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
43622400000004

第4章 总原则:主敬存诚

“道”就是孝心,“道”就是时时刻刻与人相处的仁慈及恭敬之心。所以,中国人做学问最强调的就是在“主敬存诚”上下功夫。“敬”是恭敬之心。言语态度、起心动念,都要恭敬、真诚,这是真实学问。人的孝心、恭敬心、真诚心,都是一个人本有的真心,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个“求放心”,就是把我们忘失的真心、孝心、恭敬心与关怀他人的仁慈之心找回来。这样,生活就会觉得很踏实、很充实,否则人生就会愈走愈空虚。因此,找回真心就是充实我们的内在美,而不是去追求外在虚幻的物质或价值。所以,真实功夫在主敬存诚,而主敬存诚体现在我们所有的言语、行为当中。

言语会产生什么影响?当你的言语确实是忠、信,必然会令听者闻之而受益、感动,因此一定会达到“善相劝,德皆建”的效果。你能坚守信用,别人对你的言语就会不断地提升信任。所以,我们要考虑言语所产生的效果。言语不恭敬,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必然造成别人对你的轻视与侮辱。此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句话没有讲好,就有可能引起一个国家的灾难,引起一个家庭的破裂、一个团体的颓败。所以,我们要谨记圣贤教诲,一定要谨言慎行。

言忠信

人与人相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言语。因此,言语是否能忠、信,会影响一个人的存心。何谓忠?“忠”是会意字,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代表心不能偏颇,不能自私自利。心一偏颇,就会损己又损人。反之,心不偏颇,则能大公无私,处处替人着想。

“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表示话一出口,就一定要遵守。《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孔子的教学有四个重点: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为何言语仅次于德行?因为人与人的互动与交往,言语使用的频率最高,因此学习说话很重要。

古人说话时,都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信”,除了守信的意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信义,包含道义、恩义、情义,用现代话讲是义务,就是做人的本分与义务。虽然没有付诸言语,却时刻不敢忘。这样去理解就可以把“信”的意思解得更广。

圣人的学问就是要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所以学会做人是根本。做人离不开五伦关系,即古人常讲的“伦常大道”。哪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第一伦:父子有亲。父亲要言而有信,才能把家庭、孩子管理好,孩子才会信服。父子之间,除了言而有信,还要父慈子(父亲慈爱子女)、子孝父。

第二伦:君臣有义。君臣关系,换种说法,叫“领导人与被领导人的关系”。为君者,所谓“君无戏言”,讲话一定要算话。臣子答应君王的事,也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到。这是一个人的义务、本分、做人的态度。

领导者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与本分?最重要的是要做人民的好榜样,要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努力的方向,绝不是以个人的享乐为目标。作为一家之长、企业之主,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言一行影响的层面都很大。当领导者做出了好榜样,举国上下都能遵从、效法,整个人心的转变就会非常快速。人心善,国泰民安;人心恶,灾祸连连。古代圣王都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时时反省自己。商汤在自己的洗脸盆里就刻着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时提醒自己不可懈怠,要做好臣民的榜样。作为一个领导者能有如此反省的态度,有爱民的存心,一定会赢得人民、员工的爱戴。

为人臣子应该尽什么样的本分和义务?俗话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人部属要尽忠职守,把工作做好。

第三伦:夫妇有别。夫妇之间当然也要言而有信。夫妻之间要常想着对方的付出及恩德,心里常常念恩,看到对方心生欢喜,这是夫妻之间要守的信义及道义。治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夫妻彼此没有秘密。但是现在夫妇之间有很多话都不敢明讲,还各自存私房钱,不能以诚相待就无法团结。所以,人与人交往要诚信,才能愈来愈和乐。

第四伦:长幼有序。兄弟之间要言而有信,也要有情义、恩义,兄友弟恭,如此才能令父母放心,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第五伦:朋友有信。朋友不只是要言而有信,还要有朋友的信义跟义务。朋友相处中有五个本分要尽到:

第一是“劝谏”。当朋友有过失时要劝导他。我们用真诚心去劝谏,就要考量时机、态度和方法,还要有耐心,毕竟现在人很难一劝就接受。

第二是“关心慰问”。当我们主动去关怀别人,自然而然就会带动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从而更加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会深刻体会到生命中的宝贵价值。

