三国曹操的<短歌行>啊!此歌乃是他在赤壁之战前所作,这首诗大气磅礴,豪情满怀,所以爱此诗的和能背诵此诗者是大有人在,”

翁姝秀没有急着接这诗的第二句,却先把这诗的初处及人们感受的共鸣之处讲了出来.康静茹见她总是大言不惭地东拉西扯,便硬硬地打断了她的话头说道:

“据我所知,对于此诗,能够会背上一两句的人比较多,但绝大多数的人却只知其皮儿,而不知其瓤,更背诵不了全诗”

“干脆我就给您从头至尾的背一遍吧!其中如有错处,这一局就算我输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好!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师空劲松当听到翁姝秀老师朗诵到激昂高亢之际,便也忍不住地激动起来.听的入境时,他似乎脑子里在过电影一般,思维则随着诗的波澜转乘感悟着,细细地咀嚼着诗句中的深意.翁姝秀一看师空劲松那出神入化的样子,更来了兴致,就急忙怂恿他入伙参加她们的“七步接龙”说:

“哎!小松,你也跟我们俩人一块儿比赛诵诗吧!赢了当然是算你的,要是输了呢?那就算我的好了!你两头儿不赔本,怎么样?”

“啊,论喝酒还行,论诗文我可不行,我差得太远了.”

师空劲松连连摇晃着双手并向后缩着身子喃喃地说.康静茹一听他说“论喝酒还行”,便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接口说道:

“那好!我这里有一首杜工部(即指杜甫)的乐府<饮中八仙歌>,但我只会背诵前边几句,看你能否接得上来.这可是喝酒之士必精必通的啊?哈哈哈!”

师空劲松一听老师考得是<饮中八仙歌>,心里就有了底儿.原来那<饮中八仙歌>里写得是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每日酒资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离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般泻于纸上。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这八名酒篓俱是盛唐时期的名仕,也是世间酒友崇拜的偶像.师空劲松为了能在酒桌之上领酒文化之尊,曾下功夫将此诗背得滚瓜骝熟.所以康静茹老师考他背诵此诗,他当然早就不在话下了.

康静茹从炕上窗台那儿下到地来,然后慢条斯礼地站在屋子中间,仰面挺胸将两手背在身后,高声背诵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师空劲松也站起身来,学着她的样子接口诵道: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师空劲松将这后半首<饮中八仙歌>完完整整地背诵得一字不差,他那宏亮的语音随着诗韵的格律攀高就低,就象他正在那儿抱着酒瓮痛饮一般,听得康翁二位老师心潮涌起,如痴如醉.当他朗诵至“高谈雄辨惊四筵”诗尽声落的最末一瞬间,那“筵”字就好象把屋内的空气抓缩得渺无声息,随之,这顿寂又引爆了康翁二位老师一阵激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