第三是“互相赞叹,互相肯定”。懂得欣赏别人的心是一门真实学问。嫉妒别人,不懂得赞叹,心量就愈来愈小,道德学问也会因此而中止。所以,要常看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如果我们嫉妒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甚至于用言语毁谤他,会让跟他学习的人失去信心,由此很多人便失去了求学问的机会,这是有损阴德之事,不但折损了自己的福分,同时也障碍了别人。

第四是“不言家丑,不言隐私”。不可以把朋友家里的隐私讲给其他人听,言语要谨慎,“话说多,不如少”。有时话说得太多,不经意把朋友的一些家事讲给其他人听,遇到有心人来挑拨是非就麻烦了,这样会破坏朋友之间的情谊。所谓“交浅不言深”,讲话要注意分寸,古人说“慎言”,言语确实要很谨慎。不谈人家的隐私,可以多谈谈人家的好事、德行,所谓“扬善于公堂”,我们愈肯定他,他就愈会积极努力地去做好。

第五是“通财之义”。人生难免会有顺境、逆境,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当一个人处于低潮或者逆境时,最需要朋友及时的帮助,这时要赶快帮助他。但帮助人要用智慧断,不然有可能是善心行了恶事。这个财不只是钱财,还指我们的经验、智慧。等到他已经学习到这些经验、方法和智慧,相信他也可以把人生经营得很好。

我们若从五伦关系中找到了人生的角色与定位,站稳脚跟,自然就能够步履踏实,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凡出言,信为先”。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名垂青史的人,绝对都做到了言行一致。《论语》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君子很怕讲出去的话,自己做不到,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不能轻易开口,不能轻易许诺,一定要确定自己能做到再答应,不可逞能。而现在的人却很容易“轻诺”,随随便便就答应别人、答应小孩,到时才后悔莫及。

曾参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门买菜,孩子吵着要跟她去,她就对小孩说:“你不要吵,不要跟我去,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就不吵也不跟了。结果她从市场回来,看到曾参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就很紧张地跑过去说:

“我是跟孩子开玩笑,哄哄他的,怎可当真?”曾参对他妻子说:“假如你骗了孩子一次,可能你这一辈子讲的话,他都不会再相信,所以还是要按照你的承诺去做。”所以,为人父母要知道“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人往往在很高兴的时候就会随口承诺,如此很不恰当。譬如很多大人在打麻将的时候,不论孩子要什么,都会说:“好,给你!好,去吧!”以后孩子就知道了,打麻将的时候是要东西的最好时机。这样孩子学到的不是老实,而是察言观色。

明朝有一位大学问家宋濂,幼时家贫,没有钱买书,曾向一个大户人家借书。大户人家有点儿傲慢,借给他一本很厚的书说:“借你十天,到时要归还。”结果到了第十天,正好下着很大的雪,主人觉得他一定不会来,但宋濂还是冒着大风雪准时把书送还来了。主人很感动,就对宋濂说:“我们家的书,你随时可以来借。”所以,建立了信用,对自己会产生非常大的助力。

春秋时代有个人叫季札,他代表吴国出使鲁国。途中经过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邀请他用餐。在进餐的过程中,徐国国君一直盯着季札腰间的宝剑,季札从国君的眼神中,知道他很喜爱这把宝剑,这就是“视思明”,看了就明白了。但是按照礼仪,代表国家出使必须佩戴宝剑,所以他心里想:“等我完成任务,再将这把宝剑送给国君。”后来他出使鲁国回来,又经过徐国,准备把剑送给徐国国君,结果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于是季札就到国君的墓前行礼,行礼之后,就把他的宝剑挂在墓边的树上。他的仆人看了,就对他说:“主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并没有答应要把剑送给他,纵使答应要给他,他也已经过世了,所以没必要把剑挂在那里。 ”季札说:“始吾已心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意思是说我的心里已经想要送给他了,怎可因为他死了而违背我内心的承诺!古人的信用已经守到了起心动念的层面上了。

听到这个故事,我自己也觉得很惭愧,有时失信于人,第一个念头还想要如何去解释,比起古人还有一段差距。但正因为有差距才会有进步,我们要时时去体会圣贤人做人的存心跟分寸,自然就能“德日进,过日少”。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起心动念,当具备这样的态度时,就能与圣贤们感应道交。

东汉时代有个人叫郭伋,他的德行很好。他担任地方官时,去民间巡视,有一群孩子跑过来对他说:“大人,您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他就大致算了一下时间,然后对孩子们说,何年何日会再到此地来。当郭伋又到这个地方时,比跟孩子们约定的时间提早了一天。郭伋就跟仆人讲:“我们今天不能进去,因为会失信于孩子。”所以,郭伋就在城外的野亭子里过了一夜,隔天才进城,而那些孩子正在那里等他。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纵使是小孩,他也不愿意失信于他们。所以,光武帝称他是“信之至矣”,即他的信用已经达到极处。

政府对于人民要不要守信?也要有信用,人民才能遵守政府所定的法令。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商鞅变法”,当时商鞅拿一根很长的木头,然后说:“如果有人把这根木头从南门移到北门,我就赏赐给他十两银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当时秦国人民对于政府并不信任,所以要重新树立信用。刚开始没有人去移动木头,后来加到五十两,才有一个人觉得不妨试试看,就把木头搬过去了,政府真的颁发了五十两给他。正因为此事,人民了解到政府现在是言出必行。当然政府也要持续守信,不然朝令夕改,人民还是不相信。

《论语》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假如没有信用,真不知道他的人生还能做出什么事。现在商场上讲不讲信用?有种似是而非的观念,说无奸不成商。假如现在我们坚守信用,做老实人,是不是会被欺负?假如只有我们的孩子讲诚信,别人都不讲诚信,他能否活下去?我告诉你们,他一定会活得很好,因为他会当总裁、当总经理。假如你是客户,你要找什么样的人合作?当然是找有诚信的。无信的人可以骗一时,却无法骗长久。现代的人受功利主义影响太大,急功近利,结果是枉作小人,把自己的福分都折损了,以后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人际关系就会愈来愈差。

曾经有一位商界朋友,他很讲诚信,带了十万元到深圳,接了第一笔生意。签完合同,对方老板一看,这份合同绝对是亏本的,不可能赚钱,就交代他的下属监督,看他是否有偷工减料。结果工程做完了,没有发现任何偷工减料的迹象。后来老板付了钱,心想,这个人做生意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明明是亏本,他到底是怎么赚钱的。老板觉得他高深莫测,于是就派人请他回来,问他:“这个工程你赚钱了吗?”他回答说:“没赚钱。”老板接着问:“你是现在才知道没赚钱,还是签完合同就知道了?”他说:“签完合同我就知道了。”老板很惊讶:“你明知道不赚钱,为什么还把工程做完?”他接着说:“因为已经签了合同,我必须信守承诺把它完成。”老板问他:“你亏了多少钱?”他说:“我的成本十万块都亏光了。 ”老板就说:“今天晚上我请你吃饭。”

晚上老板召集了所有分公司的工程主管,交代他们,以后铺地砖的生意都交给他做,不要找别人。这位朋友因为诚信,现在事业发展得很好。我们有一次到江苏,看到一栋大楼里面的地砖铺得很漂亮,就是他铺的。我们走在这样的地砖上,内心觉得很踏实,因为这是有信用的人铺出来的。

商场上只要坚持守信,而且信用额愈来愈大的时候,事业绝对有成。而人往往都急于求成,想要赶快获得利润,在急于获利的欲望的驱使之下,就容易做出犯法的事情,很多企业家都是因为东窗事发而锒铛入狱。所以,人生还是要走正道,要循规蹈矩地工作、生活。能坚持德行愈久,后福愈是无穷!

卢叔叔辅导的公司中,有一家是做森林游乐的。那个游乐区非常漂亮,里面多是上千年的植物,树藤很粗,这个森林里的芬多精含量是全球有名的。当时这家公司严重负债,大家建议砍伐树木,砍一棵树就有几十万,可以减轻债务,但老板不愿意,觉得要爱护树木。这些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要“爱惜物命”。他为了保留一棵大树,还把房子移到旁边盖,处处能看到他的仁慈之心,不只对人,对万物皆是如此。由于他的存心,感动了卢叔叔来帮助他。他已经亏损了十二年,在卢叔叔的帮助下,游乐区后来开掘出了温泉,第十三年所赚的钱把前十二年的亏损都补回来了。所以,人只要有仁慈之心,确实后福无穷。卢叔叔又跟他说,一个人爬得愈高就愈危险,经常给予他很多的提醒。因此,我们对道德要有信心,遵从圣贤教诲来做人,才能让我们的一生有很好的诚信。

谨言:简要详明

谨是一种态度,要落实在言语、行为当中,要求谨言慎行。假如言语不谨慎,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在团体里搞是非人我,很可能把团体破坏了。所谓言多必失,讲话不可以滔滔不绝,因为还没有思考清楚就说出去,说了就收不回来了。古人说:“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易经》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吉祥的人言语少,急躁的人言语很多。一个人滔滔不绝,他的心一定很急躁,没有安全感。人处于这样的心境就容易说错话、得罪人,结果导致“祸不单行”。这都是心没有主宰,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过失。所以,心要能静得下来。当你言语少,心就比较平和,人心平和,对于所处的环境、所发生的事,就能清楚地观察、观照,就不容易出现差错。

话说多,不如少。在不熟悉的场合下尽量先保持沉默,多看、多听、多付出,这一点很重要。但在企业团体当中,如果是为了决策、发展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开会讨论时可不可以“话说多,不如少”?不行!一定要就我们所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和大家一起畅所欲言,最后在决策方面取得共识。有些人是开会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开完会后话很多,这就不对。如果我们的言谈能让人家欢喜,让人家生信心,讲的都是利益语、诚实语、欣慰语、智慧语,就是口吐莲花、舌灿莲花,这样的话可以多说,因为对人有益。

当别人真正需要我们时,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引导、规劝。但是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不要讲得太多,以免令人烦恼。进退之间,缘分的成熟与否,也不是轻易就能掌控的,还要靠自己去累积经验。我们可以用孟子“观其眸子”的方法。比如说你跟他谈《弟子规》很重要,“置冠服,有定位”这句经文对于孩子今后做事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听你这样讲,他的眼睛会放光、发亮,此时你不能说:“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如此就不是随缘。当缘分成熟了,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假如与一个人讲了五分钟,他目光呆滞,这时再继续讲就是攀缘了。所以,时时刻刻要观察缘分的状态,缘分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要把握时机灵活运用。

所以,多说不如少说,但只要开口讲话,就一定要讲利益别人的话。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在电话里就听到她哭哭啼啼叙说她先生的诸多不是。等她讲完,情绪比较缓和了,我就跟她说:“你已经有小孩了,一定要把家庭经营好。在家庭生活当中要保持一个态度,无论对方对或错与否都与我无关,我对不对最重要。所以,先不要去看先生的不是,要先看自己,我当太太有没有当好?我当妈妈有没有当好?我当媳妇有没有尽力?假如我都没有做好,岂有资格生气说别人?现在有很多家庭的矛盾,都是愈来愈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都是遇到事情意气用事,不但家庭毁了,孩子也遭殃,所以应当理智应对一切事。”

后来我的朋友说:“蔡老师,我在打电话给你之前,已经打给我的几个女性朋友,她们的答案都跟你不一样,她们都说非常时期一定要用非常手段。”古语说:“宁拆十座桥,不破一桩婚。”桥断了还可以重建,婚姻破裂了,就很难重圆。所以,言语要谨慎。假如你给她建议,“这样的男人一定要跟他离婚”,到时候她意气用事真的离婚,后来又后悔了,她会指责你:“都是你害的!”她的小孩也会指责你:“都是你害的!”你这一辈子都得不到安宁,可能每晚都睡不好。

我们与人交谈,一定要掌握原则,就是一定要让他自我反省,引导他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而往往他在反省时,情绪就能平和下来,即使他没有立刻按照你的话去做,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会觉得你讲得很对。假如他真正照着你的话去做,他会感谢你。

人往往很容易受情绪感染、影响,也往往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事物,因此切记不可只听一面之词,以免受到影响而产生先入为主的看法,这样就失去了客观性。所以,要会分辨哪些话是对的,哪些话是错的,然后向他解释,并告诉他,现在的情况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如此去引导,找出原因,他才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要以和为贵,绝对不可再制造矛盾、纷争。